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門,情暖人心——樂東縣特殊教育學校2019年6月27日送教下鄉紀實

2021-02-23 掌上樂東

海南椰子99元9個包郵,送開椰器、吸管,這個夏天,喝起來!

       為了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切實保障殘疾孩子受教育的權利,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2019年6月27日和28日,樂東縣特殊教育學校迎來本學期第三次送教上門活動。       "送教上門"是指對具有接受教育能力但因身體殘疾障礙過重,無法到學校接受正常教育適齡重度殘疾兒童,採取學校教師走進家門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個性化的個別化教育的教學方式。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本值得老師認真研究的書。送教的孩子,一個孩子一個樣。我們結合「送教」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康復計劃;負責「送教」的教師根據服務對象的殘疾類別、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詳實記錄送教輔導的過程。

        此次送教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樂東縣研訓學校的符挺主任和何先進主任跟隨利國組的陳麗、邢茹老師來到利國鎮開展送教上門的活動,利國組負責容潤、陳少武、邢增華、周聰四名學生。

        率先來到利國鎮官村容潤家,容潤是一名17歲的自閉症孩子,他特別怕生,每次見到陌生人過來就跑,老師們就跟著他跑到河邊,耐心的教導他。兩年了,他終於願意這麼近距離的跟老師們接觸,為邢老師和何主任點讚,更為孩子點讚,感謝你終於接納了我們。

        第二站是利國鎮赤塘村陳少武的家,陳少武是一名多動症孩子,邢茹老師特別用心,每次都會帶著糖果和積木過來教孩子認數和數數,有時候還會手把手的教孩子寫字,家長和孩子們看到我們過來都特別開心。

        第三站利國鎮衝坡中學路邢增華家。邢增華是一名中重度腦癱孩子,他經常流口水,四肢偏癱。陳麗老師每次過來送教都會教家長一些康復的知識和技巧去訓練孩子的手部肌肉,這次送教主要是給孩子做手部訓練和洗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肌肉越來越硬,好在家長和孩子都特別配合。這次上課前部分主要是教家長怎麼給孩子做手部訓練,後部分是教孩子洗手,家長和孩子都很認真的在學。

        最後一站是利國鎮塘豐村周聰家,周聰是一名重度的腦癱孩子,他不能走路,經常流口水,四肢偏癱,特別是雙腳不能站立,雙手也有些僵硬。針對孩子的情況,陳老師每次都會教家長一些康復的技巧和手部訓練方法,由於孩子四肢有些僵硬,每次只能是教教家長怎麼給孩子做康復訓練。

        九所鎮的送教上門學生由陳景曉老師和方榮老師負責林保權、陳欣、唐朗、韋利挺四名學生。        首先來到的是九所鎮中灶村的林保權家,根據林保權學生多動的特點,方老師給學生送去了一堂體育課「傳球」。通過遊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四肢協調能力和注意力。

      其次來到九所鎮抱旺村陳欣家,陳欣的能力較好,因此,方榮老師準備了一堂實用數學課《認識圖形》。課堂上,方老師耐心地給陳欣講解「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並利用實物幫助學生理解。

        然後來到九所鎮落馬村唐朗家,唐朗是一名自閉症孩子,見到陌生人會怕,不讓人接近。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向家長了解了他的興趣愛好,家長說:「唐朗最近喜歡聽音樂」。因此,景曉老師準備了一堂音樂課《小兔子乖乖》,並帶上手搖鈴去輔助拍打節奏,希望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外界活動的興趣。        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成效。之前不讓景曉老師接近的唐朗,現在和他坐在一起他也不會抗拒了,並且還會對老師笑。雖然他還不能配合老師的拍打節奏,但是這個進步已經讓老師覺得自己是成功的。相信,只要有耐心,只要願意,就能慢慢走進他的心。

        最後來到了九所鎮抱荀村韋利挺家。韋利挺的年齡較小,家長過於寵愛,導致他的自理能力差,而且也懶,還會以摔倒的方式,博得媽媽的同情,以此來達到他的目的。
  因此,景曉老師現階段會以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主,並在課程結束後對家長進行教育指導。這次送去了一堂《我會穿上衣》的生活適應課。先讓學生觀看視頻,提高他的興趣,然後再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韋利挺是有能力自己穿衣服的,但是習慣了媽媽的照顧,而不想自己動手。老師都會和家長說讓她不要過於溺愛孩子,對於他的摔倒行為,可以置之不理,過多的關注,只會強化他的問題行為,但似乎沒有多大成效,也許是家長還沒有意識到她這種溺愛行為的嚴重性。

        董玉玲老師和林義芳老師一組,負責佛羅鎮和黃流鎮的陳乃威、陳乃靚、黃閱、楊善權這4孩子。        家住佛羅鎮新坡村的陳乃威雖然行走不便,但是認知比較好,所以送教的內容以教學為主,本次送教內容是啟智五年級語文《坐公交車》。林老師通過圖片和講解讓學生知道如何坐公交車,並認識生字,學寫生字。

        此次送教兩位老師也為陳乃威帶去了助行器,並認真教導孩子使用助行器。

        家住佛羅鎮孔汶村的陳乃靚的能力較差,四肢僵硬,所以本次送教上門的內容是以康復訓練為主的「擰開瓶蓋」練習,訓練學生手指的精細動作。

        家住佛羅鎮新坡村的黃閱的手指顫抖,拿不穩東西,針對這一情況,本次送教上門的內容是康復訓練《認識手》,通過一些手指操和手部得練習,鍛鍊學生對手指的控制能力。

         家住佛羅鎮佛羅中學的楊善權的四肢協調,但是情緒問題較大,所以本次送教上門的內容是體育《練習拍球、傳球》,在遊戲和玩樂中舒緩學生的情緒。

        梁遺忠副校長和符天霞、趙建光老師為一組,負責尖峰鎮的符蘭玉、陳如意、羅志富這3孩子。        第一個學生是符蘭玉同學,符老師為學生教授了認識數字1、2、3。並通過圖片及學生喜歡吃的棒棒糖等來引導學生學習。

        第二個學生是陳如意同學。這位同學身體行動不便,首先符老師給她帶來了幾個小玩具,看樣子很開心,並做了簡單的康復訓練。        接下來符老師就開始教她認識上和下這倆個字,並進行描寫這倆個字。

       送教的第三個學生是羅志富,這位同學也是活動不太方便,趙老師為學生送的是手工剪紙,通過觀看視頻引發學生對剪紙的好奇,然後講解剪紙的步驟,在進行實際操作進行學習,學生覺得感興趣。

        家住抱由鎮坡拉村洪思思為肢體壹級的學生,右手小時候被燙傷,至今還會疼痛,左手有抓握力,雙腳萎縮,但能短時間的行走,聽力、視力正常, 能發簡單的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會用哭、笑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能簡單的生活自理,但沒人看管會撕書或砸東西。經常是媽媽在家看管她,最近右手疼痛增加,媽媽幫忙按摩手臂後,身體會不知覺抽搐僵硬,一天會抽搐好幾次,需要上床躺會兒緩解,媽媽說洪某某去醫院不願配合,會吐藥拔針,所以病情就一直擱置了。

        此次邢斯瑩老師送教內容是美術課《塗房子》,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大膽地在刷刷、玩玩中完成作品,提高她的感知、認知能力並與她培養感情。但最近洪思思自己玩耍時,從坡上摔傷臉部後情緒不穩定,學生對我們的到來比較牴觸,一開始不願配合畫畫。在媽媽、老師和「糖果」的勸說下,願意配合老師坐下畫畫了。

  之後邢斯瑩老師和劉芳來到了周建龍家裡為他送上小學畢業證,詢問他近況以及對未來的想法,希望他以後要和老師們常聯繫,要積極進取,微笑面對生活。

        盧英花、李小翠、邢日孚三位老師負責千家鎮和九所鎮的姜恩典、高志強、羅可、吉才筍四位學生。       家住千家抱倫農場的姜恩典,是自閉症的孩子,喜歡自言自語,不懂分辨生活中的好壞,有較好的學習能力,能認讀很多的字,理解能力一般。
       這次去我們要給孩子上兩節實用語文課,學習古詩《涼州詞》,讓其細讀品味,感悟理解,朗讀積累詞語,感受母親河之氣勢,兩節課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學生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詞,能流利的朗讀古詩。

        家住千家福報農場七隊高智強是智力低下的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大小便不會處理,經常拉在褲子上,語言表達能力一般,會說話,但吐字不清楚,單字說的比較好;句子要在提示下才懂說出來。       這次李老師要給高智強上兩節生活語文《打電話》。讓學生認讀詞語打電話,說句子;懂得在家庭生活中使用電話的禮儀。通過兩節課的學習,該學生掌握了使用電話的禮儀,在遊戲過程中,就懂得用「餵」「你好」「誰」「好啊」。

        之後前往千家溫仁村三隊羅可的家裡,給羅可上課,該學生是多重障礙,智力低下和腦癱,不能生活自理;沒有語言,右手沒有力,腳無力,需要輔助才能站立和走幾步路;基本上都是需要人照顧。        這次李老師給她帶去兩節暢遊與律動課《認識打擊樂器―手鈴鼓》,康教結合使用手鈴鼓鍛鍊手的靈活度和雙手的協調能力。剛開始上課,還需要媽媽去輔助,最後能自己用兩隻手去搖手鈴鼓,而且很開心。        這兩節課在開心中度過的,該學生非常開心,注意力明顯比上兩次的繪畫好,還能主動跟著老師拍手鈴鼓。教學效果比上兩次好。

      羅可的送教結束後,又開始前往九所鎮鏡湖村吉才筍學生家裡,該學生是聽力障礙,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這次邢老師給該生上兩節數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邢老師通過例題來講解,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利用大量的練習題來鞏固,幫助學生訂正出錯的地方,學生就能明白自己出錯的地方在那裡。兩節課下來,學生基本上能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張靜校長和金永文、符桂珍老師負責的是大安鎮的四名學生。        首先去的是大安鎮陳考村盧慧瑩家,由金永文老師主教的《眼睛》,和她一起在塗卡紙上塗一塗、噴一噴小兔兔的眼睛。引導她l指出小豬佩奇的眼睛在哪裡,然後指出自己的眼睛在那裡,認識自己的眼睛,並講解眼睛的重要性,並告訴她保護眼睛的基本常識。好好去保護好我們的眼睛。

        接下來去大安鎮加巴村的雙包胎姐妹李思妙、李思齡家。        家長早已在家等候老師們的到來,兩位學生對於學校贈送的輪椅很開心,迫不及待的到上面去坐坐。
        老師們向家長詢問孩子們近期的一些狀況。和家長交流中得知孩子能持續坐立的時間更長了。在別人的輔助下能站立一會兒。符桂珍老師為她們做一些簡單的康復訓練。

        最後一位是大安鎮大炮村的盧子剛家 ,剛見到我們緊張到哭,而後慢慢和老師一起來學習,完成我們授課的內容,直到離別時緊緊拉著我們的手。

        陳精乾教導和王慧菁老師負責的是大安鎮丘文村和萬車村。        大安鎮丘文村的楊洪麗學生。下肢和上肢右側偏癱,不能行走。語言發展遲緩表達不清晰,表現中度智力障礙。此次送教內容為《得數是3.4.5的加法》,送教目標為教會學生認識5以內數字,認識5以內加法,讀寫5以內加法算式。王慧菁老師備課充分,教具製作精美,符合學生需求,通過小步子多循環的教學方法教會學生學會5以內加法,教學效果明顯。
        緊接著,來到了萬車村韋夢唯的家裡。韋夢唯是重度腦癱患者。軀幹肌肉萎縮,沒有活動能力,不能獨立行為不能站立不能坐,並伴有嚴重哮喘。起身進食由母親橫斜抱著餵進流食。這次送教的內容進行家庭指導,和夢唯母親了解對夢唯的日常護理,做針對性護理指導。

  本學期第三次的送教上門工作就這樣在忙忙碌碌中結束了,雖然送教上門需要我們付出的很多,付出的與收穫的還不一定成正比,但是正是這種得之不易的收穫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我們會義無反顧的儘量把它做得最好努力讓我們的付出與收穫成正比,讓這些殘障學生們在我們的送教上門中學有所得。        古人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天籟不喧,大愛無言,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對於教育來說:對殘疾孩子的教育始終是一份責任、一份關愛、一份溫情。在教師眼裡:教育,一個孩子也不能少,我堅信,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只要我們用心去澆灌,遲開的花朵也會有燦爛綻放的一天。

樂東縣特殊教育學校

2019年6月28日

1、樂東九所往三亞方向隧道發生爆炸?真相來了!

2、海南椰子99元9個包郵,送開椰器、吸管,這個夏天,喝起來!

3、【專科可報】樂東縣民政局34名社會救助工作人員公告

4、樂東各鄉鎮微信群已開通,老鄉們趕快進群吧!

5、樂東縣徵兵工作手冊來了,先一睹為快!

相關焦點

  • 閬中市特教校:省級課題《四川省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現狀研究》結題
    11月9日,《四川省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現狀研究》課題結題鑑定會在閬中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行。樂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院教授章永,四川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秀,南充市教科所職教特教室主任李和清、副主任張雪梅,閬中市教研室理論室主任張平,保寧督導責任區主任李蓉參加評審並一致同意該課題結題。
  • 渭南市特殊教育學校對臨渭區不能入學行走不便、殘障兒童開展送教...
    原標題:道雖阻,情卻長——臨渭區百人送教2020年秋送教上門工作紀實(一)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教育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為了這一理念,自2017年開始在臨渭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渭南市特殊教育學校對全區不能入學的重度、極重度殘障兒童開展送教上門工作。近四年來,為了孩子們的有效成長,渭北平原、東西兩塬、河西川套、東陽溝壑之間都留下了臨渭教育人的足跡。9月21日一早,在綿綿秋雨中百人送教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組出發了。
  • 項城市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 情暖「折翼天使」
    9月10日,項城市千佛閣街道辦事處郭莊社區一名學生家長握著項城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徐震的手感激地說。中明患有先天性身體殘缺,到了入學年齡卻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入校就讀,項城市特殊教育學校針對中明的情況,安排專人上門對其進行教育、康復訓練。
  • 水城縣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暖人心
    中新網貴州新聞4月12日電 近日,水城縣特殊教育學校開展「送教上門」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人間大愛和公平教育,幫助他們潤澤心靈、提振精神堅強成長。  當天,送教老師帶著教具、教案來到雙目失明的小發秀家。今年15歲的小發秀因父母常年外出,現與爺爺生活在一起。
  • 嶗山區特殊教育學校開展送教上門工作(組圖)
    為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完善殘疾人教育服務體系,切實保障我區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嶗山區特殊教育學校對在籍不在校的重度殘疾兒童實施送教上門活動,將康復教育送到學生家中。
  • 河南省鎮平縣特殊教育學校為殘障兒童提供送教上門服務
    河南省鎮平縣特殊教育學校為殘障兒童提供送教上門服務 2019-01-18 15: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送教下鄉,為特殊孩子築起「愛心路」
    北國·遼寧日報2020-09-10 15:579月10日,丹東市鳳城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李紅,早早地趕到學校準備送教下鄉用的教具和給孩子的禮物,今年是她送教下鄉的第四個年頭。李紅準備送教下鄉的教具和給孩子帶的禮物。
  • 丹鳳縣建立健全送教上門長效機制
    ——建立送教上門學生準確認定長效機制。動態做好殘疾兒童就學方式的認定工作,準確定位送教上門的對象。送教上門的學生為不能到學校就讀、年齡在6-15周歲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嚴禁將能在特教學校就讀,甚至可以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確定為送教上門對象。
  • 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送教紀實篇五
    七月盛景,夏花絢爛,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又開啟了新一輪的送教課堂。「送教上門」服務是保障適齡重殘兒童享受義務教育的重要舉措,用心用情為每一位重殘兒童創設有溫度的家庭課堂,將康復訓練、知識講授、生活經驗融於一體,一人一案、多元送教,將他們從封閉隔離的環境引入融合開放的教育環境。
  • 有一種愛 叫「送教上門」記閬中市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教師群體
    他們和他們的家人眼裡,總是充滿著孤獨、無奈和期盼……有這樣一群特殊的老師,他們情牽殘障兒童,常常奔走在邊遠鄉村、大山深處,頂烈日、冒風雨、踏霜雪,把課堂開到了孩子家裡,為他們送去溫暖、快樂和希望……」我的腦中總是想起這幾句話,它是我們特殊教育學校送教活動的真實寫照。
  • 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送教紀實篇三
    七月盛景,夏花絢爛,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又開啟了新一輪的送教課堂。「送教上門」服務是保障適齡重殘兒童享受義務教育的重要舉措,用心用情為每一位重殘兒童創設有溫度的家庭課堂,將康復訓練、知識講授、生活經驗融於一體,一人一案、多元送教,將他們從封閉隔離的環境引入融合開放的教育環境。
  • 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送教紀實篇四
    七月盛景,夏花絢爛,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又開啟了新一輪的送教課堂。「送教上門」服務是保障適齡重殘兒童享受義務教育的重要舉措,用心用情為每一位重殘兒童創設有溫度的家庭課堂,將康復訓練、知識講授、生活經驗融於一體,一人一案、多元送教,將他們從封閉隔離的環境引入融合開放的教育環境。
  • 送教上門實踐探索與理念思考
    【關鍵詞】送教上門 實踐 理念 思考【正文】隨著國家一期、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頒布實施,送教上門、隨班就讀和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就讀已成為我國目前對特殊兒童教育的三大主要教育方式,送教上門逐步煥發著生機和活力,在我國脫貧攻堅,義務教育"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奔小康的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洪洞縣特殊教育學校創辦兩年多來
  • 扶貧扶智,送教上門!
    高安市充分發揮教育扶貧職能,精準掌握重度殘疾兒童教育需求,實施送「教」上門,用愛譜寫脫貧故事。跟隨著特教老師的腳步,記者來到送教學生家中,據了解,今年18歲的小梅身患小兒麻痺症,生活不能自理,無法像正常孩子上學。在和老師學習互動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她對知識的渴望。
  • 寬城區教育局召開2020年度特殊教育送教上門工作總結會暨2021年度...
    為保障寬城區適齡殘疾兒童少年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全面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切實提升送教上門教學質量和送上門教師業務水平,嚴格規範送教上門資料建設,有效推動區域送教上門工作,近日,寬城區教育局組織召開了2020年度特殊教育送教上門工作總結會暨2021年度工作布置會。
  • 項城市:送教上門情暖「折翼天使」
    9月10日,項城市千佛閣街道辦事處郭莊社區一名學生家長握著項城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徐震的手感激地說。,安排專人上門對進行教育、康復訓練。 在項城市,還有100多名像中明一樣的「折翼天使」,為全面落實好教育扶貧政策,切實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項城市特殊教育學校建立殘疾兒童教育保障制度,完善適齡殘疾兒童「一生一案」,壓實責任,細化措施,定期為特殊孩子開展送教上門活動,用愛去溫暖這些折翼天使。
  • 衡陽市逸夫中學支教隊開展送教下鄉活動
    ——「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送教幫扶暖人心,高效引領促成長。12月14日清晨6點半,天還未亮,冒著嚴寒的天氣,頂著霏霏細雨,衡陽市逸夫中學蔣受佐校長、彭湘副校長帶領支教隊一行10人來到結對幫扶的祁東縣啟航中學開展為期一天的送教下鄉活動。
  • 送教上門工作都「送」了什麼?
    這個電影大概已經有十幾年啦。現在我們國家的教育力爭均衡發展。對特殊教育更是高看一眼,厚待一分。國家在各層面上積極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送教上門工作,就是針對那些不能夠走入學校課堂的孩子來進行的一種教育補償。國家給每個孩子的費用都在6000左右。而且,國家對待送教的老師給予了一定的補助。那麼基層送教到底做的如何呢?送教都送了些什麼呢?
  • 送教上門,情暖殘疾兒童——北街學校送教下鄉活動
    在這美麗的九月,我們的送教隊伍也出發了,為全縣送教上門的學生送去了課本和學習用品!北街學校「送教上門」的適齡殘疾兒童共有17名,針對(她)他們的「上學難」問題,學校採取「一人一案」方式,由學校領導班子與教師組成服務組,定期到孩子們家中開展一對一的輔導與關愛。出發的前一天開展了培訓會,對送教工作進行了分工,各負其責,一人一檔做好自己的工作!
  • 送教上門,情暖殘疾兒童 ——北街學校送教下鄉活動
    在這美麗的九月,我們的送教隊伍也出發了,為全縣送教上門的學生送去了課本和學習用品!北街學校「送教上門」的適齡殘疾兒童共有17名,針對(她)他們的「上學難」問題,學校採取「一人一案」方式,由學校領導班子與教師組成服務組,定期到孩子們家中開展一對一的輔導與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