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79年開設首家「仁生」中藥店算起,中藥行「餘仁生」迄今已走過139年歷史。老字號「餘仁生」的傳奇歷程,篆刻著一代人下南洋的印跡,是一部豐厚的華商家族企業史。
餘仁生,穿梭了139年時光隧道,歷經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卻依舊「老當益壯」、彌久日新,其擺脫「富不過三代」、基業長青的秘笈在哪呢?
百年餘仁生的傳奇歷程
餘仁生中藥行
說起老字號「餘仁生」,先說一下1910年廣州黃花崗起義。
在黃花崗72烈士中,年紀最輕的僅有17歲,他就是來自百年老字號中藥集團餘仁生家族的餘東雄,他就是2017年退休後專任餘仁生非執行主席、也是餘氏家族第四代傳人餘義明的堂叔公。
在臺北的國民黨中央黨史館裡,收藏著一封餘東雄與郭繼枚聯名寫的「訣別信」,收信人是馬來西亞同盟會霹靂分會正副會長鄭螺生與李源水,訣別信最後寫道:「視死如歸弟之素志,但求馬革裹屍以為榮」。
再說一點「餘仁生」家族的花絮故事。「餘仁生」的創始人是來自廣東佛山的餘廣培(又名餘廣),他下南洋,1879年在馬來亞霹靂務邊創設了這一家百年老字號,而真正將其發揚光大的是他的兒子餘東旋,即烈士餘東雄的堂哥。
香港邵氏兄弟電影、TVB老闆邵逸夫的結髮妻子——黃美珍,來自新加坡富商家族,曾經是邵逸夫摯友餘東旋的女友。後來,兩人是獲得餘東旋的諒解祝福之後,才結婚的。此外,「維他奶」是市面上一款常見的營養飲品,其創始人羅桂祥,曾因家貧輟學,他到香港大學讀書,就是受了餘東旋的資助。畢業後,羅桂祥成了餘東旋的私人秘書,又被提拔為公司總經理,直到自主創業才離開。
在上世紀10年代,餘仁生家族的餘東旋,與著名華僑領袖、廈門大學校主陳嘉庚二人,是馬來西亞最富有的華人,可見其在歷史上的富足程度。
讓我們來回溯一下百年「餘仁生」的傳奇歷程吧!
一百多年前,許多中國人為了生計,背井離鄉下南洋,「餘仁生」創始人餘廣培(又名餘廣)就是此中一位,原籍是廣東佛山。1873年,21歲的餘廣培離開佛山,帶著妻子梁亞有、弟弟餘廣進三人,來到馬來西亞霹靂洲採礦市鎮謀生。
霹靂洲太平市一百多年前的採礦區域,如今已是旅遊景點,採礦池已變成湖泊,整個採礦區花草樹木、鳥語花香,當然也就無法去追尋餘廣培當年初到此地的場景。當年餘廣培發現,那些挖礦的礦工缺醫少藥,常以吸食鴉片來分解苦痛,於是,他用祖傳的中醫術幫助礦工,並於1879年7月23日創辦了一家中藥店,起名「仁生」,即餘仁生老字號的起源。
「仁生」堂號,代表「仁愛」和「生命」,起意為「仁澤眾生」;自「餘仁生」家族二代起,就以「仁澤眾生」作為傳承後代的經營理念,也就是企業核心價值觀。「仁生」店創辦那天,是餘廣培獨子餘東璇兩周歲的生日。
清末廣東平遠有個大富豪,名叫姚德勝,是梅州客家人;他生前財富無數、生意遍及東南亞,當年慈禧老佛爺封他為「天下雄財」,國父孫中山為他頒發「一等嘉禾勳章」,還有英皇賜勳、馬來王迎見。您可能好奇,姚德勝靠啥攀上風光無限的財富巔峰?答案就是開錫礦,他號稱「錫礦大王」。同一時期餘廣培的創富,也與姚德勝一樣,因礦而開「仁生」店,也因開錫礦發家。
「餘仁生」二代掌門人餘東旋
在親友幫助下,餘廣培也取得霧邊的包稅權和錫礦開採權,另外,「仁生」店也開了數間連鎖,一點一滴地積攢財富。1891年初,當餘家日漸興旺之際,38歲的餘廣培因罹患惡疾離世。餘廣培去世那年,獨子餘東旋才13歲,在佛山老家。直到1982年,餘廣培的二房太太文氏,才把餘東旋接來檳城,並讓他接受西式教育,準備傳承家業,而當時的家族生意,則委託餘廣培的蘇格蘭律師暫時託管。
餘東旋是家族二代掌門人,被稱為「餘仁生」的中興之主。他生於1877年,接管家族事業是在21歲,就是他父親去世7年後的1898年,才子承父業。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接管的卻是一個「爛攤子」,家底差不多「漏」光了。二位叔叔嗜賭,店上的現金、貨物差不多敗光,而包稅權因政策變動,也等於放棄,錫礦也採得近乎枯竭。
如何重振家業?餘東旋還是走上父親那條發家之路,從錫礦入手。後來,他重新找礦、開發新礦,也差不多10年間,他手上已擁有11座錫礦,每年可得數千萬的收入,餘氏家族企業已再現勃發生機。後來,橡膠業興起,他又不斷用錫礦賺來的錢投資發展橡膠業。不久,餘氏家族成為與陳嘉庚齊富的馬來西亞華人家族。
位於新加坡牛車水一帶的橋南路「餘仁生」中藥店
憑藉錫礦和橡膠種植業務發家致富的餘東旋,開始將生意網絡擴展到新加坡、香港和中國大陸,尤其是在大馬和新加坡商界,更是打響名堂。而餘仁生中藥店,自餘東旋起,由「仁生」更名為「餘仁生」,並從最初在馬來亞霧邊和金寶兩地,逐漸伸展到檳城、怡保、吉隆坡、香港和新加坡等地。1910年,「餘仁生」新加坡店開辦,至今,這家108年的老中藥店依舊在橋南路開著。從那時起,餘東旋一家開始由馬來西亞遷移到新加坡居住。
取號「餘仁生」,以姓氏冠名,烙上深深的家族印記,也代表一種以家族信用為企業背書,從長遠來看,已為家族企業傳承打下基石,利於從中培育家族企業的企業文化、價值觀、經營理念。
另外,遷移新加坡,也是一個影響家族企業的重大決策。表面上,新加坡的治安好於馬來西亞,是宜居之所,可這僅是次要因素,更主要的還是從家族企業成長出發,除錫礦、橡膠、百貨以及中藥業,到上世紀10~20年代,餘氏家族的觸角已延伸匯款、投資等金融事業,新加坡已慢慢崛起為東南亞金融、貿易中心。一戰期間,他與另一位華商吳勝鵬家族,於1920年合夥創辦了利華銀行,乃當時東南亞一家規模最大的華資銀行之一。
此外,餘氏家族包括後面一次「遷都」香港,也是基於當時特殊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變動背景而為。同一時期的華人首富、印尼前首富及糖王黃奕住家族之所以回歸祖國,就是因為嚴加拒絕加入荷蘭籍或日本籍。上世紀20年代,他不僅在廈門鼓浪嶼興建了1000多幢別墅住宅,還創辦了中南銀行等事業,成為民國時期數一數二的大銀行家。
餘東旋一家人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少華商家族深受其害,甚至就此沒落、破產,陳嘉庚也是在1934年開始淡出東南亞生意;可餘東旋家族卻逃過此劫,危機期間,他已開始轉型,將礦業、橡膠生意迅速轉入銀行業這一重心業務,另外就是再次「遷都」,把總部由新加坡移到香港,並定居下來。
一戰期間,餘東旋捐了一架戰鬥機、一輛坦克車給英國政府,二戰時,他又為英國政府大筆捐資。與之同時,還擔任了反鴉片會副會長、反對賭博,並捐資給香港大學,圖書館、學校以及支持慈善等活動。黃花崗烈士餘東雄、郭繼枚犧牲後,其家屬就是由余東旋出資撫養。
1941年,餘東璇因心臟病在香港去世。過世時,其名下財產不少變賣出去,擁有的房地產業也平分給13個兒子,導致公司股權被大幅稀釋,在第三代掌門人手上,因一時一時群龍無首、各自為營,四分五裂,家族企業由盛轉衰,甚至連利華銀行、「餘仁生」也被其他企業收購易主,具體細節及相關剖析下文繼續展開。
百年「餘仁生」的故事並沒有就此打住,到第四代接班人餘義明身上,又擔負起復興家業的重任。重振河山的餘仁生家族,掙脫「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後,已步入穩健發展的軌道。如今的餘仁生集團,以傳統中醫藥為基礎,積極推動中藥現代化,已是亞洲最大的中藥保健企業之一。餘仁生,在中國大陸、港澳、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擁有超過300家門市,經營20多間中醫診所,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139年老字號餘仁生第5代傳人在哪兒?
餘仁生第四代家族掌門人餘義明
2017年10月1日,接管28年的餘仁生第四代傳人「功成名退」, 卸任餘仁生集團總裁。與之同時,這家中藥行百年老字號也迎來首位家族外掌舵人,由原營運總裁梅明恭接任餘仁生集團總裁。一百三十多年老字號首次步入職業經理人掌舵時代。
餘義明今年71歲,是「餘仁生」的「復興之主」,他目前有70多位堂兄弟,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家族。人多不一定好辦事、辦好事,可在28年之前,「餘仁生」這一塊百年金字招牌,差點因後繼無人而陷入絕地。接上文留下的懸念,百年老字號「餘仁生」是如何走出由盛轉衰困局,餘義明又如何帶領其步入復興之路呢?
餘義明的堂兄弟多達70多位,咋會那麼多?原來,餘義明的爺爺,也就是餘仁生第二代傳人餘東璇生前,娶了11房妻子,一共生了13個兒子、11個女兒,一家人猶如大榕樹一樣枝繁葉茂。相比之下,餘義明的太祖父餘廣培就不會「產人」,雖有二房妻子,卻只生餘東璇一個兒子,另外還保養一個女兒。
孩子那麼多,家業傳承是一道坎,為防止家人爭產、家族內訌,早於1933年,餘東璇就立下遺囑:13個兒子均分家產,11個女兒只分得部分現金,而11個妻子不留遺產。
餘仁生藥行
諸子均產,是一種傳統的「分家」繼承模式,利弊兩方面都特別明顯。利的一面,就是體現均等、人人有份;弊的就是「開枝散葉」後,「養分」(股權)分散,一旦內部成員人心不齊,特別容易導致企業缺乏高度決策力、缺乏戰略遠見,最終走向衰敗。
其實不光是餘東璇採用「諸子均產」,比較著名的亞洲糖業大王黃仲涵的建源公司就是因之而走向衰亡的。黃仲涵的生前,與餘東璇一樣,也有13個兒子,女兒還多2個;他將公司交由自己的9個兒子來繼承, 每人享有相同的股份和權力,家族企業就像一艘沒有舵手的大船,在大海中任憑風吹浪打、風雨飄搖。(詳見:「沒有不散的筵席 凋零的首富世家」)另外,「諸子均產」讓企業步入衰敗的還有「楊協成」公司等許多失敗案例。
餘東璇去世後,長子餘經鑄,成為餘仁生第三代傳人,即餘氏家業掌舵人。餘經鑄12歲就赴英留學,畢業於劍橋大學,而且還是新加坡第一位華人註冊會計師。掌管企業後,他引入西方管理方式,特別是財務記帳制度,不過,因股權均分而出現大面積稀釋,餘經鑄事實上已無法全盤控制企業,餘仁生也進入「守成時代」。
到了後期,不少家族成員甚至變賣家產,到1957年餘經鑄去世後,散居各地的餘氏家族後人甚至各自為營、群龍無首。最後,餘仁生家族企業的二大旗艦——利華銀行、餘仁生被其他公司收購,易主不姓「餘」,步入衰敗困地。
2000年,餘義明(左三)出席餘仁生的掛牌上市儀式
餘仁生卻不姓「餘」,作為家族後人,餘義明很不甘心。餘義明的父親餘經文,系餘東璇第7子。當時,家族內部鬥爭相當複雜、不團結,兄弟太多,誰也不樂見別人的孩子從家族生意中獲益。因此,像他餘義明這樣「義」字輩的第四代家族後人,早前沒有一個人能進入家族企業。
餘義明後來說:「和其他家族企業後代都有『鐵飯碗』相比,我們這代沒有一個人能從家族生意中分得一杯羹。雖然沒有人明說,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此「潛規則」下,事實上限制了家族成員對自己企業貢獻的能動性,大家都沒活幹,誰也不管企業興衰,這也是造成餘仁生在第三代手上由盛轉衰的一大成因。
餘義明生於1947年,1971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也一樣沒能進入家族企業,在外部飄著,先後在零售、電腦和證券等多個行業幹了18年。加入餘仁生之前,他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商業諮詢公司。
上世紀70年代,餘氏家族事業遭受挫折,那家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銀行之一的「利華銀行」,於1973年被黃祖耀家族的新加坡大華銀行收購。而當時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尚還經營的「餘仁生」中藥行,因不受家族成員重視,餘家人仍拿著75%股權。
餘仁生公司牆壁上的家族企業歷史照片
「餘仁生」,1973年在新加坡股市掛牌上市,業務已得到發展壯大。當時,是由家族第二代成員、也就是餘義明的叔父餘經鉞管理。到了上世紀80年代,年過古稀的餘經鉞決定退休,卻在公司內部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眼看家業無繼而可能遭到變賣,在外部創業的餘義明自告奮勇,方擔負起接管餘仁生的重任。
餘義明後來說:「這是承載家族名號的生意,如果就這樣消失,實在令人難過。我想看看能為這門生意做些什麼。雖然我沒有中藥領域的知識,但此前18年在各個領域的工作經驗,讓我對自己的管理能力更有信心。」餘義明擔任餘仁生總經理,在1989年底,是首個進入家族企業的第四代家族後人。可當餘義明加入董事會、擔任總經理,卻遭到部分家族股東的反對,引起幾名叔伯不滿,短短三個月內,甜蜜聯手把公司股權脫售給建築與房地產發展公司「林增控股」。對於正欲大展拳腳的餘義明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危局之中,餘義明也看到「黑暗隧道中的曙光」:與其和家族成員講理斡旋,還不如把眼睛盯住「新東家」,即控股股東林增控股。幸運的是,「林增」是一家地產公司,對中藥業並不感興趣。
1992年,餘仁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1993年,林增控股決定脫售股權,知道這一消息後,餘義明在一幫義字輩的堂兄弟幫助下,花了2100萬元,合力回購祖業留下的股權,並成立了「餘仁生國際控股」。
餘仁生(大馬)主席、餘仁生(中國)副主席梁貴珍
均分制給家族企業留下慘痛的後遺症,深知其弊端的餘義明,決心「修剪枝葉」,開始向其他家族成員收購其手上的香港業務。1996年,餘仁生國際控股併購香港餘仁生,將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業務合併重組,施行單一股東和管理層管理。另一方面,把香港餘仁生私有化,進行品牌創新,在香港積極拓展銷售網絡。2000年,餘仁生與香港中文大學「校企合作」,合力推出「金牌白鳳丸」,後來成為餘仁生的旗艦產品。
「兄弟齊心,其力斷金」!值得一提的是,與餘義明並肩戰鬥的第四代堂兄弟包括大伯餘經鑄之子餘義藻等人。餘義藻妻子,現掌控餘仁生馬來西亞業務的梁貴珍說,餘家的家訓有句「傳家守正道,立志可成功」, 餘氏家族雖經百年變幻,但依舊成功傳承至今,其原因在於家族的精神信念能夠一代又一代地傳承。
餘仁生創辦130周年之際,他們成立了「餘仁生慈善基金」, 延展家族「仁澤眾生」經營理念;2012年,又收購澳大利亞Healthzone部分股權,向全球綜合養生保健企業的目標邁進。為傳承家族精神,還在家鄉佛山創建了「餘仁生博物館」。
餘仁生第四代傳人餘義明
作為餘仁生「復興之主」, 餘義明退休後專任餘仁生非執行主席,歸結起來,他完成了三件復興家業的傳承大事:
一、回購股權,並讓股權集中,解開了第三大家族傳人無力解決的心結。股權架構,是家族企業治理的基石,非常重要。從2016年至今,經過一番內部協商後,將家族成員持股制度化,餘氏家族的股權最終由余義明和堂弟餘義生集中持有;與此同時,餘仁生管理層也聯合私募基金「騰望資本」把公司私有化。2016年10月,在新加坡交易掛牌15年的餘仁生正式除牌。
二、在公司管理和生產方面,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以管理層來運作企業,包括引入職業經理人掌舵等。
三、重振家族文化、價值觀。包括家訓、家族博物館、以及慈善事業等。「無家族不企業」,傳承家族精神,企業方能走得長遠。
此前,餘義明指出,將餘仁生私有化,一是為了家族成員持股制度化,另一個就是讓餘仁生管理層得以專注於公司的長期轉型計劃,不必受季度業績匯報制局限。
挑選與培養接班人,是家族企業傳承與延續的大事。餘義明強調,「餘氏家族在這個家族企業中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確保公司的理念和文化能夠代代傳承。即便有一天家族成員不再積極參與公司管理,其他投資者也能意識到這個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並將它延續下去。」
餘義明有四個子女,目前只有長子餘在啟,幾年前加入公司,現任餘仁生貿易香港董事總經理,餘在啟今年34歲。在餘義明看來,如今的企業文化和行業形象都今非昔比,餘仁生不是非得傳給餘家人管理,外界專才也不再對中藥行業敬而遠之。
培養兒子餘在啟,還是從家族其他成員,或者在外部的職業經理人當中來物色餘仁生的第五代傳人,餘義明也許心中有底,也是還在找,這是他一個未完成的傳承使命!
一波說 傳承在中國(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