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專家稱公務員養老並軌應去福利化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社科專家稱公務員養老並軌應去福利化

  孫潔。資料圖片

  京華時報記者趙鵬

  最新媒體報導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改革個人繳費問題」再次推到風口浪尖。針對養老保險雙軌制並軌難產的相關原因,以及諸多可行性問題,京華時報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經濟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理事孫潔教授。

  孫潔認為,現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帶有福利性質,而非保險制度,養老制度並軌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來說,就是由福利化的退休制度轉向保險型養老制度的過程。為減少改革阻力,作為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職業年金應與並軌同步實施。

  難在保障公務員退休待遇不降

  京華時報:對養老雙軌制並軌方案爭論的實質是什麼?

  孫潔:關於養老雙軌制的討論,緣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與企業職工社會化養老保險制度不同所造成的退休人員收入差異較大,並由此引發了養老保障公平性問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金優厚且無需繳納任何社會保險費用,性價比要比企業職工養老金高。

  其實,在國際上有些國家有為公職人員建立專門養老保險制度的,如哥倫比亞、巴西、比利時、法國等。另有一些國家沒有建立專門的公職人員養老保險制度,如澳大利亞、奧地利、加拿大等建立的是國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專門的職業年金。

  在中國,養老保險並軌的核心意義在於消除制度不一所帶來的養老金待遇水平的差異,增強養老保障的公平性。在此背景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向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建立與企業職工相同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必然趨勢。

  京華時報:在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一般為繳費工資基數的20%,個人繳費8%;職業年金單位最高繳費8%,個人繳納4%。單位總繳費率最高接近30%。有觀點認為,雙軌制並軌之難,並非因機關事業單位本身更有話語權而阻撓改革,而是因為這項改革缺乏財政資金支持。您認為並軌最大的難點到底是缺錢還是缺決心?

  孫潔:並軌之難既難在制度設計,也難在資金保障。

  制度設計關鍵在於如何保證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並軌後退休金不會出現大的下降,更難的是資金問題。統計數據顯示,1990年,全國機關退休費用總額為59.5億元,2005年達到1827.7億元,增加30倍,年均遞增25%。2006-2008年的平均增長率也高達18.7%,明顯高於同期在崗職工工資增長速度和經濟增長速度。由於公務員退休金替代率較高,加之待遇調整和在職人員的工資增長掛鈎,財政和單位負擔越來越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退休人數逐年增多,公務員退休金支出逐年增加,勢必進一步加重財政負擔。

  並軌同時應建立職業年金制度

  京華時報:目前全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總數超過4000萬人。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的單位繳費額如果由財政負擔,無疑極其龐大,是否有必要將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並軌分開進行,還是出於公平考慮,對所有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同步並軌?

  孫潔:2008年我國退休公務員人數就超過了300萬人,事業單位涉及人數更加龐大。

  在目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還不到位的情況下,事業單位中哪些參加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哪些參加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尚未完全確定。前者的職業年金需財政完全或部分出資,而後者的職業年金,財政並不負有出資責任。因此,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不徹底,將直接影響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包括職業年金)財政出資的範圍、比例及規模。所以當務之急是先進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再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京華時報:有觀點認為雙軌制並軌如果只先讓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參加養老保險並繳費,暫不為其統一建立職業年金,這將大大減少財政壓力,但也意味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今後養老待遇可能有所降低。並軌改革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孫潔:如果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企業一樣,那麼就必須建立相應的職業年金來防止改革後的養老金待遇大幅下跌,以減輕反對改革的阻力。

  從發展趨勢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應統一且服從於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大局,即公務員養老保險應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採取同樣的制度模式。改革以後,若不建立職業年金,僅依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必然導致公職人員養老金待遇降低,由此會招致公務員、科研人員、醫生等相關人員的強烈反對。因此,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改革不僅要關注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性與合理性和財務可持續性,更要充分估計改革的政治性後果。作為經濟補償性質的職業年金制度將對改革進程的穩定持續起重要作用,職業年金要與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設計實施。

  2008年國家啟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出臺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提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模式的基本框架為「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職業年金」,並在廣東、上海、山西、浙江和重慶等5個省市試點。2011年我國提出在5個試點省市推行《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試行辦法》。至此兩個層次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框架已經確定。鑑於機關與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模式相同,只是退休金水平存在一定差異,雙軌制並軌應在此基礎上進行。

  養老金替代率最終應當趨同

  京華時報:您認為可行的養老保險雙軌制並軌方案是什麼?

  孫潔:我個人觀點是,統一併簡化現有碎片化的養老保險制度模式。無論企業職工還是機關事業單位公職人員,只要是有就業崗位或穩定持續工資收入來源的人,均實行就業關聯型養老保險制度,即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的制度模式。在現有繳費比例和繳費結構下,社會統籌養老金實行現收現付、以支定收,與社會平均工資掛鈎,按照國家確定的目標替代率58.5%計算基礎養老金。

  個人帳戶方面,則按照個人繳費時間長短、繳費多少和投資收益建立個人帳戶,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應建立個人繳費激勵機制,對於超過法定繳費年限者應實行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京華時報:在並軌操作時還要注意哪些問題以使制度能在公平基礎上切實推進?

  孫潔:在並軌中,需要明確先增加公務員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的環節。應該說,現行財政供養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帶有福利性,而不是保險制度。保險制度強調的是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繳費是獲取養老金的必要前提。而機關事業單位不僅在一次收入分配中就享有財政性工資收入,而且在二次收入分配中的退休金也是由財政負擔。因此,制度並軌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來說,是由福利化的退休制度轉向保險型養老制度的過程。在保險的基本制度框架內,個人繳費是義不容辭、天經地義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與補充養老保險制度一樣,都需要職工個人供款,以此形成養老保險個人帳戶。

  其次,雖同是保險機制,與商業保險不同的是,社會養老保險的實質是養老風險的社會化分散,通過建立「基金池」、通過養老保險基金社會統籌來實現資金互濟餘缺,以分散每一個體的養老風險。因此,制度並軌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來說,是將老年風險由單位保障、國家保障轉化為社會保障。無論是企業還是機關事業單位,也無論是基本養老保險還是補充養老保險的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只要是用人單位,都應承擔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責任,以此建立社會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企業年金基金、職業年金基金。

  第三,養老金待遇水平要與當地經濟發展程度或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掛鈎,實行社會化養老保險。適度提高企業職工社會統籌養老金替代率,同時參照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制訂機關事業單位

  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這兩個方向的調整應該是同時進行的。

  1997年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後,企業職工的基礎養老金水平一直都是參照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來制訂,由此導致退休後養老金水平比照退休前工資都有或大或小的落差。現在應做的是,繼續適度提高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水平,並在理性提高公務員工資、特別是基層公務員工資水平的基礎上,參照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制訂機關事業單位的基礎退休金替代率水平。畢竟從理論上講,當一個人不再工作、退出工作崗位以後,他的收入必然要比在職職工收入低。最終應使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基礎養老金水平逐漸接軌、趨同,並通過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彌補基礎養老金保障水平的差距。

  名詞解釋

  養老金替代率

  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因為實行雙軌制,我國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替代率超過80%,甚至達到100%。目前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則在50%以下。

  職業年金

  按照《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試行辦法》的表述,職業年金是指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依法參加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職業年金基金由單位繳費、個人繳費和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組成。職業年金基金實行完全積累,採用個人帳戶方式管理。

 

 

相關焦點

  • 公務員稱養老金並軌應漲工資 擔憂養老待遇降低
    隨著改革方案公布,中國養老「雙軌制」正式終結,近四千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開始按工資的8%繳納養老保險,按工資的4%繳納職業年金。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待遇是否下降?工資水平是否會上漲?企事業職工「待遇差」是否會縮小?並軌的錢又從哪裡來?一系列問題引發關注。  養老待遇會降低嗎?
  • 代表委員呼籲解決養老雙軌制要有並軌時間表
    養老分「雙軌」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  代表委員聲音:  「雙軌」設計成為人才流動阻礙  「養老雙軌制是最大的不公平,改革已經很急迫!」全國人大代表宗慶後已是連續多年呼籲養老金儘快「並軌」。  張育彪代表說,養老雙軌製成為一道屏障,還嚴重影響了企業與公務員、事業單位的人才流動,影響了社會就業結構和人才合理流動,「養老金相差這麼多,誰願意去企業呀?」  公務員高薪養老是「濫用職權」  「退休金發放應該一視同仁。」
  • 事業單位養老並軌試點6年無進展 專家:這次真來了
    備受關注的事業單位養老「並軌」啟動信號再次釋放。近日公布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規定,從7月1日起正式實施「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此條例的出臺,回應了年初人們對此項改革的期待。專家表示,這次「並軌」真的來了。
  • 養老並軌塵埃落定工資改革亦不遠矣
    該《決定》的公布使備受詬病的「雙軌制」養老最終畫上了句號,為近年來我國養老金並軌之爭作出了圓滿的答覆。對於廣大企業人員而言,無不是歡欣雀躍的,然而對於機關事業人員,多數人還是喜憂摻半甚至是憂多於喜的。
  • 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落地 清華教授稱找錢成難題
    原標題: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落地 清華教授稱找錢成難題 【宏觀·政策】事業單位再改革:7月起工資、社保向企業「看齊」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將於7月1日起正式執行,因涉及全國111萬個事業單位、3153萬事業編制人員而備受矚目。
  • 養老金並軌 國家不能虧待了老農民
    近日,養老問題成為兩會熱點,焦點集中在企業與行政事業單位的差距、延遲退休問題以及養老金貶值問題。老農民的養老問題,被有意無意忽略。  事實上,在中國的養老問題上,農村老人養老金過少才是最大的不公。養老金並軌,國家不能遺忘相關公司股票走勢老農民。
  • 公務員感慨漲薪只漲一兩百 外企青睞下海者
    對漲薪實際幅度預期降低  外企欲「接盤」公務員「下海」  索寒雪  隨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改革的推進和人社部對公務員漲薪一事的肯定,公務員福利待遇問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在外界關注「公務員漲薪六成」的傳聞時,公務員群體自己也在算自己的帳本,考慮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與「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工資調整」配合實施,以「到手的實際工資」為參照,部分公務員發出了「只漲一兩百」的感慨。1月23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稱,預計公務員人均月實際增資300元左右。
  • 許耀桐:《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再次釋放「養老金並軌」即將啟動...
    但三部門負責人同時稱,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雖有進展,但同時存在四方面問題: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尚未真正建立;聘用合同的訂立、履行、解除、終止,各地做法不統一;獎懲等激勵保障機制不夠健全;人事爭議處理依據不夠明確。
  • 公務員三種「隱形福利」:職業年金、生活津貼、年終獎
    有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為什麼公務員的工資收入明明不是太高,很多地方每個月就是3000、5000元,但是為什麼每年都有這麼多的人去考公務員呢?這裡面有什麼貓膩嗎?其實沒有什麼貓膩,如果非要說個一二三,除了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以外,主要還是得益於公務員的三大「隱形福利」。
  • 養老金並軌的實質是公平
    在被問及何時實現備受關注的並軌時,他表示今年「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已提出「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是今年重點工作,所以並軌已經有了時間表。  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分為五種: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新農保。其實在我國養老金體系存在身份性差異的背景下,並軌只是手段,實現實質公平才是目標。
  • 公務員的三種「隱形福利」:職業年金、生活補助和年終考核獎
    有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為什麼公務員的工資收入明明不是太高,很多地方每個月就是3000、5000元,但是為什麼每年都有這麼多的人去考公務員呢?這裡面有什麼貓膩嗎?其實沒有什麼貓膩,如果非要說個一二三,除了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以外,主要還是得益於公務員的三大「隱形福利」。
  • 中美社會養老保險和福利究竟有哪些不同?
    首先社會安全稅的徵收是一視同仁的,普通老百姓、公務員甚至美國總統要交的比率都是一樣的,只要有收入就得按比例來交納,沒人例外。其次,領取的社會安全養老金的福利數目只和繳稅積分掛鈎,與你是公務員、官員、總統還是普通老百姓無關,繳稅積分越多退休領取的安全金越高,但有最高上限,而積分低的人領的就少,沒有繳稅積分的便領不到社會養老退休金。
  • 關注:終結養老保險「多軌制」還需哪些艱苦改革?
    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合併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下稱「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下稱「城居保」),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體現了中央政府解決民生問題的鮮明態度和以改革精神破解社會難題的堅定決心。本期圓桌論壇我們將圍繞推進養老改革話題展開討論。
  • 養老保險並軌了嗎?雙軌制是否還繼續存在?
    於是,在人們的呼聲中,養老金迎來了「並軌」。什麼是養老金「並軌」?「並軌」指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企業職工實行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包括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方式相同,以及退休後每年的養老金上漲的方式相同。也就是說,從2014年10月1日起,全國陸續實行養老金並軌,機關事業單位也要實際繳費。
  • 公務員工資不高,卻有很多人競爭報考!網友:隱形福利知多少?
    有的地方基層公務員,每個月也就三千多快錢左右,但是為什麼會吸引很多人報考呢?其一,公務員是大家公認的「鐵飯碗」職業,因為工作穩定,不存在失業的風險。其二也有部分很多人羨慕的「隱形福利」,比如:職業年金職業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制度,直接決定了退休後的工資待遇。2014年以前公務員是沒有職業年金的,到了2014年以後,伴隨著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改革後,然後在整個的機關事業單位產生的。
  • 公務員辭職?你考慮清楚了嗎
    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公務員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的意見》,規定公務員辭職時,應如實報告從業去向,辭職後在一定時間內不得受聘於原管轄範圍內的企業,等等。如果違反規定,不管是個人還是相關企業,都將受到懲罰。
  • 2019年實現養老保險並軌,企業與事業單位養老金將一樣?
    2019年實現養老保險並軌,企業與事業單位養老金將一樣。養老保險並軌之前,企業將會實現社會統籌的養老保險制度。養老金的發放是與參保人員的交費年限,和他的工資有著很大的關係。養老保險並軌了以後,企業與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將實現社會統籌的制度。發放養老金他們的金額都是按照他們繳費的年限和工資來計算的,意思就是說他們在繳納養老保險的時候,繳納的養老保險越長,他們領取的養老金的待高,而且上漲的幅度也會大,他們待遇也會高。尤其這些事業單位的養老金,他們在計算的時候不再按照工作年限來分檔,直接細化每一年或者是每個月來進行繳費。
  • 鹽城已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並軌
    問:城鄉居保是如何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銜接的?  答:2014年2月24日,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頒布《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人社部發〔2014〕17號),實現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健全和完善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
  • 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按照什麼辦法計發退休金
    說起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大家並不陌生,4年前,為了減輕養老金支付壓力和縮減企事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相差懸殊的問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跟事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相比,一般比較偏低的;雖然工作年限相同,都是40年工齡,但是在最後領取養老金的時候,可能相差兩
  • 何時才能完全並軌?
    第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由財政統籌,而企業職工的養老則需要所在的企業以及員工共同承擔。第三、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待遇明顯要比企業職工養老待遇更好,目前很多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達到80%~100%之間,而企業職工替代率只有40%~5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