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論自由的創造力

2020-12-13 網易財經

「哈耶克先生對於自由是怎麼定義的呢?他說: 自由是一種人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中,一個人或一些人對另一個人或一些人所施加的強制在社會中被儘可能減至最小程度。 」

「為什麼要有不被其他人強制到最大程度的個人自由?哈耶克先生的答覆是:假若這個社會允許個人的自由到最高程度,就是不被別人強制到最低程度,這個社會最有秩序,最容易利用知識。」

「這種社會怎麼能產生呢?就是在法治之下,給予每個人個人的自由。當每個人不被別人強制至最低程度,個人自由達到最大程度時,這個社會是一個最有秩序、最有生機、最有力量的、最有創造力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社會。」

——著名學者林毓生

林毓生

結論:自由產生秩序

我想先把今天講座的結論講出來。這樣可能更容易讓大家理解。這個結論就是我寫的講座大綱的最後一頁:

「上承洛克、亞當·斯密、休謨與康德的觀點……」「上承」這個詞也許要改正一下,「上承」好像是要繼承這四個人。這四個人,實際上,其內部思想也不是完全一致。作為一個思想家,哈耶克當然可以擇精取華,建立他自己的系統。他的系統與過去的幾位大師則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也許應該改成synthesize, 就是「綜合」。「綜合」並不是說把各家觀點合在一起。哈耶克先生的貢獻是他綜合了發源於歐洲,延續到美國的自由的理念的各個大家,然後用自己的辦法,不是重述,是用自己的辦法理解這些大家的意思,從他的觀點來建立新的、綜合性的、對於自由的論證。

康德跟休謨在哲學史上被認為是兩個很衝突的思想家。實際上,康德跟休謨有很多共同點;不過,用的是不同的語言。康德自己說他跟休謨的關係非常密切。這些學術上的細節今天沒有時間交代。

在20世紀以社會理論闡揚自由主義真諦的大家,當推博蘭尼和哈耶克。他們的理論主要是建立在法治的觀念之上的,而其最重要的思想則是「自由產生秩序」的洞見。「自由產生秩序」的洞見與不少中國人所講的「自由」正好完全相反。那些中國人認為「自由」就是混亂。哈耶克先生最重要的貢獻則是:個人自由反而產生真正有力量的社會秩序,那是一種有生機的秩序。我在這裡要徵引一段哈耶克先生的話(他在這段話中則徵引了一段博蘭尼先生的話)作為本講座的導言:

「人們的社會行為的秩序性呈現在下列的事實之中: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完成他在他的計劃中所要完成的事,主要在於他的行動的每一階段能夠預期與他處在同一社會的其他人士在他們做他們所要做的事的過程中,對他提供他所需要的各項服務。從這件事實中,我們很容易看得出來社會中有一個恆常的秩序。如果這個秩序不存在的話,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便不能得到滿足。這個秩序不是由服從命令所產生的;因為社會成員在這個秩序中只是根據自己的意思,就所處的環境調適自己的行為。基本上,社會秩序是由個人行為需要依靠與自己有關的別人的行為能夠產生預期的結果而形成的。換言之,每個人都能運用自己的知識,在普遍與沒有具體目的的法治規則之內,做自己要做的事,這樣每個人都可深具信心地知道自己的行為將獲得別人提供的必要服務,社會秩序就這樣產生了。這種秩序可稱之謂: 自動自發的秩序,因為它絕不是中樞意志的指導或命令所能建立的。這種秩序的興起,來自多種因素的相互適應,相互配合,與它們對涉及它們的事務的及時反應,這不是任何一個人或一組人所能掌握的繁複現象。這種自動自發的秩序,便是博蘭尼所謂的: 多元中心的秩序(polycentric order) 。博氏說: 當人們只服從公平的與適用社會一切人士的法律的情況下,根據自己自發的意圖彼此交互作用而產生的秩序,可稱之謂自動自發的秩序。因此,我們可以說每個人在做自己要做的事的時候,彼此產生了協調,這種自髮式的協調所產生的秩序,足以證明自由有利於公眾。這種個人的行為,可以稱之謂自由的行為,因為它不是上司或公眾權威所決定的。個人所需服從的,是法治之下的法律,這種法律應是無私的,普遍有效的。」[以上是我的中譯。原文見 F.A. Hayek,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Chicago, 1960),pp.159-160.哈氏所引用的博蘭尼的話,見Michael Polanyi, The Logic of Liberty(London, 1951), p.159.以下引用哈耶克的原文很多,不用引號,以免讀者感到過於累贅。譯文參考鄧正來譯《自由秩序原理》(北京,1997)及楊玉生、馮興元等譯《自由憲章》(北京,1999)。]

以上的徵引,使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在法治框架下的個人自由反而產生了秩序,反而使得社會特別有力量,使得社會特別能面對各種問題。

以上原是這個講座的結論,當作導論講完了。我們現在要進入本講座的主要內容。

自由的定義

自由的定義是什麼?自由的定義,各家各派各式各樣。胡適之先生的老師杜威,把自由界定為一種力量,把自由當作力量來講,可以建設一些東西。但是這樣講,是很危險的。因為力量可以被任何人利用。胡適之先生的自由主義,從哈耶克的觀點來講,是非常不純正的,裡面欠缺了許多東西。這方面的細節今天沒有辦法向各位交代了。

哈耶克先生對於自由是怎麼定義的呢?他說:

「自由是一種人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中,一個人或一些人對另一個人或一些人所施加的強制在社會中被儘可能減至最小程度。」

換句話說,自由是社會中個人獨立於其他人專斷意志的狀態。這種情況通常不能十全十美。自由是指每個人在法治之內能自由地照自己的意思做事,不被其他人強制到最大程度。其他人包括什麼人呢?就是所有的人,當然也包括政府裡有權力的人,執行政府命令的人。不受強制到最大程度,這就是自由。自由意味著按照其自己決定和計劃行事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預設著個人具有某種獲得保障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之內,許多事情是別人無法幹預的。

在一個社會中生活的個人,只能希望逐漸接近這種個人自由的狀態。因此,自由的政策儘管不能完全消滅強制及其後果,但應該盡力將之縮小到最低程度。

下面我來解釋一下:

1.這種對於自由乃是免於別人強制的理解,主要是從消極的方面來理解的。

它不說自由是什麼。把自由界定為消極自由,是非常重要的。當消極自由被大家特別重視的時候,自由就不容易混淆為其他東西。世界上,歷史上有很多悲劇,其中之一就是:對於自由的誤解所帶來的悲劇。這種消極自由的定義容易避免這些問題。這種自由是使個人免於自我行事的障礙,雖然沒有辦法完全不談積極自由,但是可以避免許多積極自由的陷阱。

2.什麼是積極自由呢?

消極自由指謂個人受到法律保障,具有免於別人強制的領域或空間,積極自由是指:自己決定的來源是什麼?積極自由主要是指你做事是根據誰的意思去做。假若你是根據你的長官的意思做,這就談不上甚麼自由,你只是聽話而已。假若這個事情是根據你自己的意思去做,你是你自己的主人。這個是積極自由。積極自由界定這個自由的來源是什麼,它的source是什麼?它的source是你呢?還是你的長官?還是其他的來源?

消極自由是我有一個保障的空間,等一會兒我解釋這個保障空間是什麼。是道德保障呢,還是其他東西?在西方的傳統,是幾百年演變而來的很強大的制度性的保障,就是法治的保障。法律保障每個人有自己的空間,在其中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做事。這個空間即是消極自由。不是說你怎麼做事、你該怎麼做,而是你愛做什麼做什麼,你不做事也是可以的。當然你不能犯法,犯法了以後就不保障你了。所以這是很清楚的一個界定。

然而,事實上,積極自由跟消極自由是一個東西的兩面。一個人要根據自己的意思做,是積極自由,但要是沒有空間,就不可能做。所以積極自由必然預設著消極自由。

但是為什麼要把自由分得這麼精細,弄得這麼複雜呢?因為積極自由有非常多的危險。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不能做更繁複的交代。用我們中國人最容易理解的一點,就可以說明積極自由的危險性。積極自由是什麼呢?是根據我的意思做事。這有什麼危險呢?從表面上看,沒有什麼危險。問題在於我所根據的「我」是甚麼?「我」是誰呢?「我」是「小我」,還是「大我」?當你認同「大我」的時候,你的「小我」變得不重要,認同「大我」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宗教性的情操。你認同「大我」的時候,你個人的「小我」會感覺到擴大與提升。

這種情操,這種「大我」的認同,很可能、很容易,尤其在我們的歷史環境之中,被政治勢力所操縱,尤其是被那些有現代設備和現代組織的政治勢力所操縱。

所以,19世紀偉大的自由主義思想家託克維爾要區分「本能愛國主義」與「反思的愛國主義」。除非到了民族存亡的時候,「小我」已經沒什麼意思了,因為你已經可能變成亡國奴了。我們希望沒有什麼民族存亡的戰爭。但是有了戰爭以後,就沒有什麼「小我」的可能了。「大我」的優先性已經變成歷史的必然。但是,在沒有民族存亡戰爭的時候,在並沒有隨時需要面對亡國危機的時間之內,還要認同「大我」,問題就變得很嚴重了。為什麼呢?因為本能的愛國主義,從長期的觀點來看,並不見得能給民族帶來幸福,這個,我們可以根據史料予以清楚地說明。

3.哈耶克先生的自由主義雖然也注重消極自由,卻不像伯林那麼極端注重消極自由。

哈耶克說:「只有通過我們的運用,它(消極自由)才能變消極為積極,自由並不能保證我們獲得某些特定的機會,但卻允許我們自己決定如何處理(或運用)我們所處於其間的各種情勢。」所以,當你有了消極自由,你有了自我空間,你便可在這個自由的空間之內,做你要做的事了。當然,你在這個空間之內,甚麼是都不做,也是可以的。不過,雖然哈氏是主張消極自由的,但在他的系統裡面,很多積極自由的成分是被強調的,包括責任感、包括守法精神、包括在法治保障之下,參與自己興趣所在的活動的積極性等。所以在這方面,他是比柏林更精微一些。他的系統性比柏林要強大得多。柏林的自由主義有一個極大的缺陷,他自己也承認,就是他一輩子提倡自由主義,但是在什麼樣的制度之下才能落實他的關懷,他卻很少顧及。

為什麼要有個人自由?

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弄清楚以後,下面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要有不被其他人強制到最大程度的個人自由?哈耶克先生的答覆是:假若這個社會允許個人的自由到最高程度,就是不被別人強制到最低程度,這個社會最有秩序,最容易利用知識。社會成員彼此之間最容易協調。不一定認識,不一定是朋友,但最容易彼此協調,最容易彼此交換知識,這個社會最容易面對其中的各個問題,最有效率解決其中的各個問題。換句話說,個人自由使得這個社會最有生機、最有力量。

這種社會怎麼能產生呢?就是在法治之下,給予每個人個人的自由。當每個人不被別人強制至最低程度,個人自由達到最大程度時,這個社會是一個最有秩序、最有生機、最有力量的、最有創造力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社會。

這是他重要的貢獻。他的論證復

P5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文一:國內只翻譯了格雷的《哈耶克論自由》,卻忽視了「後記」
    【文/ 文一】 英國當代著名政治哲學家,世界哈耶克思想研究權威,約翰•格雷在其名著《哈耶克論自由》中,對哈耶克的思想體系及其哲學淵源進行了體統而深入的闡述與評論。該書1984年出版時即刻轟動了整個西方思想界,因此於1986年再版。
  • 帶BB看世界 激發自由創造力
    然而,家長倘若一味地為孩子制定規章制度,那麼孩子的自由創造力也會隨之被限制。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如何開發孩子的自由創造力吧!  現今社會,人們的發展離不開創造力。良好的創造力不僅僅能夠助孩子走向成功之路,而且能夠造福於人類。
  • 給予充分的自由,孩子們的遊戲熱情和創造力就會迸發出來
    其實他們的這種自由也是來之不易的。因為我先生很喜歡整潔,無法忍受無序的環境。最初,我認同的是整潔。但發現男孩們太壓抑了。我趕緊給先生看了創造力培養的資料,也給他看了自自由玩要很重要的資料。比如有更多自由玩耍機會的動物有更強的生存和繁殖能力:缺乏玩耍的孩子成人後易焦慮,不容易適應環境;在對美國德克薩斯
  • INNFOS自由意志與無限創造力
    INNFOS的由來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是INNOVATION & FREEWILL(即 自由意志與無限創造力),我們從中選取了首字母並組成了「INNFOS」,它代表的是我們所堅持的精神內涵和企業文化。企業願景:成為世界領先的機器人智能柔性關節方案提供商INNFOS的創立基於3位創始人共同的愛好,人形機器人。
  •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很重要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原標題: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很重要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每個孩子都富有創造力,創造力就像是一枚種子,需要我們澆灌,這枚種子才能發芽開花!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下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的方法以及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性吧!
  • 家長注意:「自由玩耍缺失症」可能會毀掉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學齡前的孩子最喜歡的就是在戶外自由玩耍。看著孩子們從身邊呼嘯而過,玩的樂此不疲,成年人會覺得孩子的能量簡直爆棚,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很多家長感覺孩子的自由玩耍無非就是發洩一下身體飽滿的能量,沒有其他意義,這種觀點其實大錯特錯。正是因為這樣的觀點,再加上現在的外在環境,我們的孩子正在逐漸的失去自由玩耍。他們的玩耍,很多時候是不自由的。
  • 什麼是創造力?淺談孩子的創造力培養
    你了解孩子的創造力嗎?什麼是創造力?創造力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其實每一個發育健康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創造潛力。創造力是主體在具體活動中表現和發展起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創造力是運用一定新思維或新的方法對已有的信息進行創作活動,從而形成對個人或社會有價值的新的思想或觀念。
  • 如何「玩」出創造力?
    「創造力是21世紀的關鍵能力,但它不像語文、數學、英語等學術能力,能在學校進行大規模培養和標量化測試,這也是為何「創造力的培養」讓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如此頭疼的原因。所以,創造力該如何培養?玩耍與創造力間有著怎麼樣的聯繫?到底怎麼玩可以提升創造力?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教師或家長可以如何通過引導來進行培養呢?」
  • 歐洲設計學院:活力 創造力 熱情 自由 競爭力
    Raffaele Morreale【歐洲設計學院 負責人】:我用幾個詞來概括:活力、創造力、熱情、自由、競爭力。  搜狐出國主持人:謝謝您!(責任編輯:蘇燕)
  • 創造力培養
    在這一期間,給予孩子怎樣多的感覺刺激、運動和語言,將決定他是否能保持非凡的創造力。創造性和創造力的萌芽就這樣存在於初生的嬰兒身上,如果無視這一點,就不可能正確地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為了培養出具有創造力的孩子,我們必須了解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擁有創造力的孩子究竟是怎樣一個形象。因為了解了這一點,便有了一個目標,接下來所要做的,便是為培養出符合這一標準的孩子而努力了。
  • 人格與創造力-天才,怪人與瘋子
    什麼是創造力?創造力作為識別和研究傑出創意人士的一項重要標準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包括富有創造力的思想和將想法轉化為行動的能力。富有創造力的人能夠製造出既新穎又有用的事物,包括觀點,物體或某種過程。也就是說真正的創造力包含了新穎性,可執行性和有助於建立領域標準。
  • 如何培養有創造力的孩子?
    想要孩子有創造力,應該怎麼做? 首先我們要了解,創造力來自哪裡呢? 心理學界有一個共識:個性等於創造力。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個性呢?
  • 想像力和創造力
    這和一般的投資機構不一樣,需要清規戒律和體系化,偉大的藝術家需要自由和空間去創作。 馬拉度納是足球場上的藝術家,南美出產足球的藝術家,和歐洲體系化作戰的模式不同的,南美人狂放不羈,野性十足,彰顯個性,敢於想像,只有他們才能踢出令人賞心悅目的足球,讓人感嘆,原來足球還可以這麼踢。
  • 海燕|什麼是創造力?
    創造力的獲得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只需要掌握以下幾點即可:第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這是愛迪生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他把成功的秘訣傳授給了我們。自信確實是成功最重要的前提,回想歷史上那些偉大的發現,如果哥白尼沒有堅持自己「日心說」的主張,我們不知何時才會有這樣的觀念轉變。
  • 美國創造力之父保羅.託倫斯的創造力培養方法
    美國「創造力之父」保羅.託倫斯如何培養青少年的創造力——青少年創造力培養實踐讀本出版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行青少年創造力的研究,至今已有60年的歷程,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創造力理論,在培養青少年創造性人才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不要抑制孩子的創造力
    殊不知上一輩他們教育方法容易抑制孩子的創造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喜歡自由發揮,喜歡暢想,不喜歡受到任何的約束。如果孩子被約束了,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東怕西怕,結果被大人灌輸了,思想變得狹窄,喜歡有大人的指導才去做事情,沒有大人指導,就不喜歡動腦筋思考問題。
  • 孩子缺乏創造力,在於這步做錯,掌握這4點,幫孩子成就創造力
    01 創造力的核心要素是「想法+過程」和很多人所想像的不同,這裡所討論的創造力並不是現實中那些高大上的、被社會廣泛認可的創新事物,我們在這裡所討論的創造力更多地是一個人的新想法或者新製作。當孩子自發地去想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且付諸於行動的時候,這便是孩子寶貴的創造力表現。創造力應該是一種能力。
  • 《夏山學校》|如何培養出健康、自由、富有創造力的孩子?
    他了解童年與人格塑造的關係,更了解自由與愛對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夏山學校的孩子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自我解放之後,都會獲得穩定的情緒和自律,學會如何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尼爾說:「書本是學校最不需要的東西,學習須讀的只是基本讀物,其餘需要的是工具、泥巴、運動、戲劇、圖書和自由」。在尼爾看來,「書本」和圖書是有本質區別的:書本是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圖書則純粹是基於興趣愛好的讀物。
  • 讓科學為創造力服務,請不要損傷孩子的創造力
    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反思,自己平時的一些所作所為是否也在損傷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你是否把孩子的日程排得相當緊湊?英語、數學、運動、音樂、舞蹈以及各種各樣看似豐富孩子的課程給孩子留下的自由玩耍的時間所剩無幾。為了方便地打發他們,我們比以往更多地藉助了電視、電腦和各種電子產品,而不是陪遊戲或者畫畫。
  • 別扼殺孩子的創造力:保護孩子的「創造力」,有多麼重要?
    因為父母們沒有看到孩子在自己所喜歡的事情當中,專注力的提高和創造力的發掘。拒絕了孩子在自我世界裡的探索,是扼殺了他們在創造方面的樂趣。是家長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或許連生活了幾十年的父母都未曾得知,創造力對於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