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的唐詩,我們應該怎麼讀?

2020-12-22 騰訊網

1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曾是小學六年級的陳瀅,表現非常亮眼。

他曾在難度翻倍的「雙字飛花令」中,背出了5首包含「江南」的詩句,贏下了比自己大20歲的對手。後來,他又在「出口成詩」環節,僅用一半時間就答出了所有詩句,董卿都一邊鼓掌一邊讚嘆:「非常輕鬆,答得漂亮!」比賽過程中,陳瀅沉穩冷靜的大將風度,非常圈粉。

最後,作為成績最好的四位選手之一,陳瀅進入了決賽。但卻因為一道有爭議的題目惜敗,淚灑當場。為此董卿安慰道:

「雖然很遺憾,但是我們要從詩詞裡汲取力量,成為更寬廣的人。好好讀書,我們期待你的回歸。」

說起自己在《詩詞大會》上表現如此優秀的原因,陳瀅表示,從三年級開始,他的爸爸就堅持陪他學習詩詞,而自己也一直非常努力,希望能夠讓爸爸覺得自己很厲害。

2

除了陳瀅,這次詩詞大會中還有很多同樣優秀的孩子。

節目組透露,為了體現中華傳統文化對青少年群體的影響,他們這次特意大幅增加低齡選手的比例。在「百人團」裡,18歲以下青少年選手人數高達53人。要知道,能進入百人團是要接受層層選拔的。

所以,你會看到:河南13歲的鄧雅文,以紮實的詩詞功底,小小年紀成為連續四期的擂主。

網友給她的評價是「洛陽女兒面似花,腹有詩書氣自華」。不管比賽多麼緊張,鄧雅文臉上總是帶著讓人如沐春風的微笑。看得出她不僅對自己的詩詞儲備非常自信,也是真正在享受比賽中暢遊詩詞海洋的過程。

初二的陸浩騫,儒雅博學,風度翩翩,書生氣十足,被稱為「校園小說男主角」,他因為詩詞大會愛上古詩;也在詩詞大會收穫了無數粉絲。

除了小朋友們,詩詞大會上的成人選手也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季的冠軍陳更,是北京大學機器人女博士,身上兼具著理性和感性兩種氣質。她連續4年都參加了《中國詩詞大會》。前幾季的比賽失利,並沒有讓她灰心,而是越戰越勇,很多人都讚揚她的堅韌與執著。這次的獲勝,也讓人覺得實至名歸。

亞軍孫曉婧,同樣是一位讀理科博士。她和陳更最後一場比拼,難度高、對決太精彩,兩個人又都非常沉穩,被大家稱作「神仙打架」。

從這些年齡或大或小的參賽者,我們都不難看出:詩詞,會滋養人的靈魂。讀詩的人,會活得更加高級,行走世界時也多了一份從容、篤定的氣度。

3

從這次的《中國詩詞大會》,我們也能看出一個大趨勢:

家長們對於孩子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

從實際的角度看,學好古詩,能拿高分。最新版的部編版教材,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傳統文化篇目增加。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六年共包含古詩文124篇,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

從長遠的角度看,從小學古詩的孩子,在品格、抱負、修養、思維格局上,肯定都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孩子多學些古詩詞,是一生都受益的儲備與修養:

首先,學古詩,能讓孩子感受到世界更多的美好。

在熟讀詩文的孩子眼中,一草一木不再尋常,而是自帶「詩意」的濾鏡。

看到落日,普通孩子說「真美」,讀詩的孩子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寒冬時節,普通孩子說「好冷」,讀詩的孩子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失意時普通孩子說「真倒黴」,讀詩的孩子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開心時,普通孩子說「哈哈哈哈」,讀詩的孩子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這些或高亢激昂,或低回婉轉的詩句會讓孩子更加善於發現美、感悟美。

其次,學古詩,可以提高孩子的談吐與口才。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詩比別的文學都要更謹嚴、更純粹、更精緻。」中國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在古詩詞中體現的最為淋漓盡致。那些對古詩詞信口拈來的人,都是豐富閱讀與背誦之後的知識沉澱。這些,無形間都可以讓人在工作與生活中受益匪淺。

第三,學古詩,可以培養孩子的文化修養。

在詩詞中浸潤的童年,對孩子的氣質塑造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還記得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武亦姝麼,她擁有被詩詞塑造出來的優雅氣質和強大內心。網友說,她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點擊播放 GIF 0.7M

還有本屆的陳瀅、鄧雅文、陳更、陸浩騫等等,看著他們比賽時沉著自信的樣子,你會明白:從小讀詩的孩子,格局氣度真的比別的孩子高。

評委酈波曾說,「詩詞從來不是決定輸贏、提供炫耀的。它們只給人以修養,給心靈以港灣,給靈魂以芬芳。」

評委康震也說,「《中國詩詞大會》最大的貢獻,就是讓人感受親情、友情、愛情,分享愜意、美意、詩意,成就生長、生活、生命。」

但是,有些家長說,

「我家孩子一見古詩就犯愁,怎麼辦呢?」

康震表示:

很簡單,讓孩子感興趣就好。

興趣是一種帶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只有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孩子才會主動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和記憶。

4

大家對于康震的印象,大都來源於電視節目。

他有個外號——自帶流量的「詩詞男神」。2005年,《百家講壇》的老師們都在講歷史,他首開先河講起了詩詞,李白、杜甫、蘇東坡、李清照等名家如數家珍。近兩年,他又出現在大熱的《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節目裡,圈粉無數。

在詩詞大會裡,

他時而慷慨激昂,用豪放詩句令大家熱血沸騰;

時而一針見血,從詩人本身經歷與歷史背景解讀詩句,讓人茅塞頓開;

時而幽默風趣,用一些典故軼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老師解讀「春風」,看詩人賀知章的童真一面!

觀眾都說,「康震老師知識淵博、語言生動,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對詩詞產生了興趣。」

除此之外,現實生活裡的康震,還是一位能講、會講的好老師。

作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他的《唐詩選讀》公選課,350人的教室能擠進去400人,還有不少未選上課的學生站在過道裡聽。他的學生助教甚至不願意透露上課的具體時間,「怕來的人太多搶不到座」。

在學生眼裡,他總是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又不乏幽默詼諧,博學而風雅。那些流傳千年的古詩詞在他的講述中,攝人心魄,奪人眼目,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康震老師部分作品)

5

所以,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對古詩、對中華傳統文化感興趣,康震花了半年的時間,打造了《康震·趣說唐詩》。他說,「我的初衷是讓孩子通過這堂課,與唐朝偉大詩人做朋友。」

這門課程最大的特色,就是它不是簡單的唐詩品鑑,而是精選10位唐朝最具代表性的偉大詩人,通過講述每個人經歷,自然而然地聯繫到他們的經典作品,讓孩子不但更容易了解各個詩人的特點、理解詩歌的內涵,還能迅速提高對古詩的興趣。

康震曾經給自己的課程定下過這樣的標準:

純粹為吸引眼球的東西我不講;

超出我專業領域、知識範圍的內容不講;

不了解、不清晰、不確定的內容不講;

不譁眾取寵,不自我炒作。

講解詩歌的課程很多,參差不齊。很些甚至照搬語文教材的賞析思路,同質化非常嚴重。原因很簡單:這樣做是最省事、最功利的。但這樣很難講出新鮮感和創意來。

所以,康震決定這次,反其道而行之。

首先,他選定了唐詩作為切入口。因為唐詩無疑是我國詩歌發展的最高成就,是中華文學寶庫裡最燦爛的明珠。讀懂唐詩,孩子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然後,他按照唐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來劃定,精心挑選了每個階段最有代表性的詩人,一共十位。

選定了詩人之後,第三步是要選擇到底要講哪些詩。康震定下了兩個標準:第一,不選特別簡單、婦孺皆知的詩,要跟市面上已有的很多唐詩課程做區別,有一定的深度和內涵,對用戶起到進一步提升作用;第二,選擇能代表詩人性格和秉性的作品,通過講解,既能學習詩歌創作的技巧,更能了解詩人的創作理念和背景,進而了解整個時代的背景。

家長們最擔心的就是課程會不會太枯燥,如何能激起孩子對於中國經典文化的興趣。此次課程採用視覺化思維學習方式,使用孩子們便於收聽與觀看的音頻+視頻+動畫的學習形式。

「希望孩子學完這門課後,不僅僅只是會多背幾首唐詩,還有詩歌背後的人和事,對整個唐詩的發展脈絡都有一個了解。這些東西,會融入到他們的談吐與氣質中,受益終身。

相關焦點

  • 我們應該怎樣讀詩?一千個讀者有一千首《江雪》
    很多人質疑讀詩有什麼用,古典詩詞對現在社會的精神文明是否真正有所影響?莊子有句話叫:「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有很多東西看起來無足輕重,但在日後不經意的時候,或是對某些事情苦苦追尋而不解的時候,卻突然體悟到它的有用。正所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僅是人,知識也是如此,讀詩亦是如此。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 《六神磊磊讀唐詩》評價兩極 當唐詩成為網文新"爆款"
    原標題:當唐詩成為網文新「爆款」 「六神磊磊讀金庸」系列火了後,六神磊磊又讀起了唐詩。近日,《六神磊磊讀唐詩》 出版了,作者曝在公眾號上的對於唐詩及詩人的解讀文字變成了白紙黑字的存在,這些「10萬+」加持的文字一經集結出版,便成了「爆款」,引發不少網友熱傳熱議。
  • 今天能讀到唐詩,你知道多幸運嗎?
    說起唐詩三百首,誰都不會陌生,連三歲小孩兒也能咿咿呀呀背誦個「床前明月光」出來。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我們為擁有如此動人的詩詞而自豪。但你知道嗎?現在的我們能讀到這些優美的唐詩,是非常幸運的。大約在四百年前,也就是明朝天啟年間,有這樣一位老人,為官多年,政績卓越,卻默默脫下了官袍。有人喊話:怎麼還不出來啊?大傢伙都等著你去德州上任呢!「上任?」老頭子淡然一笑,「官場上的爾虞我詐,老夫早已厭倦,現在我要用我所剩不多的時間,去完成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編書!編一本最全的唐詩集冊,編一本能讓子孫後代都為之驕傲的書冊!」
  • 「中國話」走俏:當唐詩走出國門,外國人如何理解其中「真意」?
    唐詩,是華夏文明史上遺留下最為璀璨的文化瑰寶。對於讀唐詩,我們的老祖宗一直有這麼一句話流傳下來,叫做「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就是說,對於唐詩,如果你每天老讀老讀,讀久了,讀熟了,有時候也能隨便吟誦出幾首「充學文」,當然,唐詩讀多了自然會作詩的人也不少。
  • 客觀看待唐詩對我們的影響
    大眾對兒童學唐詩的誤解我們素以為,學唐詩,最好的教材是《唐詩三百首》其實並不如此。少兒學唐詩,「熟讀唐詩三百首」並不最合適。我們成人經常會有一種誤區就是唐詩是離我們很遠,而且唐詩的好像很高大上非常難懂。其實並非這樣,我們如果選擇一些適合兒童的唐詩,在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就可以欣賞唐詩的韻律,這種韻律孩子很喜歡。如《琵琶行》、漢樂府的《西洲曲》和《木蘭詞》,讓孩子從小生活在這種美好的孕育當中。
  • 唐詩裡一首充滿了哲理的詩,一千多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唐詩作為中華文明,最為重要,也最為燦爛的文化,這一千多年來驚豔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只要一說起唐詩,那都是不會陌生;因為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所以對於唐詩的熟悉,比起其它的文學作品來,要更為了解。
  • 唐詩裡一首非常孤獨的詩,詩人寫得無比孤獨,讀了令人百感交集!
    唐詩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應當說這也是我們最早接觸到的傳統文化;那麼中國作為一個文化大國,幾千年來,有了各種各樣的文學題材,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要屬唐詩最為輝煌。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唐詩的喜愛,已經是深入到了骨髓,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現在唐詩裡很多經典的詩句,早已成為了成語,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那都是會使用到,例如「春風得意」、「走馬觀花」、「青梅竹馬」、"十年磨一劍「等等,這些成語,那都是來源於唐詩,所以說唐詩,對於中國文化那是有著巨大的貢獻。
  • 想讀《唐詩三百首》,要讀哪個版本好?
    二、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喻守真,名璞,蕭山永興楊家橋村人。1925年,喻守真到上海中華書局任編輯,編寫中小學教科書,還參加了《辭海》的編輯。抗戰爆發後,喻守真任上海滬江大學教授,1949年6月去世,享年53歲。
  • 錢鍾書、楊絳伉儷的唐詩私家課,帶你「任性」讀唐詩!
    時值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一部由錢鍾書先生選定、楊絳先生抄錄的唐詩手稿,經過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並正式發布。該書定名為《錢鍾書選唐詩》,是近四十年來從未對外公布的重要文獻,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唐詩的獨特選本。11月21日,「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錢鍾書選唐詩》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
  • 不想被人帶節奏,我們應該讀什麼書?如何記住?怎麼運用?
    所以,齋藤孝教授寫作了《深閱讀》一書,細緻地告訴我們應該讀什麼書、用什麼方法讀,並且幫助我們解決讀完記不住的問題,最後還貼心地手把手教我們該怎樣把學到的東西運用於實踐,讓我們不僅在日常閱讀中汲取力量,還能為人生積累厚度,拓展寬度。我們應該讀什麼?
  • 唐詩裡最有個性的兩首詩,描寫的很是諷刺,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唐詩與宋詞,那也中國古典詩詞的高峰,相信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熟悉,並且對於一些比較經典的詩作,張口就能通篇背誦,這也正是唐詩和宋詞有獨有魅力,所以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能夠感受到古人智慧,他們把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以及自身的感受,全部的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就使得唐詩和宋詞
  • 讀唐詩,給孩子詩意的人生
    讀唐詩》這本書。為了讓孩子掌握詩詞的正確讀音,《給孩子讀唐詩》中的每首詩都加注了拼音,讓孩子在獨立閱讀中提高自己的識字能力。書的內容難度不適宜、讀起來枯燥,都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給孩子讀唐詩》的選詩採用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每首詩之後附有詳盡的注釋和譯文,讓孩子充分理解唐詩的文化內涵;為了引領孩子更好地進入唐詩的世界,本書還生動地講述了唐詩背後的小故事,讓孩子在唐詩中掌握歷史,在歷史中品味唐詩。
  • 人人皆知唐詩好,唐詩讀法各不同
    > 詩歌有沒有真相假如說唐詩有真相我們又如何得知揭開文字的面紗叩問詩人的心靈直到不以文害辭 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千年唐詩新的解人知遇我上中學、大學時,背過一些唐詩,但是除了看懂注釋和翻譯、理解編選者的評點之外,沒想過還能自己去品讀、深究詩歌本身。
  • 唐詩的「老外粉絲」裡卡多:在中國與唐詩結緣
    在不久前公布的巴西第五十六屆哈布蒂圖書獎獲獎名單中,「他」拿到了翻譯類二等獎——「他」的名字叫《中國唐代詩選》。在此之前,還從沒有中國經典翻譯類書籍拿過這個巴西最傳統、規模最大的圖書獎。「他」還有個姐姐叫《魚玄機》,稍長兩歲,當年距離哈布蒂只有一步之遙。  獲獎的消息公布後,網友留言給夫妻倆,「在巴西,你們是唐詩最好的葡語翻譯者」。
  •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唐詩離我們有多遠?
    清朝編《全唐詩》存唐詩約45000首,加上三百年來新發現的,目前接近55000首,但各種選本所收,大約不足千首。詩詞大會涉及唐詩的程度,恕我直言,大約還不到《唐詩三百首》的一半,大量唐詩精品有待發掘推薦。  進一步問,我們現在讀的都是唐詩嗎?是藝術最好的唐詩嗎?我們都讀懂了嗎?
  • 《全唐詩》中被嚴重低估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值得我們一讀
    《全唐詩》是一部集大成的詩歌總集,它收錄了整個大唐的詩人作品,一共是有40000多首,裡面大部分都是經典名篇,其中有一些作品更是膾炙人口,並且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那有一些經典的詩句,我們即使是到了今天,也是依舊還會頻繁地使用,所以無論在任何時候那都是應該要靜下心來讀一讀這些詩詞,不僅能夠充實自己,另外對於自己的詞彙也是有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讀這些古詩詞的原因。
  • 讀唐詩宋詞,在今天價值何在?
    唐詩宋詞具有重要的現代價值,它們的文字表達的背後是「言志」與「抒情」,在詩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生的美好,提升著我們的審美價值和人格境界。 文學史上有兩個專有名詞:唐詩和宋詞,被合稱為「唐詩宋詞」,但今天我要變換詞序改稱「唐宋詩詞」,因為對這兩種文體都應該兼重唐宋,最好是把唐宋的詩與詞放在一起讀。
  • 這十首有關夏天的唐詩宋詞,只須讀過三首,夏日便不再悶熱無趣了
    六甲番人點評:在推薦關於春天的最美的十首古詩時,六甲番人最先想到的前幾首詩都是唐詩,但是關於夏天的古詩,首先想到的卻是楊萬裡的這首宋詩,這首詩可入宋詩前十,後兩句虛實相生,剛柔相濟,夏日荷花的意象也從此美麗了一千年。
  • 石徑斜怎麼讀?唐詩《山行》該怎樣賞析呢?
    清乾隆《四庫全書》收入的兩種版本都有,在明高棅編《唐詩品匯》和《御定全唐詩》書中寫作作「白雲深處有人家」,而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雲生處有人家」。有些課本中,本詩從原來的「白雲深處有人家」修改為現在的「白雲生處有人家」,並於注釋處說明「『生處』一作『深處』」。例如94年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作「白雲深處有人家」。至於作者原來的版本究竟是生還是深就搞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