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肯定的說,幾乎每一個家長,都曾有過這些疑惑:
"一直聽說孩子不能缺少維生素D,但它到底是啥?"
"維生素D有什麼作用?如果缺了會發生什麼?"
"我的孩子到底要不要補維生素D呀"
"維生素D到底應該怎麼補?吃哪一種?補多久?"
……
今天,我們就針對各位寶爸寶媽的這些問題,來一一解惑。
一、維生素D到底是啥?
這個解釋起來,內容可能有點生澀,我儘量說得生動一點哈!
維生素D,是一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類固醇衍生物家族。
……
算了,我覺得如果把這個按照生物學的概念來講完,一定會影響這篇文章的閱讀體驗。
所以我們直接略過,講重點!
二、維生素D有那麼重要嗎?
維生素D除了能在維持身體內的鈣、磷代謝平衡和骨骼礦化方面稱霸一方,
還在神經、肌肉、調節機體免疫、造血、心血管功能、細胞增生分化和糖代謝等方面都佔有重要的江湖地位!
如果寶寶體內缺乏維生素D,後果真的相當嚴重!
1、 可能引起嬰兒期的激惹、煩鬧不安、易驚、多汗、枕禿;
2、 可能引起骨骼改變,比如說顱骨軟化(通俗點說就是"桌球顱")、方顱、前囟增大或者閉合延遲、出牙延遲、手足鐲、肋骨串珠(誇張地說,就是肋骨上好像戴了一串珠子),再大點會走路時可能就會出現"X型腿"或"O型腿"。
3、除了骨骼要遭殃,如果維生素D水平持續不足的話,還會導致許多其他系統的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導致容易反覆的呼吸道及消化道等的感染,成為醫院常客;
●骨質鈣化受影響,發生骨質鈣化不全→致使骨骼容易發生畸形和骨折;
●心血管疾病→成年後容易患高血壓、冠心病等;
●甚至還有糖尿病、腫瘤……
真的相當hei人,就問你怕不怕?
總之,維生素D缺乏對兒童健康危害較大,必須引起寶爸寶媽們的足夠重視!
三、維生素D與鈣有什麼關係?
門診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有些孩子維生素D和鈣一起吃?而有些孩子吃維生素D就好了,我家孩子到底該怎麼吃?
現在,我們就來捋清維生素D與鈣的關係!
鈣是我們自身不能合成的,需要通過外界攝入,才能達到人體所需。
同樣100mg的鈣,有些孩子能完全吸收,有些孩子可能只吸收50mg,這其中的差距就是很大程度就是自身維生素D的含量差距。
因為維生素D的作用是輔助鈣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所以當人體維生素D缺乏時,補充再多的鈣劑也是於事無補。
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維生素D和鈣一起吃,而有些孩子就只吃維生素D?
因為有的孩子營養情況良好、乳類量攝入充足、飲食均衡,鈣的攝入非常穩定,那麼只要添加維生素D這種輔料幫助其吸收就可以了。
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鈣量攝入充足,因此有些孩子我們要適當補充鈣劑+維生素D來治療。
所以在補充維生素D、鈣劑這個問題,每個孩子情況不同,用法用量都不盡相同。
家長不用拿自己孩子跟其他孩子對比,也不要在發現其他孩子吃了鈣劑後,自己孩子沒吃就好像虧了一樣。
四、補充維生素D兩大訣竅?
做好兩件事很重要:
一是曬太陽,二是吃!
1、曬太陽:
●太陽不能隨便曬,應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不同地區特點進行;
●隨著寶寶的成長,接受陽光的皮膚面積可以逐漸增加, 如面部(要小心避免陽光直接曬到眼睛)、手臂、腿、臀部等;
●隨著寶寶的成長,曬太陽的時間也可以逐漸增多。嬰兒期以後,平均戶外活動應從每天半小時逐漸增加到每天1 -2 小時,6個月以內的小嬰兒不要直接陽光照射以免皮膚損傷。
但是,在我們四川盆地,光照本身就不夠充裕,加之現在的寶寶的戶外活動少、過度遮陽防曬等。
要想通過曬太陽就想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基本是不現實的,所以,"吃"也特別重要。
2、吃:
動物性食品尤其是海水魚、動物肝臟等是天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而植物性食品中含維生素D較少,主要存在香菇等食物中。
可是就靠曬太陽和吃,是否就能滿足我們對維生素D的需求了呢?
其實不然,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人群存在普遍維生素缺乏和不足現象,孕婦、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學齡期兒童、青春期兒童均是高危人群,這些人群中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佔比達到了約60-70%。
可見,維生素D營養不足的形勢相當嚴峻。
五、維生素D具體怎麼補?
維生素D具體應該什麼時候補、補多少呢?
補充維生素D這件事,其實媽媽也要,寶寶也要,一個都不能少!
事實上,應該從胎兒期,甚至備孕期就開始著手安排上了,並一直持續到孕期、出生後乃至孩子青春期。
參考"營養性佝僂病防治全球共識(2016年)"及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2015年)";
再結合臨床實踐經驗,我們向寶爸寶媽推薦補充量如下:
●胎兒期:孕婦除了需要多曬太陽、適量攝入海水魚及動物肝臟外,還可於妊娠後3個月補充維生素D800-1000IU/天,同時服用鈣劑;應監測血1,25(OH)2D的水平,存在維生素D缺乏時應接受維生素D治療。
●哺乳期:寶媽們應補充維生素D600IU/天,但不推薦為了提高嬰兒維生素D水平而補充大劑量維生素D。
記住:額外增加補鈣量並不能提高乳汁含鈣量。
適量補充鈣劑並補充維生素D,可以防治哺乳期媽媽的骨質疏鬆,保證母乳的鈣含量,但切忌過量哦!
以上是媽媽需要補的,那麼寶寶要怎麼補呢?
●嬰幼兒期:嬰兒生後應儘早補充維生素D400-800IU/天,一般在出生後兩周即可開始(最新的國際共識指出可以在生後數天就開始補充),最遲出生後四周開始,要每天補充,持續至2歲或3歲。
這一時期不建議盲目補鈣,應當僅在奶量攝入不足時經專科醫生評估後,如果的確存在鈣缺乏,在食物補充仍然不夠的情況下,才服用鈣劑。
●3歲以上兒童至青春期:最好持續補充維生素D,建議每天400IU。
備註:
如果是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出生後即應補充維生素D 800-1000IU/天;
連用 3個月後改為400~800IU/天。
六、常見問題解答
1、 該用補充維生素AD滴劑(比如國產的XXX)還是維生素D滴劑呢?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的資料顯示,我們國家有些地區如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等都是維生素A缺乏的高危地區,就全國兒童維生素A的水平來看,亞臨床缺乏比例依然很高,達到30%左右。
所以建議同時補充維生素AD是比較科學的。
2、聽說維生素補多了會讓孩子性早熟?
恰恰相反,目前的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反而才是發生中樞性性早熟的高危因素;
並且也沒有證據表明維生素A與性早熟相關。所以,爸爸媽媽們不用擔心這個啦!
3、國外代購的維生素D補充劑,到底靠不靠譜?
從國外代購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兩點:
●購買渠道一定要是正規的;
●注意看清所含維生素D的劑量,不能盲目補充!
最後,希望各位家長們能通過本文的講解,學會科學地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
祝每一位寶寶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