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實踐性知識與教學創新——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盛賢博士學術講座

2021-02-19 湛江幼兒師範專科學校
4月13日晚,應我校黨委書記、校長李曉培教授的邀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盛賢博士到我校開展「教師實踐性知識與教學創新」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科研處組織,董小華副校長主持,學校近500師生參加講座。

董小華副校長主持講座

陳盛賢博士充分利用國內外課堂教學案例幽默風趣地闡述了:教師實踐知識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反思性實踐是實踐智慧形成的重要途徑。教學創新是教師永恆的主題,也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合作探究的引導者,要善於傾聽並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觀點。

陳博士精彩的講授

講座過程中,多次使用富有特色的臺灣方言(閩)語與學生交流,場面熱烈、親切,讓學生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受到教育、啟迪思維。在互動環節,陳博士以教學是「藝術」還是「科學」引發師生們的積極思考,將整場講座引向高潮,現場掌聲不斷。陳博士對同學們在互動中的出色表現表示讚賞,指出了粵西的學前教育大有可為,在座的學生在粵西的學前教育中將大有可為。

講座現場互動

此次講座可謂是一堂別開生面的「智慧課堂」,陳博士的學術知識和演講藝術讓現場的師生們真切領悟了教育實踐和創新的重要性,對開闊我校師生知識視野,培養實踐智慧,引導教學創新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文|科研處

圖|綜合

編輯|鄧麗萍

責任編輯|安紹敏

審核|易嘉敏

相關焦點

  • 臺灣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應邀到漳州城市職業學院...
    2019年6月18日,臺灣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盛賢教授來漳州城市職業學院與教師教育系開展學術交流,漳州城市職業學院林良海副院長、教師教育系主任楊麗英、教師教育系教學科負責人白碧慧等一行熱情接待了來訪嘉賓。雙方就如何開展教師教育進行了熱烈的學術交流。
  • 2018北京師範大學「教育部對臺教育交流重點項目」臺灣師範類高校學生大陸實習項目暨兩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交流項目啟動儀式順利召開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王振宇副局長、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王志偉副主任、趙巍主任科員,北京市臺灣事務辦公室趙孝清副巡視員、金秀清處長、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教授、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教授、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劉濤、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李瓊教授,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盛賢教授,以及北京師範大學、臺中教育大學兩校的師生共同出席此次啟動儀式。
  • 海峽兩岸教師教育論壇暨「網際網路+」時代教師核心素養與教師教育變革研討會順利舉辦
    兩岸學者分別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與臺中教育大學英才樓設立主會場。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桑國元教授主持會議。教育部港澳臺辦副主任王志偉,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北京師範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副處長劉濤、教育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公室主任劉靜及兩岸專家學者出席開幕式,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東教授、臺中教育大學侯禎塘副校長分别致開幕辭。
  • 【通州一小】臺灣臺中教育大學學生代表團走進一小交流
    5月15日上午,臺灣臺中教育大學學生代表團在陳盛賢教授的帶領下來到北京教科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開展教育交流活動。
  • 東北大學PBL教學創新研究中心成立
    7月13日,東北大學在主樓822室舉行PBL教學創新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東北大學副校長、PBL教學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建華出席成立儀式並為中心揭牌。東北大學教務處、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工商管理學院、軟體學院相關負責同志,東北大學PBL教學創新研究中心全體成員以及2020年PBL教學研究項目負責人參加會議。
  • 臺灣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代表團訪問北京語言大學
    臺灣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秘書長董鵬程、臺北大學中文系系主任馬寶蓮、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教授王萸芳、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助理教授張群及60餘名來自臺灣多所大學的師生參加了訪問。北語崔希亮校長,劉珣教授、毛悅教授、於天昱博士,港澳臺辦張寶鈞主任、藺劼副主任以及我校研究生志願者熱情接待了代表團。
  • 大學教師教學學術能力的類型化特徵
    (一)實踐取向型 大學教師教學學術能力的實踐取向集中體現在對教學的實踐過程和實踐價值的認同。具體表現為教學中的實踐性能力而非教學過程之外的理論概括或抽象能力,其價值選擇傾向於「上出讓學生喜歡的漂亮的課」的教育實踐價值而不是發表論文的學術價值。
  • 趙炬明 高筱卉 |《賦能教師:大學教學學術與教師發展——美國以學生為中心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之七》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本科教學改革;大學教學學術;大學教師發展;特徵教學法本文是美國以學生為中心本科教學改革(SC改革)研究的第七篇。本文和下一篇論文一起集中討論如何支持教師開展SC改革的問題。這包括兩類問題,一類是培育教師教學改革能力的問題,一類是建立相應組織管理制度以激勵支持教師改革的問題。
  • 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2019年優秀大學生教師教育研究暑期...
    在成功舉辦前三屆教師教育研究暑期學校的基礎上,2019年第四屆暑期學校將邀請知名教授共同參與授課和小組指導,也將有來自國際知名教育學院的本科生和碩士生和國內學生一起切磋琢磨。  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將組織碩士生導師對參加暑期學校的學員進行專業知識基礎、學術研究潛力、外語能力等方面的統一考核和評審。
  • 大學工科教師教學專長的構成及發展研究
    [9]史丹福大學的舒爾曼(Shulman)教授提出了工科教師應該掌握的七大類知識,即內容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了解學生及其特質的知識、教育情境知識和教育目的與價值及其哲學與歷史基礎的了解。[10]所以,要成為一名卓越的、專家型的工科教師,就應該具有豐富的知識結構,並且能夠隨著科學知識和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更新、整合和優化自己的知識體系。
  • 西湖區組織教師赴臺灣開展教育研修活動~
    作為一所數位閱讀的推廣學校,學校從資源設備、教師精選、課程活動規劃等方面逐步推進閱讀活動,目前已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書香飄滿整個校園。此次研修走進臺中教育大學、暨南大學、高雄師範大學三所大學,聆聽大學院長、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富有智慧的講座,感受當地教育教學的理念,更新對臺灣教育的認識,拓寬教育視野,提升教育認知與能力。
  •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青年教師教學培訓課程「創新創業教育」開講
    2019/12/17 信息來源: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編輯:凌薇 | 責編:山石
  • 準實驗研究法教學學術研修班講座在線舉辦
    2020年12月10日,中國海洋大學教學支持中心與青島大學教師發展中心、青島科技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聯合舉辦教學學術研修班第6講,邀請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
  • 臺中教育大學
    學生:4,321人,大學部3,102人,研究所1,219人   臺中教育大學(簡稱中教大),設立於1923年,前身為臺中師範學院,於2005年時與其他五所師範學院同時改制教育大學(包括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教育大學、新竹教育大學、屏東教育大學與花蓮教育大學),正式改制升格為臺中教育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EMBA中心項目主任周穎走進江南大學商學院「商學大講堂」
    9月2日下午在商學院116東方廳,江南大學商學院、江南大學MBA教育中心特別邀請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EMBA項目主任周穎博士,走進「商學大講堂」做了《如何成為最受歡迎的MBA老師》的專題講座。商學院50多位老師及MBA教育中心管理團隊參加了講座,江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MBA教育中心主任王育紅主持講座。
  • 海峽兩岸教師教育論壇在北京舉行 聚焦「網際網路+」時代教師教育
    中新社北京9月20日電 (劉大煒)「海峽兩岸教師教育論壇暨『網際網路+』時代教師核心素養與教師教育變革雲論壇」20日在北京舉辦。來自海峽兩岸的教育界專家學者圍繞「網際網路+」教育教學新常態下教師核心素養內涵、在線教育教學創新、在線教師教育體系構建等議題開展探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使許多行業感到措手不及,傳統線下教育所受衝擊尤甚。
  • 動態丨南京市青少年創新教育學術研討活動在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舉行
    為進一步推進創新教育發展,提升師生科技素養和信息化科研能力。12月10日上午,南京市青少年創新教育學術研討活動暨首批中小學創新教育實驗基地學校授牌儀式在南京市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順利舉行。
  • 兩岸青年學術論壇在臺中教育大學舉行
    7月15日上午,2014驚豔臺灣兩岸青年夏令營的兩岸青年學術論壇在臺中教育大學舉行。嶺南師範學院、東北師範大學、華僑大學、暨南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集美大學、吉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大連大學、鄭州大學等大陸11所高等院校和臺中教育大學等高校學生代表200多人參加兩岸青年學術論壇。
  • 交流實踐 | 海峽兩岸教師教育學術交流之行
    但是在中教大學習一個星期之後,我對臺灣的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以我所在的臺中教育大學7月11日的一天為例:在這一天,各大家族上午趕到教室聽講座,講座前助理老師給我們發口試材料,細心照顧我們印了簡繁兩版。講座開始之前,講座開始後,老師先介紹了臺灣原住民,以及各民族的特點。介紹了原住民學生的情況,原住民學生在不斷減少,這主要是由於「少子化」的影響。
  • 北師大實驗中學教師團隊赴臺生涯教育進階研究參訪活動掠影
    此次參訪活動學校特派出教研組長及學科教師代表、指導中心專兼職諮詢師及生涯課教師代表、學生處和科體藝中心管理者及首席班主任代表組成團隊,前往臺灣四所大學和四所中學,進行生涯教育進階研究參訪。參訪內容包括學生輔導、生涯專業素養培訓、生涯課程交流與學習,通過工作坊、講座、參觀、座談、研討等體驗式學習,提升師資團隊學生發展指導、生涯教育的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