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你真的會吃蛋白質嗎?你的蛋白質白吃了!

2020-12-17 健康煉志

剛接觸或者即將接觸一段時間健身的健友們,大夥們都懂得健身需要多攝入蛋白質,因為多吃蛋白質可以促進肌肉增長blablabla。。。。。。

但是今天,身為一名偽醫學狗的小編告訴你們,攝入並不等同於吸收,大夥按照公式計算,算出自己每天需要攝入多少蛋白質,並且嚴格按照數量去攝入。但是,吃進肚子一回事,吸收是另一回事。不懂得如何讓身體利用它,也不行。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使攝入的蛋白質能都最大程度的供我們使用呢?首先需要給大家普及一個概念,蛋白的互補:因為蛋白質中必須胺基酸的模式不一樣,我們需要將所吃的肉類與其相互補充的另一種類食物混合使用,混合之後的食物蛋白質中必需胺基酸的模式就會更加接近理想模式,從而提高了我們身體對蛋白質的利用價值。

打個比方來講,今天攝入了80g蛋白質,但是不注意食物的搭配,你的身體可能只能吸收掉20g蛋白質。從預防醫學膳食營養角度來講,你所需要的就是跨種屬飲食,而且食物種屬差距越大,蛋白質的利用率就越高。

假如中午吃了雞胸肉,又吃了牛肉,你身體對蛋白質的利用率就比較低。但是如果你吃了雞胸肉,又吃了菜,配了全麥麥片,你身體對蛋白質的利用率就會更好。因為跨種屬飲食,就可以做到蛋白質的相互補缺,並且食物的種屬跨度越、越遠,身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會越高。

那些發愁一直吃,而且認真訓練,但是效果並不好的健友,不妨嘗試一下這種跨種屬飲食方法。 對咱們健身人士來講,通俗點,蛋白質等同於肌肉,飲食對健身的重要性不必多講,但是也要避免一些極端的行為,不能只要是蛋白質就瘋狂攝入,考慮一下它的的吸收,只有我們的身體吸收了,它才開始工作,進行一系列的變化,使你的塊頭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不然既費了自己的money,花了功夫,費了時間,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成果,難免會打擊我們的自信。

相關焦點

  • 你的蛋白質過量了嗎? 到底吃多少才叫做蛋白質合適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的蛋白質過量了嗎? 到底吃多少才叫做蛋白質合適呢? 節日過去,很多人都感覺到肚子裡多了不少油水。魚肉吃多了,就擔心蛋白質過剩;想吃幾天水果蔬菜清清腸胃,又擔心蛋白質不足。到底吃多少才叫做蛋白質合適呢?
  • 蛋白質對增肌很重要!你知道如何估算所需蛋白質嗎?
    第二點要知道的是一隻雞蛋大概是6-7克的蛋白質,這數字是連蛋黃也是一起吃的,簡單來說,蛋白質含量也很少,如果你要從雞蛋裡攝取所有的蛋白質,你可能要吃十幾二十個。肉類是比較好一點,大概100克肉有20克蛋白質,肉類包括是:雞肉、豬肉、牛肉,當然每種肉類也有些不同,不同部位也會有不同,如果你真的要很清楚地知道細節,那可以上網尋找一下,但我們可以做一個粗略的估算,可以當它們全都是20克蛋白質左右。你會好奇,100克的肉即是幾多呢?
  • 蛋白質對身體那麼重要,你會補充蛋白質嗎?
    蛋白質對我們身體是極其重要的,大到心肝脾肺、骨骼皮膚;小到牙齒、指甲、頭髮,都離不開它。如果我們身體蛋白質不足,將會影響我們身體健康。那麼我們會有些什麼表現呢?
  • 健身蛋白質的攝入方法,你會一次攝入很多蛋白質嗎?
    對於健身人群來說蛋白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們肌肉生長合成的原料,但是有關蛋白質的攝入來說很多人不了解不清楚,如何合理的攝入蛋白質?通常會一次性攝入很多蛋白質?對於普通健身人群來說過多的蛋白質攝入會導致乳糖不耐受,人體分解吸收蛋白質工作效率下降,這就會導致沒被吸收的蛋白質停留在腸道中,發生變質,導致腹瀉,脹氣,口臭等。乳糖不耐受在初步接觸蛋白粉食用的時候很常見,簡單來說乳糖不耐受就是蛋白粉中的乳清蛋白,吃了過多的乳製品會拉肚子。二.攝入蛋白質的間隔時間是多少?
  • 你真的會吃「馬卡龍」嗎?看完後覺得這些年的馬卡龍都白吃了!
    你真的會吃「馬卡龍」嗎?看完後覺得這些年的馬卡龍都白吃了! 馬卡龍,又稱作瑪卡龍、法式小圓餅,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製作,並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的法式甜點。馬卡龍口感豐富,外脆內柔,外觀五彩繽紛,精緻小巧~馬卡龍剛剛組裝好,但並不適合馬上就吃。
  • 吃多少蛋白質,可能會退酮?
    後臺總有小夥伴問問,吃這個會退酮嗎?吃這個會退酮嗎?其實,退酮不退酮,自己的狀態會告訴你,生酮(燃脂)狀態和糖代謝狀態,自己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今天,我來回答一個被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一天大概可以攝入多少蛋白質呢?吃多少蛋白質可能會退酮呢?相關閱讀→蛋白質吃多了,會不會傷腎?
  • 蛋白質吃多了,會傷腎嗎?3個現實反例,告訴你結果
    剛健身的小李,就聽說不能大量補充蛋白質,這樣會損傷腎臟健康。可教練卻總叫他多吃點蛋白粉來補充營養,這下小李就尷尬了:這蛋白質到底是該吃還是不該吃?蛋白質吃多了會傷腎?對於健康的人來說,這就是謠言!沒有研究證明:健康人攝入大量蛋白質會造成腎臟損傷針對這個說法,不少科學家都做了研究,以下請看三個反例:一、健身人士有健身需求的人通常會選擇大量食用高蛋白食物來補給身體的所需,特別是健身教練和健美人士。
  • 茶葉蛋真的好吃又營養?看完後網友:那些年,我們白吃的雞蛋
    茶葉蛋什麼的,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不過的吧,相信大家基本上都吃過吧,有的人在家也會自己做吧。特別是早上,很多人都喜歡來一顆茶葉蛋,畢竟小編也是愛吃的。很多早餐店,也都會有滿滿一鍋的茶葉蛋,真的是很受歡迎啊。
  • 蛋白質不足容易導致掉頭髮? 掉頭髮真的是因為蛋白質不足嗎?
    蛋白質不足容易導致掉頭髮? 掉頭髮真的是因為蛋白質不足嗎?時間:2016-05-24 12:57   來源:昌平科普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蛋白質不足容易導致掉頭髮? 掉頭髮真的是因為蛋白質不足嗎?
  • 健身的你,知道蛋白質每天需要吃多少嗎?
    健身的你,知道蛋白質每天需要吃多少嗎? 每天該吃多少蛋白質?這是大多數健身愛好者的疑問!
  • 蛋白質你買對了嗎?
    蛋白質你買對了嗎?
  • 日常飲食中蛋白質攝入對孩子的影響,你知道嗎?
    既說是個段子,沒什麼科學依據,我們就先不糾結這樣的算法是否會招來大多數男生的白眼了,但不得不說,這也確確實實反映著現階段大家的擇偶標準趨勢。你必須承認,180cm+是個加分項。尤其那些吃過身高虧的家長,更是為了孩子將來不走自己的老路,每天給孩子好吃好喝。他們大概覺得 「吃得多長得快」。這種想法是對的嗎?
  • 配方奶蛋白質就是比母乳多, 真的是好事嗎?
    沒錯,研究表明:配方奶中的蛋白質含量就是比母乳多。但是問題是,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蛋白質是人體的三大供能物質,不僅如此,小到頭髮絲,大到人體抗體誰都離不開它,看來我們傳統的看病人必提箱奶的做法還真是有道理呢。
  • 蛋白質你還只知道雞胸肉嗎?來我告訴你,20個高蛋白質肉類
    蛋白質(3盎司):21克5.眼圓牛排與去皮雞胸肉相比,眼圓牛排每3.5盎司僅含有0.9克脂肪,是你能吃到的最瘦的牛肉。找到這種以草為食的版本會使它更瘦。每邊煎60- 90秒(取決於扇貝的大小)就可以吃了。蛋白質(3.5盎司):15克7.蝦你可以購買和食用蝦的方式多種多樣,這使它們成為一個多功能和方便的選擇。它們可以去殼或煮熟,所以你只需要把它們加到沙拉裡或蘸著雞尾酒醬吃。
  • 生命的物質基礎,你真的選對了嗎?丨走進蛋白質的世界
    生命的物質基礎,你真的選對了嗎?畢竟前段時間,張文宏醫生可是瘋狂向大家建議抗疫時期要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來增強免疫力呢!蛋白質一詞源於希臘文「Proteios」,翻譯過來就是「頭等重要」。這意味著蛋白質確實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質,生命的產生、存在和消亡都與它有關。知道蛋白質很重要,但是為什麼重要呢?它有優劣之分嗎?
  • 這些優質蛋白質,你吃對了嗎?
    有些人認為,高蛋白食物營養價值高,可以補充身體的蛋白質,對身體有好處,應該多吃。從營養方面來說高蛋白食物對身體確實是非常有好處的,很多高蛋白質食物不僅含有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等。魚各種魚類的蛋白質含量都較為豐富,以草魚為例,每100g魚肉所含蛋白質為16.6g,如果一餐吃200g魚肉,那麼獲取的蛋白質則是33.2g。肉類這裡的肉類主要是指禽肉,比如雞肉、鴨肉等,每100g雞肉所含蛋白質是21.5g,若午餐吃了80g雞肉,那麼所獲取的蛋白質是17.2g。
  • 蛋白質究竟要吃多少?高蛋白飲食會傷腎嗎?
    只是在回答的同時,忽略了每一個人的訓練強度和生活作息是不同的,所以今天我就要帶你來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蛋白質攝取量!還有每一個健身的人都曾經擔心過的高蛋白會傷腎嗎?蛋白質究竟要吃多少?高蛋白飲食會傷腎嗎?如果你還沒有看這兩篇文章的話,我建議你可以稍微去瀏覽一下,對我接下來要分享個東西會比較有概念。
  • 吃太多蛋白質會有害身體健康嗎?
    目前普遍的共識是蛋白質攝入太多會對腎臟造成不良影響,那麼真是如此嗎? 如果你腎臟健康,那麼你不用擔心,如果你腎臟不是很好,那麼你就需要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逐漸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一次就攝入大量蛋白質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 用蛋白質取代碳水來減重,真的有效嗎?
    蛋白質對於維持和修復肌肉、骨骼功能和整體健康至關重要,但一般人真的需要利用蛋白質來補足每日的熱量缺口,以此進行減重嗎?我們以健身大國——美國為例,當你去逛美式賣場時,總能發現貨架上滿滿的蛋白質餅乾或是多樣化的蛋白質飲品,甚至加入了蛋白質的穀類早餐。
  • 你每天需要吃多少蛋白質?
    甚至,我也建議過健身人群,可以攝入更多的蛋白質,比如超過3克,以保證達到正氮平衡(當然吃得過多也就是稍微費點錢)。 然而,最近學習了EXAMINE的蛋白質指南,因為每個人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目標,所以,做一個更科學更細分的蛋白質攝入建議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