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悠悠
編輯\悠悠
曾經有這樣一則報導,一個孩子主動為搬著重物的人扶著門,被問到為什麼這樣做,孩子沒有回答很高大上的話語,而一句簡簡單單的"因為我媽媽平時就是這樣做的"敲擊了大家心弦。都說"為老不尊,教壞子孫",身為母親,面對孩子的性格塑造這一問題,與其苦口婆心地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去做,不如自己先做出正確的行為,即以身作則。母親的自我成長能影響孩子的未來,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就首先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是一直以來不變的定律。
為什麼母親的自我成長能影響孩子的未來?
1、母親是孩子的第一教師
孩子出生之時見到的第一眼便是自己的母親,而往後的時間裡孩子和母親相處的時間也是最長的,所以母親是孩子成長之路的第一位教師。如果媽媽本身是經常粗心大意,那麼孩子應該也不會心細如髮。
2、孩子本能的依賴
根據兒童的身心成長規律,孩子在幼年時期會對母親產生本能的依賴,而他們的內心最深處認為依賴等於信任,也就是母親做的任何行為都是可信賴的,都是正確的。如果母親是努力上進的,孩子就會有意識地向母親看齊。
3、孩子天性的模仿
孩子從幼年成長到青年的過程中,自我意識正在不斷完善,孩子會對大人的行為作出模仿來完成自我探索,而在此期間,母親教導孩子時的所作所為將起到直接的影響作用,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因此,孩子未來的"高度",在於母親的自我成長。而不同母親帶給孩子的影響,亦是不盡相同。
不同性格的母親帶給孩子的影響:
1、強勢型母親
強勢型的母親將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母親說一孩子不得說二,美其名曰"嚴格是為了孩子好"。但這樣的孩子即使被母親"塑造"成一個"完美"的人,卻沒有自己的思想。在母親的強勢之下,孩子難以訴說真正的心聲,有可能導致抑鬱、自卑等消極情緒的產生,內心也必定會產生諸多壓力。
2、高冷型母親
前文所述,孩子對母親有天生的依賴性。但有一類母親卻好似認為孩子的成長全靠自我,對孩子毫不關心還認為能培養孩子的自覺性。事實上,孩子在成長之路若得不到正確的引導還感受不到幸福,則容易走上偏頗的道路。
3、心軟型母親
讓孩子明確是與非是極為重要的,但有些母親在孩子做錯事時的眼淚汪汪便"敗下陣來",過於心疼孩子而忘記適當懲罰他們,孩子則容易在"慈母多敗兒"中認為做錯事都可以用這種方式逃避。
很明顯,這三種母親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欲樹人先樹己",母親要先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才能讓孩子塑造更好的性格。
母親需要做到哪四點來提升自我修養?
1、注意克制情緒
"惡語傷人六月寒",脾氣暴躁的母親是教不出一個溫文爾雅的孩子的。母親一味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情感發展,孩子會不懂得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若孩子迫切地想要獲得認同感,也許還會採取極端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媽媽們不管是工作上壓力有多大亦或是孩子有多調皮,都要理性地面對孩子。
2、給予孩子足夠的溫暖
有些母親依然認為"嚴師出高徒"的道理適用於家庭教育上,但嚴厲的教育不代表讓孩子完全感受不到溫暖。緊繃的弦尚且飛不高飛不遠,何況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呢?相信沒有母親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冷漠自私,所以,就需要媽媽們給予孩子足夠的溫暖,讓孩子在開朗自信中成長。
3、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過多幹涉孩子的私人空間,一方面可能導致孩子因感覺自己不被尊重而不再與媽媽平等交流,難以形成樂觀積極的性格,也不利於家庭良好和諧關係的建立;另一方面,會讓孩子"高分低能",因毫無自理能力而無法在社會中生存立足。因此媽媽們要適當放手,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
4、擁有足夠的耐心
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教導孩子可以說是一生的功課,在如此漫長的一生中,媽媽們沒有足夠的耐心是不足以支撐的。加上孩子還不懂事的時候總是頻頻犯錯,也許一個小動作就可以讓平靜的媽媽瞬間抓狂,而這同樣要求媽媽們足夠耐心地去引導好孩子。
總而言之,在孩子心中超人般存在的媽媽,需要明白"欲樹人先樹己"的道理,先學會自我成長,方可成就孩子的未來。媽媽們可以想想自己平時教導孩子的時候有沒有化身"強勢型""高冷型"或"心軟型",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及時止損。如今新聞報導的很多關於青少年犯事案例,大多和不正確的教導有關。就像那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裡,被抓住的小偷還怪責媽媽小時候沒有把自己教好而咬下母親的耳朵一樣。而能夠做到提升自己修養的母親,孩子未來的高度自然也不會低。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