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難忘的人和事,那些幫助過的人,走過的風景,曾經藏在記憶深處讓你難忘的他們……
20歲時,我們談愛情,30歲時,我們話成長。人生每個階段,都有我們需要銘記和難忘的人和事, 但是今天不說愛情,我們感恩。感恩學生時代遇到好老師,結婚遇到好伴侶,工作遇到好領導。
老師,一個姓「師」的人。他其實不姓師,但在我心裡,他就是老師。
25歲,我是新入職場羞澀的女孩,在某時尚雜誌當一名小記者。敏感、謹慎、羞澀,是那時我的狀態。心中縱有千般做好事情的願望和夢想,卻總是找不到方向。
作家劉同說,誰的青春不迷茫。而那時的我,迷茫的不僅僅是青春紛亂的心,更有迷茫的狀態。
無頭蒼蠅般亂轉,所幸遇到的每個人都非常好,沒有因為我的不懂事,而過多責備我。遇到了很關心人的大領導老張、幹練的美女王和讓我終身銘記的老師。
他們每一個人都像一座寶庫,藏著小記者們想要學習的各種技能。看到他們嫻熟的工作狀態,那時的我,眼睛裡滿滿的羨慕,做夢都期待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第一次採訪,就是跟老師。採訪內容是領導們到基層慰問,我作為實習記者,頭腦裡還在雲裡霧裡閃回剛剛採訪的記憶碎片時,剛坐車回到辦公室,編輯就對我們說,節目臨時調整,十分鐘之內,趕緊把稿件交上來。那時,我想我的嘴巴是大大的「o」,而老師卻說了一個字:「好。」
老師就是十分鐘交的稿,那一刻,我對他的欽佩,可以說是五體投地。而最讓人驚嘆的是,當天只是一上午的採訪,雲老師卻在隨後的選題會上,又報送了好幾條採訪線索。從那時起,我就暗暗下定決心,要做一個像老師一樣優秀的記者。
功底就是從這樣的小事顯現出來,我記得那時老師的模樣,是那樣自信從容。雖然是十分鐘寫就的文章,但卻沒有影響質量。
彼時,同一批年輕記者十幾個,大家都想表現好,幹出樣子來。所有人每天都希望多跟老記者們出去採訪,誰也不願意在辦公室裡傻坐著。可採訪就那些,初出茅廬的我,歲數小,又不好意思纏著老記者,採訪次數自然少。老師看我坐在辦公室裡百無聊賴,就扔給我兩本業務書籍。只說了一句話:「好記者是會思考的人。」
「學而思,思而學。」短短一句話,如醍醐灌頂。這不僅是當好一名新聞記者要具備的,更是其他任何工作都要有的職業素養。
後來,老師告訴我,把記者當好了,去任何單位都不用愁,足可勝任任何崗位。 當時不懂事的我對這話不以為意,後來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才發現,老師對我的教誨,對我的幫助,有多麼的巨大。
老師平易近人,對誰都非常和氣,話語不多,聽其他人介紹,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以前是重點高中的語文老師。在人們的傳統印象裡,媒體行業的從業者,多是伶牙俐齒,能言善辯,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像他這麼謹言慎行確實不多,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話要麼不說,要麼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句句砸地上是個坑。
許是多年詩書生涯的滋養,老師一直謙虛低調做人行事。他的辦公室裡有幅書法作品,赫然寫著「一默如雷」四個大字。剛看到時,我很奇怪,傳媒行業還需要沉默,而沉默竟然有驚雷效果,讓年輕的我,滿是不解。有次趁單位加班會餐後,喝了幾杯酒後,我大著膽子批評起最尊敬的老師,您啥都好,就是不愛說話,你看其他資深記者們哪個不是口若懸河,妙語如珠的。而老師卻笑而不答,成為我十年記者生涯的一個謎團。直到調整崗位離開老師多年後,方才體會到了沉默的真髓。
身處職場, 不是什麼都需要表達,年少的我,也曾經因為無意中的一句話,讓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方才醒悟,人生很多事情,哪裡是表象的繁華,說說就行,萬事還要腳踏實去做,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並不容易。
老師大方,熱心。他肯幫傳帶年輕人。肯真心實意地替你出主意,要是採訪稿寫作陷入盲區,他會花時間下功夫幫你修改, 指點你進步。要是你覺得他辦公室養的花好,他一準送給你。
老師認真,他當編輯審稿,用老總的話說,那是免檢產品。 但凡他改過的稿子必語言精煉,抓人眼球。新聞單位要想有此殊榮,那可真心不容易,一旦出錯,那都是事故和政治事件啊。每篇稿件,大到謀篇布局,小到標點符號,他總是認認真真修改。他說,做編輯,你編發的每篇稿件,看似只是節目串聯單上一個小小籤名,其實意味著責任。
正是由於他的細心和耐心指導,我的業務能力在慢慢提升。他告訴我,做記者一定要多學習,我開始每天收聽中央臺的新聞聯播節目,還買了很多專業書籍, 業餘時間不停學習。
每每想起老師,就會想起他教誨我的「學習力、思考力」的工作方法。而這個方法,永遠是一個人成長進步的階梯。如今我早已脫離少女的羞澀,成長為環節幹部,對老師的諄諄教誨,一直謹記。
厚誼常存魂夢裡,深恩永志我心中。人生得遇老師這樣優秀的人,是我的幸運更是我的驕傲,那些點滴教誨,終將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