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揭秘:人為什麼會產生焦慮情緒?3招讓你把焦慮轉化成動力!

2020-12-10 桃子能量站

2020年馬上要結束了,翻開自己年初立的Flag:

收入突破20萬;減重到2位數;閱讀100本書.....

結果發現,連一半都沒有實現,於是就陷入到焦慮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每天處於一種恐慌、擔憂、不安的心理狀態,想要走出來,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心理學上曾有這樣一個觀點:焦慮是一種和恐懼密切相關的心理狀態,雖然一定程度的焦慮時正常生活的構成部分,但當它出現得過於頻繁、劇烈或者變得難以掌控的時候,就會變成心理障礙。

那如何才能走出焦慮情緒?在《如何才能不焦慮》這本書中,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 01 /

讓你焦慮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認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神經系統區分不出事實與想像,你所有的思慮妄念都會讓你的身體對「大禍已成、不日將至」深信不疑

很多時候,讓我們感覺到焦慮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認識

在《如何才能不焦慮》這本書中,作者關於焦慮提出了這樣一個公式:焦慮=關切+焦慮

也就是說,當你覺得某件事對你來說很重要(關切),同時感覺到一種迫在眉睫的威脅,兩者缺一不可,那這個時候,焦慮感就來了。

怎麼理解呢?舉個例子。

前段時間,我舅舅給我打電話,原來,我表弟因為高考焦慮到學習不進去,想讓我說說他。

跟他一聊,他說他每天看著黑板上的考試倒計時就感覺到恐懼,一想到要高考,要是考不好就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爸媽對自己辛苦的付出,自己就會焦慮到夜不能寐。

那我們來分析下它產生焦慮的過程:

他覺得高考對他來說很重要,是自己人生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也就是關切),所以,他很害怕自己考砸了,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父母(感覺到的威脅)。因為自己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所以皮質醇或腎上腺素越來越高,然後就會出現心跳加快、肌肉緊張、頭昏腦漲的焦慮狀態。

/ 02 /

焦慮是把雙刃劍

看到這,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焦慮」是個壞事兒,我們應該想盡辦法去遠離它,但是也不盡然。

1908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耶克斯和約翰·多德森通過研究發現,在個體的焦慮喚起水平和行為表現之間存在這樣一條倒U型曲線:

焦慮水平過高或者過低時,個體的表現都不好;適度焦慮的情況下,個體表現最佳

也就是說,無論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運動員、教師還是其他,不焦慮你發揮不好,過度焦慮你也發揮不好,只有適當程度的焦慮才能讓你發揮得最好。

為什麼會這樣?還用我表弟的例子,我來解釋給你聽。

倘如我表弟一點都不焦慮,那他可能對高考一點都不上心(不關切)。要知道,關切和威脅共同出現才會產生焦慮。他如果不上心,就不會專心投入,更難以全力以赴,那他就不可能取得最佳水平。反過來,如果他非常焦慮,他也同樣取得不了好成績。為啥?因為過度焦慮會讓人驚慌失措、六神無主,這種狀態下別說超長發揮,恐怕連考出平時的成績都難。

因此,焦慮是把雙刃劍,只要利用得當,也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正向的作用。

/ 03 /

既然我們無法擺脫焦慮狀態,我們要做的就是揚長避短,發揮它的長處來為我們所用。

給大家三個心理學小建議,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重新理解「關切+威脅」公式

愛比克泰德曾說過:真正妨礙人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對事情的看法。

對於長期焦慮的人來講,理解了」關切+威脅「公式,就能通過重構那些慣常導致焦慮的思維模式,來緩解自己焦慮的狀態。

事實上,這一個公式為我們提供了兩個可進行幹預的地方:

要麼改變對威脅的認識(如果高考失利,大不了就再復讀一年),要麼減少關切(高考,不就是一場考試嘛,高三卻不缺的就是考試),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改變任意一個,就能改變焦慮體驗。

2、制定計劃,管理好你的注意力

焦慮,通常是混亂、邊界不清、溝通不暢、懸而未決和缺乏控制感的副產品。

也就是說,當事情混沌不清時人們更容易感覺焦慮,那應對措施就是:明確性和條理化,這也是焦慮的天敵。

在重新開始做這個帳號的時候,我通常會感覺到焦慮,這種焦慮大致來源於,自己辛苦寫的深度文沒有閱讀量,粉絲長久不見增長。

有段時間,我的大腦中經常會出現,要不要重回寫流量文和還是寫深度文之間來回徘徊,焦慮情緒嚴重影響到生活。

於是,我就給自己訂了個計劃,既然深思熟慮後要寫深度文,那就徹底執行,不管數據好壞,先寫100篇之後再說。

當我明確好這個目標之後,每天固定寫一篇文章,當我專注於寫作這件事以後,我的焦慮時間也就被擠佔了。

3、加強鍛鍊

世界著名梅奧醫學中心網站上有這樣的說法:

鍛鍊可以釋放」讓人感覺良好的大腦化學物質「,包括神經遞質和內啡肽,從而降低焦慮水平。同時,還能減少致人抑鬱與焦慮免疫系統化學物質的生成,升高體溫,起到鎮靜的作用。

如果身體條件許可,你可以選擇跑步、遊泳、瑜伽等你喜歡的運動方式。

每當我寫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會下樓跑幾圈,跑完之後神清氣爽。

結語:

心理學家羅洛梅說:焦慮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威脅

而那些優秀的人懂得,如何與焦慮相處,充分發揮焦慮對生活的正向作用,讓自己獲得一次次的勝利。

願我們,都能戰勝焦慮,成為優秀的自己!

【作者簡介:桃子,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4年自媒體經驗,大魚獎萬元獎金獲得者,多平臺籤約作者,歡迎關注@桃子薦讀,我將持續為您分享自媒體運營幹貨以及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相關焦點

  • 將焦慮轉化為動力
    一個有自我能動力的人,他的能量往往來源於對焦慮的恐懼和急於擺脫的心理,而非最終目的的達成讓他產生動力。反過來說:焦慮雖然促使自己達成了某種目的,不如說是為了擺脫焦慮而用具體達成的目的來化解了焦慮.二者互為作用,都是一個人產生前進的動力。
  • 產生焦慮的原因有這3種,你中招了嗎?
    ,會產生比較嚴重的焦慮,持續時間也比較長(幾個月及以上),甚至對日常生活造成幹擾,發展成焦慮症。但是有些人,卻能相對從容地應對壓力,並把焦慮轉化為動力。,3個來源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壓力,有些人可以相對輕鬆地生活,而有些人卻會非常擔憂焦慮呢?
  • 焦慮情緒和焦慮症如何區分?戰勝焦慮情緒的5種方法
    2、長時間焦慮也會導致失眠,因為人們總是處於一種擔心,憂慮的情緒當中,無法解脫出來,會讓人很難入睡、失眠,如果短期有這種現象,那麼調整過來就可以恢復,如果是長時間焦慮,那就很難恢復。  3、增加心臟負擔、死亡率,長期焦慮的人當中有將近1/4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臟病,並且他們的死亡率會比正常人高很多,焦慮症患者死亡率也比正常的人高很多。
  • 【心理健康】心理學家:焦慮不要怕,牢記這5種方法,焦慮將不再困擾你
    你的焦慮讓你過分痛苦了,那就試著用以下的5種方法,將焦慮轉化為動力,讓它推動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很多人認為,焦慮已經是既抑鬱之後,又一遍布人們生活的心理感冒。雖然焦慮可以幫我們判斷自己是否在乎一件事情,但焦慮的心理卻是會給人帶來痛苦的。
  • 焦慮不止影響人的情緒,長期焦慮危害大,正確緩解是關鍵
    生而為人,焦慮是我們最基本的情緒之一,它本身不可避免。雖然會令我們感到不適,它也有重要的存在意義和作用,比如,它提醒我們評估潛在的風險可能,也鞭策我們提前做好準備。雖然偶爾焦慮可以促進一個人前進的動力,但是如果過分的焦慮就可能引起心理疾病和其他疾病的產生了。
  • 有一種「高焦慮」,正在耗盡你的自信!教你4招,緩解焦慮
    ,會產生比較嚴重的焦慮,持續時間也比較長(幾個月及以上),甚至對日常生活造成幹擾,發展成焦慮症。 但是有些人,卻能相對從容地應對壓力,並把焦慮轉化為動力。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壓力,有些人可以相對輕鬆地生活,而有些人卻會非常擔憂焦慮呢?
  • 考試焦慮症 5招心理訓練緩解焦慮心理
    考試焦慮症已經成了大多數學生的一種普遍的心理障礙。面對這種心理的產生我們不要害怕,先了解學生考試焦慮成因,然後再根據成因決定考試焦慮症怎麼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考試焦慮症是一種綜合性的累積的表現,只要我們方法正確,就可以讓孩子們不再焦慮。
  • 青年焦慮:焦慮不只是單一的情緒反應,找到焦慮的暫停鍵
    其中焦慮,它的刺激程度在緊張與恐懼之間,帶給人的改變並不是最為明顯的一個,但是它是對人影響最大、最棘手的情緒,因為它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這裡所說的焦慮並不單指我們遇到事情時所產生的心理,還指在安穩的生活中所產生的情緒。
  • 心理學家:焦慮不要怕,牢記這5種方法,焦慮將不再困擾你
    你的焦慮讓你過分痛苦了,那就試著用以下的5種方法,將焦慮轉化為動力,讓它推動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很多人認為,焦慮已經是既抑鬱之後,又一遍布人們生活的心理感冒。焦慮的可怕源於它的無影無蹤,它好像隨時都圍繞在我們的周邊,會因為發生在身邊的某些事,某個心理變化,而爆發出來。
  • 越睡不著越焦慮,越焦慮越睡不著?教你3招打破這惡性循環
    如果問現代人困擾他們最大地一個問題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失眠這件事。想要精神抖擻地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種種困難,必須得擁有一個旺盛的精力,而擁有旺盛的精力,就必須得擁有一個好的睡眠。失眠會打亂人的生活節奏,讓人背負很大的精神壓力,甚至會帶來很多健康方面的隱患。
  • 面試中產生的焦慮情緒,從這八點去調整,焦慮情緒就減輕
    焦慮的情緒大多數人都會有的。在工作面試中我們難免會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其實,適當的焦慮有利於我們的思維清晰,遇事精神集中,使之更好的完成某項任務,提高做事效率。過度焦慮會使我們發揮失常,注意力不集中,在說話上語無倫次,斷斷續續,降低做事效率。無論在哪種場合,我們要適當的保持焦慮。
  • 你已經把焦慮當成習慣了?學會滿足,克服焦慮心理
    你或你身邊的朋友或多或少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焦慮。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焦慮?我們如何減少或克服焦慮?焦慮實際上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的表現將對我們未來的事情的不確定性。克服焦慮心理,抗焦慮與養心安神。焦慮通常伴隨著壓力而來。
  • 常見負性情緒——焦慮、抑鬱情緒的管理
    焦慮和焦慮症,抑鬱和抑鬱症的界限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被焦慮和抑鬱困擾?除了就醫之外,我們自己應該如何緩解?焦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焦慮情緒,按照定義指當發生一些威脅自身安全,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會導致不良後果的事情時,產生的一種擔心的心理狀態。比如2020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防護物資緊缺脫銷,宅家時面對持續上漲的感染數字,大家感同身受陷入了全民焦慮狀態。
  • 焦慮是怎麼產生的?如何面對焦慮?
    所有人的焦慮,都發源於一段沒有意義的時間。內心深處會知道,這相當於浪費了一定當量的生命。然後,這焦慮轉化成了各種負面情緒,甚至偽裝成正面情緒的負面情緒,在微不足道的事態中,暴戾的轉移到他者。於是變成更沉重的負擔,更偏狹的想法,更執拗的任性,一切向深淵沉陷。
  • 年底各種焦慮的話題,如何讓心理擺脫焦慮不安的情緒
    我們可能會經常聽到焦慮這個詞,尤其是新年快到了,春節各種聚會都可能讓人焦慮,大家聚在一起一起也不可避免的談起讓人焦慮的話題。比如,收入,房貸,孩子,業績,夫妻矛盾,家庭關係等等,就連小孩子,都要焦慮作業做完了沒有,考試成績怎麼樣…。大家都在說焦慮,焦慮到底是什麼呢?
  • 焦慮與焦慮症有什麼不同,我是得了焦慮症嗎,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焦慮是人的一種情緒反應和心理功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情緒,它的具體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體面對客體或者環境威脅時的情緒反應或心理衝突;一是個體對來自自身的欲望或衝動的壓抑的情緒反應。 當然,焦慮情緒的發生,還與我們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有關,當我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或者受到壓抑時,我們也會有焦慮情緒,例如晚上睡眠不好,第二天你的情緒就會比較煩躁;再比如,你早上起的遲了沒有時間吃早點,一到校就上課,你把早點帶到教室在上課時吃,但又擔心老師看見批評,因此你在情緒上就會表現出擔憂,偷偷摸摸的吃,可是心裡依然忐忑不安、緊張害怕。
  • 為什麼父母焦慮,孩子也會跟著焦慮?「參照效應」或許能給你答案
    1.孩子心理壓力大如果父母跟孩子相處總是表現得太焦慮,會讓孩子內心產生一種壓抑感,他們會覺得心理壓力很大,不知道怎麼跟父母相處。家長應該對孩子保持十分的信任和支持,讓孩子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成長。有時候家長因為過於焦慮而出口傷人,這樣的行為會導致孩子的心理負擔太重,那些負面情緒會不斷地繁衍,逆反心理和行為也會就此出現。
  • 「焦慮」也是件好事?7個問題檢測你的焦慮程度,超過5分的人要注意了
    【「焦慮」也是件好事?7個問題檢測你的焦慮程度,超過5分的人要注意了!】當現實性問題解決了,焦慮也就自然解除了,這種焦慮整體上是無害的。焦慮和我們的緊張度有關,適當程度的焦慮情緒,可以激發我們的動力和衝勁,使人的能量發揮到更佳狀態,有益無害。但要注意,凡事都要適度,如果過於焦慮,不僅會失去有益無害的特質,還可能會導致精神緊繃、降低效率。
  • 你,到底為什麼考研焦慮?哈佛大學公開課教你3個P應對負面情緒
    為什麼你會得失心過重?得失心過重是因為平時的眾星捧月造成一種心理定勢:失敗是可恥的。不願意面對失敗導致的痛苦情緒,本質是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研究表明,當人們選擇用後三種適應不良的方法來應對挫折帶來的痛苦情緒時,最有可能陷入負面情緒帶來的心理健康危機中,甚至患上抑鬱、焦慮等情緒疾病。3.對未來方向感的缺失。
  • 焦慮情緒的應對,復工復學過程裡自我心理調適
    疫情,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們每個人都有反應,在我們心理治療的團體裡邊,也會看到,有人焦慮的時候,一直說個不停,有人焦慮的時候,表現是沉默退縮,還有人焦慮會變得情緒不穩定,脾氣不好,發脾氣等等。 焦慮,是遇到大事人件人們都有的正常反應,焦慮情緒不可以控制,但是,焦慮情緒需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