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中找回自我,擁抱更好的未來

2020-09-03 羽文教育蔣悰羽

今天,無意間看到一名初中生在做微信號西部的「光明」,談論著同學之間的互助,寬容與寬容,同學之間真實的感情呈現得那麼溫馨與感人。孩子把這種情緒比作一束「光」,它照亮自己,溫暖他人。我希望所有西部的孩子都是心中的「光」,追求光明。

我真的很喜歡這些純潔和聰明的孩子,正直,善良,寬容,慷慨,幫助別人,愛和正義。校園的大部分正能量來自於我們的學生。有時,在比我們成年人更透明、更聰明、更純潔的孩子面前,會有一種深深的羞恥感。有時不禁喃喃自語:向我們的孩子學習!

我一直認為教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對於教師來說,最好的學習對象其實是那些仍然保持著童心和童趣的孩子們,他們是純真的,他們的心是單純的,充滿了同情和同理心。有時,在教室、操場、文體中心、校園的拐角處,走在馬路上,常常為孩子們的自然和真實、豐富多彩的表演而動情。但更多的時候,青少年天真幼稚,在成年人的眼裡,往往被貼上「不成熟」、「不懂事」的標籤,我們渴望孩子能快快長大,努力加快教育「拔苗助長」。希望孩子們「年輕成熟」,越早成熟越好。這種教育心態在教師和家長中很常見。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或潛意識地把孩子當成「大人」。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的人格平等應體現在尊重和承認孩子是獨立的自我。孩子被期望具有成年人的「自制力」和「成熟度」。然而,我們忘記了教育的功能不是「催化和促進」孩子的成長,而是陪伴、分享和幫助孩子自然和諧地成長。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階段的個性化呈現都是真實而自然的。成年人不喜歡的「小事情」也是兒童身心發展的正常現象。也許教育工作者在兒童身上重新發現自我的最好方法是欣賞和發現這些正常現象背後的真實世界,並發現在成年人中已經消失或消失的「真實的自我」。

孩子是我們最親密的「他者」。只有與「他者」互動,我們才能反映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實自我」。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相伴成長,是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依賴的雙向生命。

一個孩子去上海參加全國比賽。帶隊的老師回來後深情地說:「在去上海的船上,有一天晚飯後,所有的同學都到甲板上欣賞風景。沒有任何提示;沒人問,該做作業了,孩子一個人在小木屋裡拿出課本,如若沒人開始學習——引得老師嘆了口氣:「這就是習慣!」

學習習慣是指兒童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下,自動進行特定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當時機成熟時,孩子們會自動學習。

教育,其實就是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在雙向互動的過程中,慢慢地在彼此之間的密切關係中,去發現、發展和建立自己的個性化,同時也依賴和相互依賴於社會的本體自我。

相關焦點

  • 城市之光小學:擁抱自我,感受成長的動力
    擁抱自我 感受成長的動力——市共青團青少年「快樂成長」主題活動走進城市之光小學為推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2020年12月10日下午,在市團委的組織下,巢湖一中心理教師方小雅走進城市之光小學,為五年級孩子們帶來題為《擁抱自我 感受成長的動力——小學生自我悅納》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講座伊始,方老師向孩子們介紹自己每年都為我校六年級學生做畢業班心理健康講座,是我校的常客,驅除了孩子們心中的陌生感,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方老師平易近人的形象深入學生們的心。
  • 甩掉「包袱」,擁抱未來,讓戲劇見證孩子的成長
    影片故事中的三個「傻瓜」鬧的其實不是寶萊塢片場,而是一所校風以嚴格苛刻著稱的印度大學。那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快樂又輕鬆舒適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孩子的多方面人格,成就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戲劇!戲劇可以幫孩子更好的塑造性格,並找到學習的樂趣所在。
  • 擁抱、療愈內在的小孩 |「動力成長體驗工作坊」招募中
    與柏燕誼一同成長「動力成長體驗工作坊」招募中回歸本真,擁抱(療愈)內在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在這裡,你可以自由傾訴心聲,訴說成長經歷,表達情緒感受;在這裡,你可以看見,傾聽,陪伴,愛和擁抱真實的自己,探索和理解未知的自己,除去心靈陰霾和痛苦;在這裡,你有機會體驗早年的生活中與重要他人的各種情感,無意識衝突,人際關係模式,找到令自己五味雜陳的內心困擾,以及阻礙你建立親密關係的潛意識根源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接納焦慮,才能助你更好地自我成長
    最終,松子也並沒有完成自我的救贖,而是死在了這條路上。一個生命力頑強的人,原生家庭的不幸福,會讓她向外探索,在未來創造出自己想要的幸福家庭來彌補曾經缺失的愛。松子是這樣的,但卻用錯了方式,她對愛人和工作不斷卑微地奉獻,對於自身的愛和利益卻不敢接納和爭取,最後換來的也只能是辜負。常說,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別人才會愛你。
  • 「欲樹人先樹己」,孩子未來的「高度」,在於母親的自我成長
    都說"為老不尊,教壞子孫",身為母親,面對孩子的性格塑造這一問題,與其苦口婆心地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去做,不如自己先做出正確的行為,即以身作則。母親的自我成長能影響孩子的未來,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就首先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是一直以來不變的定律。為什麼母親的自我成長能影響孩子的未來?
  • 為什麼擁抱對於你的孩子如此重要?
    擁抱愛撫是大腦發育的關鍵元素,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依靠不同的感官刺激以及皮膚接觸,特別是嬰幼兒,肢體的接觸也是嬰幼兒的大腦和身體健康成長當中最重要的一種感官刺激。 2、情商高經常被擁抱愛撫的孩子情商更高,情緒管理能力更好,如果能夠得到大人的回應和鼓勵,及時給予孩子正向強化,孩子活動的積極性就會得到加強,對於小一定的孩子也會進行更多的探索以及嘗試。
  • 有孩子不要放棄所有,別忘了找回自我價值!愛己愛兒的最佳正解
    剛生完孩子的頭半年,媽媽會處於混亂狀態,這就像是陷入一段熱戀一樣,會有點失去自我,全心全意只想為對方付出,如果想要找回屬於自己的價值,就需要有「自我察覺」的能力,學會為自己設下界限。,可是她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並沒有想像中的好,因此找回自己價值的同時,也能學會拿捏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 別錯過了婚姻在生命中的二次成長,走出過去的死局才能擁抱自我
    而應採兒的家庭與陳小春的截然相反,她出生在一個家境優越而且充滿"愛"的家庭中。按理說,這樣的性格很難會幸福,但是自從結婚後,日子卻越過越幸福。陳小春這樣說過應採兒:她教會我享受,帶給我陽光。她就像冬日的暖陽,照進了陳小春的心裡,驅趕了他心裡的陰霾,也治癒了陳小春在原生家庭所受過的傷。過去也許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應該是羈絆自己變得更好的理由。
  • 動漫《玩具總動員4》,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啟發孩子的好動漫!
    《玩具總動員4》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關於失去與尋找的故事。失去既是遺失也是迷失自我,尋找既是找到也是找回自我,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成長,更是心理的成長。這一集的成長,比第三集來的更加深刻。每個人都有本心,卻也有執念。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搞不清兩者的區別。
  • 如何幫助孩子告別彷徨,堅定不移地找回自我?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持續地前行,他們會迷失方向,會出現困頓,會腳步蹣跚,我的任務就是及時幫助孩子們告別彷徨,堅定不移地找回自我。赫爾曼·黑塞在《德米安》一書中寫道:「在那些日子裡,我像個失明的人四處闖蕩,狂風在我的內心怒吼,每一步都很危險。我只看見深不可測的黑暗在我眼前,以往所有的道路都在這片黑暗中迷失且深陷。
  • 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是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是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簡單地說﹐自我價值就是自信﹑自愛﹑自尊。如果一個人總是逃跑,將在競爭中失去機會。在生存與適應的過程中,競爭隨時、隨處可見,如果總是對自己評價不足,總是放棄,將無法生存下去。為此,人類進化出自我提升、保持較高自我價值的需要,讓我們有勇氣去從事各項事務、去競爭,從而為自己獲得機會。
  • 家長放棄強制要求,讓孩子在自我糾錯中不斷成長
    家長的叮嚀和囑咐不能伴隨孩子一生,要讓他們學會在體驗中成長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學會自我成長,孩子在開始的時候都需要父母的指引,但那並不代表他們一輩子都要活在父母的指揮之下。很多家長因為太過於擔心孩子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於是就能替孩子包辦的,就絕不讓他們自己動手。做一件事恨不得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提醒到,確保萬無一失。
  • 未來的本質,是以未來的方式,找回人所失落的從容 | 頭條
    感謝各地教育界的同仁光臨第二屆未來學校整體建設北京峰會。這是一場開放的主題討論,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教育技術場景中,幾乎每一個思考與案例的疊加都讓人充滿好奇。我想唯一需要拋磚引玉做一點延展的,是最近關於「未來教育究竟通往哪裡」的一個體會。
  • 孩子退縮不前,要強推嗎?掌握這個「臨界點」,孩子能更好成長
    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不能逼著他去做些什麼,而是把他拉回安全區。通過親密的安撫、尊重、共情等,讓他平靜下來。等到孩子的情緒完全平復之後,我們可以慢慢地帶他找回他的&34;,重新出發。偶爾的逃避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每件事情都採取逃避的態度,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人格發展就很容易因此被影響。
  • 《擁抱未來閱讀會》免費報名啦,適合2到8歲的孩子!
    導讀: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非常重要,喜愛讀書的孩子更愛動腦思考問題,將來上學後學習能力也會更強,相對來說情緒更為穩定,個性較為冷靜,能自我約束,知識面寬廣。如果父母幫助孩子從幼兒開始喜歡讀書,孩子上了學有一定識字量後,就可以自己獨立閱讀大量書籍,獲取更為豐富的知識,這對於孩子將來的成才及各科學業成績,都至關重要。
  • 成長過程中,父母只能引導孩子成長,但不能替代
    家長教育孩子不能「越位」,保護過度只會讓孩子未來更加無助孩子需要自我成長才能夠有更好的收穫,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能會因為擔心而參與孩子的日常生活,但其實這樣做無疑是害了孩子。當孩子第一次繫鞋帶是死結的時候,家長是不是不再給他們買系帶的鞋?
  • 盂縣匯民村鎮銀行「關愛孩子 擁抱未來」捐書活動
    5月22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盂縣匯民村鎮銀行"關愛孩子 擁抱未來"捐書活動在盂縣第五實驗小學(盂縣特殊教育學校)舉行。匯民村鎮銀行共捐給第五實驗小學(盂縣特殊教育學校)每位學生半年小學生雜誌492套。參加捐書活動有縣團委、縣教科局、小學生雜誌社主編助理趙五四參加活動。
  • 擁抱的力量:請每天給孩子多一個擁抱
    擁抱是一種家庭關係中的親密聯結,嬰幼兒1-3尤其重要,這是第一個性格成長階段,孩子特別需要安全感和關愛,這階段呼籲家長應該多給予孩子擁抱、撫摸等肢體愛的行為。特別是孩子受到驚嚇,無助的時候父母需要及時用身體的溫暖去安撫孩子心靈。
  • 有了寬鬆的環境,孩子的自我意識,才能更好地發展
    在《萌仔萌萌宅》的綜藝節目中,肯尼對於張大大要和他遊戲、譚維維要教他唱歌,都是拒絕,說最多的話就是「我不要」。孩子2歲以後,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在孩子自我意識出現的時候,家長要做什麼?需要注意的點有哪些?繪本《西奧和不先生》講述了一位名叫西奧的男孩,自我意識如何表現的一天。
  • 陳春花:認知自我,認識世界與未來,認識能力,讓你成為更好的自我...
    認知自我過程中需要突破哪些障礙? 怎樣看待能力? 我們應該為未來做好哪些準備?任何一個組織或任何一個系統,都需要一個卓越的領導者,幫助這個組織或系統取得最好的結果。但是我們發現,在歷史上,能夠成為卓越領導者的人非常少,包括美國這個已經絕對能夠引領世界的領導者一樣的國家,在選舉總統的時候也遇到同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