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柯伊伯帶」究竟是什麼?天文學家發現相互「糾纏的星球」

2020-12-19 笑笑的世界裡

2001年8月,太空人用最先進的望遠鏡在柯伊伯帶搜尋行星形成過程中留下的碎片,柯伊伯帶是太陽系遙遠邊緣的廣闊空間,科學家們在太空中觀察這些天體,試圖描繪出行星系統的演化,他們跟蹤了一個被稱為2001QW322的小物體,將它的坐標輸入望遠鏡控制系統,望遠鏡旋轉指向天空的那一部分,他們得到了一個圖像。

圖像顯示的這個物體是一對雙星,兩顆小行星在互相的引力作用下,結合在一起,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有將近13萬公裡,但卻不會並不是太陽系外圍一相互束縛的雙星,現在人們知道有很多這樣的軌道,科學家們得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結論,要做到這一點,科伊伯帶中有99%的物質可能已經消失了,這會是自然發生的嗎?柯伊伯帶可能消失的一個重要理論是氣態巨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天王星不僅形成了它現在的位置,而且停留在那裡。

可能隨著行星的軌道逐漸固定下來,它的引力作用消除了許多原本在柯伊伯帶的東西,天文學家馬克安東尼奧提出了另一個理論,他認為有一個未知的入侵者,在它離開太陽系的過程中改變了它,模擬實驗提供了依據柯伊伯帶可以影響行星和小行星,如果太陽系中有更多的行星是被木星和其它行星的引力相互作用而噴射出來的話,它們就會離開太陽系,像這樣直接出去帶走一大堆柯伊伯帶天體,但這只是一個猜測。

柯伊伯帶是太陽系的神秘地帶,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任務,目的地是冥王星,它將把人類帶到太陽系的外援和更遠的地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最終的答案指日可待,感謝閱讀本篇文章,記得點讚和收藏。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在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星球,人類所生活的地球,不過只是其中最小的一顆,圍繞著太陽作運轉的活動。曾經的人類可能對於宇宙太空一無所知,甚至用神話故事來詮釋人類之外的世界。不過隨著人類如今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人類知道了地球之外的並不是神話,而是運轉著的無數星體。
  • 「專題-太陽系」你所不知道的太陽系-柯伊伯帶
    這一期我們繼續向外進發,來看看海王星外天體區域-柯伊伯帶(Kuiper belt)圖片版權(Wiki CC BY-SA 3.0)柯伊伯帶(Kuiper belt)類似於主小行星帶,柯伊伯帶是太陽系早期歷史遺留下來的產物,它坐落在海王星軌道的外側,並延伸至離太陽50個天文單位的地方(一個天文單位(AU)代表的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
  • 太陽系邊界到底在哪?柯伊伯帶?奧爾特雲?太陽系範圍一直在擴大
    最初時認為太陽系邊界是位於太陽約14億千米的土星,但這一結論在1781年被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發現了太陽系第七個行星天王星所改變了,那一年,太陽系的邊界被擴展到了距太陽約29億千米處。1846年,柏林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加勒和達雷斯特依據勒維耶的推算新行星軌道的結果,成功發現了太陽系第八行星海王星,所以此時太陽系的邊界就又被擴展到了據太陽約45億千米處。1930年,美國羅威爾天文臺的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一顆比海王星更遙遠的冥王星,所以他將太陽系的邊界擴展到了距太陽約59億千米處。
  • 太陽系14: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
    上次介紹完了被降級的冥王星,這次我們來聊一下太陽系的邊界——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 平時說到太陽系我們基本都只會說八大行星和太陽什麼的,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冥王星也許就是太陽系的邊界了,因為比冥王星再遠的天體我們都很少聊到了。那麼太陽繫到底有多大呢?
  • 太陽系最外層奧爾特雲來自何方?是如何發現的?距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更頻繁進入太陽系內部的訪客被稱為短周期彗星,所以奧爾特雲是以奧爾特命名的。圖解:奧爾特雲及柯伊伯帶示意圖奧爾特雲中可能有數千億,甚至上萬億的冰體。時不時地,有什麼東西擾亂了冰世界其中的一個,然後它開始向我們的太陽下落。最近的兩個例子是C/2012 S1艾森彗星(ISON)和C/2013 A1塞丁泉彗星(Siding Spring)。艾森彗星是當它通過太陽時太近了而被摧毀,賽丁泉彗星非常近距離通過了火星,大約74萬年後才會返回太陽系內部。
  • 包圍著太陽系的奧爾特雲是什麼?它是科學家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
    在目前天文學家的共識中,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太陽系的外圍分布著柯伊伯帶,而邊界則籠罩著奧爾特雲。黃道離散盤則分布在兩者之間。其中短周期的彗星的起源於柯伊伯帶,這是由傑拉德·柯伊伯在1951年提出的,當時他推測在太陽系原始星雲很冷的外部區裡的揮發物凝聚為冰體一彗星,當外行星在冰體群中長大時,外行星的引力彌散作用使一些彗星驅入奧爾特雲,但是冥王星之外沒有行星形成,他提出冥王星之外有個彗星帶一即柯伊伯帶,那裡有很多彗星,它們的軌道近於圓形,軌道面對黃道面傾角不大。
  • 太陽系發現未知第九大行星?且慢下定論
    太陽系發現新行星是公眾很感興趣的話題,但這幾年都有類似成果聲稱太陽系可能存在未知行星由於柯伊柏帶天體運行軌道與預期不符,有天文學家提出,太陽系內 柯依伯帶以遠的區域內可能存在未知的大行星。由於這些區域又冷又暗,未知行星反射的太陽光極為微弱,要通過觀測確證未知行星非常困難。但未知行星一旦確 證,將改變太陽系的疆界,行星的定義可能又要重新修改,太陽系形成模型也要修改。
  • 天文學家發現貫穿太陽系的新「星際高速公路」
    天文學家發現貫穿太陽系的新「星際高速公路」 科技日報 | 2020-12-16 14:36:03 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
  • 科學新發現,消失的「九號行星」,其軌道或許超越了柯伊伯帶
    這不由讓科學家想到太陽系「隱形」的「九號行星」。圖註:HD 106906b行星,它繞著336光年遠的雙星系統運動,該行星的運行軌道其宿主恆星和可見的星盤很遠。圖片來源:NASA(ESA /哈勃)科學家一直猜測太陽系存在第九顆行星,因為天文學家發現海王星以外的一小群天體,與太陽系的其餘部分相比,它們以不尋常的軌道運動。
  •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太陽系中各種天體的軌道,並計算出它們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
  • 天文學家發現一條貫穿太陽系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天文學家發現一條貫穿太陽系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2-16 17:53:43 據《科學進展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邊緣的溫度達到了30000度,這是怎麼回事?
    太陽和其它的恆星一樣,由於內部不斷發生的核聚變,產生的光子帶來了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以熱輻射的形式向外傳播,最近的地方可以影響到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雖然宇宙中大量的恆星存在,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宇宙的背景溫度是非常低的,達到了零下270攝氏度,已經接近於絕對零度。
  • 冥王星發現緩慢移動的物體?科學家無法解釋它是什麼
    冥王星曾經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一員,可惜後來被天文學家無情地踢出了九大行星。估計冥王星也很委屈吧,「我咋了,怎麼就莫名其妙被拋棄了呢?」雖然冥王星已經不是九大行星,但它一直在科學家的密切關注之下。冥王星是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又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雖然它處在太陽系邊緣,但美國宇航局的地平線號探測器卻一直在關注著這顆特殊的行星。
  • 太陽系邊緣有一個巨大「保護罩」,將太陽系包圍,它是什麼?
    宇宙浩瀚廣闊,太陽系只是銀河係數千億個星系中的一員。而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唯一有智慧文明的星球。人類從誕生之後,一直向望著星空,想弄明白天上的星星是什麼,太陽是什麼?這個夢想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很快就實現了。
  • 柯伊伯帶的空間區域如何劃分,為何總有人將其和奧爾特雲混淆?
    科學家們還發現,一些近地小行星實際上是被燒毀的彗星,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從柯伊伯帶開始的。柯伊伯帶的空間區域如何劃分柯伊伯帶巨大而黑暗,就像是一個圍繞太陽的冰冷環形圈,並一直延伸到海王星的軌道之外。柯伊伯帶的內緣始於海王星的軌道,距離太陽約30AU,其內部主要區域距離太陽約50 AU,該區域涵蓋範圍從大約30到55 AU。
  • 天文學家預估整個太陽系中矮行星的數量至少有數百顆
    天文學家預估整個太陽系中矮行星的數量至少有數百顆,那麼究竟是什麼是矮行星呢? 矮行星的特點是近似於球形,在體積方面介於小行星和行星之間,還有一點就是矮行星的天體軌道上會有其他的天體。
  • 奧爾特雲真的是太陽系的邊緣嗎?
    奧爾特雲奧爾特雲最初是天文學家提出的太陽系假想邊界,但現在已經有幾個證據可以表明奧爾特雲的存在。在奧爾特雲中,可能分布著多達上億塊冰狀天體,它們是早期太陽系的殘餘物。關於奧爾特雲存在的第一個證據是長周期彗星。最初,天文學家簡奧爾特(Jan Oort)通過研究長周期彗星發現,這些彗星的周期要比冥王星長得多。冥王星處在柯伊伯帶中,這個盤狀結構距離太陽30至50天文單位,這裡是短周期彗星的發源地。
  • 柯伊伯帶,50個天文單位的恆星盤,你到底有多神秘?
    簡介: 柯伊伯帶是太陽系中已知行星之外的恆星盤,從海王星軌道延伸到距離太陽約50個天文單位。2005年被發現的第十顆矮行星鬩神星就位於柯伊伯帶。目前天文學家仍在不遺餘力探索柯伊伯帶。柯伊伯帶是太陽系中已知行星之外的恆星盤有時也被稱為Edgeworth-Kuiper belt。從海王星軌道延伸到距離太陽約50個天文單位。它與小行星帶相似,但要大得多——20倍的寬度,20到200倍的質量。和小行星帶一樣,它主要由小型天體或太陽系形成的殘餘物組成。
  • 太陽系被星雲包裹?人類只能觀測而無法飛出太陽系?
    現在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不斷地深入,雖然我們現在人類還沒有能力飛出太陽系,但是科學家已經將探索的目光逐步地移向了太陽系之外的很多不同的恆星,通過天文望遠鏡來觀測不同的星球,不過人類要想著真的做宇宙飛船飛出太陽系,其實還面臨著很多的難題,除了解決燃料能源等方面的問題之外,我們人類還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來自於太空的麻煩
  • 古柏帶常現天體排成直線運行,天文學家模擬得出有巨行星隱藏其內
    天文學家在觀測古柏帶(即柯伊柏帶)區域時,發現了幾種奇怪的現象:現象一,柯伊伯帶有十幾個天體經常排成縱一字型沿各自的軌道圍繞著太陽旋轉。我們應該都聽說過太陽系有九星連珠的現象,即冥王星還屬於九大行星之一的時候,太陽系九顆行星在某一特定時間會同時運行到太陽的同測,並排成縱一字形。這種奇異的天文現象,可謂是千年難遇,但卻真實存在,只是不會那麼輕易地發生。而天文學家在最近幾年卻觀測到,柯伊伯帶有十幾個天體經常發生連珠的現象,且周期性非常之短,有時候在一個地球年裡可以發生幾十次連珠的現象,這種現象令科學家們困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