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所說的魔到底指的什麼?又該如何降服?

2020-12-20 白居士手持蓮花點玄機

佛教中的「魔」,又稱魔羅,意譯為障礙、殺者、能奪命者。魔剛開始時寫作磨,到梁武帝時才改為魔字。魔分四類:一為煩惱魔,指三界內眾生皆有貪嗔痴等煩惱;二為五陰魔,指輪迴六道受生死;三為病魔,肉身凡胎,誰能無病?四為天子魔,指內心邪念,外魔得其便。還有出三乘聖者,尚有無明塵沙變易生死,還有微細的四魔。若依止觀魔事發相,則有捶惕鬼、時媚鬼、魔羅鬼,千變萬狀,破壞行人。

事實上,魔類雖多,不外乎內魔和外魔之分。內魔乃指身內之魔,實指心中生出的種種煩惱;外魔指身外之魔,既包括天魔波旬,又包括各種外境的幹擾。具體則包括煩惱魔、陰魔、天魔、死魔、罪魔、行魔、業魔、心魔等。

所謂煩惱魔,乃指阻礙人修行的昏煩惡法。它包括阻礙六道眾生證得真空寂滅的見思煩惱,障蔽聲聞、緣覺二乘眾生化利他人的塵沙煩惱和翳閉菩薩乘眾生獲得果覺法性妙體的無明煩惱。由於十方諸佛已達究竟圓滿的覺地,因此佛陀沒有這三種煩惱。

所謂陰魔,乃是指色、受、想、行、識五蘊之魔。既是內魔,又是外魔。陰乃覆蓋之意,蘊乃積聚之意,色受想行識覆蓋清淨真性,積聚生死苦果,故稱五陰魔。

所謂天魔,乃指他化自在天上的魔羅天,專門破壞修行人。

佛陀降魔圖一
佛陀降魔圖二
佛陀降魔圖三

所謂死魔,乃指人身四大分散,終至一死的境況。

所謂罪魔,乃指犯殺盜淫妄酒等罪業,必召罪報。

所謂行魔,乃是念念遷變流動造作罪業。例如,若起念念殺生害命的行魔,必定遭遇殺害的行緣。

所謂業魔,乃指身口意三業魔。

所謂心魔,乃由身內所起,乃生死的主體。例如貪嗔痴慢疑。

以上乃是對魔境的簡單分析,下面,我們就針對時下眾生修行情況,指出幾種容易誤導眾生的幾種魔境:

1.有些眾生修禪定,觀見到色蘊盡除,受蘊清明,於是,種種感受之相現前,心中激動,自覺成佛只在一念間,逢人便自誇,向上傲視諸佛,向下傲視眾生,此乃狂魔入侵,正受失卻,必定沉淪。

2.又有禪定中眾生,觀見色蘊消盡,但其受蘊仍然清晰明白,自以為具足功德,心生傲慢,從此不禮塔廟,不敬聖像,又對施主說,塔廟、經像不過是金銀銅鐵、土木樹葉罷了,肉身才是真正的寶。此乃慢魔入侵,命終必墮無間地獄。

3.毀謗持戒,說那是小乘之道,又說菩薩能悟解空性,一切皆空,哪有持戒犯戒之理呢。於是,飲酒食肉、尋歡作樂,此乃空魔入侵,必墮地獄。

4.修行到一定程度,能體會到虛無空明,忽生愛欲,於是和常人行淫無度,因有欲魔附身,有一定神通而使眾人跟隨,後鬼魔生厭離他而去,他便神通頓失,生受國法制裁,死墮地獄之中。

5.好使神通,變化種種形相迷惑眾生,從而使大眾心性動亂,壞佛律儀,施行貪慾。又胡說如來在某處降世,或說什麼天災人禍、戰爭將臨,甚至說什麼天界大換屆,末劫已至、上天收元等,散布謠言,製造恐懼,惑亂人心,此乃天魔、怪鬼附身,生受國法制裁,死墮地獄之中。

6.說什麼某人乃某佛化身,某人乃某菩薩臨凡點化眾生等,誤導眾生,此乃魃鬼年老成魔惱亂此人,生受國法制裁,死墮地獄之中。

7.顯露神通,說什麼某人是先佛,某人是後佛,還有什麼真佛、假佛、男佛、女佛等,此乃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此人,生受國法制裁,死墮地獄之中。

8.自稱前世先度了某人,今天再度某某人,或者說有什麼大光明天,諸佛住在那裡,誤導眾生,此乃癧鬼年老成魔惱亂此人,生受國法制裁,死墮地獄之中。

9.愛好預言禍福,謗僧罵人,攻擊人間之事,此乃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此人,若不改悔,生受災難,命終後必墮地獄。

10.因貪求神通,貪求知前事後事的預知能力,此時便有天魔趁虛而入,讓他在講法時忽得珠寶,並有靈獸類動物口含珠寶、珍奇、簡冊、符籙之類授予此人,天魔加持使他多半以藥草為食,或者一天只吃一麻一麥,口上好說哪裡有寶藏或有聖賢,向人宣說淫慾,壞佛律儀,命終必墮地獄。

11.自稱佛的應身,或者自稱某某聖人出世,好言神通,攻擊人事,甚至能顯弄神通惑亂世人,此乃山精水怪年老成魔惱亂此人,多半會受國法制裁,死墮地獄。

12.能空中取物,甚至能穿越物體,狂言眾生乃我子孫,諸佛乃我出生,我乃出世之佛,此乃自在天魔指使眷屬弟子以幻化之術吸食此人的精氣,命終必墮地獄也。

五陰魔境

以上情況皆是魔境。對治魔境,乃需保持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與覺悟心,恆守正念,心不動搖,嚴持戒律,誦經持咒,最好一心念誦阿彌陀佛聖號,則內魔自消、外魔自退也。

佛陀宣說楞嚴咒,降一切魔
楞嚴經實乃眾經之王
楞嚴經揭示了所有妖魔鬼怪的真相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末法時代?誰是佛陀所說披著如來袈裟的魔子魔孫?
    以至於,網友們評論,佛陀說的末法時代到了,學誠就是佛陀所說的魔子魔孫來敗壞佛法的。非佛門的人,對末法時代還有很多疑惑,不知其所言,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什麼是末法時代。一、什麼是末法時代釋迦摩尼佛說過佛法共分為三個時期: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
  • 佛教中講的慧根,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
    《楞嚴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裡的慧,就是指人的大智慧。這裡的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它是一個有序的過程。一個人要想擁有智慧,就要先做到戒。如果戒都做不到,就無法生發出智慧來。很多人以為,佛陀說的戒,指的就是佛教中的戒律。其實不然。真正修行過,讀過佛經的人,知道一個人修行,最主要的是修心。
  • 佛教:「四大皆空」究竟指的是什麼?
    佛教中經常提到四大皆空,不管我是不是學佛人,也許都聽過四大皆空這四個字。那到底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呢?四大到底是什麼?我們先來看一看這裡的空是什麼意思?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空的意思,空在佛教中是指一切變化不實的事物都是無自性的,都是會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的,對於那些虛妄不實會生會滅的事物,我們就可以說是空的。但空並不等於沒有,如果空是沒有的,那連因果、善惡豈不都是沒有的了?顯然不能這樣去理解。
  • 佛教中這個字:「卍」到底怎麼發音?別讀錯了!
    在佛教中,有很多象徵佛教的東西,比如身如菩提樹的菩提樹,比如寺廟裡的佛塔,佛珠,佛舍利,比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這些都是最典型的佛教象徵。不過還有一樣東西,也許你會經常在佛的胸前看到,或者其他地方看到,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又如何去稱呼。學佛人也許會經常看到這樣一個符號:「卍」。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東西只是個符號,其實並不止是一個符號。這個標誌其實是我們中國古代的一個文字。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的意思;法的字義解釋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意思是每一事物必然有它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什麼物質。
  • 佛教中的「六根清淨」是指什麼?
    在佛教中為什麼要強調「六根清淨」呢?而且這「六根」又是指代什麼呢?佛教中把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把色、聲、香、味、觸、法稱為六塵,而且認為六根與六塵是有所相連的,這樣就會產生種種欲望、煩惱乃至罪孽之事。
  • 道教和佛教中,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將有何聯繫?如何區分?
    道教和佛教中,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將有何聯繫?如何區分?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封神演義》中,魔家四將是鎮守佳夢關的四名大將,屬於商紂陣營,戰死後被姜子牙封神,進入天庭,而他們的原型是佛教中的四大護法神將。
  • 佛教所說的六時吉祥,指的那六時?
    昨天有有人留言給小禪,問佛教中的六時是什麼意思?指的是哪六時?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這六時是什麼意思?分別代表著那「六時」?佛教經典《吉祥經》云:「願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一切時中吉祥者,願諸三寶哀攝受。」佛教徒常用「六時吉祥」作為祝福語送給同參道友或護法檀越。
  • 在這浮躁的社會裡,如何降服這顆心?
    幾乎每個人都說現在這個社會太浮躁,其實是我們自己太浮躁,為什麼會這麼浮躁?其實是我們沒法降服內心,如何降服我們那顆浮躁的心呢?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就知道答案了。現在年輕人普遍如此,您說怎麼辦?」「我一年前失戀了,但我忘不了她。我每天都跟自己說忘記她,但現在還是忘不了。我怎麼才能忘記呢?」「我有時候狀態好,看什麼都很順眼,有時候狀態不好,什麼都能惹我生氣。如何才能讓我保持好的狀態呢?!」我相信類似的問題,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遇到過。我之前的答案類似這種:你多看看書等。
  • 佛教中所說的「積陰德」,是什麼意思?
    《了凡四訓》中有一句經典的話: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什麼是陽善?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即為陰德。陽善可以享受世人的讚嘆,但是如果名不副實,那就不是福而是禍了。積陰德的人自有天道正義護佑。陰德的福報要遠超陽善,是陽善還是陰德,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這顆心。
  • 佛教中常說的「福田」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中,經常會聽到種植福田、培福、修福這一類的詞,那麼這個福田到底是什麼意思?怎樣才是種植福田呢?福田是佛教用語。這個「田」是表示能夠生長東西、能夠收穫東西的地方,像我們吃的糧食、瓜果蔬菜等等,都是從田地裡生長出來的。
  • 學佛如何開悟?佛教裡的開光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開悟」?明心見性,能時時觀照好自己的心,觀照好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念念清淨,如如不動,境隨心轉,活在當下。一念覺,你就是佛;一念迷,你就是魔。開悟的人能於一切時處觀自在,不被煩惱妄想所障蔽,不生分別、不生對立。開悟的人的心性和佛性是相應的,具有佛菩薩的精神——慈悲、智慧、圓融、無礙。智慧不生煩惱,慈悲沒有敵人。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一句話,是我們修行的核心,一定要記住
    我們修行最大的問題就是此心不能清淨,怎樣獲得清淨心是我們修行中最大的難題,也可以說是千古難題,這是我們修行的核心,金剛經中,須菩提尊者就為我們問過這個難題,一定要記住了: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
  • 佛教常識:「福田」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又該如何種植「福田」?
    ——《優婆塞戒經》大多數人接觸佛教之後知道的第一個詞就是「福田」,因為無論是寺院的師父,還是寺院常住的師兄,總是會說「福田」二字,總是跟我們說要廣種福田。但是,什麼是「福田」呢?福田又該如何去「種植」呢?
  • 佛教:神,仙,魔,鬼,妖,怪,聖,賢——究竟都是什麼來頭?
    這一篇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三教的基本概念——比如儒家的聖賢,道家的神仙和妖魔鬼怪,在佛家看來到底是什麼意思,三教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然後各位師兄再遇到這些名稱就不會搞混淆了。而佛家的聖人當然是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釋迦摩尼佛的化身,但是從教義上來講佛家的聖人就比較多了,有著「三賢十聖」之說。這十聖就是十地菩薩,還有小乘的阿羅漢和中乘的闢支佛,再加上佛陀,都屬於聖人行列。
  • 佛教中念珠到底有什麼作用?念珠的由來是什麼?
    佛教中念珠到底有什麼作用?念珠的由來是什麼?「念珠」又稱數珠,主要是一些宗教在祈禱、歌頌、念經念咒時所用的物品,一般在道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等使用最多。但如今念珠已經被商業化了,我們在市面上可以購買到的各種各樣的念珠,多數都是一種飾品。
  • 喬伊斯·梅爾:基督徒如何活出向神降服的生命?
    但是「向神降服的生命」才是真正豐盛的生命。「凡是神呼召我去做的事,我不要半途而廢,我要堅持到底,我要做得正確,而且為了榮耀他而做。」喬伊斯梅爾在該講道中說。以下是她在該講道中分享的主要內容。試煉和苦難企圖動搖我們偏離正路,但是我們可以不被任何事動搖。
  • 佛教所說「緣起」是什麼意思? ※ 佛教·常識
    佛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佛教教義的基本內容簡單地說來,就是說世間的苦(苦諦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諦或稱集諦Samudaya-sacca),說苦的消滅(滅諦Nirodha-sacca)和滅苦的方法(道諦Magga-sacca)。佛教經籍非常繁多,其實不超出這四聖諦(Cattqri-ariya-saccqni,諦的意義就是真理),而四諦所依據的根本原理則是緣起論(Pawiccasamuppqda)。
  • 佛教中所說的「橫死」是什麼意思?
    分段生死指從投胎到死亡一生之間有著相續性的一段形體和壽命,一期死亡之後再開始另一段生命,用佛教的術語說,死亡是一期陰界入相續的斷絕,如果沒有證得涅槃就要不斷地這樣輪迴。雖然段段有別,但眾生段段皆執為自我。分段生死即通常所謂的生死,微細生死既指隨剎那生滅的生理性新陳代謝,也指精神性的念念遷流,感官都難以覺察。
  • 佛教文化:「三藏」所指的經、律、論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列如在《心經》中,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在《地藏菩薩本雲經》中,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幾乎每部經中都會有這樣一段文字介紹,這段文字把年代、場所、翻譯的人、都說明白了。雖然不是經文,但也不能忽略。一般在每部佛學經典這段文字都有三藏這兩個字,其實這兩個字都是含有無盡的佛學妙義,本文就和大家分享「三藏」所指的經、律、論分別代表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