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定富,武漢金玉良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4年9月出版的《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收錄了習近平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文稿,習近平有一段話談轉基因,他說,「講到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提,就是轉基因問題。轉基因是一項新技術,也是一個新產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社會對轉基因技術有爭議、有疑慮,這是正常的。對這個問題,我強調兩點:一是確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創新。也就是說,在研究上要大膽,在推廣上要慎重。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商業化推廣,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範進行,穩打穩紮,確保不出閃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要大膽創新研究,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佔領了。」
這是轉基因技術問世以來,包括我國對轉基因作物產業化發生爭議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對轉基因研發和產業化問題向公眾表態。由於這個表態出自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之口,並且是在7個常委都出席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講話全文又以「中共中央文件」印發,自然算是中國關於轉基因的最高決策。
習近平這一段講話的意義怎麼描述都不過分,在這裡我也不去談它的意義。我的一個看法是,習總書記的講話為中國止步不前、左右搖擺的轉基因研究和應用指明了前進方向,給一直備受指責的農業部「撐了腰」、「壯了膽」,給從事轉基因研發和應用的科技工作者和機構增加了信心。
習近平這段話雖然僅238個字,但我認為內容極其豐富,我理解他主要闡述了四個方面,即轉基因研究的目標、任務、要求和措施。「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佔領了」是目標;「自主創新」是任務;「確保安全」是要求;「大膽研究,慎重推廣」是措施。
這四者的相互關係是:只有「自主創新」、「大膽創新研究」,才能「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只有「推廣」,才「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佔領」;只有「慎重推廣」,才能「確保安全」。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準確理解習總書記關於轉基因論述的關鍵是對「慎重推廣」的理解。
我對「慎重推廣」的理解是,「慎重推廣」的要義在「推廣」,「慎重推廣」絕不等於「不推廣」,也不等於「慢推廣」,因為中國不推廣或慢推廣轉基因技術,轉基因農產品市場就會讓外國大公司佔領,「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的目標就不能實現。所以,「不推廣」、「慢推廣」都不是習近平的原意。因此,我們可以再次判斷,國家一定會不斷地甚至加快推進轉基因作物產業化。
那麼,何謂「慎重」? 習近平已經給出答案,他說:「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商業化推廣,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範進行,穩打穩紮,確保不出閃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可見,習近平所說的「慎重」,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範進行」,不能亂來;二是「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不能草率。因此,在轉基因技術的推廣上,做到這兩點就是「慎重推廣」。準確理解清楚了習近平的「慎重」二字,再認真做到,積極快速地推進轉基因技術產業化就沒有任何問題,至少沒有政治風險。
1.農業部調整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資助範圍
2014年6月9日,農業部辦公廳下發關於組織申報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5年度課題的通知,所附《轉基因重大專項2015年度課題申報指南》發生重大變化。一是研究課題減少,只有2個,即抗蟲轉基因玉米產業化研究和轉基因產品風險交流及評估技術研究;而2014年度課題多達5類,即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培育(包括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五大作物,豬、牛、羊三大動物),基因克隆與轉基因技術,轉基因生物安全與檢測監測技術,轉基因生物產業發展政策、法規和戰略研究,生物育種企業培育類課題。
二是課題資助強度加大,每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5000萬元;而2014年度課題前4類都是不超過300萬元,生物育種企業培育類課題也不超過1000萬元。
三是申報單位發生變化,明確要求課題牽頭申報單位應為育繁推一體化的內資種子企業,具備從事生物技術研發的設施條件和人才隊伍,註冊資金1億元以上。
這些變化清楚地表明,轉基因玉米的產業化已經被國家列為轉基因重大專項的重點。
2.農業部轉基因作物產業化路線圖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4年12月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介紹了我國今年糧食生產形勢等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針對金融時報記者提出:中國以後為了保持糧食的總量,會不會用轉基因技術,如果有這個計劃的話,能不能給我們解釋一下?
畢美家指出,「農業部對轉基因問題的態度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一是在研究上要大膽,堅持自主創新;二是在推廣上要慎重,做到確保安全。因為轉基因是一項新技術,也是一個新產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現在全球農業轉基因的技術研發態勢是非常強勁的,發達國家全力搶佔技術制高點,發展中國家也要積極跟進。中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農產品的消費大國,人多地少水缺,旱、澇、病蟲害頻繁發生,所以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長期有效供給的壓力是很大的。」
「在轉基因這項新技術上,我們更應有一席之地,搶佔制高點。正因為如此,2008年的時候國務院批准設立了轉基因的重大專項。專項設立以後,我們國家轉基因的研發態勢越來越好。尤其是我們在轉基因抗蟲棉這方面,目前95%的市場是我們自己研發的。在確保安全的方面,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完善了一整套制度,到目前為止,中國批准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沒有批准任何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生產。」
「但是我們的態度是堅定的,今後我們將遵循這樣一個線路——先是非食用,然後是間接食用,最後是食用——這樣的步驟來穩步推進。首先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後才是主糧作物。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農業部一定會依法履職盡責,確保安全。」
畢美家的這一段話,完全符合習總書記論述的精神,而且描繪了我國轉基因作物產業化路線圖:非食用的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一般食用作物主糧作物。我國已經實現了轉基因棉花(非食用的經濟作物)的產業化,這一路線圖清楚地告訴我們,轉基因玉米(飼料作物)、轉基因大豆甚至轉基因油菜(加工原料作物)即將產業化,下一步將是蔬菜、水果等一般食用作物,最後是水稻、小麥等主糧作物。轉基因水稻、轉基因小麥的研究和產業化,依然在農業部考慮之列。
3.國家發改委修改《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
2014年11月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4版徵求意見稿中,將「轉基因生物研發」從禁止目錄中刪除,只禁止「農作物、種畜禽、水產苗種轉基因品種選育及其轉基因種子(苗)生產」。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1995年首次發布,1995年和1998年兩個版本中對投資轉基因生物研發和種子生產並未禁止;2002年、2004年版本中禁止「轉基因植物種子生產、開發」;2007年版本中禁止「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的生產、開發」;2011年版本中禁止「轉基因生物研發和轉基因農作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2014版(徵求意見稿)中改為禁止「農作物、種畜禽、水產苗種轉基因品種選育及其轉基因種子(苗)生產」。
這意味著,此徵求意見稿如果通過,外商企業在華研發轉基因將不再是「禁區」,而且「農作物、種畜禽、水產苗種」之外的其它生物如蔬菜、水果等的「轉基因品種選育及其轉基因種子(苗)生產」也不受限。
4.農業部批准進口MIR162轉基因玉米
2014年12月18日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農業部部長維爾薩克稱,中國農業部已經批准進口曾引發爭議的MIR162轉基因玉米。維爾薩克說,這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芝加哥的中美官員會議上告訴他的,同時還有兩種轉基因大豆被允許進口。
國家發改委修改《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將「轉基因生物研發」從禁止目錄中刪除;農業部批准進口MIR162轉基因玉米,而一年多來美國轉基因玉米正是因為混雜MIR162成分而遭中國退運,多達100多萬噸。這兩項舉措表明,中國政府對轉基因技術和產品都是開放的,因此中國的轉基因研發和產業化競爭是國際化的,中國政府決不會因為了「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佔領了」這個目標而閉關鎖國,設置門檻,無視國際規則而保護國內企業和研究機構。這也清楚地表明,中國要實現習總書記指出的關於轉基因的目標,一定要靠實力,而不是靠政策。靠實力自主創新,「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靠實力慎重推廣,「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佔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