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構建健康家庭,要遵循123法則

2020-12-23 奶嘴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電視劇《小歡喜》迎來了大結局,許多家長坐在電視前久久無法緩過神來。

在其口碑和收視雙雙領先的同時,其貼近生活的情節和創新的細節更是戳中了觀眾的痛點,引起了社會的熱議與反思。

有人說:"這不就是現實中的我和我爸媽嘛!"

《小歡喜》裡以三個迥然不同的普通家庭展開,他們雖不同,但卻因高考的小切口而殊途同歸,生動地演繹了當下中國家庭的眾生相。

雖然各個家庭風格迥異,但都闡釋了一個主題——家庭關係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不明白父母,雙方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起爭執和矛盾。

要知道,家庭關係總是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想構建健康家庭,要遵循123原則。

|家庭關係不和睦,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衝動的性格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家庭環境是最重要的,孩子在還沒有脫離父母的庇護獨自生活時,他的所有的三觀、自我認知和對外界的認知都是來源於家庭。

現在都普遍認為,原生家庭對於人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在童年時期。成長在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可治癒人的一生,可如果反之,生活在一個令人痛苦的家庭裡,則會讓孩子的一生都傷痕累累。

如果父母的關係不好,經常在家裡當著孩子的面爭吵,那麼孩子也會變得孤僻,情緒化也很嚴重,性情暴躁。

而這都是家庭關係不和睦,對孩子的不好影響。

容易產生對父母的怨恨當父母在家庭裡經常吵架時,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當孩子看到別人的父母對他們的孩子那麼關心和呵護時,就會不自覺地對比自己的父母,從而產生對父母的怨恨。

而這種怨恨若是一直藏在心底,當到爆發的一天就會一發不可收拾,這對於孩子的心理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容易缺乏自制力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榜樣,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

當父母經常在家裡吵架罵人,會讓孩子的潛意識裡認為這樣的做法是可被允許的,並且除此之外沒有被教授到其他與人相處的方式,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容易跟孩子發生衝突,遇到事情也容易衝動。

因此和同齡的孩子相比自制力會較差,情緒管理功能也不夠強大。

|當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況十分嚴峻

深圳市對4000名青少年的調查顯示,有20%的孩子有自殺的念頭,7.2%已經有自殺的計劃,3.2%有過自殺未遂的行為。

王熙等人對我國9個地區2000多名青少年(平均在9~18.9歲)的調查發現,他們的抑鬱症發生率為14.8%,農村地區高於城市,檢出率高峰年齡段為14歲。

而一項對我國遼寧、安徽、北京三省市6307名重點中學的調查中,抑鬱症狀的發生率高達23.5%,抑鬱症的患病率為2.9%。北京地區2060名中學生中焦慮症狀的發生率高達33.1%,抑鬱症狀為19.3%。重慶市中學生中,焦慮症狀檢出率為26.4%。

家長有時候不把孩子的情緒當回事,直到孩子發生了極端行為才發現背後隱藏的情緒問題:焦慮、抑鬱、消極、悲觀等等。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家庭結構、父母關係和生活環境是離不開的。

孩子是一面鏡子,反映出家庭關係的好壞。

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是什麼呢?很多人都會選擇孩子或者是父母,但是實際上,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之間的關係。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李維榕博士做過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實驗,他通過測量孩子的電生理反應來評估在什麼樣的家庭關係中孩子的情緒反應最強烈。

結果顯示,孩子情緒起伏最大的時候不是在被父母指責的時候,而是當父母吵架有矛盾的時候。

|構建健康家庭,培養「心理健康」孩子,要遵循123法則

一個中心: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很多家長覺得一個家庭的中心或者重心是孩子,但實際上最重要的應該是夫妻關係。

一個專家曾形象地將夫妻關係比喻為一座大樓的地基,如果地基沒有打好,那麼就很難抵擋風吹日曬,很難將大樓建好。

那麼有什麼夫妻關係是不好的呢?

(1)離婚家庭

離婚家庭並不是具有摧毀性,但一定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它是可調節的。李亞鵬和王菲離婚後發了一條微博:孩他娘,內什麼,永遠愛你!隨後王菲也回應道:愛和理智包容一切。

記住,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就算我們分開了,也不是因為你,而是我們之間已經存在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和觀念差異,分開會比在一起更快樂。

(2)分居家庭

分局家庭相比離婚家庭影響更大一些,在父母主動分居的家庭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不利,很容易形成親子聯盟而導致家庭關係的傾斜。

這樣信息、情感溝通都不順利勢必會阻礙家庭的發展。

兩個原則:平衡原則和彈性原則(1)平衡原則

家庭關係的核心是夫妻,所以如果夫妻關係不平衡,就會出現傾斜和失衡。

譬如女強男弱或者男強女弱。著名的演員成龍在家庭關係裡就是一個強勢的人,他的結婚並沒有公開,擔心自己的妻子會別有目的,而在孩子房祖名出生很長時間後,也不讓他在外說自己的父親是成龍。

這樣的家庭必然會導致孩子心理無法健康成長。

同樣女強人母親在的家庭裡也常常會抱怨丈夫的懦弱,但她的抱怨也可能是丈夫退縮無能的重要原因。

家庭的核心關係傾斜,容易出現親子聯盟,形成家庭關係的三角化,父母未解決的衝突將第三方,常常是孩子捲入其中,形成一種新的平衡。但是這種三角化的關係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相當不利。

(2)彈性原則

互動關係良好的家庭關係最重要的是具有彈性,即適應性。

這樣的家庭具有足夠多的可供選擇的互動模式,必要時可以調動這些模式的彈性。

家庭的邊界清晰且具有彈性,既可以制定規則和適當的懲罰,也可以在面臨困難時發揮保護功能,隨著家庭發展做出適應性調整。

比如丈夫在外打拼受挫回到家中,妻子看到丈夫的壓力後給予安慰與支持,並一起渡過難關。

三個手勢:父母的自我成長、傾聽和讚美(1)自我成長

在很多家長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渾身都是毛病,看見孩子調皮、成績差、不聽話就一肚子氣,此時父母要平靜地想一想,是孩子沒有優點,還是我們的內心太過自卑?

構建和諧家庭關係的第二步:自我成長。人格獨立和內心充分健康的人才能處理自己的未完成事件和情緒,而不會牽涉他人。

人格不獨立的父母,非常容易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和未完成的心願投注給孩子,孩子並不情願承接這些本不屬於自己的任務和情緒,易形成情緒行為問題或身體疾病,形成跨代衝突。

(2)欣賞和表揚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對3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所謂的"未來發展測驗",然後將發展潛能較大的學生名單交給校長和老師,並叮囑要保密。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名單上的學生是隨機挑選的,與測驗結果無關。

但是,令人驚訝的是,8個月後,這些被挑選出來的學生比其他學生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而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當我們對孩子給予積極向上的讚美和表揚時,孩子會慢慢地朝著我們的期待發展,這在家庭和學校尤為明顯。

當然,最重要的構建和諧家庭的關鍵就是:夫妻恩愛。

好好愛自己的另一半,他可能比你孩子或者父母更重要,因為這才能維繫住一個家庭,甚至是雙方家庭的和諧美滿。

我是奶嘴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家庭關係容易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破解教育難題試試「123」法則
    其實不管是家長中的一方有失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陪伴,還是家長之間的關係不和睦,都很容易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第一,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認知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接觸最多的對象是他們的父母,他們一直生活的環境,影響他最多的是他的家庭環境,而父母的關係不和睦所帶來的一個影響,就是會影響到孩子整個生活的環境,而處於這樣子的環境下的孩子,他們可能會一直抱有一種戰戰兢兢的心態
  • 【心理課堂】不健康家庭文化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抗擊疫情,打贏與不良心理和情緒鬥爭的「心理防禦戰」至關重要。省婦聯特開設「心理課堂」,每期特邀一位心理學專家講解心理防護、調解情緒、緩解壓力、調適家庭關係等心理健康知識,為您構築防疫抗疫心理防線,奉獻一份特別的關愛!
  • 孩子的心理健康,取決於家庭環境,環境的好壞影響孩子的內心走向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報導,孩子高考完,離婚的人都要進行預約。不少家長是為了孩子不再分心,想要孩子精神集中度過的高中三年,考完試完成任務,就要各過各的。其實這樣情況還是好的,怕的就是孩子比較年幼的時候,遭受家長拋棄,這樣孩子產生自我懷疑,是否有人疼愛。孩子心理健康也會出現問題。
  • 家庭心理治療實用書籍,構建良好的家庭關係
    這些年,「原生家庭」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家庭教育的疏漏,正是很多心理疾病的源頭——童年的傷害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散,反倒愈演愈烈。長大後的我們,既要撫平原生家庭的傷害,也要就此學會做一個優秀的父母。為此,我們歸納了一些家庭心理治療實用書籍,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青少年心理問題,需要家庭治療嗎?
    在家庭或家族系統中,存在一些愛的動力法則,這些法則對家庭成員的關係有著極為隱秘的影響。c、家庭系統優先法則家庭以及由一些不同代際的「家庭系統」構成的大的「家族系統」,是一個複雜的關係系統。家庭與家族成員的關係,遵循優先法則,否則,家庭系統中愛的流動就會出現紊亂。家庭系統優先法則為:在一個家族系統中,後出現的家庭系統優先於先出現的家庭系統。
  • 夫妻關係優於親子關係的家庭,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要有優先權,否則,家就會傷人!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將孩子稱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為孩子天生有一種本能,要犧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關係。父母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後進入社會、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模板。
  • 《熱鍋上的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出問題背後,很大是父母的責任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告訴你,「生病」的不光是你的子女,而是整個家庭。孩子的一些心理行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除了本質之外,和所處的家庭結構、家庭關係以及父母個性,父母間的關係也密切相關。透過《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家長們或許能找到家庭系統性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包括孩子以及夫妻之間的關心,有時候不需要割裂地看,放在整個家庭關係中會變得豁然開朗。
  • 家庭氛圍與孩子心理健康有關,不能只重視智力培養忽視環境影響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但那都是要在創造良好環境基礎之上的,就像種樹,想要讓樹苗健康挺拔地生長,好的土壤很重要,不然施再好的肥料也不會對其產生多大作用。家庭就是孩子最初生長的土壤,只有家庭有好的氛圍在接受新的學習任務的時候,孩子的效率才能更高。
  • 共學004|如何構建家庭健康
    夫妻倆要好好思考:「為什麼要生孩子?動機是什麼?能生養不等於會教養。」通常生孩子之前,父母會編織一個很大的美夢,孩子出生後,卻也往往發現落差也很大。所以,在準備生育孩子之前,父母應該做好在未來的20年無條件地照顧孩子的心理準備。如何準備呢?共同學習「身心靈的健康方法」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 培養出色的孩子,父母要遵循3個法則,影響他的一生
    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也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了解一些基本的規律和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各自特定的生長軌道,能飛多高走多遠,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培養出色的孩子,父母要遵循3個法則,影響他的一生!
  • 《惠而浦健康家》新年第一播 健康育兒法則大解密
    在本期《惠而浦健康家》直播節目中,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健康家首席設計師艾小明攜手安徽百大電器董事長、「豪放派」寶爸馬開峰,以及知名主持人、「溫柔派」寶媽周群熱情開播,邀請觀眾朋友共同見證兩大育兒「門派」的巔峰對決、解密健康育兒法則,探究如何打造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
  • 心理好文 |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01、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條看起來是不言而喻的,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環境?但實際上也不盡然,有些家長有此心卻不懂如何做。比如,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著孩子瞎吃瞎玩,不鍛鍊不勞動,養成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 如何改善家庭中不健康的親子關係
    我們要做的是確保這樣的悲劇不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每一位父母,不妨問一下自己孩子的內心,他們的內心健康嗎,快樂嗎?大人不以為意的一次誤會、可能對於孩子來說,是一輩子的事,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經營好親子關係。本篇為大家介紹一下薩提亞模式的親子關係,藉助薩提亞模式中的家庭雕塑、冰山模型等方式改善不健康親子關係。1. 什麼是親子關係?
  • 鄂州市鳳凰街道東升社區:開學抗疫 科普家庭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為進一步發揮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宣傳引導作用,構建和諧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營造健康良好的家庭氛圍。9月13日上午,東升社區聯合鄂州市育才中學開展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開學抗疫 科普家庭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 如何為孩子創建健康的原生家庭?
    更好的父母=更好的家庭=更好的世界,你想要為你自己和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嗎?好父親的導師裡克·詹森又一力作《稱職的父母:如何為孩子創建健康的原生家庭》隆重出版!「對於一個無法保護自己、需要依賴他人的孩子來說,因為自己做了『壞』事並引得爸爸發火而感到內疚,要比讓他去接受爸爸——那個保護他的人——不值得信任這一可怕事實,要更容易一些。」對孩子來說,虐待是否產生影響的唯一決定因素,就是他是否認為自己要為父母的行為負責。
  • 李雪琴:家庭健康並不單指身體的健康,更是家庭關係的健康
    工人日報客戶端11月19日電將於11月21日舉行的2020中國家庭健康大會,請來知名脫口秀演員李雪琴擔任「健康家庭推薦官」。對此,李雪琴表示,希望能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讓大家快樂地了解家庭健康這件事。
  • 童年對人的心理健康的影響
    如果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度過的童年,是健康快樂,那他以後患心理疾病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因為在他童年時期,他的心理沒有受到傷害,而且是快樂的,這個基礎很大程度上保證他人格上的健康與健全,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遭受過心理的傷害,並且這個傷害沒有及時得到治癒,那麼這個傷害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形成一個陰影,這個陰影可能伴隨著一生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 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你知道嗎?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可以說是當下熱議的一個話題。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家庭的教育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心理健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不少觀念比較落後的家長,會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但是實際上家庭教育是構成大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的事情。那麼,家庭對於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 家庭健康氛圍對孩子教育的影響
    關於婚姻每個孩子小的時候都會以為全世界的家庭都像自己家一樣,但長大了之後他們便發現,原來很多家庭跟自己的不一樣,而且就應了那句「幸福的總相似,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我從小就在一個不是很幸福的家庭中長大,父母雖然都努力把我們養大,但他們的夫妻關係並不那麼融洽。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都是常有的事。
  • 謹記這十二個家庭教育法則,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條看起來是不言而喻的,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環境?但實際上也不盡然,有些家長有此心卻不懂如何做。比如,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著孩子瞎吃瞎玩,不鍛鍊不勞動,養成不健康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