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煙火丨烏飯飄香

2020-12-25 錢江晚報

□葉豔莉

這一段時間,手機被一種食物刷屏了。

事情緣起於一群熱愛爬山的兄弟姐妹們,有一位巧手大姐在爬山時認出了一種植物,採了許多,用之做出一種時令食物,曬在朋友圈裡,贏得一片點讚。大家紛紛請教在哪裡採摘,又是如何製作的,好不熱鬧。

這種植物,就是烏飯樹了。烏飯樹是當地人的稱呼,也有人稱之為「山炒米腦」或烏桐樹,其正名則叫「南燭」,也有叫「青精樹」的。說它是樹,其實算不得樹,而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約三五尺高,葉橢圓形,形似茶葉。

早先時候,人們對它是很熟悉的。宋代的大詩人陸遊就把它寫入了自己的詩:「山姜著雨房重歛,南燭先霜實半丹。」到如今,則頗有點「相見不相識」的味道了。

巧手大姐讓大家使用識別植物花草的一款神器「形色」APP拍攝辨認,並提供了她的採摘經驗:烏飯樹多長在半山至山頂處,藏在灌木叢中,採摘時要注意風險。

烏飯葉。作者供圖

大傢伙兒紛紛上圖,讓大姐幫忙確認。灌木們長得都差不多,幸好此時的烏飯葉子有一項特徵,那就是嫩綠中透著些紅,「叢生春晚,苗葉紅赤,照耀山谷」,為大家指明了方向。

恰逢四月,這是烏飯樹葉採摘的最佳時節。

每年的這個時候,烏飯的葉子最為鮮嫩。早了,烏飯葉還沒抽出嫩芽;晚了,烏飯葉變老變青,就榨不出汁來了。「不時,不食」,時間與食物的關係,總是那麼動人,帶著大自然神秘的烙印。

將烏飯葉採回家後,用手搓洗乾淨,去掉杆子,剁碎也好,搗碎也罷,加水,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過濾掉渣葉,水就呈現出淡淡的黃褐色,也有直接煮成湯汁的。拿這水浸米,用光陰讓水和米互相滲透磨合,就如談了一場戀愛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烏飯葉的精華被米充分吸收。現在科技先進了,也有更簡便的做法,用料理機或其它方法將葉磨碎,加水浸泡後濾渣擠汁,將淘洗乾淨的糯米在汁水中浸泡,等糯米呈現黃褐色,也能取得相似的效果。

糯米泡好後,就可蒸煮成烏飯。在蒸汽瀰漫中,糯米飯漸漸變色,顏色越來越深越來越紫,直到變成黛青色。有些主婦還在裡面窩上紅棗、蜜棗、葡萄乾等,更加誘人了。

烏米飯。作者供圖

舊俗一到四月初八,每家每戶做烏飯的清香就氤氳開來。據《嘉靖太平縣誌》記載:「四月八日,浮屠皆於是日浴佛,有五色香水,人家採烏桐葉染飯,青色有光,謂之烏飯,即青精飯相饋遺。」《台州府志》《台州風俗》《黃巖縣志》等皆有類似記載。烏飯可是個好東西,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烏飯有「強筋骨,益氣力,固精駐顏」的作用。杜甫在《贈李白》詩中亦道:「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詩裡的青精飯即烏飯。

烏飯的升級版就是烏飯麻餈了。烏飯蒸好後,把它倒進搗臼裡,一人用石杵一錘又一錘不停地錘打,一人在旁不斷地沾清水給烏飯翻揉,如此這般反反覆覆,原本粒粒分明的烏米飯,漸漸變成了細膩軟糯的飯糰。把巨大的飯糰平攤到面板上,鋪上一層生粉或松花,講究點的撒上一層芝麻,拿個擀麵杖來回擀,擀成約一釐米厚,切成巴掌大小的方塊,一塊標準的烏飯麻餈就出爐了。

搗烏飯麻餈 作者供圖

這種烏飯麻餈通常蘸糖漿吃,別有風味。另外一種做法是把飯糰擀成一張大圓餅後,在餅的表面刷一層薄荷糖漿,把準備好的花生粒、豆沙、芝麻等撒下去,煞是豐富好看。把圓餅摺疊起來變成半圓,然後再擀,再撒一層淡黃的松花粉,切成小塊即可。花生補腦,豆沙健脾、芝麻補肝腎益精血,帶著沁人心脾的清涼的薄荷香,又營養又美味。一口下去,齒頰生香,讓人難忘。

四月初八還傳說為「牛生日」。 此日,辛勞的耕牛不再犁作,輕鬆地休息一天,並享受人們的各種禮遇,吃得也格外好,其中一種就是烏飯麻餈。人牛共食烏飯麻餈,成為台州舊時四月初八的一道風景。這一日吃烏飯麻餈的另一大好處,據說是吃後蚊蠅不會叮咬。不管是真是假,它所承載的那份風土人情的確撩人心弦。

擀烏飯麻餈 作者供圖

近年來,會做烏飯麻餈的人少了,但菜場上有時會出現它的身影。發現了,趕緊買上一盒,大快朵頤一番。一口美味,祖祖輩輩代代相傳,才下舌尖,又上心間。

作者簡介:葉豔莉,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散文學會會員。

相關焦點

  • 穿過美食飄香的大街小巷 感受臺北的煙火味
    穿過美食飄香的大街小巷 感受臺北的煙火味 原標題: 宜蘭小吃種類很多,有三星卜肉、糕渣、肝花等,曾先生特別點了一道豬油飯。所謂「豬油飯」,就是在一碗白米飯中間淋上特別熬製的豬油和醬油膏,拌後食用,鮮香可口。曾先生介紹,如今臺北豬油飯已不多見,這是一種「兒時的味道」。「小時候在鄉下生活艱苦,兄弟姐妹又多,能吃上一碗媽媽做的豬油飯,已是難得的美味。」  臺北的夜市更是煙火氣十足。臺北有十幾個夜市,夜幕降臨之時,夜市人頭攢動。
  • 春分時節,烏飯麻餈胡陳飄香
    一年需要搗麻餈的節季有過年麻餈,清明青麻餈,重陽麻餈,農曆四月初八搗烏飯麻餈,結婚還有和氣麻餈。寧海百姓認為農曆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所以每逢四月八日,家家將烏飯麻餈夾在鮮嫩的青草中餵給耕牛吃。無論多忙,四月初八這天也一定要讓耕牛休息,牽引它們到水塘裡洗澡,以示謝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最初的美味,因為烏飯麻餈獨有的樹香和甜柔,讓它成為了麻餈界的「寵兒」。
  • 農曆四月初八食烏飯的由來
    青精飯,一名阿彌飯,俗稱烏飯,是以江南低山丘陵野生的南天燭(又名青精樹)莖葉搗爛濾汁泡糯米,晾乾蒸煮而成。古時做法比現在要複雜得多,經「九浸九蒸九曬」,米粒緊縮,碧如堅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強筋骨,益氣力,固精駐顏,被古人譽為「仙家服食」。清江寧府(今南京市)所屬各縣及宜興等地頗為流行。溧陽、溧水的人們還用烏飯釀酒。
  • 梅香五花腩,飄香四溢,想要吃少一碗飯都很難
    梅香五花腩有了這道菜,想要吃少一碗飯都很難,信不信由你。在製作這道菜時整層樓都是飄香四溢的。原料:鹹魚、砂糖、料酒、生抽、蔥、大蒜、五花肉、薑片。
  • 襄陽戰「疫」記:一碗牛肉麵再現古城「煙火氣」
    16日早上,襄陽一橋頭下,多家牛肉麵館開門營業 胡傳林 攝(抗擊新冠肺炎)襄陽戰「疫」記:一碗牛肉麵再現古城「煙火氣」中新網襄陽3月16日電 題:襄陽戰「疫」記:一碗牛肉麵再現古城「煙火氣」作者 胡傳林
  • 四月初八你吃烏飯了嗎?
    當塗丹陽鎮至今仍流傳著農曆四月初八吃烏飯的習俗,據資料查詢吃烏飯是慶元黃田、竹口一帶的民間習俗。烏飯的做法是,用一種叫「烏飯蘆」的灌木葉子放在鍋中煮爛,然後取其烏黑色的汁液拌入糯米之中,再加上瘦肉攪拌,經文火炊透便成烏飯,其味清香可口,使人食慾頓增。
  • 助陽補陰,明目壯腎的烏飯子,農民掌握種植要點,收穫高產烏飯子
    烏飯子是天然著色劑,對蛋白質、頭髮、澱粉、白草、色葛油有很好的著色能力。烏米飯就是用葉子的染色作用製作的紫色大米。烏米飯是用紫色的黑色糯米飯採集野生植物烏飯的葉子,用熬湯煮的湯盛糯米半天,然後放入木桶中蒸熟而成的。烏米飯是一種光滑的清香,糯米浸泡在烏葉中,幾個小時後煮開。吃烏飯可以祛風解毒,防止蚊子咬。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在特定節日吃黑飯的習俗。
  • 人間煙火最動人的朋友圈文案:為何你捨不得這人間煙火,煙火即歌
    1.生活就是一半煙火,一半詩意。手執煙火謀生活,心懷詩意以謀愛。 2.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 3.在刮小風,在下小雪,在等跨年的小紅花,和新年的煙火,還有更好的我們。
  • 臨海風物:藺草團扇和烏飯麻餈
    臨海風物:藺草團扇和烏飯麻餈 拉什什 2017-06-06 21:18 來源:澎湃新聞
  • 烏飯青梅健腳筍 ——義烏立夏舊俗趣談
    早前義烏民間立夏日作興食烏飯。烏飯是大米用烏飯(南燭)樹葉染色後煮成的飯。已故金華民俗學家曹松葉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寫的《謎語的修辭》一文中,記錄了這麼一則謎語:「田裡囡,雪式白,到義烏李宅,宿一夜,七日八日洗勿白。」謎底便是烏飯。相傳食過烏飯不疰夏,祛風敗毒養顏,蚊蟲都恇(恇,怕的意思)敢來叮。
  • 今天這個青椒爆炒籽烏,讓我多吃一碗飯,麻辣味我的最愛!
    新鮮的籽烏腥得很,我喜歡吃幹的籽烏,燉個湯也不錯。不辣不歡,我喜歡吃麻辣的爆炒籽烏。本想減肥的我,在美食的面前我又失去了底線,多加了一碗米飯,有點辣的感覺真好!下面把今天的這個爆炒籽烏分享給大家,希望你也喜歡,你有更好的做法和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一碗煙火丨魚,我所欲也
    家燒鯔魚鯔魚,有極多的別名:如烏支、九棍、葵龍、田魚、烏頭、烏鯔、黑耳鯔等等。鯔魚是洄遊性魚類,以南方沿海居多。它們喜歡生活於淺海區、鹹淡水交替的港灣,經常開啟的閘門兩旁。於是大家都變著法子做鯽魚吃,吃不完的就洗淨晾起來,那種魚乾香香的,缺菜時就蒸它一碗,或用油炸了,都是下飯下酒的佳餚。當然,最好吃的還算蔥烤鯽魚。這蔥烤鯽魚的蔥挺有講究,必須是本地的「小分蔥」,不能用那些粗大的外地蔥。而且要整根的,不能切斷。其做法也很獨特,選擇的鯽魚大小要勻稱,每條三指寬左右。先將鯽魚去鱗、摘腮、剖腹、洗淨,再把魚的腥腺抽掉,然後把水控幹。
  • 一碗煙火丨番薯幹
    □陳章壽西風起始,乍寒還暖;楓葉泛紅,瓜果飄香;一對日月輪迴,千古民風依舊。每年的此時此刻,在杭州市的街頭巷尾,都會擺出一些芬香四溢的炒貨。有時候,我抓點冷飯充飢;有時候,我四處尋找番薯幹填補。第一次發現藏番薯幹的器具時,內心除了無比的激動,還有成功的喜悅。我去拿番薯幹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母親不知道。如果去拿,那麼少則塞滿一隻褲袋,多則塞滿兩隻褲袋。到第二年青黃不接的要緊關頭,母親想起了番薯幹。她打開一隻「甏」的蓋子,發現裡面是空的;打開第二隻「甏」的蓋子,發現裡面也是空的。
  • 滷滋鮮,如何憑藉一碗燒滷飯撩動千萬食客的胃
    滷滋鮮,通過一碗燒滷飯讓食客找到家的歸屬感,溫暖那顆漂浮不定的心。滷滋鮮優勢是什麼?對於很多上班族來說,繁忙的工作,一頓快餐可以迅速解決需求,滷滋鮮,打造時尚快餐店。燒滷飯每一口飄香,滷汁還可以拌飯,滿足大多數上班族的需求。新式風味燒滷飯,讓上班族在大城市中找到歸屬感。
  • 「人間煙火」從一碗鍋邊開始
    「人間煙火」從一碗鍋邊開始 2020-08-25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今日立夏傳統烏米飯怎麼燒?烏飯樹和藍莓是親戚
    可是,用烏飯樹葉泡製過的米燒成的飯,放上三天三夜也不會變餿。老底子杭州人講,立夏吃了烏飯,小孩子不怕蚊蟲叮咬,身強體壯不生病,保一夏平安,這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起碼說明,大家認為立夏吃烏飯很重要。往年立夏,宋益梅都跟著精通藥草的同事洪林上山採烏飯樹葉,但學習辨認烏飯樹真的很難,今年洪林的工作太忙,沒時間爬山,她只好放棄採摘,去菜場買現成葉子做烏飯。
  • 這種野果,酷似「藍莓」,俗稱「烏飯子」,葉子做烏米飯是一絕
    這種野果,酷似「藍莓」,俗稱「烏飯子」,葉子做烏米飯是一絕農村有許多常見的野草和野果,以前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許多人都會去山上挖野菜充飢,野果子也就是農村孩子的零食。說到野果子,記得最特別的一種野果就是「南燭」了,它長得和藍莓很相似,我們都叫它「野藍莓」,有些地方也叫它烏飯子、米飯樹、烏飯葉、當梨、烏桐子、染菽、捻子等等,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同。南燭的果實一般在8-10月份成熟,成熟的南燭是紫黑色,味道吃起來和藍莓幾乎是一樣的,酸甜可口,十分美味。
  • ...一輩子只吃一碗飯 一百年只做一件事」崔字牌小磨香油飄香全球
    30多年來,他長期致力於傳承匠心精神,凝聚先輩的智慧,延續傳統古法工藝技術,堅守「一輩子只吃一碗飯,一百年只做一件事」,專心、專業、專注於芝麻產業,秉持「有質量就有市場,有誠信就有未來」的理念,讓崔字牌小磨香油走進了千家萬戶,走向世界飄香全球。
  • 夏日來一碗鵝油飯,醇厚又清爽
    鵝油飯讓記憶中的味道 The traditional food臘鵝時間賦予的醇厚味道吃著吃著就長大了長大後,離開了家,孤身在外工作雖然身體現在很好了,可是媽媽卻一直保留著給我做鵝油飯的習慣.....這是媽媽對我的愛,不用多說,悄悄的幾個動作就已經詮釋,這也是一位農村婦女,為她的女兒做的最多的事情之一。夏天總是來得很快,騰衝的夏天總是煙雨濛濛,就像一個睡不醒的姑娘眯著眼看著這個夏天清爽的樣子。
  • 沒想到烏飯樹和藍莓還是親戚 烏米飯挑米有講究
    可是,用烏飯樹葉泡製過的米燒成的飯,放上三天三夜也不會變餿。老底子杭州人講,立夏吃了烏飯,小孩子不怕蚊蟲叮咬,身強體壯不生病,保一夏平安,這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起碼說明,大家認為立夏吃烏飯很重要。  往年立夏,宋益梅都跟著精通藥草的同事洪林上山採烏飯樹葉,但學習辨認烏飯樹真的很難,今年洪林的工作太忙,沒時間爬山,她只好放棄採摘,去菜場買現成葉子做烏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