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當了父母之後才能夠明白爹媽還真的不是好當的,除了要含辛茹苦的把孩子拉扯大,還要培養他成才以及要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護他周全,尤其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對這個社會缺乏了解也對危險的事物不清楚,一個不留神很可能就會傷害到自己或者被別人傷害,可以說養育孩子真的是一件非常耗時間和耗精力的事情。
像我朋友的孩子已經非常乖了,但也還是大小事不斷,因為本身比較乖、脾氣比較好,所以到了學校之後常常會被淘氣的孩子欺負,這本身是小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所以我朋友一般也不會過於理會,但是有一天孩子回到家說被同學打了,手臂上還有印子,這就不得不讓我朋友重視起來了。先不說我朋友是如何解決的,我先來問問大家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解決?是以牙還牙呢還是息事寧人呢?
以牙還牙的好處是可以讓那個欺負自己的人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負的從而可以防止這個人下次再來欺負自己。壞處是會養成孩子遇事用「武力」解決問題的習慣,就像馬斯樂說的那樣:
「如果你的工具只有一柄鐵錘,你就可能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是鐵釘」
甚至遇到「氣焰」很囂張的人還會導致兩個人大打出手,最後「兩敗俱傷」;很顯然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息事寧人的辦法也不可取,表面上看是已經解決了問題、風平浪靜了,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沒有給出自己的態度、理由從而震撼到別人,還是給日後留下了隱患,很可能那個淘氣的孩子就是專挑軟柿子捏的,過不了多久就又要來欺負自己的孩子。
我朋友的解決辦法就非常值得借鑑,她先是耐心聽孩子了解了經過,明白錯在他人的時候先是和班主任講了一遍,引起老師的注意。然後再在接孩子的路上和孩子家長說了一遍引起對方家長的注意。
當然這個時候那個欺負人的孩子很可能還心存怨氣,所以我的朋友就在家裡預先和孩子演練了一遍再次遇到該怎麼解決,並教了孩子幾個方法可以制住對方的手腳,又不會打到對方,最後讓孩子用自己所教的去解決問題,而自己則不斷在背後根據事態的變化出謀劃策,沒幾天那個孩子就再沒找過麻煩了。我覺得我朋友的做法是很有借鑑意義的,我們可以從她的做法中觀察到到底該如何處理孩子被欺負的事情。
第一,穩定情緒,了解來龍去脈
對於孩子,很多父母都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的。也因此一旦遇到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了,很多父母都跟自己被欺負了一樣。這個時候父母的情緒都是非常憤怒的,這種情況下想要處理孩子被打的事情顯然是不理智的,正如左拉說的:
「憤怒永遠是壞參謀」。
為了更好地給孩子出謀劃策,所以父母應該先冷靜下來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萬一這件事情自己的孩子也存在不當之處,那麼父母去質問那個欺負人的孩子或者家長又怎麼能夠做到理直氣壯呢?一旦確定問題不出在孩子身上,那麼冷靜的情緒也利於父母思考該如何幫助孩子。
第二,安慰孩子或教育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等父母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確定問題不出在自己孩子身上,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安撫自己孩子的情緒,這方便父母和孩子一起分析解決的方案。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教會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錯不在自己孩子身上,那麼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可以知道別人欺負自己的理由,從而根據這個理由制定方案進而避免再次被人欺負。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有做不好的地方,那麼站在他人角度想問題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
皮亞傑曾經就把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2-7歲的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在思維上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也就是說不會用對方的想法和觀點去思考問題。7-11歲的孩子處於具體運算階段,他們正在逐漸學會從別人的觀點看問題,但是還不完全具備這種能力。
任何一個個體的發展順序都是如此,所以家長們要著重注意在這些時期教會孩子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既可以讓孩子很好地避開他人的「雷區」避免惹怒他人從而被他人欺負,還可以避免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做出傷害他人的事,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孩子和他人產生衝突了,當孩子不再和他人產生衝突,那麼又怎麼會被他人欺負呢?
第三,為孩子「出謀劃策」,給孩子支持並讓孩子自己解決
有很多家長碰到自己孩子被欺負的事情都是直接去質問人家長以及直接責備孩子的,這樣的做法不妥之處一則是導致孩子學不會自己去解決問題,一旦離開自己還是會被欺負;二則是大人的直接參與有可能會讓事態惡化,比如對方家長也參與進來一起吵。
家長們就應該像我這位朋友一樣在背後給孩子出謀劃策,給孩子支持、給孩子勇氣,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進而讓孩子能夠在離開自己視線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護好自己。
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孩子都遇到過被人欺負的現象,小打小鬧我們可以看作是孩子的玩鬧,但是一旦情況惡化我們就需要重視起來了。不過重視的方法不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地把別的小孩也打一頓,而是要先釐清事情的經過,安撫好孩子的情緒,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並當好孩子堅強的後盾從而給孩子勇氣去解決問題。針對孩子被打的情況,如果你還有什麼小妙招,也歡迎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