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焦慮轉化為動力

2020-08-28 長安四刀

一個有自我能動力的人,他的能量往往來源於對焦慮的恐懼和急於擺脫的心理,而非最終目的的達成讓他產生動力。

反過來說:焦慮雖然促使自己達成了某種目的,不如說是為了擺脫焦慮而用具體達成的目的來化解了焦慮.二者互為作用,都是一個人產生前進的動力。


那麼焦慮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當一個人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可以化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困難的事情時候,他大體感覺是如意的,但是總會有些事情是無法解決和突破的,那麼焦慮就因此而生。比如說:人們會覺得生活和工作每日的重複性對人是一種折磨而無法改變,充其量說一句,看在錢的份上,就忍了,殊不知,這樣狹隘的認知恰恰是焦慮升起的根由,因為有了這種認知就等於向重複性的事物做出了妥協和認同,並止步於當下,無法有突破和改變的機會,更不可能思考有效的突破和改變方法而讓自己擺脫由此帶來的焦慮情緒,更不可能升起自責的心理。

也就說認知僅此而已!

所以,在此類事情的背後,我們可以就事論事而生起新的認知:

1:我覺得工作和生活的重複性讓我覺得焦慮是因為我自身的問題:

2:我無法在工作中產生自身覺得存在的價值,我即便覺得自己有存在的價值但是工作效率並不高,工作熱情並不高;

3:我無法將所學所能轉化為工作中具體有實質表現的驅動力;

4:我雖然有所學所能但是並沒有進行長期的提升學習,導致知識和能力結構落後於當下工作的需要。

5:我的主動自覺意識很差,上級交代什麼我就幹什麼,上級不交代,我就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了。

6:我的創造力很差,用雷同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來面臨每天要處理的工作。

7:我雖然把事情做了,但是質量和效能都很一般,缺乏專業高效的能力。

所以,一個人只要不在重複性的事物當中渾渾噩噩,他總是能發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並由此產生正向的焦慮感來驅動自己不斷突破改變。那麼,由於認知不足和認知不到或者認知方向出了偏差而產生的負向焦慮就會不攻自破。


相關焦點

  • 如何將不安的焦慮轉化為創造的動力,這本《創新化生存》分享給你
    書中告訴我們,當今時代最大的焦慮來自於不確定。如何將不安的焦慮轉化為創造的動力,已經成為了現代人自我救贖的必修課。王可越博士是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愛默生學院訪問學者,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創新資深導師。
  • 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只有努力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才能蹄疾步穩推動工作。一、越是重壓之下,越要保持工作耐心。穩得住,才能擔得起。壓力當前,輕舉妄動,可能進退失據;一著不慎,可能滿盤皆輸。只有努力提高工作的預見性、系統性,才能將被動的壓力轉化為主動的作為。越是頭緒很多、事情繁雜的時候,越要分清輕重緩急,越要理出頭緒、循序漸進,越要根據事物矛盾的性質及其特點確定投入的力量和工作的順序。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要始終高度重視,能儘快解決就不要拖拖拉拉,能就地解決就不要轉移矛盾,能按政策法規做出明確判斷的就不要猶豫不決,堅決防止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 6種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部動力的方法
    從上周日到本周五的六天時間裡,只有周四晚上能在2點前睡覺,其他五個晚上都拿來趕一個又一個的Deadline:而白天我也沒有休息的時間,同樣有一堆會要開,一堆材料要寫,但是這周我不但是活下來了,王者農藥還打到了鉑金4,今天下午還在元氣滿滿的為下周一(6.26)晚8點的Live 6種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部動力的方法寫半逐字稿:)累並快樂著
  • 恐懼和焦慮:如何把壓力轉化為動力?
    通過與恐懼交朋友,並試圖理解為什麼恐懼會存在,我們將變得不再容易受到傷害,也不會那麼害怕它!繼續閱讀,學會應對恐懼的辦法!在《恐懼給你的禮物》一書中,作者加文·德·貝克爾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對危險時刻有一種直覺。他用自己作為高風險安全專家的經驗,解釋了,我們如何通過更好地關注自身的直覺來保護自己,而不是通過排斥來傷害自己。
  • 與焦慮為敵還是做朋友?如何理解焦慮?怎樣轉化焦慮呢
    我們需要和焦慮對抗嗎?你戰勝了嗎?如何理解焦慮、轉化焦慮呢寫這樣的一篇文字,也是因為最近也在錄製關於緩解焦慮方法的節目,覺得有必要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我對於焦慮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當你看到這篇文字,我也邀請你和我一起來探索下自己的內在,帶著好奇心,來看一下到底什麼是焦慮,我們如何理解和轉化焦慮,也會有一些練習,讓我們學習到如何轉化我們的焦慮為行動,你願意嗎?
  • 阿德勒哲學:如何將人人都有的自卑感轉化為人生動力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將自卑轉化為人生動力。1 自卑感與自卑情結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為什麼人人都有自卑感。與佛洛伊德齊名的著名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人都有自卑感。為什麼呢?阿德勒認為人人都希望進步,人人都希望能夠擺脫對生活的無力感。
  • 將全會精神轉化為思政育人強大動力
    作為新時代青年教師,擔負著培育祖國未來的重任,我們一定要把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把全會精神切實轉化為推動思政育人的強大動力。」該校電氣學院輔導員謝浩進表示,此次宣講高屋建瓴、內涵豐富,作為一名輔導員,要學深悟透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其中的思想精髓、核心要義,同時創新宣傳方式,讓全會精神深入人心。
  • 心理學家:焦慮不要怕,牢記這5種方法,焦慮將不再困擾你
    你的焦慮讓你過分痛苦了,那就試著用以下的5種方法,將焦慮轉化為動力,讓它推動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很多人認為,焦慮已經是既抑鬱之後,又一遍布人們生活的心理感冒。焦慮的可怕源於它的無影無蹤,它好像隨時都圍繞在我們的周邊,會因為發生在身邊的某些事,某個心理變化,而爆發出來。
  • 【心理健康】心理學家:焦慮不要怕,牢記這5種方法,焦慮將不再困擾你
    你的焦慮讓你過分痛苦了,那就試著用以下的5種方法,將焦慮轉化為動力,讓它推動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很多人認為,焦慮已經是既抑鬱之後,又一遍布人們生活的心理感冒。1將抗拒轉化為擁抱3變焦慮為動力上面我們說了,焦慮會讓我們更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最在乎什麼。
  • 學齡期孩子的恐懼和焦慮轉化為身體症狀的家長應對策略
    學齡期孩子的恐懼和焦慮轉化為身體症狀的家長應對策略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像學齡前的孩子一樣,學齡期孩子的恐懼和焦慮也會轉化為身體症狀,例如胃痛或頭痛。
  • 心理揭秘:人為什麼會產生焦慮情緒?3招讓你把焦慮轉化成動力!
    很多時候,讓我們感覺到焦慮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認識。在《如何才能不焦慮》這本書中,作者關於焦慮提出了這樣一個公式:焦慮=關切+焦慮。因此,焦慮是把雙刃劍,只要利用得當,也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正向的作用。/ 03 /既然我們無法擺脫焦慮狀態,我們要做的就是揚長避短,發揮它的長處來為我們所用。給大家三個心理學小建議,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 活動首發 | 焦慮團體體驗、探索和成長,對負面焦慮說NO
    幫助你了解自己的欲望,與他人的期待和解,突破焦慮的束縛、將焦慮轉化為成長動力,遠離煩惱與痛苦,獲得屬於自己的精神力量本團體旨在為焦慮群體提供量身定製的每日治療計劃,幫助大家從心理、身體、親密關係與原生家庭、環境壓力、文化五個方面全面了解焦慮,從焦慮中獲得生命成長的能量。
  • 教你怎樣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情緒
    其實很多的抱怨,都是焦慮造成的。我認為有抱怨感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說明你是在追求成長的,而且是自我要求比較高的一個人。就像很多大咖都說反思自己「生活過得太安逸了」,其實就是在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主動為自己製造焦慮感和壓迫感。
  • 把「新浙商精神」轉化為幹事創業強大動力
    自2006年,武義當地企業主鄭世武獲得了牛頭山森林公園的經營權後,八年如一日地不斷加大投入、挖掘文化底蘊、注重生態保護,把牛頭山開發成為「江南九寨溝」,並帶動武義南部山區的發展(詳見今日本版《要為家鄉留下點好東西》一文)。
  • 不同年齡階段的焦慮,其實是一種生活的動力
    其實每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有自己的壓力和煩惱,都有自己的責任和應該做的事情,有焦慮是正常的,每一個願意為生活、為自己努力的人都會有焦慮感,但年齡上的焦慮並不是什麼壞處,它也能成為我們生活的動力,讓我們更加努力,變得更好。
  • 景俊海: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激勵鞭策轉化為奮進動力 為開創新...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視察企業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部署,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激勵鞭策轉化為奮進動力,堅持創新引領,強化科技賦能,著力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為開創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撐。
  • 有責任感的生命成長,孩子的學習壓力才能正向轉化為動力
    有責任感的生命成長,孩子的學習壓力才能正向轉化為動力寶媽育兒超越自我6月23日,寶雞六年級女孩陳某從家墜亡所以,具有責任感的生命成長,任何壓力都能轉化為動力。無論是成人的世界,還是孩子的生活環境,要成長,就沒有「容易」二字,這是生命的真理,也是生活的真理,更是教育的真理!
  • 趙凌雲:將「三個自信」轉化為強大的執政力量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高度凝聚並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黨為群眾而生、因群眾而興,正是因為認識並充分發揮了人民的力量,才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取得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 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強大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經濟建設和改善民生的歷史任務,努力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一莊嚴承諾,不斷推進完善制度建設,實現了國民經濟穩步健康增長,利益格局逐步調整和完善,高質量就業穩步實現,社會保障體系基本成型,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創造了中國共產黨人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新業績,也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了一種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的實踐範例
  • 焦慮情緒和焦慮症如何區分?戰勝焦慮情緒的5種方法
    1 .將抗拒轉化為擁抱  如果你過分的抗拒內心的焦慮,只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焦慮,會干擾到你的思考和正常生活,阻礙你對事情的處理。  相反,如果你能夠擁抱焦慮,就會發現自己很快找到了焦慮的源頭是因為在乎某件事情,能夠更有效地處理這件事情,變焦慮為便利。  例如: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種類變化引起的焦慮。有些是可以預期的,也是可以提前計劃好的,比如畢業、生孩子或退休。這些都是快樂的環境,你不會想錯過的。  有些突如其來——突然生病、意外事故,或者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