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孔子入周問禮碑被曝「表裡不一」:碑後建築坍塌成垃圾堆

2020-12-23 西部網

「孔子當年來洛陽見老子,就是來『問禮』的。他老人家如在天有靈,一定想問問今人,你們這樣對我,知禮嗎?」

今年12月初,一位前往洛陽旅遊的讀者,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反映了自己在洛陽參觀孔子入周問禮碑時,所看到文物保護「表裡不一」的一段見聞。

-�����k�x

這位讀者告訴記者,在洛陽旅遊時,他特意留出半天時間,前往孔子入周問禮碑參觀。但到地方後,5分鐘不到,就看完了這個在他看來「在整個中國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文物」,而且參觀的過程還給他「添了一肚子氣」。

「石碑正面有鐵圍欄保護著,繞到背後一看,與石碑相連的建築已經塌了,還成了一個垃圾堆。」向記者投訴的這位讀者說,當地對於孔子入周問禮碑的保護流於形式,而且這麼重要的歷史文物也沒有任何講解性的文字或展示。

12月7日,記者在洛陽市瀍河區華林路和東關大街交叉口附近,見到了這座立於清朝雍正五年的孔子入周問禮碑。如上述讀者所說,該碑正面設有鐵欄杆保護,欄杆上還懸掛有「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的銘牌與保護責任人的姓名,欄杆上還搭有附近居民的被褥正在晾曬。

在孔子入周問禮碑前,設立有保護石碑用的鐵柵欄。 本文圖片大河報·大河客戶端

通過紀念碑東側一民居小院兒的入口,記者來到了紀念碑的背面。記者了解到,這一紀念碑的背後原來「無縫銜接」著一座平房,從建築形態上看,該紀念碑可視為「嵌入」在該房的南側牆壁之中。但目前,碑後的建築已經坍塌,建築原址的空地上堆滿了各種生活、建築垃圾,記者也無法到達石碑背後進行觀察。

在紀念碑後,坍塌房屋的原址上,堆滿了各種垃圾

採訪中,有附近居民告訴記者,紀念碑正面用於保護石碑的鐵欄杆,也是最近半年才新加裝的。臨近該紀念碑一家商鋪的老闆告訴記者,每天前往此地來參觀紀念碑的遊客並不算少。「外國留學生來看的多,韓國、日本的最多,來了圍著繞幾圈還不走。」他說。

專家聲音:紀念碑將儒家學說起點向前推了數百年

那麼,這座紀念碑在歷史上的價值究竟幾何呢?

「這個碑具有重要的價值,它所記載和反映史實,將儒家思想的起點向前推了幾百年,將其形成的淵源上溯到了周代的洛邑,即今天的洛陽。」知名學者、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理事,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徐金星介紹說,此前,傳統看法普遍認為,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立者,但近年來,隨著研究的進展,人們也對儒家學說的起源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入認識。

徐金星介紹說,「禮」和「仁」是儒家學說的兩大核心內容,而早在孔子出生前約500年,周公便在洛陽完成了「制禮作樂」,形成了包括宗法制、等級制、分封制等在內的完備的禮樂制度。

「范文瀾先生曾說,孟子之前,儒學實際就是禮學;朱紹侯先生也曾說,孔子所說的德治,就是禮治,孔子所謂的仁,其標準就是禮樂。」徐金星認為,周公在洛陽制禮作樂的完成,標誌著儒家學說的誕生。「至少是為儒家學說的誕生奠定了初步基礎。」他說。

徐金星還介紹說,儒家學說,也被稱為「周孔之教」。因此,周公應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而孔子則是發揚光大者,這也是孔子被尊稱為「至聖」,而周公被尊稱為「元聖」的原因。

「周公被封在魯國,他的兒子伯禽代周公就封。而魯國也成為了當時保存西周典籍、文物制度最多最豐富的國家。後來,孔子在這裡出生,可以說從他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周公思想文化的薰陶和影響。孔子入周問禮,可被視為孔子前去深造、前去朝聖他的『精神老家』。」徐金星補充說。

官方曾承諾,最遲2021年5月前完成開發保護

其實,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對於孔子入周問禮碑加強保護的聲音已持續多年。

記者了解到,10年前,在洛陽市的政協會議上,就有政協委員多次提交關於加強包括孔子入周問禮碑在內多個現存文化遺址保護的提案。而在網絡中,記者搜索發現,有網友多次通過「地方領導留言版」等渠道提交過相關建議,並得到了包括洛陽市「110聯動辦公室」、瀍河回族區科技文化旅遊局等單位以「加強保護」為主要回復內容的答覆。

在最近一次官方的公開回應中,洛陽市瀍河區文化旅遊局2020年4月24日回覆:2020年,隨著東關大街的改造開發,我區把「孔子入周問禮碑」周邊開發正式列入規劃。目前預計投資3000萬元,計劃拆除碑體北面低矮雜亂的民房建築,在此修建「孔子文化廣場」。項目預計今年6月份將開工建設,最遲明年5月份前完工。屆時,「孔子入周問禮碑」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海嘉賓。

目前,雖距上述「最遲完工時間」僅餘4個多月,但孔子入周問禮碑周邊的環境依然如故。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洛陽又一大批拆遷、安置信息來襲!快看有你家嗎?
    拆遷一直是熱門話題隨著洛陽城市建設發展拆遷必不可少孔子入周問禮碑附近有無拆遷計劃網友在百姓呼聲上發帖諮詢:你好,孔子入周問禮碑附近的自建房近兩年有無拆遷計劃,拆遷範圍有多大,馬上地鐵也要修好,對面的九都路也在建設大隋唐大運河公園,真是很不協調。
  • 洛陽老子紀念館——洛陽研學基地展示「博物館系列」
    自元末明初建立後明清兩代歷經數次修繕,規模宏大,曾經有戲樓、大門、照壁和前後殿等,由於歷史原因了屢受破壞,馮玉祥進駐洛陽時(1927-1930)期間駐軍祖師廟,大力破除迷信,許多神像被毀,又做私學,此後廟的規模逐減,多數房屋被廢棄或毀掉。
  • 道德真源——洛陽祖師廟
    洛陽老城十字街在市民心中是傳統民俗的代表;在饕客口中是美食小吃的樂園;在遊客眼中是訪古尋幽的聖地;不論是哪位,不論目的是哪,以十字街為中心的坐標肯定已瞭然於心。 喧囂的十字街向北,老北關好像安靜一些,路東的一隅更顯僻靜,祖師廟正隱於這裡,現今也是洛陽老子紀念館。
  • 唐朝前拜周公,唐朝後拜孔子:周公的追隨者孔子因一位女子逆襲?
    所以武則天就說:我武氏是周王室的後裔,她追溯周文王為始祖,改國號為周,並且她把都城遷到洛陽。為什麼要遷到洛陽呢?因為洛陽那裡曾經是周朝的國都,也是周公曾經選定的都城。
  • 洛陽發布9條精品文化旅遊線路,包含這些景區
    希望通過這場大會,使各地的旅行商不斷加強與洛陽旅遊企業間的長期戰略合作,把充滿生機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洛陽宣傳推介給更多中外遊客,進一步推進洛陽文化旅遊資源共享、線路共推、市場共拓,讓洛陽真正成為各地遊客樂享的「詩和遠方」。
  • 洪厚甜課徒稿-《孔子廟堂碑》的學習(上)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唐代虞世南的楷書《孔子廟堂碑》。《孔子廟堂碑》是虞世南最著名的代表作,虞世南是唐代楷書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初唐四家裡面,歐、虞、褚、薛,虞世南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虞世南也是和歐陽詢一樣是隋代人,從隋入唐,在唐代擔任官職,虞世南學書法是從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身上學得。
  • 泰山景區「孔子小天下處」碑恢復再現
    中新社濟南九月二十八日電(趙波平 王凱)九月二十八日,在孔子聖誕日之際,山東省泰安市泰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將複製重立的「孔子小天下處」碑描紅正式對外開放,為泰山又恢復了一重要的名勝古蹟。  泰山與名人結緣,肇始於孔子。孔子登臨泰山,抒懷暢志,開闊胸襟;考察封禪,學習禮儀;了解民情,觀知時政,活動內容與歷史遺蹟十分豐富。
  • 日本友人網上指路 記者尋找洛陽大福先寺「友好碑」
    「你是《洛陽晚報》記者嗎?我單位一員工準備到日本出差,日本友人希望她行前拍攝一些洛陽『中日友好碑』的資料帶過去。可是,我們找了好幾天也沒找著,你們能幫幫忙嗎?」  18日,市兒童福利院副書記周建才給記者打來電話,希望我們幫助尋找「友好碑」。
  • 日本友人網上指路助眾人尋找洛陽大福先寺"友好碑"
    佛教在線洛陽訊 2009年5月18日,河南省洛陽市兒童福利院副書記周建才給記者打來電話說,該院員工準備到日本出差,日本友人希望她行前拍攝一些洛陽『中日友好碑』的資料帶過去。可是,她們找了好幾天也沒找著,希望記者幫助尋找「友好碑」。
  • 二月初二拜周公——洛陽周公廟略談(河洛廣記)
    洛陽是周公制禮作樂之地,周公被尊為儒教元聖,洛陽周公廟被稱為儒教祖庭。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為周公誕辰,舊時都要在周公廟舉行祭拜活動,稱為春祭,並形成規模盛大的廟會。當天,在周公廟中還要舉行成童禮、成人禮等儀式。
  • 唐太宗的實踐與努力,行書入碑書法風格探源
    直到秦統一後的刻石, 如《嶧山》《泰山》《琅琊臺》等, 才正式以碑刻為名, 而其書體亦由前代的甲骨文、金文、大篆等變為了整齊劃一的小篆。西漢碑刻絕少, 以至於歷代記錄大都可認為「前漢無碑」。陳《負暄野錄》認為是:「新莽惡稱漢德, 凡所在有石刻, 皆令僕而磨之, 仍嚴其禁, 不容略留。」
  • 一通碑在小竹林裡躺多年,突然成了寶貝,它印證了孔子祖籍在哪裡
    王天定 文/圖靜靜躺在小竹林裡的「孔子先代故裡」碑永城市新博物館後邊有個小竹林,小竹林靜靜躺著一通碑。今年7月下旬,連雲港市成立孔子學會,永城人把這通碑的拓片送上作賀禮。真沒想到,這通碑的拓片在會上一發布,立即收到全國各地的反響——這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孔子先代故裡碑」。「孔子先代故裡碑」高1.80米,寬0.66米,厚0.20米,其上陰刻豎排大字:「孔子先代弗父何、宋父周、世子勝、正考父、孔父嘉故裡。」左上方鐫刻:「墓在邑西南龍亢縣」。
  • 首都北京——大哉孔子
    元時已然形成,明時稱「國子監孔廟」,清時稱成賢街,民國以後稱國子監。這是北京僅存有牌樓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樓,東西街口各一座,額題「成賢街」,國子監附近左右各一座,額題「國子監」。
  • 棗莊有一座歷史悠久的中學,現在校園裡還有一塊七百年前畫像碑
    後曆元明清三朝及民國,名雖有異,址無所遷。新中國成立以後,更為現名,是為棗莊市政府所辦的最早學府之一。在棗莊一中的綜合樓前,有一座歷史七百餘年的《孔子行教圖》畫像碑。據宗秀銀校長介紹,這塊《孔子行教圖》畫像碑,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棗莊一中校貌改造中於原操場北主席臺東側的石屋地基裡發現的。滄海桑田,劫波幾度。畫像碑命遭如此,其七百多年來的坎坷歷程雖已不可考也。
  • 《嵩陽觀碑》豐縟華麗,別出心裁,由六塊巨石疊成,更似建築
    《嵩陽觀碑》卻豐縟華麗,別出心裁。全碑上下分作五層,由六塊巨石疊成,更似建築。方形碑座四面均開龕,內雕異獸,風姿颯爽,似要破壁而出,讓人聯想龍門的那些傑作。如此極重裝飾性的巨碑,我(耿朔)所見過的,只有同為玄宗御製(天寶四年立,比《嵩陽觀碑》晚一年)、現存西安碑林的《石臺孝經》碑和北京頤和園內乾隆御製《萬壽山昆明湖》碑。
  • 桃李春風:與孔子有關的尊師重教故事
    過了一段時間後,師襄認為他已掌握了節奏,可以往下一步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悟到這曲子的內涵。」過了一段時間後,師襄認為他已能了解內涵了,可以往下一步了,孔子又說:「我還沒有理解這曲子讚頌的人是誰呢。」過了一段時間後,師襄觀察到孔子的神情與之前不太一樣,他分明讀出了他神情中的恭敬,還有一種登高望遠的自信,孔子說他感覺到這曲子所讚頌的人是文王,師襄肅然起敬,說這曲子正是《文王操》。
  • 揭秘國足上海集訓場地 昔日建築垃圾堆如今變身綠茵場
    昔日建築垃圾堆如今變身綠茵場厚湃爾足球公園佔地53畝(約35000平方米),坐落於閔行區的浦江郊野公園。西臨黃浦江,南靠大冶河,背後遠處是閔浦大橋,大門正面是浦江鎮郊野公園森林遊憩區入口。就在一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重型機械企業堆放雜物的建築垃圾場,搭了不少藍色鐵皮的臨時房,不僅環保生態難達標,開車從閔浦大橋看下來,也和郊野公園風景很不和諧。
  • 追尋夫子上東山:記嶧山白雲觀之行(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嶧山留下的典故太多,從女媧、伏羲,到秦始皇一步登天,李斯秦嶧山碑,孔子登臨東山而小魯等等,而坐落於嶧山頂的白雲宮和嶧山道教,便是今天的主角。晉朝永嘉年間創廟侍奉上帝,在宋代之前名為白雲觀,宋元祐三年(1088年)改額稱五華白雲宮。宮殿三重,宮後為玉皇洞。洞內玉皇大帝金身座下有洞通東海,故名海眼。
  • 「根在河洛酒杯」洛陽十大文化符號評選
    城牆均用夯土版築而成。全城平面呈不規 則長方形,周邊約14公裡。城內主要建築有宮城、宮殿、衙署、花園等。根據《漢魏故城宮城閶闔門遺址保護展示設計方案》,將逐步實施閶闔門、太極殿、宮 城、內城城牆、永寧寺及東漢靈臺等遺址的保護展示工程,建設漢魏故城博物館,確立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內城的基本輪廓,最終將其建設成為漢魏洛陽故城內城 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