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All In AloT 不靠硬體盈利的小米未來怎麼走?

2020-12-12 金融界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研究員 霈亭)成立時間已有8年的小米,在3月19日交出了成功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度答卷」。

在過去的一年裡,小米公司實現總營收17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6%;獲得調整後淨利潤8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9.5%,超過了市場預期。

分業務來看,雖然佔比有所下降,但智慧型手機依舊是小米營收的營收主力,佔比65.1%;而loT與生活消費產品、網際網路這兩項業務則變得更加有存在感,分別佔比25.1%和9/1%,較上一年有顯著提升。

在智慧型手機業務佔比下降同時,這一業務的毛利潤也在下滑:從上一年度的8.8%降至本報告期的6.2%。

毛利率下滑事實並不是小米「care」的重點,「選擇性地有限考慮更高增長而非毛利率,以獲得關鍵產品的市場份額」,小米在財報上表達的理由很充分。只不過,不靠智慧型手機盈利,在loT和網際網路這些剩餘的業務完全跑通之前,小米還要走多久?

賣「硬體」的網際網路公司

「小米賣手機不賺錢,只是交個朋友。」創始人雷軍曾對小米的智慧型手機業務下過這樣的定義。

在外界普遍認為小米是一家「硬體公司」的時候,小米用招股書上「網際網路公司」的定位給予了否定。要知道在銷售手機之前,小米最先推出的是MIUI——這個充滿網際網路基因的軟體服務產品。

財報顯示,MIUI的月活躍用戶由2017年底12月的170.8百萬人增長41.7%至去年年底的242.1百萬人,用戶數的增長在另一方面顯示了小米盈利的邏輯。

在小米的營收項目中,智慧型手機貢獻了大部分,其次便是loT與生活消費產品、以及網際網路服務。但是觀察其毛利率,佔比最小的網際網路分部卻是最高的。

據財報顯示,2018年度,小米公司的網際網路服務毛利率為64.4%,較2017年同期的60.2%有了顯著的提升。而l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則是由上一年同期的的8.3%升至2018年的10.3%。智慧型手機業務表現最差,從上一年度的8.8%降至本報告期的6.2%。也就是說,網際網路變現才是小米盈利的關鍵,其次是loT與生活消費產品。

天風證券研報提到,小米公司的手機及loT總硬體收入佔比穩定在90%左右,可見硬體引流是公司的特色。

手機業務轉型隱憂

由上文可見,對於小米來說,手機掙不掙錢並不重要,引流才是王道。如何證明小米的流量,出貨量或許是衡量小米影響力的標準。

在最新的財報中,小米智慧型手機業務依舊佔據了核心營收的地位,取得了1138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41.3%。小米在財報中提到,在2018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4.1%(據IDC統計)的大環境下,小米2018年銷量1.187億部,同比增長29.8%的持續增長率是業內罕見的。

眾所周知,在過去一年,小米針對智慧型手機的品牌策略也有大幅度的調整。

不論是針對遊戲客群的黑鯊手機,還是針對印度高端機市場的Poco手機,再加上針對女性用戶群體與美圖達成的戰略合作,以及追求「極致性價比」的中低端市場的紅米(Redmi),小米為了為了滿足市場不同人群的需求可謂煞費苦心。

在此之中,進軍中高端市場給小米的智慧型手機業務帶來了正面影響,財報顯示,2018年小米智慧型手機的平均售價(ASP)獲得了提升,中國市場同比增長17%,國際市場同比增長10%。而在第四季度,有32%的智慧型手機收入來自2000元以上的手機類型。

但在另一方面,轉型中高端的小米手機也面臨著挑戰。相比較2017年同期約28.5萬部的出貨量,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出貨量顯著減少,約為25萬部。在這一季度,小米僅發布了小米MIX3及小米Play這兩款手機,其中,小米MIX3的高定價顯然使小米手機的受眾度受到了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曾經橫掃國內市場的小米,如今營收的增長點已經去到海外。

財報數據顯示,小米智慧型手機在海外的出貨量持續強勁增長。2018年,小米智慧型手機在國際市場收入700億元,同比增118.1%。而海外市場佔總收入比率,從上一年同期的28%提升至2018年的40.1%。

All In loT 小米距離跑通商業模式還要多久

依靠「超高性價比」的智慧型手機,小米打開了國內市場;隨著各類智能硬體的推出,小米成為了全球最大的loT平臺。

據財報顯示,2018年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的收入為人民幣438億元,相較去年增長86.9%。

這裡的增長主要源自智能電視及及筆記本電腦等現有產品需求強勁增長,加上小米空氣淨化器 、小米掃地機器人及小米移動電源等若干熱銷生態鏈產品需求極速增長。

同時,截至去年年底,小米AIoT共連接了1.5億臺設備(不包括手機和筆記本電腦),設備連接處同比增長了193%。智能硬體為小米引流的同時,也為小米的網際網路業務變現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然而,小米生態鏈的搭建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據了解,小米啟動了全新的「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這意味著,要使AIoT大獲全勝,是基於小米智慧型手機載體之上的。但就上文分析來看,小米智慧型手機業務承壓明顯。特別是5G時代即將來臨,在手機換機熱潮之中,小米手機是否會迎來來增長並不確定。

另一方面,泛在物聯網時代越來越近,雖說小米早就拿到了loT的船票,但之後跟上來的對手也對這一市場虎視眈眈。在2018年,除了華為正式發布了全場景智慧生活生態戰略,國產手機廠商VIVO、OPPO都聯合家電廠商成立了IoT開放生態聯盟。

在小米2018年財報會議紀要上,小米表示,AIoT是小米的另一個歷史性的戰略機遇,將會All in AIoT,在未來五年持續投入100億人民幣。距離小米loT和公司其他業務完全跑通,小米還需要等多久?

相關焦點

  • 小米憑什麼能當旗艦「守門員」?
    每當小米數字旗艦亮相之時,網絡上必然會掀起一波熱議,此次的小米 11 自然也不例外,發布會前後,圍繞著價格、配置、性能,還有充電器的討論持續不斷,有意思的是,還沒等到其他的驍龍 888 旗艦上市,大家就把小米 11 率先定調為新一代「旗艦守門員」了,極客之選在前幾天的評測視頻中也給出的「質檢員
  • 教育硬體,如何擺脫「智商稅」標籤
    「不認為教育硬體作為輔助學習的存在是不好的,相反認為每天只佔用幾分鐘時間其實是最好的。」周楓坦言。當下並未看到詞典筆與其在線課程的聯動性,但對於「戰事焦灼」的在線教育領域,有道至少提供了一個思路——教育領域存在用硬體往裡切的可能性,通過技術手段來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學習效果也需要過程解決,而其產品就是提高過程效率。」一位業內觀察人士說道。
  • 【原創】 「直覺」英文怎麼說?
    直覺告訴她爭吵是不理智的。When he gets to the roulette table, the voice tells him, "Put all your money on 17." Nervously, the man cashes in his money for chips(籌碼) and then puts them all on 17.
  • 小米生態鏈企業CEO們的「不為清單」
    在這個點上,如果我們真正起步早、扎進去,同時靠前期的量,成本又適當比別人有優勢的話,比較容易保持。只要有一毛的利潤,我們就非常燦爛。2016年,由於前半年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當前產品的研發、生產和售後上,沒有抽出時間來想清楚未來產品的布局,導致有一段時間團隊研發處於停滯狀態,同時導致新產品發布延後。由於一個新的硬體產品是需要周期的,必須要提前把未來規劃想清楚。為了想清楚,要多學習、多跟人請教、多與人交流、集思廣益,特別是要多跟有經驗的人交流,聽他們的建議。
  • 為什麼不是小米手機,而是A lot撐起了小米的利潤源泉?
    小刀馬小米最新的業績不錯,超過了市場的預期。但不是因為小米手機的營收好,而是小米的A lot業務表現亮眼。雷軍一直表示小米公司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不是手機(硬體)公司,不過,公司最終的營收其實還是來自於硬體的貢獻。
  • 小米loT業務同比增長7.8%創新低 未來能否走出「性價比」怪圈?
    從財報數據來看,相比上季度27%的增速,小米本季度的營收增速只有13.6%,雖然增速下降不少,但是考慮到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影響,13%的增速已經算表現可以的了。不過雖然小米國外市場形勢向好,但是國內市場份額卻有所縮減。未來,小米會如何調整市場戰略,海外市場仍舊會是小米的重頭戲嗎?
  • 小米筆記本靠不靠譜
    微軟最新推出的Surface book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被認定為是大屏設備的標杆,可以說二合一型筆電已經被微軟「欽點」成了未來筆記本的主流形態。  而小米有平板電腦相關工藝的技術積累,又有MIUI平板系統和小米雲服務可以直接拿來用,做二合一筆記本可以說是輕車熟路,對於小米來說,做二合一設備是補全產品線短板的大好機會。
  • 毫不創新的「家教機」,竟然給硬體行業上了一課?
    原標題:毫不創新的「家教機」,竟然給硬體行業上了一課?家教機是一個「怪胎」。在京東上,一款排名靠前的家教機(學生平板),用的是高通驍龍66AIE(2018年國產千元機配置)處理器,11英寸屏幕2176*1600解析度,電池8020mAh,內存4G+64G。
  • 好買說:「FURRYTAIL尾巴生活」已完成A輪及A+輪融資,由小米戰投領...
    好買說:「FURRYTAIL尾巴生活」已完成A輪及A+輪融資,由小米戰投領投,晨興、火山石資本跟投。天使輪獲晨興資本近千萬元投資。 近期,定位於貓咪的全品類生活方式品牌「FURRYTAIL尾巴生活」已完成A輪及A+輪融資,融資額為8000萬人民幣,由小米戰投領投,晨興、火山石資本跟投。
  • 小米如何重新定義網際網路商業化
    當時很少有人能懂,網際網路對於小米、對於手機行業來說意味著什麼,大家只是有一個朦朦朧朧的感覺,革命要來了。如今,在靠網際網路完成冷啟動後,小米仍舊認為網際網路是其價值延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主流手機廠商「華米Ov」,也就是華為、小米、OPPO、vivo中,小米有自身成熟的作業系統、應用商店,以及生態鏈上的兩千多種設備,這和其他廠商的布局也不太一樣。
  • 升級版小米筆記本 Air 12.5 評測:依舊很「無印良品」,但重要的...
    回顧過去的一年,除了自帶光環的蘋果公司(推出全新一代 MacBook Pro),華為和小米的入局,成為讓 PC 行業重新回到聚光燈下的「兩大功臣」。在去年 7 月份小米於國家會議中心發布 12.5/13.3 英寸小米筆記本 Air 之後,最近我們拿到了新款「小米筆記本 Air 12.5」。經過幾天的試用,來和大家分享下我對它的一些看法。
  • 創投日報|黃豆俠完成 7000 萬元 A 輪融資;「大米和小米」著眼兒童...
    而 Uncapped 創造的融資方式,正好介於兩者之間:一方面 Uncapped 不收取股權,另一方面它也沒有貸款利率,而是以一個固定的費用取而代之……(查看更多請點這裡)科技項目報導:腦機接口技術發展的新趨勢,「NeuraMatrix
  • 手機競爭進入下半場:蘋果變軟,小米主攻loT,華為搞電視、電腦
    這對於手機廠商們而言,就是真正的難題了,因為市場不增長,企業的業績怎麼辦?於是各手機廠商們紛紛轉型的轉型,多元化的進行多元化發展。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是蘋果由硬變軟,而小米主攻loT,而會為搞電視、電腦去了。先說蘋果,其實從去年開始,就已經是由更變軟了,去年春季發布會,沒有一款硬體產品,全是軟體和服務。
  • 寫在IPO前夜的思考: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的抱怨等多起事件,表面上媒體和公眾為了「小米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而吵得不可開交,而這一切爭論的背後,都反映出一個疑問:如今小米所遭遇的最大問題,是它的商業模式能否被公眾認可?換句話說,雷軍在8年前為小米選擇的那條路,是否正確?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 All in AloT——5G時代小米的「頂上戰爭」
    據麥肯錫報告預測,全球IoT市場的經濟價值在2025年之前有望達到11萬億美元,硬體市場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530億美元。而布局loT多年的小米則是其中堅定的引領者,5G+AloT ,將是小米改變網際網路戰局的「頂上戰爭」。
  • 【原創】「還沒度過危險期」英文怎麼說?
    我們已經訂購了1億劑疫苗,另外,要感謝疫苗工作小組的努力,為我們爭取到超過3.5億劑不同種類的潛在疫苗,可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已經安然度過這場疫情。-Prime Minister Boris Johnson-英國首相 鮑裡斯·詹森But let’s be honest, this year is different – and it may not feel like we have a whole lot
  • 雪球方三文對話李想:汽車行業的「假門檻」和「真門檻」
    特斯拉已經逐漸擺脫負面,用突破 100 萬臺的銷量展現實力的時候,看到新能源領域這個大機會的人似乎是大多數,但真正看懂且理解這個產業的人並不多。秉持著「吸收的信息要多,做出的決策要少」這種「積極無為」投資理念。
  • 碰到硬體「天花板」後,蘋果要打「健康牌」
    這款「貼身」設備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2019 年,Apple Watch 業務增速高達 40%,全球出貨量達到 3000 萬臺。這幾千萬用戶的健康數據,最終都將匯集到 iPhone 上一個叫做「健康」的應用裡。而蘋果的算盤又是如何打的呢?
  • 釋懷,轉型,無邊界……「獵豹」傅盛的蛻變,和與周鴻禕「和解」的故事
    「最近聽說你和周鴻禕同框,坐在了一起,你們聊了什麼?」張鵬念出了手中紙條的內容。犀利的問題,一般情況傅盛可能並不想回答,但這一次不同,這是在「CES 極客之夜」的「真心話大冒險環節」,喝酒還是回答問題?傅盛笑了笑說,沒什麼不好說的。「同框很意外,正好在一個飯局上遇到了,總不能 PS 掉。其實這件事對我來說早就過去了,我也不會排斥。」
  • 小米智能門鎖 E 體驗:「加量不加價」,可能是新屋的第一把智能門鎖
    智能門鎖在今天已經很常見,短租公寓、辦公室、甚至一些人家裡都能看到它,在過去三四年裡,智能門鎖已經從過去的「沒電開門」、「容易被解」的形象逐漸變得「可靠」和「方便」。為何是「E」?小米在 2018 年推出了小米米家智能門鎖,之後又在 2019 年用「青春版」將智能門鎖的門檻降到千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