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首發 | 焦慮團體體驗、探索和成長,對負面焦慮說NO

2020-08-28 顧亞亮心理醫生

21世紀是焦慮的世紀,高考、工作、結婚、生育、社交、買房、買車等等事件都可能引發焦慮感。焦慮症、恐懼症、應激障礙、強迫症、軀體化障礙、驚恐障礙,各種焦慮和不安困擾著我們,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甚至被破壞。


然而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是,焦慮又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焦慮乃是成功和幸福的源動力,只有過度的焦慮才會使你陷入失敗的泥沼。

團體內容

我們用八次體驗,行雲流水般的課程,使用整合了精神分析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系統式家庭療法、催眠療法、中西醫學、東西文化的動力性心身交互心理分析課程,與你分享我們團隊專家顧亞亮醫生從內科醫生、精神分析師到心身科醫生的30年成長過程中所收穫的與焦慮從相識、抗爭到從焦慮中成長的有效方法。

幫助你了解自己的欲望,與他人的期待和解,突破焦慮的束縛、將焦慮轉化為成長動力,遠離煩惱與痛苦,獲得屬於自己的精神力量,成為更好的自己!

治療對象

年齡焦慮者、焦慮的父母、職場焦慮者、考試焦慮者、社交焦慮者、特定場所焦慮者、演講恐怖者、驚恐障礙者、莫名恐懼擔心者

你能獲得......

本團體旨在為焦慮群體提供量身定製的每日治療計劃,幫助大家從心理、身體、親密關係與原生家庭、環境壓力、文化五個方面全面了解焦慮,從焦慮中獲得生命成長的能量。

完整體驗8次焦慮手冊的朋友,將有以下獲益:

① 獲得用動力性心身交互分析心理治療方法幹預焦慮的技能

② 用生動豐富的案例,讓自我獲得與焦慮同行的行動力

③ 幫助其他焦慮障礙者獲得更多的現實和心理支持

④ 學會減輕焦慮帶來的壓力的多種專業方法

⑤學習與自己和解、對焦慮獲得新的認知、在焦慮中獲得成長

⑥ 把焦慮變成動力,獲得心靈持續的成長

體驗費用

單次體驗:300元/人

三人以上組團單次體驗:200元/人

8次完整體驗:1600/人

治療計劃(八次訓練,每次2小時,計劃內容會據實際稍作調整)

第一次:理論解釋、鑑別診斷、方法(放鬆訓練及不同的療法)、案例

第二次:深入了解行為、認知、軀體,學習控制軀體感覺

第三次:心理遊戲、負面想法的特徵、挑戰負面想法、積極的自我陳述

第四次:思維改變、挑戰痛苦或產生焦慮想法的方法、處理無價值想法方法

第五次:暴露恐懼、場景暴露、想像暴露、內感暴露

第六次:問題解決策略、關係認知模式

第七次:建立支持系統、明確支持系統資源、平衡身心

第八次:回顧預期結果、保持、目標設定、防止復發


作為國內首個焦慮症診療中心,我們團隊所有成員,致力於幫助更多焦慮者,讓大家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找到平衡,讓焦慮不再對我們產生負面作用,而是轉化為我們成長不竭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內在成長》:心理大師的焦慮認知,不過度猜想才能有效擺脫焦慮
    ,我想這都是一個過程,一個我和孩子一起成長必經的過程,我相信終究我們會擁有教育的力量,一起加油!……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之下,我們幾乎每天一睜開眼就要面對無數繁複雜亂的問題,焦慮也便像藤一樣,纏上來,扼得整個人連呼吸都覺得艱難。有如美國著名心理大師塔瑪·瓊斯基在其所著《內在成長》一書中所說的那樣:不管人生是否真的艱辛,我們總是習慣於用那顆焦慮的心來給自己的生活編故事。
  • 擺脫焦慮,才能長久的進步和成長
    難得的一家三口的睡前玩耍時光,我每次拼圖的時候,總喜歡挑同一個顏色的來拼,這個時候爸爸總會在旁邊說一句「你是有強迫症是吧」。我總是不以為意的反駁,「這算什麼強迫症,不過就是下意識的習慣」。說到「強迫症」,日常中其實還挺常見的,只是程度的深淺不同而已,我自認為我這種不算什麼。
  • 尋找你自己:精神動力學自我探索成長團體(網絡&深圳地面)招募
    精神動力學團體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它與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諮詢類似,同樣是一段充滿了挑戰、但也深具探索性的自我成長的旅程。 精神動力學團體,是一種「無主題、無結構式」的團體:幾個人在每周固定的時間相聚在一起,討論和探索彼此內心中最重要也最深刻的議題。 穩定的時間、穩定的地點和承諾保密的成員。
  • 如何克服旅行焦慮
    與旅行的負面聯繫可以從各種各樣的經歷中發展出來。在一項研究中,65%曾發生過重大車禍的人會產生旅行焦慮。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出現恐慌症也會導致對旅行的焦慮。僅僅是聽到一些負面的旅行經歷,比如飛機失事或是外國疾病,都會加劇一些人的焦慮。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學習化解內心的焦慮,實現心智的成長
    時代的極速發展與自身的界限常常使我們彷徨失措,在動蕩不安中我們總是害怕被社會拋棄,於是難免產生焦慮的情緒。既然焦慮無法避免,我們應該怎麼與焦慮和睦相處呢?通過蘑菇姑姑的《一邊焦慮,一邊成長》一書,我們也許能獲得經驗,學會重新和焦慮建立聯繫,達到增強自身心智的目的。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 談談焦慮的常態化:正視、和解與共存
    通過書中一個個小故事可以得出:焦慮是人生常態,我們不能一直要強調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是要與其和解,坦然接受。正如壓力,它是時時刻刻存在的,我們要在壓力下成長,並將其轉化為動力。其實,有時候我們也在成長、也在進步,只不過我們成長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現實帶來的焦慮。
  • 孩子的死亡焦慮來自分離焦慮
    線上「團體諮詢」教育小組--精華知識點節選(二)我害怕媽媽死掉。關鍵詞:死亡焦慮 分離焦慮當孩子內心開始對死亡感到焦慮,會對媽媽說:「你會死嗎?」「你死掉會不會忘了我?」,這類對死亡焦慮的話經常會掛在嘴邊反覆的問,行為舉止可能更黏人了。這個現象說明孩子開始長大了,因為孩子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在五歲之前,他是沒有對死亡的概念的,他內心最擔憂的是跟媽媽分開,這個叫做「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嬰兒跟母親之間會產生的焦慮體驗。媽媽一離開,孩子就會哭鬧,或是不安。
  • 2022全年深度小團體招募 || 動力性成長團體
    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安全包容的空間,沒有可理解的人,沒有可參照的「鏡子」,那麼這些衝突和經驗的自我探索,就如同您孤身在黑暗房間的瞎摸,轉來轉去也摸不清狀況,找不到方向。在精神分析框架下的動力性團體,就如同照進這黑暗房間的燈光。帶領我們看清自己的位置,與他人的人際互動,看到不同階段的人生,看到不同位置上的觀點和經驗。
  • 做點什麼可以讓我不再焦慮?
    我感覺我有長期的焦慮情緒。從初中開始我就有經常心慌、心跳加快的情況。我做事總是慌和急,而且總是擔心一些與我無關的事。前段時間我情緒受到了很大的波動,幾乎每天都很鬱悶,心裡很堵,總是想很多負面的想法,很大程度影響了我的生活和學習。我算是大家眼裡的學霸,前段時間因為自己的情緒問題,考試退步了很多,我感到更鬱悶。我的朋友發現了我的情況幫我把狀態調了回來,現階段的狀態好了很多。
  • 社交焦慮不是缺乏表達溝通技巧,大部分人擁有足夠的社交技巧,只是焦慮阻礙了你的正常表現
    一年之後,在社交焦慮自評問卷和精神科醫生專業評估中,幹預效果仍然得以保持,Josie 找到了一份工作,和很多朋友打成一片,並且正在籌備自己的音樂會。五年之後,治療師再次聯繫 Josie,此時她已經結婚,育有一子,已經成長為一個有豐富經驗的作曲家和演奏家。
  • 心理學:當代大學生是否有焦慮?
    焦慮患者只能活在焦慮之中,沒有良好的生活體驗感。很多人往往在緊張焦慮的狀態下,當事人無法意識到焦慮問題。它也許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使你產生焦慮的情緒反應。「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是很焦慮地,從西安考到北京,很激烈的競爭;在清華,男女比例不平衡,光棍學校;到美國去,到另外一個國度,異國他鄉;回來創業,經歷的磨難很多。」因此,焦慮產生的有幾種原因:考試焦慮、擇偶焦慮、環境焦慮、職場焦慮。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療愈自己的焦慮情緒?
  • 「焦慮,就是放大負面情緒」:這5個焦慮的層級,你在哪一級?
    「我們之所以不能很好適應變化,或許並非是能力不足,而是焦慮導致的。」——知陽近幾年「焦慮」這個詞似乎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要麼是在刷視頻的時候會被焦慮,要麼就是在看新聞的時候被焦慮。正是因為這些「美好的未來」假象,導致我們對自己的當下出現了各種不滿,於是焦慮就發生了。而焦慮,其實最大的反應就是放大負面情緒,通常會有以下5個層級的焦慮,看看你處在哪一級?
  • 育兒焦慮是父母提升教育能力的機會,把握好了,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以育兒焦慮為切入點,提高自身教育水平,讓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育兒焦慮會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地出現,這是很正常的,父母儘管是成年人,但對於教育孩子這件事仍然有很多需要探索和學習的地方,主要表現為一種煩躁和緊張的情緒,家長在面對育兒問題的時候,常常會產生這樣的情緒。
  • 「焦慮,就是放大負面情緒」:這5個焦慮的層級,你在哪一級?
    正是因為這些「美好的未來」假象,導致我們對自己的當下出現了各種不滿,於是焦慮就發生了。而焦慮,其實最大的反應就是放大負面情緒,通常會有以下5個層級的焦慮,看看你處在哪一級?可如果你並不是在某個特定的緊張時刻就常表現出這些反應,那麼你極有可能是進入到了焦慮的第三個層級了。焦慮比較嚴重的狀態,其實就是我們對於身邊所發生的事、所遇見的人、所交流的話都會感到莫名的緊張。這種緊張感可能是來自我們在同類型事件上的挫敗,或者在交流時時常被嘲笑等負面結果帶來的。
  • 全球有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需要面對焦慮,打破焦慮!
    這種焦慮是由於外界影響所形成的,同時自己內心的脆弱,以及擔心形成的焦慮的不斷蔓延和擴散。然而經過新冠肺炎的發展,研究與抗疫工作等,一些國家取得了防疫的基本成功。這說明你當時的無比焦慮,經過與事物的接觸和抗爭,在最後實際上也只是一件小事兒,如果你沒有平和的看待,過度的焦慮下去,那麼你的生活和工作如何開展?
  • 文明實踐在贛榆丨和考試焦慮,說聲拜拜!
    文明實踐在贛榆丨和考試焦慮,說聲拜拜!7月11日下午,為了有效指導考生家長科學陪伴孩子,為孩子構建一個安全舒適的大後方,贛榆區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舉辦了「陽光成長」之「助力中考」系列活動。 活動由指導中心尚莉莉老師主持,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指導中心心理老師柏永作了《助力中考,讓家長成為孩子的安心大後方》主題講座,第二階段開設互動版塊,家長與心理諮詢志願者面對面答疑解惑。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接納焦慮,才能助你更好地自我成長
    ,一邊成長》書的開篇說到,既然焦慮永遠都在,那麼和焦慮相處的「我」就更重要了。我們每天在各類的角色中繁忙,唯獨留給「我」的時間是最少的,所以,焦慮是來提醒我們,看見我,接納我,讓我來助你成長! 一:所有的焦慮都是為了讓你看到自己很多人看似經歷了很多,但這些經歷並沒有變成難能可貴的經驗,反而成為前行的絆腳石。
  • 「自我探索與成長」大學生心理成長團體招募
    創始人莫雷諾先生(Moreno)用兩個希臘詞「靈魂」(psyche)與「行動」(drama)來命名心理劇(psychodrama),意指封閉已久的靈魂,需要放下一些約定俗成的舊的規章和刻板教條才能飛揚起來。也有人把心理劇定義為「這是一種可以練習怎樣過人生的同時不會因犯錯誤而受到懲罰的方法,也就是說,你在心理劇中練習如何成長!」
  • 與孩子一起擺脫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原生家庭父母有焦慮傾向,從這個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非常容易攜帶焦慮的氣息,因為這是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唯一認知的行為方式。我會在治療中反覆移除孩子大腦中的「負面暗示」,同時也會囑咐家長不再給孩子繼續輸入焦慮的暗示,並且尊重孩子的喜好(很多孩子到了十幾歲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從來不關注自己開不開心),導致生命的不開心。所以,父母不焦慮,給孩子正向的暗示和鼓勵,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
  • 你知道焦慮情緒與焦慮症的區別?正確認識自我焦慮
    焦慮症的區別焦慮情緒,我們說是人生本能的反應,這個自古就有,人出生後就會有焦慮情緒,比如說孩子吃不了奶,看不見媽媽的時候,他就會有焦慮情緒。焦慮症狀如果持續一段的時間, 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功能,我們就說他是焦慮障礙了,或者是焦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