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航天局局長解讀「十一五」空間科學發展規劃

2020-12-19 搜狐網

  中新網6月11日電據國防科工委網站消息,國防科工委近日印發了《「十一五」空間科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日前接受採訪,對相關熱點進行解讀,以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規劃》主要內容。

以下為答問全文:

  問:為什麼要在空間進行科學研究?

  答:50年前,人類第一次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將人類的活動範圍擴展到了太空,一門新興的學科--空間科學也應運而生。廣義地說,空間科學研究在空間發生的自然現象和規律,既包括地面的觀測研究,也包括在空間進行的探測研究。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地進入空間,進行直接的空間探測、實驗、研究。空間科學是多學科交叉的前沿科學之一,物理、化學、天文、地質、生命、材料等多個學科應用空間技術手段進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空間科學研究領域。《規劃》中的空間科學主要指利用空間技術手段進行研究的科學,概括地說,主要分為三大領域:空間天文與太陽物理、空間物理與行星際探測、微重力科學與空間生命科學。

  進入空間,可以脫離大氣層的影響,並獲得高真空、微重力等特殊的環境,使獲得許多在地面認識不到、發現不到的現象和規律成為可能,對解開許多宇宙、自然界的奧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哈勃望遠鏡上面的廣角行星相機可拍攝到幾十到上百個恆星照片,其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遠鏡的10倍以上。利用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深空圖像,研究人員發現了宇宙邊緣附近有一個距離地球130億光年的古老星系,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遙遠的天體;利用哈勃望遠鏡所收集的圖像和信息,科學家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就。沉寂多年的天文學領域,正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此外,很多的科學研究需要通過空間探測來進行,如由中國科學家提出的「雙星計劃」的科學目標,主要是研究太陽活動和行星際擾動觸發磁層空間暴和災害性空間天氣的物理過程,需要對空間環境進行實地探測。通過實施該計劃,通過對空間環境探測數據的分析研究,我國學者在磁層亞暴物理過程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再如我國正在實施的探月工程,其科學目標中有獲取全月球三維影像,探測14種元素和主要礦物類型的含量並繪製全球分布圖,獲取全月球巖石類型的分布,測定月球表面的亮度溫度,同時了解月壤的特徵和厚度從而研究月球表面年齡及其分布、月壤的形成和演化,探測4-40萬公裡地月間的空間環境等,這些都必須藉助空間技術手段進入太空、進入近月球表面的空間進行探測才能得以實現。

  問:發展空間科學對國家發展、對普通民眾的生活有什麼意義?

  答:開展空間科學研究對國家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空間科學是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孕育著科學上的重大突破和發現。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激勵和發展基礎科學研究是重要任務之一;同時,它也是國家發達程度和綜合競爭力的標誌。

  其次,每一個空間科學衛星都有其特定的科學目標,先進的科學目標需要通過空間技術來實現,通常對衛星平臺具有多方面的特殊要求,也可以承受較大風險,因此對航天高技術有很強的牽引和帶動作用。

  第三,空間科學計劃是開展我國航天國際合作的重要窗口,通過國際合作,既互惠互利,又可以增強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取得的科學成果可為人類共享。如中歐合作的雙星探測計劃開創了雙方系統合作的局面。

  第四,空間科學的某些領域已經或即將進入應用階段。對太陽活動和日地空間環境的研究可為空間環境預報提供理論基礎,建立理論模型和應用模型。通過空間環境預報,可為太空飛行器的運行提供空間環境安全保障;部分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可能孕育著極大的經濟效益,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方面有大家熟知的空間材料製備、空間育種等。

  同時,空間科學是進行科普教育、激勵民眾、吸引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的有效手段,任何航天發射和科學探索活動的成功都可以極大激勵民族自信心,激發民族探索精神和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是創新型國家和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表現。

  空間科學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

  空間科學的研究內容之一是研究日地空間天氣的鏈鎖變化規律,研究日地鏈鎖變化對人類活動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災害性空間環境對航天、衛星、國防、通訊、導航定位、長距離管網等系統會造成破壞性影響,這些都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空間天氣的變化已經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如影響電波的傳播、衛星通訊、電力等長距離管網的安全等。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的活動範圍正在擴展到越來越遙遠的空間,我們日常的生活也將越來越多地和空間環境發生聯繫,並受其影響。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研究空間環境的變化規律,可以在豐富人們對空間科學規律認識的同時,通過空間環境預報,規避災害性空間環境帶來的風險,保障人們受空間環境影響的生活的安全,改善生活質量。

  問:制定《規劃》的背景是什麼?

  答:經過近5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空間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空間科學已成為我國航天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明確指出,我國的航天活動包括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三個領域。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空間科學也得到了蓬勃發展。目前,中國科學院多家研究機構、很多高等院校都積極開展並參與空間科學研究活動,研究領域覆蓋空間科學各個領域,提出了許多很好的空間科學研究計劃、研究項目建議。

  同時,空間科學領域的合作已成為世界上開展空間活動的國家進行合作交流的重要領域和平臺。如我國和歐空局合作實施的地球雙星探測計劃,首次實現了人類對地球空間的6點聯合探測,取得了重要的原創性科學成果。多個開展空間活動的國家或組織提出了很多和我國合作開展空間探測和研究的計劃和項目建議。

  在此背景下,為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出輕重緩急使之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自2005年起,統籌考慮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的全面協調發展,首次在政府層面上組織開展我國空間科學發展規劃的論證和編制工作。

  問:對「十一五」空間科學各領域的發展,有哪些政策考慮?

  答:在「十一五」空間科學發展中,優先支持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自主創新性項目,重點支持日地空間環境、太陽系探測以及空間天文學研究,持續支持空間環境利用(包括微重力和空間生命科學),積極鼓勵空間科學領域的公眾教育和國際合作。

  問: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規劃》的主要內容?

  答:《規劃》提出了我國空間科學發展的中長期總體戰略目標,明確了「十一五」主要任務,制定了未來15年我國空間科學發展的路線圖,明確了「十一五」各領域任務和目標、空間科學三大領域各自的科學目標、關鍵科學問題和主要任務。

  描繪了載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測工程、空間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4個「十一五」空間科學項目計劃;確定了中俄火星空間環境探測計劃、中俄等多國合作的世界空間紫外天文臺計劃和中法合作的太陽爆發探測小衛星3個國際合作項目;空間太陽望遠鏡和「夸父計劃」2個背景型號項目。

  確定了空間科學項目的前期關鍵技術研究和科學研究內容,制定了空間科學發展的針對性政策措施。

  問:《規劃》發布後,媒體紛紛報導,社會反響熱烈。您怎樣看待?

  答:首先,這反映了社會各界對我國空間科學發展的關心,崇尚科學蔚然成風,廣大民眾關心航天事業,對我國的空間科學發展寄予厚望。

  其次,空間科學的發展確實具有凝聚民族意志、激勵民族探索精神的意義。

  在我們組織編制和審查《規劃》的過程中,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空間科學界和航天界的眾多院士、專家對我們組織空間科學項目論證、編制「十一五」空間科學發展規劃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認可。

  專家認為:在國家政府層面組織編寫、發布《規劃》,是我國空間科學發展史上的第一次,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在組織空間科學重大項目論證中制定了規範的論證程序和論證專家遴選程序,體現了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在編制《規劃》過程中,既注重重大科學創新,又注重空間科學對航天技術的牽引作用,促進技術創新,組織這項工作有鮮明的特色,有利於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的和諧發展,有利於空間科學的有序和可持續發展,這項工作本身也是管理創新。

  在編制和審定《規劃》過程中,組織了多次權威專家參加研討、評審,專家們以極大的熱情和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並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將成為未來5-15年指導我國空間科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問:怎樣落實「十一五」空間科學發展規劃?

  答:我們制定了促進空間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制定空間科學規劃,發布項目指南,統籌管理,整體協調空間科學發展;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項目遴選機制,公開、公平、公正、透明;三是根據規劃和指南,鼓勵多渠道、多部門籌資,共同支持、培育空間科學項目。

  在《規劃》發布的同時,印發了《「十一五」空間科學項目指南》。通過空間科學項目的實施,落實規劃的內容,實現「十一五」空間科學發展的戰略目標。

相關焦點

  •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南寧市「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
    一、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規劃編制工作順利進行,決定成立南寧市「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編制領導小組。,提高社會參與度,開放式編制「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登月申請正式開放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式接受其未來的阿耳忒彌斯任務的申請。只要符合要求,任何人都可以投遞個人簡歷。申請開放,持續到年底。你能成為下一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嗎?「自從阿波羅計劃以來,美國比歷史上任何其他時間都更接近讓太空人重返月球,」美國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在一篇刊登的新聞中說。「我們將在2024年前將首位女性和又一位男性送往月球的南極,同時我們需要更多太空人緊隨其後登上月球,接著登上火星。」
  •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高技術產業化「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高技術產業化「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發布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  【發布文號】發改高技〔2007〕3662號  【發布日期】2007-12-26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有關部門,有關行業協會: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 紹興市「十一五」關於旅遊業的發展規劃
    紹興市「十一五」旅遊業發展規劃  「十五」期間是紹興旅遊發展、深化,取得良好成績的五年。在「『十一五』時期我市旅遊業發展的對策措施」調研基礎上,特制定紹興市「十一五」旅遊業發展規劃。  一、「十五」期間紹興旅遊業發展回顧  「十五」期間,隨著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我市旅遊經濟發展迅速。旅遊工作在發展理念、規模效益、產品結構都上了新臺階,旅遊業已成為第三產業的龍頭行業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 浙江省造紙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
    二 、新「十一五」規劃( 20 06 ~2 01 0 年)2.1指導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要求,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全面建設生態浙江,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建立自主創新機制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瞄準國內外兩個市場,銜接國內國際兩個環境,站在歷史的新高度
  • 我國空間科學衛星任務是怎樣開展國際合作的丨以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為例
    1997 年 10 月發射的「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測器,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歐洲空間局(ESA)和義大利空間局聯合實施,全球 27 個國家的 5 000 餘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參與該項探測計劃,是人類進入空間時代以來最激動人心的大型國際合作課題之一,並產出了重大成果;NASA 與 ESA 聯合實施的哈勃太空望遠鏡(HST)、中國航天局與 ESA 聯合實施的「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
  • 上海市社會保障「十一五」規劃
    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四、「十一五」時期上海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重點任務     (一)擴大基本社會保障覆蓋面     按照「保基本、廣覆蓋」的要求,在不斷探索的基礎上,將社會保障體制機制的完善與穩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緊密結合起來,逐步健全與國家統一要求相銜接、與上海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使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市民。
  • 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綱要(2006年—2010年)
    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關係到我國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舉措。「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將愈加凸顯。
  • 深圳市文物局關於印發《深圳市文物古蹟保護「十一五」規劃》的...
    「十一五」規劃》已經市政府審定通過,現予印發。》、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十一五」專項規劃及項目庫(總報告)》,以及《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總體規劃》和《深圳市文化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的要求,結合我市文化遺產保護的實際,現編制本規劃。
  • 「十一五」體育法制建設規劃有關問題的研究
    為實現我國體育事業在新時期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必須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和新要求,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將體育發展全面納入國家的法治系統,使法制更好地保障和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  因此,開展「十一五」期間的體育工作,必須堅持依法治體,進一步加強體育法制建設。對「十一五」體育事業進行全面規劃,也必須對體育法制工作進行認真地規劃。
  • 「一帶一路」構建亞太地區空間能力發展新願景
    人民網北京10月27日電(趙竹青)今天上午,由亞太空間合作組織與中國國家航天局共同主辦的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發展戰略高層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一帶一路』助力亞太地區空間能力建設」,通過《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發展戰略高層論壇北京宣言》,提出了亞太地區空間能力發展與合作的新願景。
  • 嫦娥五號剛發射成功,美國航天局表示:希望中國和全世界分享數據
    中國航天技術局的這一項偉大舉措,也標誌著中國已經全面步入「高科技發展國家」,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科技面向國際。就在這個值得慶賀的日子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表達了特殊的「問候方式」。
  • 俄航天局局長曾調侃不如用蹦蹦床送太空人去空間站
    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Dmitry Rogozin)曾嘲笑美國沒有載人飛行計劃,稱「不如用蹦蹦床將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不過在隱忍了6年後,伊隆·馬斯克和美國宇航局終於笑到了最後。馬斯克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和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一起誇讚道:「蹦蹦床成功了!」美國載人火箭的成功發射以及馬斯克的笑話在俄羅斯社交媒體上火起來了,網友們紛紛調侃羅戈津,俄羅斯航天局長的名字也開始在推特上走紅。一位評論家反問道:「你覺得怎麼樣,德米特裡·羅戈津?」 對此羅戈津一直保持沉默。
  • 物聯網十二五規劃解讀
    投資要點  12 月8 日,工業與信息化部正式印發了物聯網、信息安全和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十二五」規劃,在總結「十一五」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現狀、分析面臨形勢的基礎上,規劃明確了
  • 中國科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召開研究生導師培訓會
    1月22日上午,中國科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導師培訓會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舉辦。紫金山天文臺副研以上近50位研究生導師參加了培訓會。  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吳雪峰從博導審核辦法、審批權、上崗審定、教學管理規定和教學事故認定這幾個方面嚮導師們詳細解讀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相關的政策條例、中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遴選的基本條件和審定程序、中國科大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規定和中國科大教學事故認定和處理辦法,並提出作為學院的一員,要在「十三五」規劃和「率先行動」計劃中擔負起應有的責任。
  • 安徽省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及2020年遠景展望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現將《安徽省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及2020年遠景展望》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二○○六年四月九日安徽省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及2020年遠景展望  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 國家航天局:待近地軌道空間站建成後 再論證是否發展載人登月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郭超凱)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先進行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否發展載人登月。圖為發布會結束後,吳豔華接受媒體追問。
  • 高振林:「十一五」期間北京規劃建設147個消防站
    北京市消防總隊後勤部高振林部長介紹說,「十一五」期間整個規劃是147個,因為北京市的拆遷任務比較重。像金寶街、金融街在市內比較繁華的地段,一平米的拆遷數額是非常大的。原來城市規劃建設當中,每年市發改委的政法投入建設資金是很緊張的。就是市發改委給咱們投資也是盡了最大的力量支持奧運的備戰建設。現在正在批覆的、立項的,正在建設的是40多個。
  • 專訪英國航天局官員:脫歐後謀建本土航天體系,爭取3年射星
    英國退出「伽利略」計劃後本土導航衛星體系如何發展?「脫歐」後英國是否會更加重視與中國在航天領域加強合作?……對於英國航天發展和中英航天合作相關問題,澎湃新聞(www.thepaer.cn)在12月11日-13日舉行的第十三屆中英空間科學與技術合作研討會期間專訪了英國航天局國際合作主管阿夫蘭•喬杜裡(Afran Chaudhry)。
  • 對話鳳臺縣旅遊局局長周巍
    近日,中安在線記者走進了「淮上明珠」鳳臺縣,採訪了該縣旅遊局局長周巍。請他談談鳳臺旅遊「十一五」期間的成就以及「十二五」期間的目標和願景。  中安在線:請簡要介紹鳳臺旅遊「十一五」期間發展的整體情況。  周巍:「十一五」期間是鳳臺旅遊事業發展、騰飛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