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1月7日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國務院關於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頒布,促進了學前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如今,從民辦幼兒園到早教中心再到公益社團,蘇州到處可見自稱是蒙臺梭利特色的學前教育機構。它們雖掛著同樣的「招牌」,但在教學場地、教材教具、師資配備等方面卻是千差萬別,這令家長們在為孩子選擇教育時著實挑花了眼。昨天,中國教育學會聯合美國蒙臺梭利協會在蘇州發布「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的標準」,並正式展開相關認證推廣工作,嘗試為解決「蒙臺梭利亂象」提供可行途徑。
「蒙氏」成了高收費的標籤教學內容卻五花八門
據市教育局統計,目前蘇州共有700多家學前教育機構。一般來說,公辦幼兒園多採用省內統一認定的學前教育教材,以「主題教學」方式組織幼兒園的每日活動。民辦幼兒園的種類相當豐富,有雙語幼兒園、國際幼兒園等,其中蒙臺梭利幼兒園很常見。除了幼兒園,各家蒙臺梭利早教中心也在蘇州屢見不鮮。
這些機構雖都穿著「蒙氏」外衣,內容卻不盡相同。
記者走訪了吳中區和園區的幾家蒙氏教育機構,發現課程價格都不低,蒙氏幾乎成了高檔幼兒園的代名詞。吳中區一家蒙氏幼兒園僅每月學費就高達4000多元,該園採取小班教學模式,每班學員不超過20人,中教和外教共同授課。一位姓解的家長表示,未來想送孩子出國念書,所以來這家幼兒園儘早學習外語。而在園區湖西一家早教中心,記者看不到任何「洋面孔」,教師都是中國人,僅用中文教學,教具也與吳中區那家蒙氏幼兒園完全不同,但其也自稱蒙氏早教,一節課40分鐘收費在百元左右。
蒙氏教育需在國內本土化資質認證開啟標準化時代
「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沒有標準化,導致蒙臺梭利教育法和蒙臺梭利課程千差萬別。」在中國教育學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朱家雄看來,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借鑑美國做法把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和方法本土化的經驗,提升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發展的科學性、規範性和適宜性,對於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4月,中國教育學會和美國蒙臺梭利協會正式籤訂了合作協議,隨後在美國蒙臺梭利協會資深教育專家的全程支持、諮詢和建議下,中國教育學會主導研製了《中國教育學會蒙臺梭利學前教育機構認證標準》。今年7月,《中國教育學會學前教育教師資質認證標準》和《中國教育學會教師教育機構認證標準》也通過論證。昨天,中國教育學會「2016年蒙臺梭利教育研討會」暨中國教育學會蒙臺梭利教育標準認證推廣活動在蘇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舉辦,上述三項《標準》正式公布。
記者翻閱三項《標準》看到,各項要求較為詳盡,如教師教育實習不少於540課時、超過9個月以上,幼兒園中的體育、
音樂、藝術、語言等特色課程不應幹擾蒙臺梭利工作時間,混齡式教學中2.5歲至6歲年齡組的學生應當包含3個不同年齡段等。據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楊念魯介紹,中國教育學會蒙臺梭利教育專家委員會和蒙臺梭利認證培訓管理中心也於昨天揭牌。這意味著,中國今後有了專業的專家團隊對蒙臺梭利各類教育機構和教師進行科學、規範的認證。該認證並非一勞永逸,資質有效期為三年。
加大優質教育人才儲備家長參與和政府監管不可缺
「蒙臺梭利教育是一種方案和流派,不應成為一種標籤,美國現有的5000多家學前教育機構並未因蒙氏的頭銜區分收費高低。」美國蒙臺梭利協會執行長理察·昂格雷爾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蒙臺梭利教育源遠流長,產生於一百多年前,以培養獨立、自主、有責任感、懂得關懷別人、有學習能力的孩子為目標,在世界贏得廣泛認同。
昨天,中國教育學會公布了其首批認證的教師教育機構和會員學校。理察·昂格雷爾提醒,除了中國教育學會的認證,目前還有國際蒙臺梭利協會(AMI)和美國蒙臺梭利協會(AMS)認證的教育資質比較權威,中國家長可將這三種認證作為辨別蒙式教育的重要參考。「標準認證只是一種助推手段,從長遠看,中國需加大對高素質學前教育人才的儲備,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蒙氏教育質量。」理察·昂格雷爾說。
昨天,西交利物浦大學教師、幼兒教育研究者黃秦也與記者分享了她的觀點。「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是蒙氏教育機構和教師需要標準化資質認證,有蒙氏主張的家長也應多多學習相關理論,實現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良性互動。此外,政府也應加強第三方監管。」她說。
記者袁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