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魚三文魚事件最近鬧得沸沸揚揚,這也反映出來了一系列問題,生鮮市場的混亂,監管檢驗機構遭到質疑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最終也就是說明虹鱒魚到底能不能做刺身,海鮮刺身到底對我們身體有沒有危害,我們的飲食健康問題該如何解決。今天小便通過各方面的搜集和查詢,為大家詳細分析分析,讓我們認清飲食健康問題。
三文魚到底是啥魚?
經典的三文魚只有大西洋鮭魚這一種,因此我們常說的三文魚其實就是大西洋鮭魚。而市場裡卻很混亂,很多魚都被稱為三文魚或是給三文魚加上各種前綴,他們的外觀,肉的口感都千差萬別,甚至還出現了淡水三文魚,也就是我們說的虹鱒魚。市場上帶著其他前綴的三文魚,與大西洋鮭是同科但不是同屬,在中文裡,大西洋鮭以外三文魚有著一個更通俗的名字——大馬哈魚。大陸市場的所謂的紅三文魚其實就是紅大馬哈魚,太平洋鮭魚看見了市場,因此也起名叫三文魚,市場上的三文魚也就變得魚目混珠了。大西洋鮭魚才是真正的三文魚。
虹鱒魚能做刺身嗎?
答案肯定是不能。虹鱒魚屬於太平洋鮭魚,因為可以淡水養殖,所以飼養成本低廉,售價也很低,十來塊一斤,這足足比三文魚低了幾倍,一些不法商家看中了這利潤十分之大,這才有了虹鱒冒充三文魚刺身。淡水魚,蝦都是不能生吃的他們體內攜帶的病菌和寄生蟲是海魚的數倍,生吃很容易被感染,而秋葵,芥醬根本不足以殺死寄生蟲,無良商家的話千萬不要信。
如何分辨虹鱒和三文魚
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整條的三文魚,三文魚整條都是一米長以上,整條的三文魚和虹鱒很好區分切開後就很難分辨了;三文魚肉為鮮亮的橙紅色,虹鱒魚則暗淡橙色較淺;三文魚肌間脂肪層通常清晰、肥厚,尤其是三文魚腩部位看起來十分漂亮,而虹鱒魚的紋路不明顯,這一點很容易對比;三文魚的口感細嫩,虹鱒魚則富有嚼勁,虹鱒魚厚切會出現咬不動情況,因此它做刺身會切的很薄很薄。
魚肉刺身怎樣才能健康食用
海水魚體內生存著一種叫做異尖線蟲的寄生蟲,而殺死它的最有效方法是高溫,可是為了魚肉刺身的鮮美高溫是不可能的,所以目前都是冷凍。國外很早就有出臺針對生魚片的食品安全法規,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規定,魚肉必須在零下35度冷凍15個小時,或是零下20度冷凍7天才可食用;歐盟的標準則是零下20度冷凍超過24個小時,冷凍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抑制異尖線蟲的發病率。
芥末、食醋、白酒、蒜泥或生薑等調料能消滅寄生蟲?
這種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根據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異尖線蟲可以在食醋中存活105小時;在高濃度白酒中存活24分鐘;蒜泥汁中存活7小時;生薑汁中存活10小時;芥末夜中浸泡55分鐘才能殺死異尖線蟲。而我們餐桌上都是不可能的達到這個要求的,而且也只是表面蘸上一層,根本做不到消滅寄生蟲效果。
目前三文魚市場狀況
大陸市場上有三分之一的三文魚其實是虹鱒魚,也就是假冒三文魚的名義來推進市場謀取暴利。而正真的三文魚還是三文魚,國產的三文魚也有但是成本很高,比進口的都要貴不少,因此很少見。挪威是三文魚出口大國,也是最大的養殖基地,可是近年來國內禁止從挪威進口整條三文魚,大多都經過冷凍處理,口感大打折扣。智利也是同樣,大部分是冷凍處理過的。紐西蘭和丹麥也有很多三文魚出口到中國,據說紐西蘭的帝王鮭是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最好的三文魚。
大家看完三文魚的分析,以後要吃三文魚就去大餐廳吃,才能保證我們的飲食安全,如果遇見非常便宜的三文魚,千萬不要嘗試很可能就是大馬哈魚和鱒魚冒充的。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吃好三文魚,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