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縣龍田鎮50戶貧困戶端午節前將搬出大山

2020-12-20 湖南頻道

  紅網寧鄉縣分站3月8日訊(分站記者 龔再蓉)楊師傅是一位泥工。從正月十一起,他一直在龍田「千手」愛心大屋項目建設工地上忙碌。一個月來,與他一同施工的人是越來越多。至3月6日,這一工地上的施工人員達到了50多名,房屋主體建設全面啟動。預計整個項目將在5月底竣工交付使用,當地將有50戶貧困戶搬出大山過端午。

  在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的過程中,湖南省寧鄉縣委、縣政府精心部署,在全縣建設7處「千手」愛心大屋,對一批居住條件不好的貧困戶實行易地扶貧搬遷,受到了眾多貧困戶的一致歡迎,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龍田「千手」愛心大屋便是7處「千手」愛心大屋之一。該項目位於龍田集鎮,佔地18.6畝,總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建8棟兩層住宅。

  自正月十一復工以來,龍田「千手」愛心大屋項目已完成塔吊安裝、樁基檢測、工作棚等臨時建築、路面硬化等建設,為8棟房屋的主體施工創造了充分條件。根據規劃,該項目竣工後,將安置精準扶貧對象50戶。根據每戶人口數量的不同,每戶居住房屋的面積為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之間。在項目建設持續實施的同時,入住對象已由各村上報意向名單。

  為使各貧困戶能夠舒適入住,龍田「千手」愛心大屋按花園式住宅小區的標準設計建設,其綠化率高達39.1%。「在確保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採取加人加班加點的方式趕進度,努力實現端午前入住的目標。」高新建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鵬軍表示,整個項目的建設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還是安排了4個泥工隊、2個木工隊、1個鋼筋工隊和4個水電安裝隊,以充足的人手力促8棟房屋建設齊頭並進。再過10來天,現場施工人員將超過160名。

相關焦點

  • 44戶貧困戶入住寧鄉龍田鎮「千手」愛心大屋
    昨日,貧困戶伍志明一家喜遷新居,親朋好友前來祝賀。紅網時刻12月21日訊(寧鄉分站記者 龔再蓉 通訊員 張明)「病了一二十年,沒想到還會有這麼好的屋住。」昨日,寧鄉市龍田鎮「千手」愛心大屋,74歲的伍伏秀老人為弟弟伍志明一家喜遷新居而感到十分開心。
  • 寧鄉縣420萬元補助偏遠地區教師
    紅網寧鄉站3月21日訊(分站通訊員 汪建業)寧鄉縣龍田鎮楊柳小學的教師今年每個月的工資將比去年多750元,一年下來,他們的工資待遇將比城裡的教師多9000元。日前出臺的《寧鄉縣偏遠艱苦地區教師生活補助實施方案》讓全縣11個邊遠鄉鎮的中小學教師受益。
  • 搬出大山,告別「窮窩窩」
    走出大山後,新生活過得怎麼樣?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了幾位易地扶貧搬遷戶,聽聽他們的故事。「上學再不用翻山渡河了」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岑旁村曾被當地人稱為「送飯村」。「搬出來,還要有活兒幹」「搬出大山,不等於脫貧了。」在如今已擔任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的羅應和看來,就業才是最大的問題。在幫助大家就業的路上,他碰過壁。有一次,他組織了35名村民去惠水縣經濟開發區一家企業面試。
  • 搬出大山 活出幸福
    孫遠桃 攝 走進坐落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的海坪彝族風情小鎮,希慕遮雕像、支格阿魯廣場、火把祭祀廣場、土司莊園等彝族文化標誌性建築隨處可見,1000餘戶彝族民舍依山而建,鱗次櫛比。 「如果不是政府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我們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搬出大山,更沒想過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家住小鎮上的村民劉麗燕說。
  • 興寧龍田鎮平遠官仁村入選
    其中,我市興寧市龍田鎮(肉鴿)、平遠縣長田鎮官仁村(油茶)入選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據了解,為加快發展鄉村產業,農業農村部開展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認定和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監測。
  • 搬出大山 新家名叫「沐恩邸」
    在她的動員下,沐恩邸社區的繡娘從最初的50多人發展到113人。昭覺縣婦聯和社區幹部注意到這個勤勞善良的姑娘,讓古比金牛擔任沐恩邸社區的婦聯副主席和繡娘管理員。每到繡娘提交訂單的日子,古比金牛就會早早來到工坊,等待其他來交貨的繡娘,並仔細檢查每一件成品。「我們社區的繡品不能出現一點兒問題,否則砸我們彝繡的牌子啊。」她對記者說。
  • 廣西白褲瑤搬出大山
    南丹縣白褲瑤搬遷戶「別墅式」的新家園掠影。新華社記者何偉攝新華社南寧6月18日電(記者何偉)距離廣西南丹縣城不遠處,2400多個白褲瑤搬遷戶住進了「別墅式」的新家。南丹縣扶貧辦副主任盧順江說,以裡湖王尚安置點為例,去年960戶搬遷戶年人均純收入7278元,是2016年的1.8倍。更有一些貧困戶「撿」起了丟失已久的手藝。在白褲瑤聚居區,逢年過節或迎接貴賓等都要敲打銅鼓。2018年2月,建檔立卡貧困戶黎仁才搬遷到裡湖王尚安置點,在政府引導下,他重新「撿」起手藝,製作專用於銅鼓配音和擴音的風桶,銷路不錯,去年賣了70多隻。
  • 960多萬貧困群眾喬遷新居:搬出大山,告別「窮窩窩」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本報記者採訪了幾位易地扶貧搬遷戶,聽聽他們的故事。「上學再不用翻山渡河了」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岑旁村曾被當地人稱為「送飯村」。過去,岑旁村的孩子們都要到7公裡外的富祿鄉中學讀書,路途遙遠,吃飯是個難題。村民吳明桂說,為了讓孩子們安心讀書,岑旁村的家長們每天輪流將午餐走山路挑到榕江河邊,再乘渡船過河,送到孩子們手中。
  • 【中國的脫貧智慧】宕昌新寨鄉:「搬出」大山奔小康
    這些村子地處高山頂上、大山深處,自然條件艱苦,地無三尺平,出門就爬坡,就醫上學難,受自然災害影響,通村公路晴通雨阻,是宕昌縣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感謝國家,告別祖輩居住的陰暗潮溼的土坯房,搬遷進安全又舒適又便利的新樓房,我們全家過上了好日子,這是我們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掙不來的。今後要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趙郭代說。
  • ...硬化路修到家門口 飛地經濟帶動群眾脫貧 大山腳下的貧困村蛻變路
    走進安順市紫雲自治縣大營鎮大巖村,去年在駐村幹部和村幹部幫助下住上磚混結構水泥房的貧困戶狄小富和記者談著村莊的點滴變化,臉上揚起了笑容。    地處山坳的大巖村山環林繞,所謂「大巖」,正是因村莊背靠一處大山腳下而得名。地形破碎、土地分割......長期以來,村裡的產業發展條件十分惡劣。
  • 《新聞聯播》:昭通車路村轎子溝苗族群眾搬出大山包,迎來新生活!
    12月29日,央視新聞聯播在系列報導「我們的2019」專欄中,報導了我省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鎮車路村轎子溝苗族群眾,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過上新生活的新聞。 央視報導說,大山包鎮車路村轎子溝是個苗族村,今年10月,村裡34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通過實施易地搬遷,搬到離中心城市不遠的扶貧安置點,實現了脫貧。報導中,村民張德富激動地說,去年受到媒體關注的「冰花男孩」就住在我們旁邊不遠的地方。2019年,讓我覺得最幸福的就是搬到新家後,孩子們上學就不再受冰霜之苦了。
  • 「小涼山」寒門學子搬出大山 背洋芋翻大山讀書成歷史
    「背著洋芋,翻越大山去讀書」,曾是寧蒗深山學子的真實寫照。沙永林是寧蒗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曾經住在戰河鄉大坪村,那是一塊處在橫斷山脈某處山頂上的一縷平地,「我的小學在另一座山上,上學放學都要走3個小時的山路,肚子餓了就吃口書包裡的冷洋芋,再接著走。」
  • 「決勝2020」搬出大山 新生活從「沐恩邸」開始
    「沐恩邸」,顧名思義,就是「沐浴在黨恩下的府邸」,正如其名,沐恩邸社區是在黨恩之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的社區,共安置全縣28個鄉鎮81個村1428戶6258人。對此,沐恩邸社區多級聯動,通過「一戶一檔」積分管理法、彝繡居家就業、建立壹基金等切實有效的手段,助力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融得進、能致富」,真正實現「搬出大山挪窮窩,闊步邁向新生活」。
  • 各地氣象部門開展節前幫扶慰問活動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縣氣象局依託氣象部門優勢,多次深入閆莊村開展幫扶活動,指導村民進行農業生產、防災減災,並將確定的14戶精準扶貧對象、85戶困難群眾和所有村幹部納入納入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簡訊平臺,用以接收準確、及時的氣象預報預警、農情信息,並多方想辦法、籌資金,以改善閆莊村困難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情況,紮實推進幫扶建設。
  • 貴州威寧:2萬群眾將搬出大山成為新市民
    今年50歲的宋幫永早年喪偶,一個人扶持4個孩子讀書,目前大兒子翟益發已從貴陽醫學院畢業準備考研究生,大女兒翟黃梅在貴州民族大學讀大學,還有一個孩子初中剛畢業,另外一個在外務工。為了讓孩子安心讀書,這些年,宋幫永用羸弱的雙肩獨自撐起一個家,一家人生活在三間小平房裡,房屋破舊而窄小。當地政府把她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人享受了教育扶貧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 湖北利川:小粽葉出大山(8)
    新華社照片,恩施(湖北),2020年6月24日湖北利川:小粽葉出大山6月24日,在利川市的一家農業公司,工人在包裝洛陽村村民採的箬葉。洛陽村盛產箬竹,箬竹的葉子被當做粽葉用來包粽子,留守老人常在端午節前上山採摘新鮮箬葉,再背著走20公裡山路賣到集市上賺幾十元錢。2018年,回鄉探親的「90後」謝勇發現,家鄉的箬葉質量很好,卻賣不上好價錢,村裡已經通了水泥路和網際網路,他便嘗試通過電商平臺在網上售賣箬葉,銷量很好,尤其是端午節前更是供不應求。
  • 端午節前發通報警醒多少「聰明人」?
    端午節前發通報警醒多少「聰明人」?   王力月  「貴州省銅仁市中級人民法院原黨組書記、院長祝銘因私車公養問題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西河街道總工會副主席侯春嶺因違規收受購物卡、禮品問題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端午節前
  • [廣西新聞]陳祥彥:搬出大山迎新春 住進新居過新年
    [廣西新聞]陳祥彥:搬出大山迎新春 住進新居過新年 陳祥彥:搬出大山迎新春,住進新居過新年。
  • ——延川縣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搬遷戶就業小記
    搬出山溝溝 門口找工作 ——延川縣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搬遷戶就業小記 發布時間:2020-12-16
  • 龍舟水衝洗後的深圳灣依舊是那麼美麗傳說,在端午節前
    飄著七彩祥雲的金光閃閃看上去美極了,也很五光十色迷人的照亮了別人的心聲又值得永恆的欣賞和遊覽雨把灰塵喧囂都洗滌乾淨了,深圳灣的天空真乾淨,漂亮極了俗話說,就是端午前的雨,漲龍舟的水,意思就是說,為了方便人們在端午節的時候賽龍舟,端午節前都會下雨,讓河水上漲,人們把這種雨叫做「龍舟雨」。傳說,在端午節前,如果有下「龍舟雨」,則是個好兆頭。端午節過後,氣溫將顯著升高,雨量也將更加充沛。景色秀麗真迷人,感謝社會美好的環境,讓各界朋友逛公園去海邊玩耍,都是靠自己自尊自愛,遵守公共持續秩序歡迎大家參觀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