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中產嗎?收入高低是否是衡量新中產的唯一標準?

2020-12-11 平說財經張平

據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調查報告稱,我國2020年左右中產階級將達7億人。如果按照這個報告來看,那麼明年將有一半的中國人達到中產。那麼中產階級的標準究竟是什麼?

其實,各家權威機構對中產階級的標準是不同的:在福布斯的標準中,中產年收入最低為1萬美元,換算成我國的國情年收入在6.8萬元的群體就算是中產階級,也就是說每月超過5700元收入,中產。

此外在麥肯錫給出的標準中,年收入9萬以上的,也就是每月工資7500左右就可以算是中產階級。

而按世界銀行的測算標準中,我國年收入在10萬到96萬人民幣之間的人都屬於中產階層。按照這樣的標準,在中國年收入超過10萬元人民幣的,現在已經很多了。

最後一種的中產標準是我國國家統計局給出的,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也就是月收入超過4200元的群體都可以叫中產階級。

但是,在我們看來,光靠收入高低,並不是定義中產的唯一標準,因為這裡面存在著支出的問題。

第一,有的人雖然月收入上萬元,但是每月要有一半收入還貸款,月收入基本都繳了房貸,剩下的錢勉強夠吃喝開銷、子女上學等,每月所剩無幾了。還有的人要付房租,收入的一大半都給了房東,這樣的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怎麼能算是中產階級呢?

第二,現在的一些90後年輕人群體,雖然他們月收入也能過萬元,但每個月的開銷很大,不是買LV包包,就是去高檔美容會所,還要開高檔轎車出行,結果一個月下來也剩不了多少錢,有的人還過著借錢消費、寅吃卯糧的生活。資料顯示,中國的90後平均負債12.7萬,需要18個月才能還清,這樣的群體能算是中產階層嗎?

第三,還有的人生活在一二線城市月入過萬,但是物價很高,日子並不寬裕。倘若是同樣的月入過萬,卻生活在三四線城,因為物價較低,交通也較便利,在那裡生活,日子過得卻也不錯。

所以,如果光看收入水平來判斷是不是中產,那還要看你所處的地區,不同的城市生活成本也不同。同樣的工資水平,若是生活在中小城市,就完全可以過上舒適的中產生活,但生活在大城市卻不能算中產。

第四,要看單位的福利情況,光看收入也不行。有些人月入一萬元,卻住在企業裡,吃在企業裡,生活成本不高,平時只要買買日用必須品,一年下來也能剩個10萬元錢。

而有些人淨到手一萬元,其他福利待遇啥都沒有,工資收入都付了房租,應付日常開銷了,一年下來就是存不下多少錢了。所以,你是不是中產階級,還要看單位的隱形福利。

以上四大因素表明了,如果僅看工資收入水平標準,是無法判定中產階級的。

實際上中產階級的標準是綜合判斷的,還要算上家庭年淨收入(除去各項支出),以及家庭的可投資資產這兩項指標。

因為如果沒有資金可用於投資,光是收入較高的家庭,那肯定不能稱之為中產階級。只有用綜合指標來考量,才能來判斷你是否達到了新中產階級的標準。

而新中產的可投資資產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20萬-50萬,第二層次是50-100萬,第三層次是100-200萬,第四層次是200-500萬。 根據這一標準,在新中產階級中,處於第一層次的人數應該是最多的。不過,在中國可投資資產能拿出20-50萬的家庭也算大多數人群。而可投資資產越往上走,人數將會越少。當然這只是新中產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已,後面還有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淨收入這兩項指標。

實際上,衡量一個家庭是否是新中產階層,則需要我們對新中產階級的收入作全新標準:家庭年收入20萬—100萬的,家庭年淨收入(除去各項支出)10萬—50萬;家庭可投資資產20萬—500萬。只要全都滿足這三大標準的,都應該算是中產階級了。這樣的中產階級家庭應該可以過上衣食無憂,且能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相關焦點

  • 流量時代,學歷高低是否是衡量收入高低的唯一標準?
    我是一位90後新手寶媽,自從有了娃之後,跟所有寶媽一樣,生活的重心除了孩子還是孩子,你問我每天快樂嗎?好像也快樂,你問我累不累?好像也挺累,所以痛並快樂著。每次娃睡著以後,望著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忙忙碌碌著,每一個人都在打拼或正在打拼的路上,而我,已漸漸忘卻了這種感覺。
  • 「中產家庭」的標準是什麼?如今答案被揭曉,你家是否達標?
    如今,很多家庭以「中產家庭」為目標,希望自己的家庭成為「中產家庭」。近年來,關於「中產家庭」的熱議不斷,一時間讓「中產家庭」戴上了神秘的「面紗」!只是「中產家庭」的標準是什麼,有多少資產才能被稱為「中產家庭」,成為了當今最大的一個疑問!什麼是「中產階級」家庭?
  • 擁有多少存款算得上中產階層?看看中國的「中產階級」,有你嗎?
    對於用有多少存款或者是多少收入來衡量是否跨入中產階層,其實真的不合理的,對於不同的地區還有人群,那麼對於錢的含金量是不同的,並且購買力也是相差很大的。同樣是1萬元的月薪,如果我們僅僅從收入來看,其實算是進入中產階層。
  • 為什麼有中產的收入,卻沒有中產良好的感覺和心態?
    隨著新媒體和自媒體的興起,他們需要明確的目標對象定位,以及為這些人創造概念、思潮、產品和生活方式,最終,「中產」在消費社會漸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落地概念。在中產的收入這一指標上,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標準。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為了指向特定人群,為消費者畫像,以便為商業模型服務。
  • 「中產家庭」標準出爐,國內有3320萬戶達標,你是中產嗎?
    相信在大家的日常生活當中,除了小康水平之外,都聽說過中產家庭。畢竟,在現在這個社會裡,中產家庭意味著一定程度上的財富,而達到這個標準的人,也自然而然的會讓人心生羨慕,甚至他們的日子也會過得相對較好。
  • 中產家庭要達到什麼標準?近3400萬戶家庭「過關」,包括新中產!
    那麼究竟在我們國家,達到什麼樣的標準會成為中產家庭呢?其實目前來看是沒有一個決定的數據說明「中產家庭」的標準的,其實中產就是指,國內的群眾在溫飽和富裕的一種狀態,比溫飽家庭生活條件要好,比富裕家庭生活條件稍次。
  • 五年磨一劍——吳曉波頻道關於新中產的最新解讀值得推薦!
    那時的我還沒有「中產」的概念,中產是什麼?大概指的又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群?我一無所知。隨後的時間裡,不論是大眾媒體還是各種資訊,「中產」這個名詞越來越多的跳到了我的視線範圍內,一會一個「xx自由」,再來一個「中產標準」,我慢慢的對「中產」有了概念。
  • 中產家庭報告來了,你家達到標準了嗎?已有數千萬戶達標,有你嗎
    之所以,近些年大家經常聽到「中產家庭」這一個詞,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將「中產家庭」當成了目標。這是因為根據二八定律,我們無法否認一點,就是整個社會的大部分財富,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為了能夠不落後於人,所以絕大多數人都在力爭做一個「中產階級」,力爭將自己的家庭變成「中產家庭」。那麼,什麼樣的家庭可以叫作「中產家庭」呢?
  • 新中產購車標準是什麼樣的,看了全新UR-V或許就明白了
    在網上搜索了甚麼叫「新中產階層」,新中產階層很早是由財經作家吳曉波在2015年提出的一個社會經濟學觀點。總的來說即是年紀在25-40歲之間,受過優越的教誨,收入可觀,稀飯尋求有品格、有立場的生存。自今年年面世,Honda在華旗艦SUV UR-V對準的連續即是如許一群精英群體——新中產階層人群,他們有很強的同一性,稀飯有風格的器械,同時還尋求性價比,好比汽車品牌、空間、表面、建設、駕駛等方面,真相他們的通常開支也比較較高。
  • 你離中產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按世界銀行測算標準,我國年收入在10萬到96萬人民幣之間的人群屬於中產階層,可是,在我國,年收入超過10萬人民幣的,其實現在已經很多了,只是,他們即便列入中產階級了,但是在高昂的房價面前,他們一樣買不起房,甚至一年絕大部分收入都要用來交房租,同樣每天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 2019年近6成新中產家庭收入有增加 南京的新中產家庭數位居全國第九
    日前騰訊理財通、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019新中產家庭消費與理財報告》。報告顯示57.5%的新中產家庭收入較往年有所增加,收入越高的家庭增長幅度越大。報告的研究對象將家庭年收入超過20萬元就作為新中產群體,他們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大部分從事專業性或者管理崗位,多分布於全國一、二線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的新中產家庭數量居全國前四位,南京的新中產家庭數位居全國第九。
  • 「中產家庭」標準來了,淨資產要達到「這個數」,你屬於中產嗎?
    畢竟在國人心中,中產家庭意味著較高的生活水平。這種小富即安的小資生活,是大家都嚮往的。那到底「中產家庭」的標準是多少?要達到怎樣的條件才能達標呢? 第一,家庭收入水平等於或略低於或略高於平均水平;第二,中產家庭的滿足條件是生活富裕及收入穩定。第三,中產家庭的成員職業應該處於社會職業金字塔的靠中區域;第四,中產家庭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
  • 2019年胡潤財富報告,離中產階層還隔著一個30萬
    2019年胡潤財富報告,主要劃分了這樣幾個標準:中產階層: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家庭年收入至少在30萬,其他城市在20萬以上。家庭基本消費支出佔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低於50%。其中,對新中產的界定,還蠻複雜的,除了不錯的家庭收入和財富條件外,還有別的要求,比如,在常住地至少擁有1套房產,最好有私家車;接受過高等教育;企業白領、金領或是專業性自由職業者;主觀自我認同為中產。
  • 看看胡潤發布的中產階級標準,你達標了嗎?
    除此之外,如今還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定義,那就是新中產。在傳統的印象中,對階級的劃分單單以擁有的財富數量為依據,而新中產的概念,除了有豐厚的資產,還要求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穩定的收入和固定房產等等,顯然新中產的定義更加嚴謹。
  • 分數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我看到這樣一則引人深思的漫畫:第一幅圖中一個滿臉笑意的孩子拿著一張100分的卷子,頰上是他父母鼓勵的唇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個拿著一張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臉上巴掌印觸目驚心;而第二幅圖中,那個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臉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個孩子卻因為這次考了61分而獲得了父母的吻。
  • 中國3000多萬中產家庭「財富」地圖
    1、中國中產群體規模現狀,說法太多了要了解新中產首先要明確中產群體。實際上對於這一概念的範圍也是各有不同。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將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年收入9000-34000美金(約 6 萬-21 萬人民幣)的群體歸納為中產。
  • 2019新中產家庭消費與理財報告:最大支出壓力在子女教育 專家建議...
    「新中產」這一概念早在2000年前後即已經開始出現,不過當時並未被廣泛傳播和討論,直到2015年前後,經濟總量、居民收入和消費都處於快速增長的通道中,進入到一個全新階段,當此之時,網紅自媒體吳曉波頻道將2016年定義為「新中產消費元年」,這一概念開始為大眾所熟知和接受,隨後包括吳曉波頻道、胡潤研究院、QuestMobile等各路媒體以及市場諮詢機構均對這一群體進行調查研究
  • 新中產分布地圖——中國3000萬家庭財富報告
    中產這個詞這些年很火,群體也很龐大,以至於人們已經不滿足於一概而論,專門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群體:新中產。胡潤研究院新近就發布了《2018年新中產圈層白皮書》(ChinaNewMiddleClassReport2018)。白皮書一共36頁,從規模、分布、生活現狀、情感現狀、財富觀等各個維度描繪了我國新中產的畫像。槓桿遊戲覺得很有趣,和杆友們一起分享下。
  • 如何界定「中產階層」的標準
    當前,學界關於中產的提法眾說紛紜,如中間層、中產階層、中產階級、中等收入階層、中等收入群體等等,尚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稱謂(以下統稱「中產階層」)。之所以造成這一現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劃分標準及其依據各有不同。
  • 陸學藝:中產階層是職業概念 不能以錢來劃分
    嘉賓簡介:陸學藝,著名社會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主要觀點:中產階層是一個職業概念,而非收入。副教授月收入2000,欠一屁股債,還是中產。開計程車的人,不管收入多少,都不是中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