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情緒的應對,復工復學過程裡自我心理調適

2020-08-26 心理諮詢師閆錦穩

2020年初開始,我們都在史無前例的新冠疫情的衝擊下,目前,我們疫情已經控制,已經復工復學。但是,這個衝擊使每個人的生活改變了軌跡,上班的人第一次休息這麼長的一個大假,上學的人更是很難盼到開學。


當我們慢慢適應了休息的狀態,又面臨著復工復學,尤其是孩子的開學,對於孩子和家長,對於有的人來說這個過程也是需要慢慢適應的。


疫情,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們每個人都有反應,在我們心理治療的團體裡邊,也會看到,有人焦慮的時候,一直說個不停,有人焦慮的時候,表現是沉默退縮,還有人焦慮會變得情緒不穩定,脾氣不好,發脾氣等等。


焦慮,是遇到大事人件人們都有的正常反應,焦慮情緒不可以控制,但是,焦慮情緒需要管理。


2020年帶給我們挑戰,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機遇。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的機遇,就是藉此了解、覺察自己的心理功能,了解心裡內在力量是否強大的契機。


疫情中復工復學的各個階段,每個人都能適應,只是有快有慢,我今天的分享,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發,希望我們大人、孩子都能儘快恢復工作學習的活力!

復工復學過程中,需要自我心理調適之焦慮情緒的管理:

焦慮情緒是遇到事情每個人都有的正常的情緒,焦慮情緒具有保護一個人的作用,焦慮情緒還有提示的作用。焦慮情緒可以使人保持警覺,如:兩人去野外露營,一個人很焦慮,特別害怕有毒蛇什麼的,有動靜他就起來看看,雖然晚上休息不好,但是,身體很安全。另外一個人膽大,什麼都不怕,躺下就睡著了,毒蛇來了,他不知道,真的就被毒蛇咬傷了,沒有來得及搶救,就去世了。

有空餘時間的時間,請您在椅子上面坐好,兩隻腳放在地面上,深呼吸來感受自己的內心,感受自己內心的時候,你可以稍微低下頭,慢慢的覺察體驗一下,你的內心的感受和你的身體上面的感知, 覺察自己當下,有焦慮的情緒嗎?

如果你覺察自己有些焦慮的情緒,那當下你的焦慮情緒,對於你有哪些提示?

心理學系統中心療法中,焦慮被理解為一種對現實誤解的信號:一種對紙老虎而不是我們經驗中的真正的老虎的反應。

給大家舉個例子:一個媽媽說:給一年級孩子輔導作業,被他氣得渾身發抖哆嗦,頭昏怎麼辦?我是不是總有一天會腦溢血?

那媽媽為什麼這麼焦慮?在系統中心療法中,焦慮被理解為一種對現實誤解的信號:一種對紙老虎而不是我們經驗中的真正的老虎的反應。

通過覺察和反思,媽媽了解自己,孩子寫作業很慢,跟你老公在玩手機,相比較的話,那個事情其實更讓自己更加生氣?孩子並不是大人憤怒情緒裡的主角,夫妻的溝通是需要改善的。

要養成覺察自己情緒的能力,如:很高興,問問自己我因為什麼很高興?很生氣的時候,也問問自己我現在因為什麼很生氣?

排解焦慮情緒:覺察自己、反思自己是第一步。

有一些家長,跟孩子發脾氣之後,一會就後悔了,來跟孩子道歉,然後,繼續再跟孩子發脾氣,這種親子互動的模式。跟父母不覺察自己的情緒,也不反思自己的行為有關,這種不良的親子互動的關係模式,極大的妨礙孩子的成長。

另外,焦慮情緒的產生,跟一個人的想法也有關。

對於焦慮情緒,第一步:要覺察,第二步:想一想,激發這些焦慮情緒的想法是什麼?

下面是簡單的減輕焦慮情緒的方法:

1,當你感覺焦慮的時候,做一些深呼吸和長呼吸,並且關注自己的呼吸。

2,給自己弄點好吃的,在吃飯時,花點時間來思考、來消化這些情緒,必須要反思,重點是反思之後要安慰自己。

3,聽音樂或演奏音樂,拿起本來有的愛好,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因為,焦慮情緒是客觀存在的,跟疫情一樣,不是你罵誰一頓就沒了。

4,不帶手機去散步,也是為了轉移注意力。

5,跟朋友聊天、跟家人聊天,也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詢的幫助。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讚,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點擊頭像關注我,查看更多心理小知識分享和回答的問題,總有你感興趣的

我是閆錦穩,一個關注家庭幸福度的心理諮詢師

相關焦點

  • 復工復學,你的心理情緒穩定嗎?教你掌握科學的自我調適方法
    心理調適二:儘早恢復規律的生活,保持身體協調的狀態。當前很多人的正常生活被新冠肺炎打破了節奏,原來家庭、工作單位、學校的相處模式都被打破,不光是生活方式,也擾亂了我們的心理狀態。 心理調適三:區分有用和無用的焦慮情緒,調整過度的心理反應。在某種程度上,焦慮是一種具有保護作用的情緒,有助於我們保持警覺,提升行動力,但是長時間高強度的焦慮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因此我們要正確的理解和對待焦慮。適當的焦慮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對疫情防控的重視,採取適宜的防護措施。
  • 大學生居家戰「疫」的心理調適與自我修養
    長期處於居家學習生活的大學生不僅要完成正常課業任務,同時也面臨著網絡學習、課業壓力、就業壓力以及和家人相處等問題,諸多矛盾積累必然會加劇其焦慮或抑鬱情緒,戰「疫」期的心理調適成為這屆大學生的一堂「人生必修課」。
  • 【心理資訊】疫情宅家,如何做好情緒調適?
    抗疫宅家期間,我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體驗。一方面,少了外出與親朋好友的聚會、打亂了原本的出行計劃,可能會覺得有些失落、沮喪。另一方面,長時間呆在家裡,可能會讓我們覺得有些煩悶、焦慮。其實這些都是很正常、可以理解的情緒反應,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會。
  • 焦慮、抑鬱,疫情時期負面情緒多?醫生:這4大心理因素來幫你應對,快...
    但是當衝突已經發生,疫情已經蔓延,敬畏也可以作為一種心理資源,幫助人們應對疫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敬畏可以使人們產生一種自我超越的狀態,可以提升人們的幸福感,減輕威脅引發的消極情緒。 在這個特殊時期,如何有效利用敬畏這種情緒呢?
  • 十大調適"藥方"給心理"消毒"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許多人宅在家裡心理不免恐懼、焦慮,而現在有一些人要陸續返崗復工,心理也不免忐忑。其實,在面對公共突發事件時,個人表現出的焦慮和不安,無助與孤獨是正常的生理和情緒反應。但是,人處在緊張、焦慮狀態時,總是會格外關注危險信息。這種選擇性的關注會增加人對危險的易感性,讓人持續處在高度緊張警覺的狀態中。
  • 在疫情常態化下醫務人員如何心理調適
    在疫情常態化下醫務人員如何心理調適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下,醫務人員該如何調適心理?6.接受焦慮情緒,適度焦慮可以幫助提升應對能力並發揮潛能;允許自己的負面情緒適度宣洩,比如哭一場、與信任的朋友或同事傾訴、分享。7.保持與家人的聯繫,獲得情感上的支持;關心家人,感受和諧家庭氛圍。8.加強學習防護等相關專業知識,適度關注主流媒體對疫情的報導。9.接受自身和醫學技術的限制,尊重客觀現實,與同事共同做事,相互鼓勵。
  • 焦慮、暴躁、抑鬱……復工復學後出現這些心理症狀怎麼辦?
    復工復產以來,市民生活逐步重回正軌,但受疫情影響,不少家長和學生們出現了焦慮、暴躁、抑鬱等不同程度的典型心理問題。今天(25號)上午,鎮江市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80後心理諮詢師曹照鵬接到一通諮詢電話,市民王先生說自己的兒子小王每天焦慮不已,每天玩遊戲到深夜並且作息日夜顛倒。
  • 半夜被窩裡偷偷打遊戲,我被遊戲羈絆住了怎麼辦?返校復學心理調適...
    半夜爬起來,悄悄躲在被窩裡打遊戲;回家不寫作業,只想看動漫……5月18日是上海小學四、五年級、初中預備年級、初一高一學生返校復學首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結束了近三個月在線學習重返課堂,有的學生出現不適。如何為「神獸們」返校心理上做好準備,不少學校送出心理調適錦囊。
  • 【專家支招】面對疫情情緒焦慮時,如何進行心理疏導?
    同時,因為對疾病的恐懼和擔憂可能會產生各類負性情緒反應,可以這樣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手機裡有關於冥想的APP,可以每天花點時間練習,回到當下,關注呼吸,將注意力錨定在腹部、鼻腔,或者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進行自然而緩慢的腹式呼吸,疏解壓力,改善情緒。
  • ...抗擊疫情心理調適特別專題(八)丨哪些方法可以快速緩解焦慮情緒
    為了在疫情期間幫助全區婦女及其家庭成員舒緩情緒,緩解壓力,廣西女性微信公眾號推出了「桂姐姐說」抗擊疫情心理調適特別專題,以實際行動支持防疫阻擊戰。哪些方法可以快速緩解焦慮情緒(1)遠離不良信息:從正規渠道、官方網站獲取相關信息, 掌握必要的相關防疫措施和知識即可,避免接觸帶有各種強烈情緒色彩的信息,避免信息過載對心理造成的衝擊。
  • 學會自我心理調適,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健康
    小摩擦也會導致大問題,一個想不開可能就會做出錯事來,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
  • 疫情對小學生學習心理影響的調適研究
    一、小學生疫情期間學習心理變化及影響大多數教師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觀察,普遍認為疫情期間,尤其是線上教學期間,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自覺性、共同解決學習問題的協作性、學習過程中交流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獨立性以及學習狀態的持續性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減弱,學習中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等也普遍降低,學生比較多地表現出焦慮、不穩定等情緒狀態。
  • 開學了,這份心理調適指南請查收
    也許你的心中除了滿滿的期待,還有一些焦慮和擔憂。一份開學心理調適指南送給你,助你做好開學心理準備!「開學綜合症」在生理上多表現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噁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則多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厭學、焦慮、上課走神、情緒不穩定等。「開學綜合症」是正常現象,幾乎是無法避免的,就像成年人放長假後不願回到工作生活中一樣,這種現象既不可無視,又不可小視,需要我們積極正視並做好調整。
  • 孕產婦居家如何調適心理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李曉青)居家期間,孕產婦出現焦慮、煩躁、睡眠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如果出現壓抑、脾氣大、整夜睡不著等焦慮情緒過度的情況,就需要做適當的心理調整了。8月18日,烏魯木齊友愛醫院(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友愛醫院院區)心理睡眠科首席專家李新敏,就孕產婦居家期間如何做好心理調適給出專業建議。
  • 遊戲調適:宣洩、補償與自愈
    ,曾經天馬行空戶外玩耍的自由被剝奪了,同伴交往的各種機會被阻隔了,親近大自然的興趣被抑制了……遊戲能幫助幼兒釋放負面情緒,保持心理健康。  重複性的遊戲情節,是幼兒獲得補償性滿足的心理藥方  幼兒通過遊戲中重複性的行為和動作,來掌握和應對創傷性事件。
  • 廣州幼師積極應變,提升心理彈性——復學前後教師心理調適小建議
    中國教育在線訊  在復學復工形勢下,教師在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教師在復學適應期,既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也要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和自我關懷。  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工會、學校心理諮詢中心、「藍鴿子」黨員心理志願服務隊為廣大教職工提供返崗前的幾點心理調適小建議:  建立合適的心理預期  對返校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反應提前做好心理建設,充分預估返校前後各種挑戰,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加入。  接納情緒反應  了解並接納可能產生的消極情緒。
  • 家校一起努力正視學生的焦慮 調適他們復學心理
    思明區政協委員十分關注復學期間學生心理調整問題。他們建議學校不要忙著趕進度,而是應該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校園生活。家長和學校應正視學生的焦慮,找到焦慮的根源,「對症下藥」。逐漸適應校園生活適當安排文體活動思明區政協常委、廈門市仙嶽醫院副院長丁麗君認為,從宅家過渡到復學需要一個逐漸調適的過程,學生在開學前一段時間可以按照上學作息時間逐步適應。如幾點起床、幾點學習、幾點休息,每天增加進度。
  • 【防疫科普|心理篇】疫情當前,普通人如何自我調整心態?
    雖然沒有一線抗「疫」工作者那麼大的身心壓力,但疫情的延長、爆炸式訊息的輸送等,也讓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焦慮、恐慌、緊張、擔心。該如何自我調適,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  本期科普專家:吳大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學心理中心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  一、普通人自我調適有哪些方法?
  • 研究報告:關注復工復學、疫情分析信息越多,越有助緩解焦慮情緒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的張洪忠教授團隊發表文章《新冠疫情期的網民焦慮情緒調查報告》,通過採集全國5100名網民的各項數據,量化分析哪些人、接觸什麼信息容易焦慮。報告指出,對新冠肺炎的傳染風險感知越高的人,焦慮指數越高;關注預防新冠肺炎方法、新冠肺炎確診數量、復工復學信息、疫情分析這些信息越多,對焦慮指數越是有降低效應。
  • 「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孕產婦居家如何調適心理
    新疆網訊(記者李曉青)居家期間,孕產婦出現焦慮、煩躁、睡眠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如果出現壓抑、脾氣大、整夜睡不著等焦慮情緒過度的情況,就需要做適當的心理調整了。8月18日,烏魯木齊友愛醫院(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友愛醫院院區)心理睡眠科首席專家李新敏,就孕產婦居家期間如何做好心理調適給出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