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正式公布。
通過最新的談判,最終有97個藥品全部納入目錄乙類藥品範圍:
119個新增談判藥品談成70個,價格平均下降60.7%。
31個續約藥品則是談成27個,價格平均下降26.4%。
這些進口藥品,基本都是全球最低價。
患者個人負擔可以減少80%以上,個別藥品負擔減少95%以上,其中:
3種C肝治療用藥降幅平均在85%以上;
腫瘤,糖尿病等治療用藥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
這97個藥品,涉及了10多個臨床治療領域:
癌症、罕見病、肝炎、糖尿病、耐多藥結核、風溼免疫、心腦血管、消化等。
我查了資料後,發現這次談判成功的藥品很多都是近幾年上市的新藥。
而且具有比較高的臨床價值。
其中抗癌藥有22個。
既有化療藥,也有靶向藥,還有免疫治療藥物。
我把這22個抗癌藥納入醫保後的情況,整理了一下:
有些藥品企業對談判確定的支付標準申請了保密,協議期間各地醫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不能在公開發文、新聞宣傳等公開途徑公布支付標準。
據悉,抗癌藥的降價幅度平均為65%。
比如目前化療上常用的輔助藥「長效升白針硫培非格司亭(艾多)」,
在納入醫保前3680元一支,納入醫保後降至3050元,再通過醫保報銷,一支的價格大概在600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入選的PD-1免疫抗癌新藥達伯舒(學名信迪利單抗注射液)。
這是繼化療、放療之後的又一抗癌新寵。
療效較好、副作用低,而且屬於廣譜性藥物,一個藥物可治多種癌症。
目前我國已經批准上市了5款PD-1類抗癌藥,但是價格非常昂貴:
每位患者一年的治療費用(未包含贈藥費用),O藥(歐狄沃)約為44萬元,K藥(可瑞達)約為61萬元,國內自主研發的拓益約為19萬元,達伯舒約為27萬元。
這次達伯舒進入醫保後,直接降價64%。
這些「貴族藥」變成「平民價」,讓患者每個月可以省下好幾萬的支出。
從去年開始,我國對於抗癌藥物的政策相繼出臺,比如:
取消部分抗癌藥物關稅、國產仿製藥上市等等。
很明顯,國家對醫保藥品的重視不言而喻。
而且,以後這樣的「砍價」會是趨勢。
有更多救命的好藥納入醫保,報銷範圍也會越來越廣。
但是,現實中還是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
1)納入醫保範圍的藥品還是太少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國產藥品有165602種藥,進口藥品有4087種。
合計169689種藥。
而我們的醫保目前共收錄藥品2709個。
也就是說,醫保用藥僅佔全部藥品的1.59%。
這意味著有將近98%的藥品是無法報銷的,如果需要用這些,就只能自費了。
包括這97個最新談判成功的藥品,全部納入的是乙類藥品範圍。
可能還有很多朋友不知道,我們的醫保不全是100%報銷的。
如果醫生開的藥在目錄裡,才可以報銷,一般分為甲類藥和乙類藥。
甲類藥使用範圍廣,療效好,價格也偏低低,費用可以達到100%報銷;
乙類藥在臨床可供選擇,療效好,但是價格稍高,根據類型的不同按一定比例報銷。
像是特殊診療項目,比如牙齒矯正、體檢等,也是不在報銷範圍內的。
如果在目錄外,就屬於丙類藥,需要全部自費。
不同地區的報銷比例也是有所區別,要以當地目錄為準。
社保目錄內藥物公開透明,網上都可以找到。
比如北京社保內報銷藥物,在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網站就有。
2)醫保有「四不保」
作為國家給的普適性福利,醫保只能滿足最廣泛人群的就醫需求。
醫保報銷金額計算公式為:
報銷金額=(總額-丙類自費-乙類自付-起付線)X 報銷比例
起付線以下需要我們自己負擔,
起付線以上的部分也不是都能報銷,因為社保還有封頂線,
封頂線以上的部分,同樣要自己負擔;
起付線以上,封頂線以下,還有自付部分和自費部分,也是不能報銷的。
比如需要自費的藥物、醫療設備、醫療服務項目等;
一場重疾的開銷,前期治療和後期康復花費大約在30萬-50萬,很容易超過封頂線。
比如北京的封頂線是20萬,超出部分不報銷,一般家庭是很難承擔這麼昂貴的醫療費用的。
即使可以報銷一部分,加上診療、醫療服務等開支,也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壓力。
如果想要接受更高端的醫療,比如出國就醫,醫保更是無法覆蓋。
3)買藥難
去年就有新聞頻頻爆料:很多靶向藥在進入醫保後「消失」了。
醫院和藥房的供貨量不定,一批來幾支到幾十支不等,但一旦有貨到,很快就會被搶光。
有癌症論壇做過調查,504 個癌症患者中,54.9%表示醫院沒有醫保抗癌藥。
去外面買,就得自費了。
4)報銷難
醫保報銷在各地都有區別,沒有統一的標準。
有些患者即使能買到藥,用醫保報銷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多難題。
知乎上有答主說,因為需要的抗癌藥在當地醫院沒有,要到省城藥店購買。
在報銷時,要找科室主任、院長籤字,還要去醫保局備案,還得找醫保局主任籤字……
還有的地方,藥店買藥不給報銷,必須住院開藥才報銷。
考慮到抗癌藥「價格貴」、「難買到難報銷」,保險公司近幾年推出了抗癌特藥險。
價格很便宜,保障藥品的範圍也比較廣,
但我認為,如果想要更加全面,直接投保百萬醫療險,抗癌特藥險只適合作為補充。
因為大部分抗癌特藥險的保障,百萬醫療險都有,而且保障更全面:
不限抗癌藥種類,而且因其他疾病住院,也能報銷。
比如尊享e生系列,像是剛才提到的院外買藥,社保報不了,但它可以:
通過主治醫生開具的處方在院外購藥,藥品費用可以實時結算;
不論醫保目錄內外的藥品,包括昂貴的進口藥,自費藥等,符合合同約定也能報銷;
包括治療惡性腫瘤方法之一的質子重離子,都能100%報銷;
如果附加來惡性腫瘤赴日醫療,一旦不幸患有惡性腫瘤,還可以申請去日本治療。
如果因為身體原因買不了百萬醫療險,也可以選擇防癌醫療險。
即便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也可以投保。
除了百萬醫療險,我還建議搭配一份重疾險。
畢竟百萬醫療險能解決的只是治療花費。
在生病期間的收入損失,還有後期的康復、護理等,依然是一大筆支出。
重疾險,在不幸罹患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時,可以拿到一筆理賠金額。
這筆錢可以用來支付醫療費,也可以作為收入損失的補償,以及後續的康復費用。
最後
人一生患癌的概率可能比想像中要高很多。
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癌症,每分鐘就有7.5人確診癌症。
我們無法保證疾病不會降臨在自己或者家人身上。
所以,要更好的對抗疾病,除了社保這層基礎保障外,更要懂得利用商業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