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法律對色情無明確界定 司法解釋正在醞釀

2020-12-14 網易新聞

  本報記者  裴智勇

  ●正在醞釀的司法解釋將會對「色情」作出一個比較清晰的界定。

  ●深入開展專項行動,必須打斷黃色網站的利益鏈條。

  ●專項行動使各部門職責分工問題凸顯,這實際涉及行政組織法的問題。

  淫穢色情的判定


  「一張裸體照是不是色情?現在國內很多大網站都有美女裸體照片。」一網友在網上發問。

  「什麼是淫穢色情?在老人看來,露胳膊露腿就是色情了。」年輕人在抱怨老人的古板。

  法律關於淫穢的判斷標準,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麼隨意。在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國務院的關於網際網路、電信業的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裡都可找到打擊淫穢色情網站的依據。刑法第363條至367條規定了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其中關於淫穢物品的定義是:「具體描繪性行為或者露骨宣揚色情的誨淫性的書刊、影片、錄像帶、錄音帶、圖片及其他淫穢物品。」《網際網路禁止傳播淫穢、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規範》也列舉了7種淫穢內容。

  關於什麼是色情,《網際網路禁止傳播淫穢、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規範》認為是:整體上不是淫穢的,但其中一部分有淫穢的內容,對普通人特別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毒害,缺乏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信息內容。但由於這個標準是自律規範,不是法律,對「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的判斷可操作性不強。作為司法裁判依據的法律並沒有明確界定色情,容易引起爭議。北京大學刑法學專家陳興良教授分析,刑法裡並沒有規定色情罪,色情是包括在淫穢中的。

  除了一些明顯的誨淫的網絡內容,在色情非色情的邊界地帶確實有模糊的地方。

  陳興良教授說:「我國刑法關於淫穢物品的概念是明確的。當前,打擊淫穢色情網站要把握幾個原則:一、要根據網際網路淫穢色情表現的新特點來打擊犯罪。二、淫穢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對什麼是淫穢都有不同的標準。三、打擊淫穢色情要嚴格依照刑法精神和規定來辦理,把罪與非罪區別開來。」

  目前,關於什麼是淫穢色情,公安機關內部也有一個鑑定程序。進入司法程序,必須把淫穢色情標準法律化具體化。公安部的警官透露,目前正醞釀的司法解釋將會對「色情」作出一個比較清晰的界定。一些法律專家建議,色情的認定既要有利於打擊黃色網站,又不要設定過於寬泛,影響網際網路和文化的健康發展。

  電子證據問題

  網絡的虛擬性使網絡淫穢色情犯罪手段更隱蔽,技術性更強。電子證據的法律效力及搜集固定保全是當前專項行動中面對的新問題。

  在北京市7月6日破獲的一起案件中,梁某、李某今年5月後陸續建立20個網站提供淫穢色情電影下載,網站流量極大,每秒鐘訪問量達到190人次。「過去傳播淫穢圖書、淫穢光碟,可以用冊、張來計算,可以找到買受人判定傳播範圍。現在,網際網路傳播淫穢物品無法用冊、張等概念來判斷,接受者廣泛而不確定。」公安部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局警官盤冠員作了通俗的比較。

  網際網路的無地域性也帶來取證的困難。公安部警官錢熊飛說,網際網路是無國界的跨地域的虛擬社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境外的伺服器空間開設淫穢網站,涉及境外的網站伺服器,在偵查取證上也存在困難。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錢熊飛說:「在目前辦案過程中,警察採用國際上通用的一套程序對有關電子數據提取固定,然後再將電子證據轉化為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據。」

  刑事訴訟法規定的7種證據裡面沒有直接提到電子證據。刑訴法學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樊崇義解釋說:「電子證據可理解為刑訴法規定的視聽資料證據。」

  利益關係與部門責任

  淫穢色情網站有一個利益鏈條,涉及黃色網站開辦者、電信運營商、網絡服務商等。深入開展專項行動,必須打斷黃色網站的利益鏈條。這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努力。

  打擊淫穢色情網站不僅僅是公安的事情。中央部署包括一個由中宣部等14個部門共同制定的《打擊淫穢色情網站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根據這個方案,除了公、檢、法、工商部門、電信主管部門、銀行業監管部門外,包括共青團組織、教育部、文化部、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部門都明確了責任。

  如何落實方案,真正形成齊抓共管局面?14個部門成立了由公安部牽頭的「全國打擊淫穢色情網站專項行動協調小組」,並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

  北京大學行政法學專家姜明安教授認為:「專項行動使各部門職責分工問題凸顯,這實際涉及行政組織法的問題。目前各部門編制、機構、職責的三定方案大多由各部門提出,各部門在設定職責時不可避免出現爭權現象,有利的事情爭著管,無利的事情不願意管。從法治視角看,有權力就有責任。不承擔法律和法規規定的責任,實際就是失職。從長遠觀點看,我國行政組織法建設應當引起重視了。」

  《人民日報》 (2004年07月28日 第十四版)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廢止司法解釋103件 明確現行有效的司法解釋561件
    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68次會議審議通過,形成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第十三批)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廢止司法解釋103件。經過此次清理,明確現行有效的司法解釋561件。
  • 最高法醞釀醉駕入刑司法解釋 醉駕慎用緩刑
    針對「醉駕入刑」的處罰,這種行為也沒更嚴格的法律規定。另外,各地法院對於醉駕判案也「寬嚴」不一,個別法院適用緩刑過多,導致法律失去威懾。據了解,最高法正在調研醉駕案件,醞釀出臺相關司法解釋。從首例「醉駕入刑」案件至今,「醉駕入刑」已實施一周年。
  • ...確權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兩項司法解釋答記者問
    出臺該司法解釋,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專利授權確權法律制度,引導、鼓勵形成更多的高質量專利,依法淘汰、過濾不合法的專利或者專利申請,去偽存真,更好地為創新創造保駕護航。《專利授權確權規定(一)》共三十二條,對權利要求解釋、以說明書為依據、說明書充分公開、創造性、外觀設計專利授權標準等重要法律適用問題予以明確,並對有關證據、程序問題作出規定。
  • 論產品缺陷的法律界定
    二、我國對產品缺陷法律界定的缺陷  我國有關產品缺陷界定的法律規範,是一個多層次的法律體系。首先,《民法通則》從基本法的角度對產品缺陷作了界定,該法第 122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此條規定將產品缺陷界定為質量不合格有欠妥當,已遭國內眾多學者詬病。
  • 關於我國司法解釋體制存在問題的法律思考
    因此,法律解釋對任何法律的適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司法過程中,更需要對法律規範作出明確的解釋,從而正確地適用法律和公正地裁判案件。  作為一種普遍的法律現象,司法解釋之所以存在,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  1、社會的絕對發展與法律的相對穩定存在矛盾。
  •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界定涉外民事關係 涉港澳適用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界定涉外民事關係 涉港澳適用   中新社北京1月6日電 (記者 張蔚然)中國最高人民法院6日對外發布關於適用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涉外民事關係」概念做出界定,規定涉及香港、澳門民事關係的法律適用問題,參照適用該《解釋》,這為法官處理涉港澳民事關係的法律適用問題提供了援引依據。
  • 首部證券內幕交易司法解釋今起施行:明晰認定細節
    這是「兩高」針對證券、期貨犯罪出臺的首部司法解釋,系統地對內幕信息知情人員、非法獲取內幕信息人員、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交易信息定罪處罰標準等法律適用問題進行了規定。對此專家認為,這符合規制內幕交易犯罪立法的發展方向,顯現出資本市場法律制度的重大進步,就像「給老虎裝上了牙齒」。
  • 融資租賃司法解釋明年出臺 為行業發展營造良好法律環境
    作為融資租賃四大支柱之一的法律問題日前有了新進展,最高人民法院相關人士透露,融資租賃司法解釋將於明年年初出臺。   最高法院在1996年即頒布了融資租賃合同案件的司法解釋,1999年合同法修改時,其中大部分內容被合同法吸收。
  • 最高法民三庭負責人就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司法解釋及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司法解釋答記者問
    出臺該司法解釋,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專利授權確權法律制度,引導、鼓勵形成更多的高質量專利,依法淘汰、過濾不合法的專利或者專利申請,去偽存真,更好地為創新創造保駕護航。《專利授權確權規定(一)》共三十二條,對權利要求解釋、以說明書為依據、說明書充分公開、創造性、外觀設計專利授權標準等重要法律適用問題予以明確,並對有關證據、程序問題作出規定。
  • 姚學寧|網絡兒童色情強制報告制度———— 基於中加兩國兒童保護強制報告制度的比較性分析
    而反觀加拿大《兒童與家庭服務法》關於強制報告事項則較為寬泛,除了涵蓋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和疏忽虐待四類兒童虐待事項,[11]2008年的修正案還將「兒童色情」事項也羅列在強制報告內容之中。為促進更為廣泛地保障兒童權益以幫助其健康成長,我國可以在兒童保護強制報告的實踐中通過司法解釋或執行細則等多種途徑逐步擴大強制報告的事項範圍。
  • 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 闡述FRAND原則
    2016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法釋〔2016〕1號),其中第24條對標準必要專利(SEP)許可的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FRAND)進行了規定,這是我國法院首次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對這一反壟斷與智慧財產權保護交叉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明確表態。
  • 淺論公共利益的概念及法律界定
    公共利益作為法律規範體系的核心價值,其長久以來被視為抽象的法律概念限於學理的探討而未加以明確法律界定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人們認為公共利益過於抽象和不確定,是個難以明確界定的法律範疇,並且在公私利益尚能和諧共存,矛盾衝突並未升級時,也不存在對公共利益進行法律界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 最高法解釋行賄司法解釋:為什麼標準是一萬元
    □明確的數字總會劃出一條界線,司法解釋制訂者要界定一個相對合理的標準,而它能夠對行賄行為起到懲罰與警示預防的作用。  □當賄賂犯罪手段不斷翻新,利益正當與不正當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時,如何判定行賄罪,成為法律亟需解決的問題。  □受賄者固然可惡,行賄者也並不完全無辜。反腐敗不僅要從嚴懲治受賄者,也要從嚴懲治行賄者,從源頭治理,雙管齊下。
  • 專利行政確權授權司法解釋評析
    作為首部針對專利行政訴訟的司法解釋,其內容涉及到與專利行政訴訟相關的實體和程序等多個方面。該司法解釋不僅有助於進一步明確相應的裁判標準,對於歷來熱議的部分問題也給出了解決方案。本文結合《專利授權確權規定(一)》的部分內容,對該司法解釋加以評析。
  • 司法解釋是否溯及既往?
    2000年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立法法》第42條規定: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1)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2)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 最高法刑四庭負責人就虛假訴訟刑案司法解釋答記者問
    司法解釋對虛假訴訟犯罪行為的界定和確定的定罪量刑標準等內容,必須以刑法的規定為依據。根據刑法規定,虛假訴訟犯罪行為表現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即虛假訴訟罪僅適用於民事訴訟領域。    依法保護人民群眾合法訴權。司法解釋起草過程中著重解決三方面問題:明確定罪量刑標準,對於什麼是虛假訴訟犯罪行為、什麼情況下可以認定為虛假訴訟罪,給予人民群眾以明確的行為預期和規範指引。
  • 證明文件可直接明確為工作證件和法律文書
    究竟何為「證明文件」,其範圍如何界定?現有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都沒有明確規定「證明文件」的概念,司法實踐中也認識不一。長期以來,出示證明文件一般有三種方式:(1)出示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的證明信;(2)出示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的介紹信;(3)出示工作證件,開具法律文書。這就容易產生執法、司法行為不規範、不統一問題。
  • 「兩高」司法解釋明確18種「嚴重汙染環境」情形
    「兩高」司法解釋明確18種「嚴重汙染環境」情形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6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一步加大對生態環境的司法保護力度。
  • 司法解釋、會議紀要的法律效力及位階問題
    編者按:從我國的正式法律淵源來講,司法解釋和會議紀要均不是我國正式的法律淵源。但是,有些司法解釋以及會議紀要對於司法實踐的指導意義甚至比法律規定更為精準、詳細,操作性更強。那麼司法解釋、會議紀要有沒有法律效力呢?位階如何?能不能作為裁判援引的依據。
  • 「 法律上利害關係」的界定和適用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當法律和司法解釋對人民法院是否受理或者原告是否具有原告資格有明確規定之時,無須對原告與具體行政行為「法律上的利害關係」進行考察,直接適用法律法規進行裁判即可。但理論與實務界對「法律上利害關係」的界定和適用一直存有爭議,由於該問題涉及到行政相對人訴權的保護,對於當事人的權益影響甚巨,筆者試圖結合本案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