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與重汽能否1+1大於2?

2020-12-13 卡車之家

客串情人

做一個帥氣的卡友很累,這點我真的深有體會。

在國企改革的方向上,中央希望的是做到「1+1大於等於2」,而非重蹈覆轍過去的失敗教訓,令「1+1小於2」重演。而濰柴與中國重汽重新在一起,終將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  十三年河東,十三年河西,譚旭光又回來了。

原中國重汽董事長馬純濟正式退休還不到三個季度,這家蒸蒸日上的國有企業就掀起了一輪高層人事變動。2018年9月1日,山東重工集團官網發布消息:「9月1日,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

濟南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剛宣讀了濟南市委關於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幹部調整的意見:8月31日,經中共濟南市委常委會研究,譚旭光任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董事長,王伯芝不再擔任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相關手續按法定程序辦理。」

譚旭光所任山東重工集團董事長、濰柴控股集團董事長仍然保留不變。

消息一出,8月31日,中國重汽H股跳空高開7個百分點,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衝高至12.38港元,最大漲幅13.79%,當日收漲7.72%。

次日,繼續跳空高開,收漲13.31%,兩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兩成,成交量明顯放大。同期,中國重汽A股漲跌幅和成交量都無明顯異常。濰柴動力方面,H股和A股也均無明顯異常。

這說明有部分資金是看好這次整合的,或是看好譚旭光重回中國重汽。理由應該是這幾年濰柴動力在市場表現和海外收購上,更搶眼一些,產業鏈諸多板塊市佔率都在穩步提升。多頭投資者認為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中國重汽實現協同效應。

但如今的基金經理們也多是年輕人,有些也許還不夠了解中國重汽與濰柴的往事。作為晚輩,對這兩家企業十幾年來的恩恩怨怨早有耳聞,在此不想再多談,和以往一樣,不妨更多在商言商。

有目共睹的是,濰柴動力和中國重汽分家之後,歷經12年,在改革開放的高速列車上,兩家企業分而治之,在競爭中都得到了長足發展,也都完成了主要資產在資本市場掛牌上市。雖然山東省和濟南市政府整合的資產不僅是中國重汽和濰柴動力的上市公司資產,而是其母公司、祖母公司資產,我們熟知兩家上市公司也是其中的重要優質資產。

前不久,中國重汽H股發布了一份靚麗的2018年半年報,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36.2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66.26億元,增長26.28%。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上升69%至23.6億元人民幣, 剔除待售的資產收益,核心利潤23億元,同比增長71%。

同期,濰柴動力H股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收入822.64億元,同比增長13.76%,實現淨利潤43.93億元,同比增長65.76%。濰柴國內業務利潤佔比約56%,算下來國內業務和中國重汽的利潤是近似的。本文的視角也主要集中在國內的業務上。

柴油發動機主要市場份額

銷售情況,2018年上半年,我國重卡累計銷量67.18萬輛,同比增長15.11%,創歷史新高。

濰柴旗下重要子公司陝汽上半年銷售重卡8.4萬輛,同比增長14.4%。公司收入279.51億元,同比增長24%,淨利潤6.5億元,同比增長155.5%。單車收入33.27萬元,同比提高2.8萬元,單車盈利7742元,同比提高4275元。

公司重卡用發動機銷售19.4萬臺,同比增長8.9%,市場佔有率28.9%。控股子公司陝西法士特齒輪上半年共銷售變速器52.3萬臺,同比增長22.4%,其中,重卡變速箱市佔率約75.2%。

中國重汽上半年的卡車總銷售量為16.2萬輛, 同比上升25%,其中重卡銷售量9.35萬輛,同比增長25%。上半年卡車的分部利潤率從2017年同期的3.3%上升至4%, 發動機的利潤率則從16.2%上升至18.1%。由於銷售價格和毛利率均大致穩定,因此利潤率提升主要來自營運效益。

從披露的綜合毛利率情況來看,濰柴動力利潤率比中國重汽高是大概率事件。

對比來看,兩家的運營效率差不多,中國重汽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增長率更佳。濰柴市佔率大,產業鏈更廣泛,步子更穩。兩家的情況相差不大,利潤和利潤率也相近。

就市值來看,截至2018年9月4日收盤,中國重汽港股市值358.93億港元,濰柴動力總市值666.97億港元。兩家的動態市盈率都是6.40倍,這意味著,投資者並不認為誰更高明。兩者能在多大程度上產生協同效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要產品的差異化。

以資本視角來看,區別不大已表現在市盈率上,真正的行業第一和行業第二的市值差是非常大的。比如大家熟悉的騰訊和網易、茅臺與五糧液、海康威視與大華股份、華為與中興、寧德時代與贛鋒鋰業,例子不勝枚舉。

在股權結構上,濰柴動力的業務更寬泛,營業額更高,原因是它更早實現了混改,對於資產處置和資本化運作更靈活,實現了諸多海外相關價值鏈的產業收購。

股東方面,2018年半年報披露,上市公司濰柴動力的第一大股東,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僅持有16.98%的股份,第二大股東濰坊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僅持股3.71%,譚旭光個人直接持有上市公司0.74%的股份。

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重汽的第一大股東,中國重汽有限公司持有其51%的股份。

山東省和濟南市政府顯然是想通過山東重工集團,把濰柴動力和中國重汽再度合一,打造成山東的萬億龍頭企業。但這對公眾股東和資本市場而言,質疑聲也不少,可概括為兩大重點:一、同業競爭帶來的浪費;二、增量何在?

同業競爭是繞不開的問題。同業競爭主要表現在重卡產品和發動機產品的同業競爭上,前者中國重汽佔優勢,後者濰柴動力優勢明顯。

為了做大而做大,一直是改革開放40年來國企的弊病。伴隨著市場化改革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大而不強一直是困擾著中國企業的頑疾。由於業務和產業鏈的高度重合,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個大攤子。很難令人輕易相信,濰柴動力和中國重汽一旦合併,不會產生資源浪費,能更多實現協同效應。

從以往的眾多案例都可以看到,在激烈競爭領域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合併後,結果就是第二名逐步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如滴滴和快的的合併,優酷和土豆的合併。當然,網際網路行業這種合併只是為了降低競爭補貼成本。

但與之不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中國重汽和濰柴動力即便合併也難帶來新增量,畢竟這不再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兩家企業即便實現協同,也是小修小補,不會有明顯的市場開拓

縱觀汽車行業,無論是我們熟悉的德國大眾,還是現在正大肆收購的吉利集團,它們要麼是為了核心技術優勢縱向整合,要麼是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和區域,進行橫向收購。

重卡是一個強周期行業,一個周期輪迴往往7-8年的時間,而從2016年9月開始的這一輪增長,多數投資者認為已經接近尾聲。從中汽協的統計數據來看,重卡的增長已有明顯放緩之勢,現在商用車市場主要靠輕卡和微卡的增長帶動。

所以兩家企業一旦合併,中國重汽品牌是有逐步淡出甚至消亡的可能的。由於整合帶來的直接和間接成本浪費,再遇到行業新一輪下降周期到來,一旦整合不好,經營管理不善,給競爭對手留下後來者居上機會也並非沒有可能。

優酷和土豆合併就是個例子,當年的第一和第二合併後,現在已經淪落出三強了。

不得不提的也有監管問題。堅守在金融市場一線的玩家清楚,近年來,我國金融監管已今非昔比。過去的那些玩法和套路,今天不可能再行得通了。影視界那幫玩兒資本的所謂大佬們,就因為對市場環境變化的後知後覺,幾乎全軍覆沒。

濰柴動力和中國重汽雖然都是山東省政府的國有資產,但同時它們的優質資產也都是掛牌上市的公眾公司。

之前汽車產業的一些事件已經很說明問題,無論是一汽系的同業競爭問題沒有解決導致集團整體上市步履維艱,還是北汽欲回歸A股(A股上市的福田汽車和北汽自主乘用車存在同業競爭關係),均遭遇監管層和公眾股東們的質疑。這弄得兩家國企在沒有理清資產脈絡前,很難在資本市場上有進一步作為。

而譚旭光和濰柴動力有直接利益關係,再讓他直接或間接影響中國重汽,這不符合現代公司治理原則,更不符合上市公司監管原則。

出於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第一原則,監管層和交易所大概率會進行幹預,一旦有損害公眾股東的行為,事情就會變得更麻煩。而十幾年前的那些恩恩怨怨,必然也會令投資者和監管層多一份擔憂。

誠然,中央希望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但是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我國的國企改革經歷了太多失敗,湧現出了很多問題。所以在本輪國企改革當中,過去的經驗不但尤為寶貴,而且中央也更為審慎。

山東省這次欲把濰柴和中國重汽重新整合在一起,到底能否實現協同效應,還是會產生更大運營成本浪費,還不好說。在國企改革的方向上,中央希望的是做到「1+1大於等於2」,而非重蹈覆轍過去的失敗教訓,令「1+1小於2」重演。

註:本文內容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卡車之家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卡車之家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相關焦點

  • 譚旭光:從濰柴到重汽,他和國企改革槓上了
    他重申,中國重汽首要的任務就是改革。再不抓緊時間,重汽2-3年就會全軍覆沒。他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了重汽存在的問題,「肝病有脂肪肝、肝硬化、肝癌三個階段,我們現在就屬於重度脂肪肝階段,即將要轉向肝硬化,迅速扭轉還是有可能的。」4月16日,在濰柴科技展館內,譚旭光回答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有關人事改革的提問時,用「不改革死路一條」概括了問題的嚴重性。
  • 陝重汽的機遇與挑戰,成則第一陣營,敗則第三陣營
    陝重汽的努力奮進有目共睹,在穩穩地超越福田之後,其在行業第四的位置上觀風景。此時的陝重汽,向上看,有解放、東風、重汽三座大山,向下看,有福田、紅巖甚至三一強敵環伺,其實並沒有那麼看上去那麼輕鬆。在接下來的「十四五」時期,陝重汽機遇與挑戰並存。
  • 濰柴速度國企擔當
    在科學防控的前提下,1月27日,正月初三,濰柴發動機板塊開始陸續恢復生產;2月5日,濰柴更是「滿血復活」,滿產秩序逐步恢復,打響了山東滿負荷復工第一槍,努力在振奮全省經濟發展中走在前列。由於保障有力,濰柴確立了3月份全力實現滿產超產的奮鬥目標。如今,車間裡又掀起了新一輪高產。 危難時刻,彰顯國企擔當。
  • 國企標杆——「濰柴系」的涅槃,擴張與壟斷
    2009年,以濰柴為主體,聯合山推、山東汽車集團等組建山東重工集團,形成了工程機械板塊的產業聯合;2019年,重組山東交工,將中通客車劃歸麾下,打造客車產業鏈;2018年9月,譚旭光被任命為中國重汽黨委書記、董事長,2019年9月「濰柴系」完成與$中國重汽(SZ000951)$重組整合,共同做強商用車板塊;此後,雷沃重工國有股權劃歸「濰柴系」。
  • 國企混改助力 濰柴動力改革能否兌現?
    在這場熱鬧的國企混改浪潮中,山東地方國企委旗下的公司濰柴重機、濰柴動力(02338)引起市場各界的關注。  2月3日,智通財經獲悉,濰柴動力近日表示,2017年,中國重卡市場有望持續穩步向上。公司將結合山東省國資委要求及公司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積極研究國企改革相關方案以及部署相關工作。
  • 《財富》雜誌中文網500強發布 濰柴動力位列第70位
    中國重汽班子充實調整 與濰柴融合步入「蜜月期」中國重汽集團與山東重工集團經過一年多的「磨合期」,9月底完成了重組。2019年10月21日,中國重汽召開重組後首次領導幹部會議,會上公布了中國重汽多名高管的人事任命。
  • 桔子財經丨濰柴重組雷沃重工,農業裝備行業第一又是譚旭光的了嗎
    中國最大農業裝備公司重組,濰柴持有雷沃重工60%股權據悉,雙方已於2020年12月1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12月29日完成交割。根據協議,濰柴集團持有雷沃重工60%的股權,天津雷沃持股38.62%,濰柴集團成為雷沃重工的控股股東。重組後的雷沃重工為濰柴集團二級子公司。
  • 撤「沙發椅」、改「玻璃窗」,中國重汽要將管理團隊「扒層皮」
    事實上,在中國重汽和山東重工重組完成之前,譚旭光已經在中國重汽內部推行了一系列國企改革舉措,推動了中國重汽和山東重工的業務整合以及文化融合。此次對中國重汽進行二級公司改革,譚旭光也開創了「先改革再重組再改革」的先河,試圖為中國重汽的國際化發展鋪平道路。
  • 大眾日報:濰柴動力,何以奔騰不息
    7月9日,大眾日報以近兩個整版的規模,重磅推出深度報導:《濰柴動力,何以奔騰不息?》  這篇報導近14000字,全面、系統、立體介紹了21年來濰柴改革創新發展的經驗,從濰柴心無旁騖攻主業看國有企業的初心、使命和擔當。
  • 康明斯 濰柴 雲內玉柴解放動力哪家強
    雲內、濰柴、玉柴、全柴數量最多據方得網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公布的與整車配套的輕型國六發動機有34款,雲內數量最多,有5款;濰柴、玉柴、全柴緊隨其後,有4款輕型發動機;安徽康明斯、上柴分別有3款發動機;解放動力、江鈴、福田康明斯、朝柴分別有2款;東風康明斯、慶鈴五十鈴、東風日產則有1款國六輕型發動機。
  • 上海人壽1+1能否大於2?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稱,民資股東能否真正掌舵上海人壽目前仍然存在不少挑戰。  國資總和超民資  雙方可能「掰手腕」  儘管各股東們資源互補,甚至可以實現1+1>2的效果,不過業內人士對這家混合企業的治理結構心存疑慮。祝波善對企業觀察報分析,上海人壽從零開始籌建「混合」企業,可能會導致未來董事會的治理難題。
  • 「千億濰柴」為何大舉入股20%「百億雷沃」?
    10月23日,山東重工集團(下稱「山東重工」)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建設需要,落實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經省市政府、國資委批准,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濰柴集團」)近日受讓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雷沃重工」)20.84%的國有股權,並依據《公司章程》規定委派兩名雷沃重工董事會成員。
  • 1+1不等於2,1+1大於2!
    我們做一個簡單實驗,以便理解這個概念:1.伸出一隻手,握拳,然後豎起大拇指;2.選擇一個物體,用大拇指遮住視線;3.現在閉上一隻眼睛,然後睜開,再閉上另一隻眼。你會發現,兩隻眼看到的畫面會發生改變。雙眼視功能使左右眼看到的圖像疊加起來,這使我們獲得的信息遠大於單眼單獨看兩幅圖像獲得的信息。 然而兩個部分疊加,為什麼會發生1+1≠2?2000多年前,亞里斯多德說過:「整體大於局部總和」。這個概念稱為協同(來自希臘語「synergos",意思是共同作用),這恰好描述了雙眼協同作用:雙眼協同工作的結果大於單眼獨自工作之和。
  • 負債3億到年營收2360億 他還計劃裁員2萬 拿出20億給員工漲工資
    在譚旭光的帶領下,濰柴集團像是獲得了新生,如今的濰柴集團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汽車配件公司,而譚旭光也被外界稱為「第二個張瑞敏」。有著「譚大膽」外號之稱的譚旭光,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雖然自己並不喜歡鬥牛,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每當面臨決策的時候,一定要敢於鬥牛。那時候濰柴還沒有和中國重汽分離開,譚旭光就將濰柴發展的很好。
  • 重汽集團發起「廁所革命」處理75名幹部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5日訊 2020年2月14日,中國重汽集團官網發布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在中國重汽集團「廁所革命」專題視頻直播會議上的講話》內容。作為2020年中國重汽的首次領導幹部會議,譚旭光依舊保持了其過往「有麼說麼」,直面問題的作風。這次,譚旭光把聚焦點放在集團內部的員工廁所上,以小見大,75名幹部被處理,徹底喚醒徹底喚醒全體幹部員工的責任意識。
  • 相伴近30年 孫志會無論開車、賣車都認準濰柴
    從那時候起,孫志會就是濰柴的忠實用戶。「濰柴發動機高效、可靠,性價比非常高」,孫志會表示當時他和身邊跑運輸的朋友們都十分青睞濰柴,濰柴的發動機在動力性、耐久性方面的表現出色,性價比高,正是他們這些創業之人最需要的。
  • 推動復工復產·看國企擔當丨濰柴如何做到以1帶300?
    濰柴二號工廠以生產12升、13升大功率高速發動機為主,產品被廣泛應用於重型商用車、工程機械、客車、船舶等領域。「我們全部是訂單化生產,現在正加大馬力,爭取把2月份因疫情防控需要耽誤的時間奪回來。」當天值了一個夜班的濰柴二號工廠廠長張志成說,由於滿負荷生產,他們採取領導幹部24小時帶班制,確保該廠各個環節不出差錯。
  • 譚浩俊:中拉全面合作 如何實現「1加1大於2」?
    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主席在對中拉論壇未來發展提出建議時表示,堅持互利共贏的合作目標,牢牢把握共同發展的主旋律,爭取早期收穫,實現「1加1大於2」的效果。共同發展,毫無疑問是中拉全面合作的基礎,沒有共同發展的主旋律,中拉全面合作就很難取得突破、獲得成功。
  • 卡友不用糾結了,濰柴動力的歐曼EST超級卡車上市了,還是550馬力
    另一方面,在近兩年,伴隨著公路物流越來越注重高效,國產重卡逐漸向歐美市場靠攏,邁入了大馬力時代,為了適應這個趨勢,主流中重卡製造企業,諸如一汽解放、東風、陝汽、重汽等很早就推出了13升大排量發動機,而作為國內重卡市場銷量前五的品牌,福田歐曼沒有一款13升大排量發動機實在說不過去,這也為濰柴版歐曼EST超級卡車奠定了基礎。
  • 疫後客運企業復工,9座濰柴歐睿緣何先行?
    5.9米9座濰柴歐睿客車,配置豪華商務座椅,1+1式座椅布置,前後座椅間距785mm,比大型和特大型高三級座間距780mm還要寬大,可避免乘客緊密接觸。據了解,在疫後復工運營過程中,9座濰柴歐睿後排3人座可坐2人,全車可承載8人,能載率達到77%,遠遠大於2+1和2+2座位布置的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