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在美國三年半 一二十位老友寫信邀請他回國

2020-12-16 江蘇頻道

原標題:周總理好幾次當面表揚了胡絜青

導讀:1949年10月13日老舍乘「威爾遜總統號」輪船離開舊金山,經檀香山、橫濱、馬尼拉到達香港,避開新聞記者的注意在香港大學侯寶璋教授家靜養了24天,登上北上的小客輪經仁川抵達塘沽港。12月12日回到久別的故鄉北京。

1946年老舍在耶魯大學演講後與曹禺合影。

老舍先生差不多每隔半個月就更換一次「老舍畫牆」上的畫軸,宛如辦展覽。他自己常常利用寫作間隙的休息時間對著這些畫仔細觀察,有時一看就是二三十分鐘。每當作家朋友們來訪,在談話之餘,如有機會,他都刻意請這些朋友們賞畫,而且把自己的賞畫心得一一道出,引起作家們很大的興趣,有人還因此得到不少美術上的啟發,甚至啟蒙。漸漸地,作家們,特別是較年輕者,紛紛求老舍先生也為他們選購一些美術作品,譬如齊白石的,以便裝點自己的牆壁。老舍先生對這種請求欣然接受,很高興地帶著他們去逛榮寶齋或者和平畫店,而且當場拍板,說「您就買這幅」。來人不解,覺得不就是一張齊老人的螃蟹嘛,並不特別,老舍先生抿著嘴小聲地說:「您瞧,這隻螃蟹畫了五條腳,是『錯票』,更值錢。」大家哄堂大笑,掏錢購得五條腳的螃蟹,凱旋。

齊老人出身勞苦農家,一輩子勤儉,平日粗茶淡飯,吃得很清淡。胡絜青先生習畫時就近能詳盡地觀察到,因此去齊家時隔三差五總要帶點好吃的「進貢」,比如新鮮的河螃蟹之類。老人吃得很開心,像孩子一樣高興。得此經驗,老舍夫婦便經常約上吳祖光新鳳霞夫婦,詩人艾青等人宴請齊老人。有一次在東安市場樓上森隆飯館為齊老人祝壽,共有三四桌客人,老舍和齊老人等坐主桌,坐末席的是裱畫師劉金濤師傅和三輪車工人等隨從人員。劉金濤忽聽旁邊的人提醒他:「說你吶!」只聽得老舍先生站在主桌旁大聲地說:「我提議,請大家為工人階級劉金濤師傅敬一杯酒!」齊老人也笑眯眯地點頭,舉杯敬酒,其樂融融。

老舍先生也常常掏錢在畫店裡購買一些齊老人的畫作當「蓄備」,有畫軸,有扇面,有冊頁,總有幾十種之多,為的是作為禮物送人,比如,某同事喬遷新居,某小夥結婚,某朋友遠行,他都要親自登門祝賀,掏出來的禮物是一張齊白石的畫,往往令受禮者大喜過望,覺得這位長者真是體貼入微。

胡絜青的畫大有長進,後來正式加入了北京中國畫院。齊老人有個習慣,愛在徒弟們的習作畫上題詞,寫些嘉獎鼓勵的熱情言語,胡先生就經常攜得這樣的褒獎回家,不無得意地展示給老舍看,比如在一張藤蘿習畫上老人有這樣的題字:「此幅乃絜青女弟之作非尋常畫手所為九十二白石題字。」對這樣的表揚,老舍先生自然也跟著高興,有時還對外宣傳,最後,連周總理也知道了。周總理居然有好幾次當面表揚了胡絜青。在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的《周恩來選集》下卷第318頁上有以下的記載:周總理在1961年6月10日的講話中談到「老舍夫人是一位畫家,中年學畫,拜齊白石為師,現在和陳半丁、於非庵等畫家合作繪巨幅的國畫。」

老舍先生的毛筆字寫得很漂亮。他平時也把寫毛筆字當成一種休息方式和生活樂趣。除了自己寫詩寫字之外,他後來也很願意在胡絜青的畫作上題字,有一種婦唱夫隨相得益彰和珠聯璧合的效果,無形中留下一大批珍貴的藝術品。這種形式也是中國古代文人的一種習慣做法,只是在近代文人中比較少見了,那麼,齊老人的題詞和老舍先生的題詞就顯得更加稀罕,格外搶眼了。

老舍自喻「駱駝」 戲言此次赴美是去「放青兒」

老舍先生在美國的時間是1946年3月20日至1949年10月13日,前者是抵達西雅圖的時間,後者是離開舊金山的日子,前後共三年半。

老舍先生訪美之前,有郭沫若先生和茅盾先生的分別訪蘇之行,前者還是在戰爭中成行的。這兩次訪問都有作者自己寫的詳細訪問記問世,影響比較大。他們的出訪,發生在美、蘇兩大強國爭奪對戰後世界形勢的發言權的大背景下,是一個值得重視的信訊,美國方面自然會做出相應的反應。戰後的中國政治形勢正處在一個不確定的動蕩局面中,中國統治當局的腐敗無能日趨顯現,社會落後黑暗,百姓貧困,民怨沸騰,中國共產黨和進步勢力迅速崛起,形成某種強烈對峙局面,一場空前的大革命正在急劇的醞釀中。在這種形勢下,美國外交界的一些明智之士也將注意力轉向了中國的進步知識分子,作為爭奪的重要對象,求得他們的好感,爭取主動,謀求均勢。

在美國駐華大使館當文化聯絡員的威爾馬·費正清(wilma Fairbank)和在重慶美國新聞處服務的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在促成老舍訪美一事上起了重要作用。他們向美國國務院建議邀請兩位知名的中國進步文人訪美,其中一位是小說家老舍,另一位最好是知名的共產黨人。為此,他們曾想盡辦法和周揚、歐陽山尊等共產黨人取得聯繫,但沒有成功。最後名單被確定為老舍和曹禺,前者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剛剛被譯成英文,取名《洋車夫》,成為美國的暢銷書,而老舍本人在八年抗戰中一直是「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主要領導人,在文學界有崇高威望;後者的話劇《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使其作者曹禺的名字響徹中國戲劇舞臺,成為戲劇界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在他們離開重慶動身赴美的時候,張治中先生曾設宴送行,作陪的人中有周恩來、馮玉祥、郭沫若、冰心等,還有從延安來重慶求醫的江青。當記者問老舍先生對赴美講學有何感想時,他開玩笑說,此次赴美是去「放青兒」,自喻駱駝,春天,到張家口外,去吃青草,去換毛,然後馬上就回來,作更長的跋涉和更沉的負重。他擔心自己的肺部可能有問題,去得成去不成還得兩說著。當他們到上海後,上海文藝界曾舉行盛大的歡送會,有一百餘人參加,留有合影。老舍說「文協」是中國最乾淨最華貴的團體,它做事最多而宣傳最少,此行赴美,將向國外介紹中國的抗戰文學的非凡成就,和「文協」的事跡,並望國內同仁堅持「文協」的一貫精神。啟程前美國大使館也為老舍和曹禺舉行了雞尾酒會。

他們坐的輪船是運輸船「史各脫將軍」號,3月4日啟程,航行17天。

到美國後,由西雅圖直奔首都華盛頓,向國務院報到,確定講學和訪問日程,然後由東向西,在大半年裡,再由西向東,轉了大半個美國,先後訪問了華盛頓、紐約、芝加哥、科羅拉多、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還到了加拿大的維多利亞島、魁北克。

他們一路走,一路講演。在華盛頓大學、在斯坦佛大學的小劇場節目社會研究會和人道會議,在西雅圖北部作家協會,在費城國際學生總會,在哈佛大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在雅鬥文藝創作中心,在其他著名高等學校,他們作了多次公開演講,老舍講的題目是:《中國現代小說》、《中國抗戰文學》。

一年後,曹禺歸國,老舍則在紐約定居,在紐約83西街118號租了兩間公寓房,過著一種既緊張又孤獨的寫作生活,一邊寫小說,組織翻譯中國抗戰文學,一邊關注著國內的戰火發展。

一二十位老朋友聯名寫信給老舍盛情邀請他回國

由1948年下半年起老舍患坐骨神經痛病,行動不便,1949年4月病重,入Beth Israie Hospital 開刀,但動手術的效果並不好,行動越加不便。

1949年6月在解放了的北平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兩路文藝大軍會師北平,會上周恩來向會議主席團成員表達了邀請老舍歸國的意願,決定由郭沫若、茅盾、周揚、丁玲、馮雪峰、巴金、馮乃超、陽翰笙等一二十位老朋友聯名寫信給遠在紐約的老舍,盛情邀請他回國。這封信由中共在美國的地下黨員司徒慧敏成功地轉到老舍宅中,老舍決定立即動身回國。

與此同時,國民黨體系的朋友,如到臺灣不久的吳延環也向老舍發出了邀請,請他到臺灣去,說:第一,已經給他在國立編譯館找好了一份工作,只領工薪不上班,照舊寫小說;第二,已經在臺北市房荒的情況下為他找好了房子;第三,可以派人把夫人孩子接到臺灣來。在費城的反共人士也曾經集會,反對老舍回北平。老舍會後表示:我寂寞啊,我真想家,真想國啊。

老舍毅然決定回國。但他當時有一個顧慮,害怕回國後被迫發表反美聲明,他為此深深感到不安,他認為美國人民始終是他的朋友。

1949年10月13日老舍乘「威爾遜總統號」輪船離開舊金山,經檀香山、橫濱、馬尼拉到達香港,避開新聞記者的注意在香港大學侯寶璋教授家靜養了24天,登上北上的小客輪經仁川抵達塘沽港。12月12日回到久別的故鄉北京。

老舍在美國幾乎沒有寫過一篇美國遊記,也沒有寫過一篇宣傳美國的文字。歸國後第二天,周恩來在北京飯店會見了老舍,暢談了很久,老友相見格外高興,這次談話不僅消除了老舍那唯一的顧慮,而且對老舍後來的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歸國後,老舍寫過幾篇關於美國的文章,它們是:

《由舊金山到天津》

《紐約一日》

《美國人的苦悶》

《美國的精神食糧》

《大地的女兒》(紀念史沫特萊)

在這些為數不多的文章中,老舍一方面堅持了一種一如既往的對美國的不卑不亢的態度,並且批評了美國的黑暗面,特別是民族歧視和精神貧乏,另一方面對美國人民表達了熱情的友好態度,這也是他的一貫作風?(舒乙) 

相關焦點

  • 理解了吃,就理解了老舍先生
    看天下 2019年33期 | 張佳瑋 您只看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和《茶館》,不一定能想得到:這麼位老北京範兒的先生,其實是留過洋的。
  • 井上靖憶老舍 這位日本人和舒慶春先生什麼關係
    先生說:「李季先生是1961年參加以巴金先生為團長的中國作家代表團到日本訪問時認識的,因為我也寫詩,所以交談較多。後來到中國訪問,我們也多次見面。他就像一團火,熊熊燃燒,熱烈而真誠,沒想到英年早逝,令人惋惜。老舍先生在日本名氣很大,他的主要作品在日本都有譯本,據說僅《駱駝祥子》,就有五種之多。
  • 汪曾祺:老舍先生
    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親自蒔弄的。天氣晴和,他們把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裡,一身熱汗。颳風下雨,又一盆一盆抬進屋,又是一身熱汗。老舍先生曾說:「花在人養。」老舍先生愛花,真是到了愛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無的了。湯顯祖曾說他的詞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說是「俊得花枝助」。葉淺予曾用白描為老舍先生畫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叢中的藤椅裡,微仰著頭,意態悠遠。
  • 老舍《四世同堂》終於大結局,遺失章節在美國找到英文版
    真是機緣巧合,趙武平了解到美國聯邦調查局公布了上個世紀50年代跟蹤調查賽珍珠的「秘密檔案」,就到官網上去翻看這些資料,把老舍的檔案也調出來。從此開始順藤摸瓜,在美國尋找有關老舍先生的「蛛絲馬跡」。據趙武平介紹,老舍的檔案分散在包括紐約公共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哈佛大學施萊辛格圖書館等四五個地方,「我每年都會去一趟美國,這些年來我陸陸續續跑了這些地方,把有關老舍先生的資料都找到了。」在施萊辛格圖書館,趙武平意外發現了近70年前《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後半部的未刪節全譯本。「我很好奇,在仔細研讀後,發現它跟我們之前在國內讀到的版本不一樣。」
  • 老舍在英國:幫朋友翻譯《金瓶梅》
    當時東方學院中文系有包括舒慶春在內的三位老師,一位是英國教授布魯斯(Bruce)先生,另一位是英國講師愛德茲(Edwards)小姐。由1926年8月1日起在未來三年裡舒慶春被續聘為標準中國官話和中國古典文學講師,年薪為300鎊。
  • 書房給貓留貓洞,老舍也是愛貓的「鏟屎官」
    藍牌的上半部分寫著老舍的生卒年月(1899-1966),下半部分寫著老舍在這裡的居住時間(1925-1928)。懸掛在倫敦老舍故居門口的寫有「英格蘭遺產」字樣的藍牌。1946年3月,老舍與曹禺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和訪問。此後的半年時間裡,二人先後訪問了華盛頓、紐約、科羅拉多、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等地。
  • 北大校長誠摯邀請,卻被「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拒絕,最後怎樣
    但是其中也出走了不少的優秀人才,尤其在出國留學後,回國效力的人才就更少了。其中,引起人注意的就是一位就是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張益唐:寧可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到底怎麼回事呢?大家一起去看看。無奈的張益唐選擇在美國餐館裡洗盤子、兼職收銀員等等打零工。這讓已經是北大校長的丁石孫知道後,誠摯邀請其回歸北大,但是張益唐卻一口回絕。「情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會過當教授」,張益唐一口回絕了北大校長。但是這句話卻讓人難以對他進行原諒。對於人才流失越來越嚴重的情況,這句話在火上澆油。
  • 老舍《四世同堂》英文原稿現世
    >  超十萬字內容將首次曝光  國內文壇和現代文學研究界將迎來一項可喜的成就,將近70年前作家老舍著作《四世同堂》在美遺失原稿已經被找齊、譯出並將全文刊登在下一期《收穫》上。這將是老舍先生這部巨著第一次真正以本原的面目示人。  《四世同堂》是老舍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和最高成就。但是可惜這部著作是個殘本。據老舍當年初步設計,這部著作分為3部,共100段。它於1944年在重慶的報紙開始連載。老舍本打算用兩年時間寫完,但由於時局動蕩和作者罹患多種病痛,直到1945年底他才完成第一、二部。此後,老舍接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它的第三部是在美國完成的。
  • 老舍《四世同堂》英文原稿現世 超十萬字內容曝光
    這將是老舍先生這部巨著第一次真正以本原的面目示人。《四世同堂》是老舍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和最高成就。但是可惜這部著作是個殘本。據老舍當年初步設計,這部著作分為3部,共100段。它於1944年在重慶的報紙開始連載。老舍本打算用兩年時間寫完,但由於時局動蕩和作者罹患多種病痛,直到1945年底他才完成第一、二部。此後,老舍接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它的第三部是在美國完成的。
  • 老舍誕辰120周年:不該被忘卻的老舍之死
    回到文聯的老舍又遭到了紅衛兵的批鬥,在現場,同樣是文聯作家的草明,可能出於害怕和自保,說了一句「老舍把書的版權賣給了美國人,要美金。」——因為這件事,很多人始終認為草明對老舍的死負有責任,若干年後文聯一次投票選舉,大家還都不投草明的票。紅衛兵聽到「美國」當然激動,老舍也急了,想要解釋,他把掛著的「反動權威」的牌子往下摘,落在了紅衛兵身上。
  • 老舍的一本名著,結尾被翻譯擅改後暢銷美國,老舍說:文筆不錯
    抗戰勝利後,美國為加強與中國文化交流,想邀請幾個中國作家訪美。正巧此時,老舍的名著《駱駝祥子》,被譯成《黃包車夫》在美出版,掀起了閱讀狂潮,榮獲1945年全美最暢銷的小說之一。順理成章的,1946年,美國正式邀請老舍赴美訪問,並以非常高的規格接待了他。
  • 老舍《四世同堂》譯者可是位山東話十級...
    考驗了廣大考生的漢譯英DIY能力……那麼,你知道老舍的《四世同堂》咋翻譯的嗎?1951年,老舍的四世同堂英譯本《the Yellow Storm》(《黃色風暴》)由美國哈科特和布蕾斯(Harcout Brece)公司出版。
  • 老舍《四世同堂四世同堂》》英文原稿被發現
    據老舍當年的初步設計,《四世同堂》分為3部,共100段。小說於1944年在重慶的報紙上開始連載,1945年底完成第一、第二部。第一、第二部連載後,老舍接受美國國務院的邀請赴美,是在美國寫完了第三部分《饑荒》。《四世同堂》在美國出版過節譯本,書名為《黃色風暴》,被美國媒體譽為「好評最多的小說之一,也是美國同一時期所出版的最優秀的小說之一」。
  • 「老舍戲劇節」給了北京什麼樣的溫度?10位人文領域專家這樣說
    「城市·戲劇·人」研討會邀請了共10位人文領域專家學者出席,以「老舍戲劇節」對城市精神氣質的浸透,探討新時期城市文化發展和個體心靈的共生模式。老舍先生是一位善於描寫人情百態與城市風情的著名文學家,生於斯、長於斯的老舍先生,寫下諸多描寫人情百態與城市風情的不朽篇章,先生與北京的聯繫千絲萬縷,相互成就也彼此紀念。
  • 留學生就不要寫信要求回國了,風險太大,首批返回的就出現確診!
    最近,該不該派專機將在英國留學的小留學生們接回國一事在網上引起熱議。據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的回應:英國是中國小學生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人數大約在1.5萬人。國內民航包機接回在英國留學的留學生,在美國留學的留學生也紛紛要求回國。據悉,日前200名留學生家長聯名寫信給駐美大使館,要求自費包機將美國紐約的留學生接回國內。國外疫情已經是越來越嚴重,對於留學生是否回國或駐地自我隔離防護,國家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回覆並提出了穩妥的建議和措施。
  • 善解人意 隨和可親——周恩來與老舍
    老舍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他1918年於北京師範學校畢業,曾在北京中、小學任教;1924年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教;1930年回國,先後任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教授;抗戰時期,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抗戰勝利後,又到美國講學並進行創作。
  • 老舍先生的散文《濟南的冬天》很美,可是冬天卻很冷
    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是一個文化豐富的老城,老舍先生原名舒慶春,他曾經有一篇散文叫做《濟南的冬天》。在舒老的描寫中,濟南不僅風光秀麗,而且冬天也很溫暖。其實這倒也是對的,但是濟南真的不溫暖。當然,我們也不能說老舍先生寫錯了,老舍先生是1930年前後來到的冬天。在那之前,他在英國倫敦任教,那裡有霧的天氣讓他印象深刻。當他來到濟南市,他對這座老城的環境感到震驚。這裡冬天沒有風,沒有霧,溫暖的天氣,有山也有水。也許是老舍先生住在濟南的那幾年冬天不是很冷。
  • 《四世同堂》第三部在美國被找到英文原稿
    發現者:讓老舍自己出來「說話」趙武平稱自己是半拉子老舍研究者,他從沒想過這幾年潛心做的事情,會引起這般轟動,「我最大感覺就是幹了件搬運工的事,佚失原稿在圖書館放了那麼多年,對於學界來說此前很多人也都知道。」二十多年前,趙武平寫過關於「中國早期特工在美國」的研究文章。
  • 老舍《駱駝祥子》的出版歷程
    把最後一章半內容作了刪除,方白在給老舍的信中要求:「自290頁12行起,至結尾,把祥子寫的墮落不堪,看了令人不舒服,不如刪去。其實寫到本頁十一行,也能結束了。」——老舍最終是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刪去了祥子最終墮落的結尾。這等於是刪去了一章半的內容,也認為「中止」了祥子的墮落,讓祥子成為一個正面形象,這也有利於對工農形象的塑造。
  • 老舍夫人曾磕頭拜齊白石為師 後成師傅「代言人」
    每當張掛這張畫的時候,老舍夫婦都不忘說這麼一句:「這是生小濟那年求來的。」仿佛是為慶祝小濟降生而專門求來的一件禮物。  那時,老舍先生的好友許地山先生也已由英國歸來,住在北京西城,離齊老人住的西城跨車胡同不遠,而且和齊老人過往甚密。於是老舍先生寫信求許地山先生代為向齊老人索畫,當然要照章付費。畫好後郵到濟南,打開一看,竟是一張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