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搬出大山,告別「窮窩窩」
走出大山後,新生活過得怎麼樣?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了幾位易地扶貧搬遷戶,聽聽他們的故事。「上學再不用翻山渡河了」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岑旁村曾被當地人稱為「送飯村」。「搬出來,還要有活兒幹」「搬出大山,不等於脫貧了。」在如今已擔任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的羅應和看來,就業才是最大的問題。在幫助大家就業的路上,他碰過壁。有一次,他組織了35名村民去惠水縣經濟開發區一家企業面試。
-
「下山上樓」搬出幸福生活(4)
新華社照片,涇川(甘肅),2020年3月20日「下山上樓」搬出幸福生活3月20日,朱家澗村村民徐虎林整理檢查日光大棚。近年來,當地以「精準搬遷、精確施策、精細管理」為主線,科學推進易地移民搬遷和脫貧攻堅工作,朱家澗村125戶居民在2019年6月全部走出大山,告別土房和窯洞,搬進了朱家澗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樓房,配套供電、供水、天然氣、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
-
[廣西新聞]陳祥彥:搬出大山迎新春 住進新居過新年
[廣西新聞]陳祥彥:搬出大山迎新春 住進新居過新年 陳祥彥:搬出大山迎新春,住進新居過新年。
-
「決勝2020」搬出大山 新生活從「沐恩邸」開始
大家手牽手圍成一圈,踏著步點來回舞動,臉上洋溢幸福的微笑。對此,沐恩邸社區多級聯動,通過「一戶一檔」積分管理法、彝繡居家就業、建立壹基金等切實有效的手段,助力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融得進、能致富」,真正實現「搬出大山挪窮窩,闊步邁向新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河津市:山區群眾「搬」出大山奔小康
河津市把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項民心工程,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要求,分批次、有計劃推進採煤沉陷區搬遷安置項目,讓山區群眾「搬」出大山,過上幸福新生活。走進王榮山剛裝修好的電梯房內,他忍不住給大家曬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王榮山一樣,上化村417戶村民按照每家一個人三萬六千元的補助標準正在陸續搬至小區,村民盧彩萍一家四口人是去年通過政府補助14.4萬元和自籌資金8.9萬元,買到14樓116平方米的新房。搬進好房子,生活有保障很關鍵。
-
想去更遠的地方看看 雲南怒江10萬人搬出「千腳樓」
雲南怒江:10萬人搬出「千腳樓」 走進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的新縣城,只要稍加留心就會發現,很多住宅樓的側面都貼著一個動物標誌,有的是牛,有的是羊,還有猴子、刺蝟、孔雀…… 近幾年,蘭坪縣有數萬名貧困群眾走出大山,易地搬遷到新縣城,其中有不少人都不識漢字,不知道自己住的是哪棟樓。
-
...其中9.67萬殘疾人也搬出草窩進金窩,拔掉窮根,迎來了幸福新生活。
新華網貴陽12月6日電 貴州省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搬遷人口達188萬,其中9.67萬殘疾人也搬出草窩進金窩,拔掉窮根,迎來了幸福新生活。 完善設施 為殘疾人提供精細服務 走進銅仁市石阡縣「陽光幸福家園」150平方米的殘疾人康復訓練室,有的殘疾人在按摩椅上進行康復按摩,有的在跑步機上慢走運動,也有人在動感單車上鍛鍊…… 馮金英今年71歲,2018年從離縣城70公裡的大山深處搬到石阡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平陽社區。
-
960多萬貧困群眾喬遷新居:搬出大山,告別「窮窩窩」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從大山搬入縣城,從木屋搬入樓房,「十三五」期間,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6000億元,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這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成果。「960多萬人,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說。走出大山後,新生活過得怎麼樣?
-
寧鄉縣龍田鎮50戶貧困戶端午節前將搬出大山
預計整個項目將在5月底竣工交付使用,當地將有50戶貧困戶搬出大山過端午。 在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的過程中,湖南省寧鄉縣委、縣政府精心部署,在全縣建設7處「千手」愛心大屋,對一批居住條件不好的貧困戶實行易地扶貧搬遷,受到了眾多貧困戶的一致歡迎,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龍田「千手」愛心大屋便是7處「千手」愛心大屋之一。
-
丹鳳:搬出幸福新生活;「尋找身邊好青年」勵志報告會舉行
1、丹鳳:搬出幸福新生活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中,丹鳳縣結合陝南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政策,加大易地移民搬遷工作力度。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紫雲:搬出大山挪窮窩 幸福生活入...
知道易地扶貧搬遷消息時,韋英妹一家還有點不敢相信:「一家人還能搬出大山?做夢都不敢想。」如今,韋英妹一家5口人居住放入城南社區樓房,面積100平方米,有寬敞的臥室、獨立的廚房、乾淨的衛生間……「下雨天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韋英妹激動地說。「現在住在城南社區,環境舒適,交通方便,最滿意的是小孩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山深處飛出幸福歌
兩年來,在中煤能源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分公司的幫扶下,這兩個村落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 村莊亮了 村民笑了 12月12日,從和田縣城出發,行駛200多公裡,便抵達喀什塔什鄉喀讓古塔格村。幾年前,這裡基礎設施嚴重滯後,水、電、通信都不通,貧困發生率高達37.4%。
-
《新聞聯播》:昭通車路村轎子溝苗族群眾搬出大山包,迎來新生活!
12月29日,央視新聞聯播在系列報導「我們的2019」專欄中,報導了我省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鎮車路村轎子溝苗族群眾,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過上新生活的新聞。面對央視記者的鏡頭,張德富高興地說,2019年10月17日,他們一家和村裡的3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經搬到昭陽區北閘鎮紅路社區紅路馨城一期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啟幸福新生活。張德富對未來充滿憧憬:「條件好了,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兒子能夠好好學習,以後考上高中、考上大學。」
-
「我的脫貧故事」走出山區,告別貧困,過上幸福生活丨平塘縣金盆...
2017年,平塘縣政府出臺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對於是否搬出大山,我猶豫不決,反覆衡量搬出大山後我靠什麼生活,通過第一書記、村支兩委反覆做工作,我下定決心搬出大山。同年,我搬到平塘縣金盆街道新興社區居住。
-
寧德九仙村:兩次搬家,搬出「幸福」新生活
這種搬出來的「幸福」縈繞在九仙村每個居民的心中。 搬出大山幸福來 從居住在破舊不堪的土房子到搬進結實美觀的大樓房,九仙村村民的搬遷歷程可謂是複雜曲折。
-
「小涼山」寒門學子搬出大山 背洋芋翻大山讀書成歷史
放學時,沙永林接到9歲的兒子,父子倆從小涼山學校步行幾分鐘就回到了僅一街之隔的幸福家園小區。近日,記者走進國家級貧困縣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寧蒗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近年來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每年近三分之一的財政支出投入教育,確保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人人都有好學上」。
-
【中國的脫貧智慧】宕昌新寨鄉:「搬出」大山奔小康
在搬遷戶趙郭代家中,客廳家具擺放有序,潔淨的瓷磚襯得房間亮堂而溫馨,廚房、衛生間設施一應俱全,一家人享受著搬遷後的幸福生活。「跟以前比起來,現在的生活簡直太好了。」趙郭代面帶幸福的笑容說。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曾是隴南市宕昌縣新寨鄉劉家溝、笆籬、新家石等十多個村的真實寫照。
-
綠皮小火車,搭載幸福駛出大山
把大山連向世界,小火車化身山裡人的「便民車」。辛泰線全長184公裡,穿過泰沂山脈,連通淄博和泰安兩地。泰沂山脈的巍峨阻礙了山裡人走出去的腳步,綠皮小火車作為他們的主要出行工具,把山裡人從一條條崎嶇的山路中解放了出來,人們的出行變得更加便捷與安全。走親訪友、趕集辦事、外出求學,小火車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七旬老人種地養蜂一年收入七萬元,20年沒有出過大山
老王住在大山裡,常年種十幾畝地,還養八十箱蜜蜂,今年蘋果和蜂蜜賣了70000元。老人將近20年沒有出過大山,為的就是幹活養家,因為他感到一家十口人在一起非常的幸福。今天,為了使家裡賣的剩下的小蘋果能夠多賣錢,20年來第一次走出大山,進了縣城賣蘋果。
-
「我的扶貧故事」搬出深山 奔向幸福丨丹寨縣雅灰鄉幫扶幹部歐陽大志
當時我就在想,一定要讓他們搬出去。當我提到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時,看得出他們很心動,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生活學習環境,但是他是有顧慮的。 通過對他做思想工作,他最終同意到鄉政府申請移民搬遷。2018年他家獲得了一套在二樓60平米房子。帶他到新房的時候,看著已經初步裝修好的房子,他很高興。 2019年,我卻偶然在送隴村退房名單上看到蒙成裡的名字時,我感覺到很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