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號餘仁生大起大落 太能生娃也不是好事,家族企業的弊病

2020-12-17 一波說

從1879年開設首家「仁生」中藥店算起,中藥行「餘仁生」迄今已走過139年歷史。老字號「餘仁生」的傳奇歷程,篆刻著一代人下南洋的印跡,是一部豐厚的華商家族企業史。

餘仁生,穿梭了139年時光隧道,歷經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卻依舊「老當益壯」、彌久日新,其擺脫「富不過三代」、基業長青的秘笈在哪呢?

百年餘仁生的傳奇歷程

餘仁生中藥行

說起老字號「餘仁生」,先說一下1910年廣州黃花崗起義。

在黃花崗72烈士中,年紀最輕的僅有17歲,他就是來自百年老字號中藥集團餘仁生家族的餘東雄,他就是2017年退休後專任餘仁生非執行主席、也是餘氏家族第四代傳人餘義明的堂叔公。

在臺北的國民黨中央黨史館裡,收藏著一封餘東雄與郭繼枚聯名寫的「訣別信」,收信人是馬來西亞同盟會霹靂分會正副會長鄭螺生與李源水,訣別信最後寫道:「視死如歸弟之素志,但求馬革裹屍以為榮」。

再說一點「餘仁生」家族的花絮故事。「餘仁生」的創始人是來自廣東佛山的餘廣培(又名餘廣),他下南洋,1879年在馬來亞霹靂務邊創設了這一家百年老字號,而真正將其發揚光大的是他的兒子餘東旋,即烈士餘東雄的堂哥。

香港邵氏兄弟電影、TVB老闆邵逸夫的結髮妻子——黃美珍,來自新加坡富商家族,曾經是邵逸夫摯友餘東旋的女友。後來,兩人是獲得餘東旋的諒解祝福之後,才結婚的。此外,「維他奶」是市面上一款常見的營養飲品,其創始人羅桂祥,曾因家貧輟學,他到香港大學讀書,就是受了餘東旋的資助。畢業後,羅桂祥成了餘東旋的私人秘書,又被提拔為公司總經理,直到自主創業才離開。

在上世紀10年代,餘仁生家族的餘東旋,與著名華僑領袖、廈門大學校主陳嘉庚二人,是馬來西亞最富有的華人,可見其在歷史上的富足程度

讓我們來回溯一下百年「餘仁生」的傳奇歷程吧!

一百多年前,許多中國人為了生計,背井離鄉下南洋,「餘仁生」創始人餘廣培(又名餘廣)就是此中一位,原籍是廣東佛山。1873年,21歲的餘廣培離開佛山,帶著妻子梁亞有、弟弟餘廣進三人,來到馬來西亞霹靂洲採礦市鎮謀生。

霹靂洲太平市一百多年前的採礦區域,如今已是旅遊景點,採礦池已變成湖泊,整個採礦區花草樹木、鳥語花香,當然也就無法去追尋餘廣培當年初到此地的場景。當年餘廣培發現,那些挖礦的礦工缺醫少藥,常以吸食鴉片來分解苦痛,於是,他用祖傳的中醫術幫助礦工,並於1879年7月23日創辦了一家中藥店,起名「仁生」,即餘仁生老字號的起源。

「仁生」堂號,代表「仁愛」和「生命」,起意為「仁澤眾生」;自「餘仁生」家族二代起,就以「仁澤眾生」作為傳承後代的經營理念,也就是企業核心價值觀。「仁生」店創辦那天,是餘廣培獨子餘東璇兩周歲的生日。

清末廣東平遠有個大富豪,名叫姚德勝,是梅州客家人;他生前財富無數、生意遍及東南亞,當年慈禧老佛爺封他為「天下雄財」,國父孫中山為他頒發「一等嘉禾勳章」,還有英皇賜勳、馬來王迎見。您可能好奇,姚德勝靠啥攀上風光無限的財富巔峰?答案就是開錫礦,他號稱「錫礦大王」。同一時期餘廣培的創富,也與姚德勝一樣,因礦而開「仁生」店,也因開錫礦發家。

「餘仁生」二代掌門人餘東旋

在親友幫助下,餘廣培也取得霧邊的包稅權和錫礦開採權,另外,「仁生」店也開了數間連鎖,一點一滴地積攢財富。1891年初,當餘家日漸興旺之際,38歲的餘廣培因罹患惡疾離世。餘廣培去世那年,獨子餘東旋才13歲,在佛山老家。直到1982年,餘廣培的二房太太文氏,才把餘東旋接來檳城,並讓他接受西式教育,準備傳承家業,而當時的家族生意,則委託餘廣培的蘇格蘭律師暫時託管。

餘東旋是家族二代掌門人,被稱為「餘仁生」的中興之主。他生於1877年,接管家族事業是在21歲,就是他父親去世7年後的1898年,才子承父業。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接管的卻是一個「爛攤子」,家底差不多「漏」光了。二位叔叔嗜賭,店上的現金、貨物差不多敗光,而包稅權因政策變動,也等於放棄,錫礦也採得近乎枯竭。

如何重振家業?餘東旋還是走上父親那條發家之路,從錫礦入手。後來,他重新找礦、開發新礦,也差不多10年間,他手上已擁有11座錫礦,每年可得數千萬的收入,餘氏家族企業已再現勃發生機。後來,橡膠業興起,他又不斷用錫礦賺來的錢投資發展橡膠業。不久,餘氏家族成為與陳嘉庚齊富的馬來西亞華人家族。

位於新加坡牛車水一帶的橋南路「餘仁生」中藥店

憑藉錫礦和橡膠種植業務發家致富的餘東旋,開始將生意網絡擴展到新加坡、香港和中國大陸,尤其是在大馬和新加坡商界,更是打響名堂。而餘仁生中藥店,自餘東旋起,由「仁生」更名為「餘仁生」,並從最初在馬來亞霧邊和金寶兩地,逐漸伸展到檳城、怡保、吉隆坡、香港和新加坡等地。1910年,「餘仁生」新加坡店開辦,至今,這家108年的老中藥店依舊在橋南路開著。從那時起,餘東旋一家開始由馬來西亞遷移到新加坡居住。

取號「餘仁生」,以姓氏冠名,烙上深深的家族印記,也代表一種以家族信用為企業背書,從長遠來看,已為家族企業傳承打下基石,利於從中培育家族企業的企業文化、價值觀、經營理念。

另外,遷移新加坡,也是一個影響家族企業的重大決策。表面上,新加坡的治安好於馬來西亞,是宜居之所,可這僅是次要因素,更主要的還是從家族企業成長出發,除錫礦、橡膠、百貨以及中藥業,到上世紀10~20年代,餘氏家族的觸角已延伸匯款、投資等金融事業,新加坡已慢慢崛起為東南亞金融、貿易中心。一戰期間,他與另一位華商吳勝鵬家族,於1920年合夥創辦了利華銀行,乃當時東南亞一家規模最大的華資銀行之一。

此外,餘氏家族包括後面一次「遷都」香港,也是基於當時特殊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變動背景而為。同一時期的華人首富、印尼前首富及糖王黃奕住家族之所以回歸祖國,就是因為嚴加拒絕加入荷蘭籍或日本籍。上世紀20年代,他不僅在廈門鼓浪嶼興建了1000多幢別墅住宅,還創辦了中南銀行等事業,成為民國時期數一數二的大銀行家。

餘東旋一家人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少華商家族深受其害,甚至就此沒落、破產,陳嘉庚也是在1934年開始淡出東南亞生意;可餘東旋家族卻逃過此劫,危機期間,他已開始轉型,將礦業、橡膠生意迅速轉入銀行業這一重心業務,另外就是再次「遷都」,把總部由新加坡移到香港,並定居下來。

一戰期間,餘東旋捐了一架戰鬥機、一輛坦克車給英國政府,二戰時,他又為英國政府大筆捐資。與之同時,還擔任了反鴉片會副會長、反對賭博,並捐資給香港大學,圖書館、學校以及支持慈善等活動。黃花崗烈士餘東雄、郭繼枚犧牲後,其家屬就是由余東旋出資撫養。

1941年,餘東璇因心臟病在香港去世。過世時,其名下財產不少變賣出去,擁有的房地產業也平分給13個兒子,導致公司股權被大幅稀釋,在第三代掌門人手上,因一時一時群龍無首、各自為營,四分五裂,家族企業由盛轉衰,甚至連利華銀行、「餘仁生」也被其他企業收購易主,具體細節及相關剖析下文繼續展開。

百年「餘仁生」的故事並沒有就此打住,到第四代接班人餘義明身上,又擔負起復興家業的重任。重振河山的餘仁生家族,掙脫「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後,已步入穩健發展的軌道。如今的餘仁生集團,以傳統中醫藥為基礎,積極推動中藥現代化,已是亞洲最大的中藥保健企業之一。餘仁生,在中國大陸、港澳、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擁有超過300家門市,經營20多間中醫診所,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139年老字號餘仁生第5代傳人在哪兒?

餘仁生第四代家族掌門人餘義明

2017年10月1日,接管28年的餘仁生第四代傳人「功成名退」, 卸任餘仁生集團總裁。與之同時,這家中藥行百年老字號也迎來首位家族外掌舵人,由原營運總裁梅明恭接任餘仁生集團總裁。一百三十多年老字號首次步入職業經理人掌舵時代。

餘義明今年71歲,是「餘仁生」的「復興之主」,他目前有70多位堂兄弟,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家族。人多不一定好辦事、辦好事,可在28年之前,「餘仁生」這一塊百年金字招牌,差點因後繼無人而陷入絕地。接上文留下的懸念,百年老字號「餘仁生」是如何走出由盛轉衰困局,餘義明又如何帶領其步入復興之路呢?

餘義明的堂兄弟多達70多位,咋會那麼多?原來,餘義明的爺爺,也就是餘仁生第二代傳人餘東璇生前,娶了11房妻子,一共生了13個兒子、11個女兒,一家人猶如大榕樹一樣枝繁葉茂。相比之下,餘義明的太祖父餘廣培就不會「產人」,雖有二房妻子,卻只生餘東璇一個兒子,另外還保養一個女兒。

孩子那麼多,家業傳承是一道坎,為防止家人爭產、家族內訌,早於1933年,餘東璇就立下遺囑:13個兒子均分家產,11個女兒只分得部分現金,而11個妻子不留遺產。

餘仁生藥行

諸子均產,是一種傳統的「分家」繼承模式,利弊兩方面都特別明顯。利的一面,就是體現均等、人人有份;弊的就是「開枝散葉」後,「養分」(股權)分散,一旦內部成員人心不齊,特別容易導致企業缺乏高度決策力、缺乏戰略遠見,最終走向衰敗。

其實不光是餘東璇採用「諸子均產」,比較著名的亞洲糖業大王黃仲涵的建源公司就是因之而走向衰亡的。黃仲涵的生前,與餘東璇一樣,也有13個兒子,女兒還多2個;他將公司交由自己的9個兒子來繼承, 每人享有相同的股份和權力,家族企業就像一艘沒有舵手的大船,在大海中任憑風吹浪打、風雨飄搖。(詳見:「沒有不散的筵席 凋零的首富世家」)另外,「諸子均產」讓企業步入衰敗的還有「楊協成」公司等許多失敗案例。

餘東璇去世後,長子餘經鑄,成為餘仁生第三代傳人,即餘氏家業掌舵人。餘經鑄12歲就赴英留學,畢業於劍橋大學,而且還是新加坡第一位華人註冊會計師。掌管企業後,他引入西方管理方式,特別是財務記帳制度,不過,因股權均分而出現大面積稀釋,餘經鑄事實上已無法全盤控制企業,餘仁生也進入「守成時代」。

到了後期,不少家族成員甚至變賣家產,到1957年餘經鑄去世後,散居各地的餘氏家族後人甚至各自為營、群龍無首。最後,餘仁生家族企業的二大旗艦——利華銀行、餘仁生被其他公司收購,易主不姓「餘」,步入衰敗困地。

2000年,餘義明(左三)出席餘仁生的掛牌上市儀式

餘仁生卻不姓「餘」,作為家族後人,餘義明很不甘心。餘義明的父親餘經文,系餘東璇第7子。當時,家族內部鬥爭相當複雜、不團結,兄弟太多,誰也不樂見別人的孩子從家族生意中獲益。因此,像他餘義明這樣「義」字輩的第四代家族後人,早前沒有一個人能進入家族企業。

餘義明後來說:「和其他家族企業後代都有『鐵飯碗』相比,我們這代沒有一個人能從家族生意中分得一杯羹。雖然沒有人明說,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此「潛規則」下,事實上限制了家族成員對自己企業貢獻的能動性,大家都沒活幹,誰也不管企業興衰,這也是造成餘仁生在第三代手上由盛轉衰的一大成因。

餘義明生於1947年,1971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也一樣沒能進入家族企業,在外部飄著,先後在零售、電腦和證券等多個行業幹了18年。加入餘仁生之前,他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商業諮詢公司。

上世紀70年代,餘氏家族事業遭受挫折,那家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銀行之一的「利華銀行」,於1973年被黃祖耀家族的新加坡大華銀行收購。而當時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尚還經營的「餘仁生」中藥行,因不受家族成員重視,餘家人仍拿著75%股權。

餘仁生公司牆壁上的家族企業歷史照片

「餘仁生」,1973年在新加坡股市掛牌上市,業務已得到發展壯大。當時,是由家族第二代成員、也就是餘義明的叔父餘經鉞管理。到了上世紀80年代,年過古稀的餘經鉞決定退休,卻在公司內部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眼看家業無繼而可能遭到變賣,在外部創業的餘義明自告奮勇,方擔負起接管餘仁生的重任。

餘義明後來說:「這是承載家族名號的生意,如果就這樣消失,實在令人難過。我想看看能為這門生意做些什麼。雖然我沒有中藥領域的知識,但此前18年在各個領域的工作經驗,讓我對自己的管理能力更有信心。」餘義明擔任餘仁生總經理,在1989年底,是首個進入家族企業的第四代家族後人。可當餘義明加入董事會、擔任總經理,卻遭到部分家族股東的反對,引起幾名叔伯不滿,短短三個月內,甜蜜聯手把公司股權脫售給建築與房地產發展公司「林增控股」。對於正欲大展拳腳的餘義明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危局之中,餘義明也看到「黑暗隧道中的曙光」:與其和家族成員講理斡旋,還不如把眼睛盯住「新東家」,即控股股東林增控股。幸運的是,「林增」是一家地產公司,對中藥業並不感興趣。

1992年,餘仁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1993年,林增控股決定脫售股權,知道這一消息後,餘義明在一幫義字輩的堂兄弟幫助下,花了2100萬元,合力回購祖業留下的股權,並成立了「餘仁生國際控股」。

餘仁生(大馬)主席、餘仁生(中國)副主席梁貴珍

均分制給家族企業留下慘痛的後遺症,深知其弊端的餘義明,決心「修剪枝葉」,開始向其他家族成員收購其手上的香港業務。1996年,餘仁生國際控股併購香港餘仁生,將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業務合併重組,施行單一股東和管理層管理。另一方面,把香港餘仁生私有化,進行品牌創新,在香港積極拓展銷售網絡。2000年,餘仁生與香港中文大學「校企合作」,合力推出「金牌白鳳丸」,後來成為餘仁生的旗艦產品。

「兄弟齊心,其力斷金」!值得一提的是,與餘義明並肩戰鬥的第四代堂兄弟包括大伯餘經鑄之子餘義藻等人。餘義藻妻子,現掌控餘仁生馬來西亞業務的梁貴珍說,餘家的家訓有句「傳家守正道,立志可成功」, 餘氏家族雖經百年變幻,但依舊成功傳承至今,其原因在於家族的精神信念能夠一代又一代地傳承。

餘仁生創辦130周年之際,他們成立了「餘仁生慈善基金」, 延展家族「仁澤眾生」經營理念;2012年,又收購澳大利亞Healthzone部分股權,向全球綜合養生保健企業的目標邁進。為傳承家族精神,還在家鄉佛山創建了「餘仁生博物館」。

餘仁生第四代傳人餘義明

作為餘仁生「復興之主」, 餘義明退休後專任餘仁生非執行主席,歸結起來,他完成了三件復興家業的傳承大事:

一、回購股權,並讓股權集中,解開了第三大家族傳人無力解決的心結。股權架構,是家族企業治理的基石,非常重要。從2016年至今,經過一番內部協商後,將家族成員持股制度化,餘氏家族的股權最終由余義明和堂弟餘義生集中持有;與此同時,餘仁生管理層也聯合私募基金「騰望資本」把公司私有化。2016年10月,在新加坡交易掛牌15年的餘仁生正式除牌。

二、在公司管理和生產方面,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以管理層來運作企業,包括引入職業經理人掌舵等。

三、重振家族文化、價值觀。包括家訓、家族博物館、以及慈善事業等。「無家族不企業」,傳承家族精神,企業方能走得長遠。

此前,餘義明指出,將餘仁生私有化,一是為了家族成員持股制度化,另一個就是讓餘仁生管理層得以專注於公司的長期轉型計劃,不必受季度業績匯報制局限。

挑選與培養接班人,是家族企業傳承與延續的大事。餘義明強調,「餘氏家族在這個家族企業中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確保公司的理念和文化能夠代代傳承。即便有一天家族成員不再積極參與公司管理,其他投資者也能意識到這個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並將它延續下去。」

餘義明有四個子女,目前只有長子餘在啟,幾年前加入公司,現任餘仁生貿易香港董事總經理,餘在啟今年34歲。在餘義明看來,如今的企業文化和行業形象都今非昔比,餘仁生不是非得傳給餘家人管理,外界專才也不再對中藥行業敬而遠之。

培養兒子餘在啟,還是從家族其他成員,或者在外部的職業經理人當中來物色餘仁生的第五代傳人,餘義明也許心中有底,也是還在找,這是他一個未完成的傳承使命!

一波說 傳承在中國(51)

相關焦點

  • 【家族傳承】李錦記:我們用「家族憲法」撬動百年傳承
    2002年李錦記設立「家族委員會」,制定「家族憲法」,嚴格用制度進行家族建設,李錦記的家族管理和企業經營思路開始變得清晰。 10餘年後的今天,李錦記的「家族委員會」被家族企業們奉為學習對象。「家族委員會」的工作不是如何改善企業經營狀況,而是如何從戰略上規劃家族建設,包括『家族憲法』、家族價值觀的傳承及下一代甚至下兩代的培養。」
  • 生娃越快越好?醫生:過程太「順利」,對產婦和寶寶不是一件好事
    寶媽不解「生孩子速度快不是好事嗎?」沒想到醫生說「如果是快速順產,當然是好的。但你這種情況不屬於快速順產,而是急產。這種情況對於產婦或胎兒來說是非常急迫的分娩情況,弄不好產婦和寶寶都會有生命危險。」都說「女人生孩子如同走了一趟鬼門關。」
  • 上海至純科技IPO:家族控股「弊病」不可避免
    至純科技主要為電子、生物醫藥及食品飲料等行業的先進位造業企業提供高純工藝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   至純科技的家族控股特徵明顯,在IPO進程中,家族控股的企業容易產生一些「弊病」。   至純科技的控股股東為蔣淵、陸龍英、由陸龍英控股99%的尚純(上海)投資諮詢中心,同時蔣淵還為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經理。
  • 日本百年品牌超2萬家,美國超1萬家,中國老字號有多少?
    日本百年品牌數量25321家,位居全球第一。美國百年品牌數量11735家,位居全球第二。拋開「百年」這個條件不談,我國有多少老品牌?據了解,中國老字號品牌一共有1128個。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老品牌跟歐美、日本的老品牌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它們的所有權已經不屬於創始家族。從這點來看,注重家族老字號的傳承,或許是歐美、日本等國家有更多老品牌傳承下來的原因之一。回到榜單上,近九成品牌為百年品牌,其中12個品牌歷史超過300年,7個創立於新中國成立之後。
  • 當只生兒子的百年家族,終於迎來女寶寶,慶祝方式太「鋼鐵」!
    其實在南卡羅來納州,就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兒,當地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家族,並且上百年來,都只有男孩兒的出生。這個家族就像是中了魔咒一般,從來就沒有生下過女寶寶,這事兒讓很多人都感到疑惑。並且就在醫生,給他們做身體檢查的時候,都沒辦法理解這件事兒。他們家族,好像就是受到餓了詛咒一樣,永遠都在生男孩兒。雖然也有不少女性,嫁給了這個家族的男性,但是都沒有人生出女寶寶。
  • 百年家族137年來只生兒子,首位女寶誕生後,慶祝方式太硬核
    隨著重男輕女思想被摒棄,人們已經不再追求生男孩或生女孩,但是有個現象讓人覺得很神奇:在一些家族中,父母總是生男孩或者生女孩,另一個性別的寶寶少得可憐。01百年家族137來只生兒子,首位女寶誕生後,慶祝方式太硬核在國外,就有一個百年家族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這個大家族在美國,名叫賽特爾家族。
  • 金樂琦:家族基金會有助於家族價值觀的傳承
    股權結構的重組與集中,是家族基業牢固的關鍵慈傳媒《中國慈善家》:華人財富家族的傳承,哪些家族可為成功的代表案例?大陸比較推崇的有李錦記家族。金樂琦:在香港,傳承成功的家族代表有李錦記、利豐。在新加坡,有餘仁生。
  • 海歸美女學霸接手60年眼鏡老字號,要向百年老店進發
    回來接班一年多的何敏怡說,接手家族企業不能用是否喜歡來衡量,而是責任與使命。何錦泉、何敏怡父女在眼鏡博物館接受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王丹陽為廣州留一座百年老店努力「買眼鏡去邊好?來錦泉眼鏡老字號。」在廣州人超過一甲子的記憶中,錦泉眼鏡是廣州眼鏡業的一個標杆與符號。在今年廣州塔下的電商直播節上,錦泉也是代表廣州的知名眼鏡商家。
  • 維也納酒店集團黃德滿:喚醒「老字號」,成為讓人迷戀的百年品牌
    歷史悠久的我們國家,同樣也有百年老字號,成立於1538年的六必居、1663年的剪刀老字號張小泉等等,經歷時間洗禮,精湛的工藝或高超的技藝仍然流傳了下來。他們為何能屹立商界百年?當今的企業如何保持鮮活的品牌生命,基業長青,成為下一個百年品牌?
  • 娃「太漂亮」不是好事,精緻如「洋娃娃」未必健康,家長要小心了
    當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娃能優秀,不光是智商突出,顏值最好也突出。畢竟如今是一個看臉的年代,長得好壞真有不小的影響。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有的時候長得美不是什麼好事,「太漂亮也可能是一種病。」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小男孩「太漂亮」被診斷有病?
  • 百年傳承,中華老字號「周虎臣」的往事
    我一直想開闢一個「中華老字號」系列,之前發過的文章,零星有與之相關的,但未成體系。正好趕上本次參加百家號「非遺」的活動,就以此為契機開始吧。但這個體系我也不會盲目的寫就,所有選到的老字號,都是我親自體驗或收藏過的,文章內容也會依託於史料,盡力做到經得起推敲,這也是我對於中華老字號的敬意。
  • 賴家茅酒第五代嫡傳人賴飛亞,讓百年家族企業踏上復興之路
    從留法設計師到第五代接班人,她如何盤活一家茅臺鎮老字號? 百年賴氏家族品牌如何守正出奇?這是賴飛亞的三年啟示錄。 …… 祖父賴貴山與父親賴世綱重振祖業時,經常往返於茅臺鎮和貴陽,回來之後談論的也多是關於賴家歷史和釀酒的話題,少年時的賴飛亞雖然不太懂,卻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 1997年,賴茅正在籌備拍攝一支廣告視頻,18歲的賴飛亞與95歲的祖父共同出演「賴茅」酒廣告片,成為賴氏家族代際傳承的珍貴見證。
  • 老字號如何傳承與創新?——有關上海老字號企業社會考察報告
    摘要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和國產新品牌的誕生,給消費者帶來了許多新產品、新觀念、更多的選擇機會,也給中華老字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經營的困境。為了了解老字號餐飲企業的現狀,10月18日中午,在城隍廟對15名路人進行現場問卷調查。
  • 濰坊:百年「老字號」鐵鍋廠這樣浴火重生
    在濰坊,也有一家「老字號」鐵鍋在默默無聞地生存、發展著。在網際網路經濟的衝擊下,這家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廠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和衝擊。鐵鍋廠的前身可追溯到1912年在鑄鍋廠車間內,30臺鑄壓機分兩排陳列在車間兩角。據工廠負責人崔永亮介紹,他們的鐵鍋廠的前身可追溯到1912年,距今已有百年歷史。
  • 廣東省開展"老字號""新品牌"企業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
    為此,廣東省委宣傳部近日發出通知,將在全省企業開展「老字號」「新品牌」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活動。活動以「弘揚企業精神,踐行核心價值」為主題,擬面向全省廣大企業和企業員工,挖掘企業宗旨理念,培育企業文化,弘揚企業精神,規範廠規企訓,為企業塑形鑄魂,更好地傳導社會主流價值。
  • 曾國藩家族八代無一「敗家子」,靠的不是運氣
    曾國藩告誡子女後代做到三點:第一點,待人寬厚不刻薄,你說話刻薄,別人厭煩,你待人刻薄,別人心生怨恨。待人寬厚仁慈,路才會寬闊。第二點,不能獨享名利,成就事業功勞是組織的,是集體的,不要覺得自己本事大,功勞大。名利面前要退讓,要分享,這樣不招妒忌。
  • 山西百年中藥老字號傳承中醫經典
    作為晉商發源地,山西流傳下來的眾多百年老字號企業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其中,山西百年中藥老字號廣譽遠積極傳承中醫經典,弘揚國粹文化。 炮製定坤丹和龜齡集等藥物所需的部分藥材。「火候太過會導致炭化,火候不夠則燒制不成炭,起不到藥用功效。火候的把握全憑老師傅長期經驗的積累。」  隨後,記者們探訪了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經典傳統國藥定坤丹的製作。作為被列入國家一級保密處方的藥物,定坤丹製作組方中「熟地」的傳統炮製方法仍然傳承著400多年前的工藝。
  • 家族137年內生娃均為兒子,首個女寶誕生,全家的慶祝方式很硬核
    所以以前的中國父母,大多都有重男輕女的傾向,總盼著自己能生一個兒子。不過,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盼著生一個女兒的家族呢?01家族137年內生娃均為兒子,首個女寶誕生,全家人的慶祝方式很硬核在美國的南卡羅萊納州,有這麼一個奇葩的賽特爾家族,這個家族的遺傳基因很強大,在137年內,家裡的夫妻生娃,均為兒子,無一例外。
  • 收養成人——日本百年家族企業的生存秘訣
    日本的收養率雖高,收養對象卻不是嬰幼兒而是年輕成年男子。這是為什麼呢?一方面,收養成年男子是為了延續家族的姓氏。另一方面,這也是發展家族企業的一條途徑。很多日本大型家族企業都會挑選優秀的成年男子作為繼承人,使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 徐靜波:為何日本會有超過25000家百年企業?
    一份調查顯示,在日本260萬家企業中,百年企業有25321家,數量位列世界第一。日本企業百年店鋪的數量讓人嘆為觀止,那為什麼日本會有這麼多百年企業呢?徐靜波曾在早稻田大學講演的時候便作出了解釋。日本企業非常重視本業日本人做事情,更多地講究細水長流,他們對眼前利益的追求也不那麼狂熱,他們能夠做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不斷地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