哈耶克:通往地獄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鋪就的

2020-12-25 柏文喜Kevin

1950)、美國芝加哥大學(1950-1962)、德國弗賴堡大學(1962-1968)等。哈耶克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對於法學、系統思維、思想史、認知科學領域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

他堅持古典自由主義、個人主義、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其著作《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自1944年第一版起,成為了古典自由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理論的闡述中最著名、最受歡迎的書籍之一。這本書被翻譯成超過20種語言出版,累計銷售量超過二百萬本(截止2010年),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學術著作之一,並常被當今的許多評論家所引用。

1984年,哈耶克獲頒英國名譽勳位,以表彰其對經濟學研究的貢獻。1991年,美國總統布希頒給哈耶克美國總統自由勳章,以表揚他「終身的高瞻遠矚」。

他是自由主義的代言人,他是凱恩斯主義堅定的反對者,哪怕為此保守嘲笑和攻擊。但是最終,哈耶克戰勝了凱恩斯並且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89年,哈耶克90歲生日時,柴契爾夫人在給他的信中寫道:很多人寬宏地評價我們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但如果沒有那些價值和信念將我們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並為我們提供正確的方向,我們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您的著作和思考給予我們的指導和啟迪,是極為重要的。您對我們厥功至偉!

關於國家的職責方面,哈耶克認為:國家的主要角色應該是維持法治,並且應該儘可能的避免介入其他領域,尤其是幹預自由市場。在他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他說,極權主義獨裁者的崛起是由於政府對市場進行了太多幹預和管制,形成制度上的缺陷,造成政治和公民自由的喪失而最終導致的。

哈耶克說:「通往地獄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鋪就的。」這一忠告我們應時刻謹記。

亞當·斯密曾在《國富論》中論述道:「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於屠戶、釀酒師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的自利的打算。」這裡,屠夫、釀酒師和烙面師雖然有著利己之心,但客觀上做出了利人之行,因此是值得讚許的。讓「利己之心」產生「利人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由競爭。

2,經驗和利益的結合,往往會向人們揭示出事件中人們還很少了解的方方面面。

3,在這個世界上,平等待人和試圖使他人平等這兩者之間的差別總是存在。前者是一個自由社會的前提條件,而後者意味著「一種新的奴役方式」。

4,民主在自由之中尋求平等,而社會主義則在約束和奴役之中尋求平等。

5,如果從長遠考慮,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那麼,從短期著眼,我們就是我們所創造的觀念或思想的俘虜。我們只有及時認識到這種危險,才能指望去避免它。

6,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信念將把我們引向何處,並不是某一黨派或國家的問題,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問題,是一個有著最重大意義的問題。

7,使一個國家變成人間地獄的東西,恰恰是那些「大人物」們總想試圖將其變成天堂的東西。

8,民主本質上是一種手段,一種保障國內安定和個人自由的實用手段。它本身絕不是一貫正確和可靠無疑的。

9,願意放棄自由來換取保障的人,其最終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10,最能清楚地將一個自由國家的狀態和一個在專制政府統治下的國家的狀況區分開的,莫過於前者遵循著被稱為法治的這一偉大原則,而後者不會。

11,金錢是人類發明的最偉大的自由工具,只有金錢會向窮人開放,而權力則將永遠不會。

12,在社會的演變、進化過程中,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

13,盡最大的可能保護私有財產,肯定是人類社會延續最為重要的必要條件。

14,在我們竭盡全力自覺地根據一些崇高的理想締造我們的未來時,我們卻在實際上不知不覺地創造出與我們一直為之奮鬥的東西截然相反的結果,人們還想像得出比這更大的悲劇嗎?

15,一個富人掌權的國家遠遠比一個掌權之後才能成為富人的國家好得多。

16,在還沒有領悟到我們做過了許多蠢事這一點之前,我們將不會變得更為明智。

17,如果都由一個大得遠非一般人所能測度或理解的組織去獨攬一切權力和作出大多數重要決定,我們將絲毫不能維護和培育民主。對此,如果我們能夠創造一個適合於小國生存的世界,那對我們大家都會更有好處。

18,我們這一代人突出的特點並不是我們對物質福利有任何反感,甚或對它的欲望有所收斂或抵制,而是相反,我們對物質、欲望的追求往往是不加思考和鑑別的照單全收,以至於丟失了自己的初心和其他最好的東西。

19,聯邦制組織原則只須善為運用,確能成為對世界上某些最為棘手的問題的最好解決辦法。

20,有些人爭辯說,我們己經以令人驚駭的程度學會了如何駕馭自然力量,但可惜的是,我們在如何成功地利用社會合作的可能性這一方面是落後了。如果此話就此打住,那麼它是相當對頭的。但是,如果他們繼續作出對比並且爭辯說,我們必須像學會如何駕馭自然力量那樣學會如何駕馭社會力量,那他們就錯了。這不僅是一條通向極權主義的道路,而且是一條通向我們文明的毀滅的道路,一條必然阻礙未來進步的道路。

21,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動中都受到事前規章的約束。這些規章使得個人可以十分肯定地預見到當局在某種情況下,會如何使用它的強制能力,再根據這種預見規劃他的個人事務。

22,「科學教會了我們謙卑,我們根本不可能全知全能,無所不通,這就像一切偉大宗教的教誨一樣:人不是神,也絕不可能變成神,在神的面前,人必須俯首稱臣」。

23,只有競爭普遍發生時,也就是說只有在個別生產者必得調整自己的活動以適應價格的變化但不能控制價格的變化時,價格體系才能完成這種職能。

24,自由——服從共同的抽象規則;奴役——服從共同的具體目標。

25,技術文明越是進步,我們對物或工具的研究就越會獲得更重要且有影響的地位,這種地位與對人及其觀念研究的地位相對應,這對應著的兩種類型的研究之間的分裂就變得越發嚴重:一種類型代表的是這樣的人,他們最大的雄心是把自己、及其周圍的世界改造成一架龐大的機器,只要一按電鈕,其中每一部分便會按照他們設計的運行;另一種類型則是以這樣的人為代表,他們主要關心的是人類心智的全方位發展,他們從歷史、文學、藝術或法律的研究中認識到,個人是人類發展、演化過程的一部分,他在這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不是被逼迫的,而是自發的,心甘情願。他協助創造了一些比他或其他任何單一的頭腦所能籌劃的東西更偉大的事物。可悲的是,我們目前單純的科技或文化教育未能提供的,正是這種身為社會演進過程一分子的意識,這種個人的努力相互作用的意識。

26,在一個政府是唯一的僱主的國家裡反抗就等於慢慢地餓死。"不勞動者不得食"這個舊的原則,已被"不服從者不得食"這個新的原則所代替。

27,在競爭的社會裡,窮人的機會比富人的機會所受到的限制要多得多,這一事實絲毫也不影響另一事實的存在,那就是在這種社會裡的窮人比在另外一種專制獨裁的社會裡擁有很大的物質享受的人要自由得多。

28,經濟變化往往只能影響我們的需求的邊緣或"邊際"。有許多事情遠比經濟上的得失可能影響到的事情來得重要,對於我們來說,它們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受經濟波動影響的生活上的舒適品,甚至超過許多生活必需品。和它們相比,我們在經濟上是否拮据一些或是否寬裕一些的問題,似乎沒有多大重要性。

29,社會主義所允諾的,不是絕對的平等,而是一種更加公平、更加平等的分配。人們認真想要達到的唯一目標,並不是絕對意義的平等,而只是"較大的平等"而已。

然後果,還是大多數國家所遵循的政策的後果。我們不久就會看到,這種發展的實際歷史強有力地使人想到後者。但我們必須首先考慮一下,現代技術的這種發展在多大程度上使廣泛領域中壟斷的發展不可避免。

31,一個秩序之所以可取,不是因為它讓其中的要素各就其位,而是在這個秩序上能夠生長出其他情況下不能生長出的新力量。

32,經濟價值對於我們之所以沒有許多東西那麼重要,正是由於在經濟事務上,我們能夠自由決定什麼對我們比較重要,什麼對我們比較次要的緣故。或者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說,是由於在現在的社會中,必須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經濟問題的,乃是我們自已。

33,自由主義者對社會的態度,像一個照顧植物的園丁,為了創造最適宜於它成長的條件,必須儘可能了解它們的結構、所處的環境以及這些結構、環境是如何起作用的。

34,社會主義者信仰兩種截然不同甚至也許是相互矛盾的東西:自由和組織。

35,當代種種事件不同於過去的歷史事件之處,就在於我們不能確切知道它們會產生什麼後果。

36,政府不能亂印鈔票,因為這樣會造成經濟環境趨於惡劣,實業出現寡頭化,導致金融系統或金融企業成為社會中的特權貴族;事實證明,多年的加印鈔票往往使得大多數普通民眾的工資漲幅遠遠比不上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速度;而懲罰儲蓄導致沒有儲蓄,拉大貧富差距;還有中小企業破產、失業率增加和金融系統、房地產領域的泡沫會一起導致並加重社會整體經濟的周期性蕭條。

相關焦點

  • 《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醒腦巨著
    圖書分解:   《通往奴役之路》一書在哈耶克的學術生涯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本書為他贏得了廣泛的注意,其性聲譽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這本書中論證道,當時正在計劃中的福利國家不是為個人自由的戰鬥在和平時期的繼續,倒是朝著專制的方向邁出了一步。因此,他認為追求計劃經濟,其無意識後果必然是極權主義。
  •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的7大觀點
    哈耶克指出,民主並不是最高的目的,而是一種保障國內和平和個人自由的手段。哈耶克還警告說:「我們絕不能忘記,在一個專制統治下往往比在某些民主制度下有更多的文化和精神的自由——至少可以想見,在一個非常整齊劃一和由教條主義多數所支配的政府統治之下,民主政府可能和最壞的政府同樣暴虐。」
  •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地獄之路往往是由善意鋪成的!」。。。。。。-摘自《通往奴役之路》 ******************以下內容屬一字不差的複製於百度百科,如內容涉嫌「違法違規」,則由百度負全責!同時,在英國以及歐洲大陸,大蕭條導致成百上千萬人失業,在人們心目中,資本主義已經失敗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熱情日益高漲,認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滅亡的預言是準確的,而像蘇聯那樣由國家控制生產資料,是實現經濟穩定和高效率的最好途徑。但在哈耶克看來,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是人類已知的最有效率的經濟形態,它會通往一個更自由、更寬容、更民主的社會。
  • 高連奎:看哈耶克如何忽悠中國一代人
    哈耶克進入英國後,一邊利用通信的方式與凱恩斯交流學術觀點,希望得到凱恩斯的提攜,另一方面卻寫文章攻擊凱恩斯。針對哈耶克對自己的攻擊,凱恩斯認為:哈耶克並沒有帶著『善意』讀我的書。假如他確實有善意,那他起碼也沒有看明白我的意思,或者不清楚我是否正確。顯然,有一種激情驅使他挑中了我來發動攻擊,但我搞不明白,這種激情到底是什麼。」
  • 《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經典著作中你可能不知道的7件事
    在這本哈耶克的經典著作中,你是否知道以下七件事?敬請閱讀。 文/Jon Miltiore大多數大學生,以及其他許多人, 在人生某些時候都會遇到F.A.哈耶克的暢銷書《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1899-1992)是奧地利-英國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20世紀古典自由主義主要支持者之一。在
  • 《通往奴役之路》——經濟學家跨界的法學作品
    用通向天堂的美好願望來鋪設一個國家通向地獄的路。
  • 【大家】通往天堂的道路在於認識地獄
    [摘要]在政治生態領域,馬基雅維利「以地獄為起點」的論斷在今天早已成為毋須強調、人皆具備的常識。作者:諶洪果(騰訊·大家專欄作者,終身副教授)馬基雅維利曾在一封信中說:「我相信,通往天堂的真正途徑在於:認識通往地獄之途,以便避開它。」基於這種實用主義,馬基雅維利深刻看到,政治的標準沒有絕對固定的善惡,而是在流動的善與惡之間進行權衡的藝術。政治一定是務實的,它拒絕浪漫主義和烏託邦幻想。政治需要審慎、智慧、責任和判斷力,需要對時機和方式進行正確地抉擇,需要建立起不同於私人道德的全新的政治道德。
  • 在自由與奴役之間,沒有第三條道路——哈耶克七大思想觀點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所提出的幾點主要觀點韋森第一、市場經濟是人類迄今所能發現的最有效率且較為理想的一種資源配置體制。在1940年代,世界剛剛經歷過1929-1933年的大蕭條,西方各國的經濟復甦在當時依然是步履維艱、路途漫漫,但整個世界那時又捲入了由希特勒納粹帝國和日本軍國主義所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巨大災難之中。
  • 韓國「N號房」事件:通往地獄的路,原本通往天堂
    哈耶克說:通往地獄的路,原本通往天堂。最近在全民憂心疫情時,一則#韓國N號房案件嫌犯被抓#的話題衝進熱搜排行榜。在watchman操作下,N號房受害者被進一步擴大,N號房變成了8個高階房間和4個衍生房間,這些房間由他委任的管理員來分管,而他本人,則控制著一間被稱為「高牆房」的過渡聊天室。他還給N號房設置了入房門檻:「只有上傳內容或者積極參與討論的人,才能呆在這個房間,否則將會被踢出去。」
  • 趙鼎新:在波蘭尼和哈耶克間搖擺的世界
    ……自由放任本身也是由國家強行推行的"(250頁);"通往自由市場的道路是依靠大量而持久的統一籌劃的幹涉主義,而加以打通並保持暢通的"(254頁)等等,現在都已經成為經典。波蘭尼的核心觀點,即經濟並不是一個自主體,它與一個社會中的政治、軍事、宗教和社會關係相互嵌入,並構成社會的一部分,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常識。
  • 哈耶克與凱恩斯的巔峰對決
    在20世紀眾多經濟學家當中,有兩位經濟學家是我們不可忽略的,他們分別是奉行自由經濟與計劃經濟,理論看似相背離的哈耶克與凱恩斯。哈耶克與凱恩斯兩位經濟學巨人的核心觀點分別體現在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1944年)以及《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1936年)之中。凱恩斯主義幫助美國度過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階段。
  • 「內蒙六駿」在溫這五年:通往幸福的路自己鋪就
    「內蒙六駿」在溫這五年:通往幸福的路自己鋪就 2020/12/03 08:08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662
  • 哈耶克:市場經濟的堅定捍衛者
    凱恩斯比哈耶克的年齡大,當時已經功成名就,而哈耶克還是個年輕的挑戰者。幾年前國內出版了一部譯著叫《凱恩斯大戰哈耶克》,應該是《哈耶克大戰凱恩斯》,畢竟是年輕經濟學家叫板年長的盛名經濟學家。由於哈耶克1931年在倫敦經濟學院做了一系列報告,又在經濟學雜誌上發表了許多文章,所以聲名大振。哈耶克的不斷挑戰也促成了凱恩斯在1936年發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
  • 《通往奴役之路》的多種譯本
    書評人 蕭軼 為《觀察家》撰稿學界公認,中國較早接觸哈耶克的人當為周德偉和潘光旦,第一位翻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的人被公認為殷海光。我的朋友林建剛在《哈耶克的「中國之路」》中對此有詳述,於其他文章中也不斷談及哈耶克與民國知識分子的聯繫。去年翻閱江西《民國日報》,發現報紙上有早於學界公認的《通往奴役之路》譯文。故此,作文補充,或對哈耶克思想的中國傳播史有豐富之用。
  • 哈耶克熱潮:中國思想轉向的標誌
    因為活得足夠長,哈耶克的一生穿越了由一戰、二戰、冷戰、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東歐轉型等重大歷史事件相續譜就的20世紀歷史。也以當代人的身份,親見近睹全球自由主義經濟秩序及其國家制度的崩潰、極權主義運動的興起與滅亡、經濟周期性蕭條、民主國家的成長等。他用自己「糊塗的頭腦」所構建起來的獨特理念,也因此在現實世界的變遷中,獲得了類似冶煉及驗真的機會。
  • 通往地獄之路:美國國本已動搖
    只有在不涉及這個原則之外的議題上,才需要制衡。哈耶克早就告誡我們:通往地獄的道路是用鮮花鋪就的。本來黑人就業率高於白人,離婚率低於白人,他們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可是民主黨要「照顧」他們。民主黨「照顧」窮人的辦法,不是普遍保護權利,讓市場充滿活力、產生更多的工作機會,而是向富人和中產徵稅,直接給窮人發福利。甚至,沒有工作、單親媽媽還可以領更多的福利。這多有愛心、充滿人情味啊!
  • ——再讀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雖然是第二次讀《通往奴役之路》,但依然被作者富有穿透力的前瞻性眼光所震撼。這部學術著作寫於1944年,二戰還沒結束,後來與美國對峙的社會主義陣營還沒形成,但作者卻預見到實行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社會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弊端。而作為在計劃經濟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我,讀到作者對計劃經濟的批評,多有共鳴。
  • 一場關於哈耶克的暢談
    一場關於「哈耶克」的暢談經濟網訊(記者 劉硯青)毫無疑問,弗裡德裡希·馮·哈耶克是20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自由主義哲學家、政治思想家之一。作於1944年的經典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一書闡述了自由與市場經濟賴以生存的基石,提出自由市場制度的瓦解將導致個人自由的淪喪。此書自問世起就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至今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也正是這本書讓哈耶克的名字廣為人知。哈耶克畢生都未曾停止過對知識和真理的探索與追求,197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肯定。
  •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的7大觀點——法治的含義不是政府以法律來治理社會,而是首先是政府的行為在法律約束之下
    放棄市場競爭和價格機制,用政府行政手段幹預經濟過程和進行資源配置,不但會在經濟上導致像詩人荷爾德林所描述的那樣「用通向天堂的美好願望來鋪設一個國家通向地獄之路」,而且必定會在政治上走向一條通向奴役之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方向是使個人從束縛他日常活動的習俗的和成規中解放出來,建立起一個法治下的自由社會。
  • 凱恩斯、拉斯基、哈耶克:改變世界的三個經濟學家
    拉斯基、哈耶克、凱恩斯所代表的思潮流派,「奠定了20世紀政治領域左派、右派和中間派的基礎」,近一個世紀,歷史不斷在證明,他們的理論不局限於經濟學領域,而是由於不同時期對世界主要國家政策的影響,而擴展至政治思想領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