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最冷的時候來了 中醫教你這麼吃又暖又養生!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一般集中在每年的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今年1月5日是小寒。民諺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從字面上來說,大寒好像要比小寒還要冷,但實際上,小寒卻比大寒冷,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中醫專家提醒,氣虛、陽虛、血虛這三類人群這個時候最怕冷。養生專家提醒,即使藥膳驅寒也要對證,以上三類人群不妨試試用湯品驅寒取暖。

    氣虛怕冷要補氣

    市民徐先生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很鬱悶,怕冷,但是又容易出汗。他認為只有熱量比較足的人才會在「小寒」這樣比較冷的節氣出汗,自己明明很怕冷,怎麼可能還出汗呢?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夏公旭副主任中醫師介紹說,中醫認為,人體中的「氣」具有調節人體體溫和控制毛孔開合的功能,因此,當人「氣虛」時,機體調節體溫的能力減弱,也難以控制毛孔的開合和汗腺的分泌,從而出現怕冷但又愛出汗的症狀。

    氣虛體質的人除了怕冷和愛出汗外,還往往表現為肌肉鬆軟,體力較差,只要體力勞動的強度稍大就容易累。身體防禦能力一般不怎麼好,容易感冒,感冒後康復的時間也比別人慢。如果氣虛不是太明顯的人可以嘗試食療進行調理,如果比較嚴重的氣虛者要在冬季通過補氣的膏方進行調理。

    陽虛怕冷要驅寒

    不少人認為怕冷就是陽虛,這種認識不完全正確。夏公旭副主任中醫師介紹說,中醫認為「陽虛則外寒」,人陽氣不足時,不能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會出現怕冷的現象。一般陽虛的人有怕冷、手腳冰涼、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甚至是完谷不化等症狀。根據心、肝、脾、肺、腎五臟的不同,表現的症狀各不同。比如心陽虛,除了通常陽虛都會有的症狀外,還有心悸、心慌、憋悶、心前區疼痛、失眠多夢、心神不寧、易悲傷等表現。肝陽虛,可出現頭暈目眩,兩側肋下不適,乳房脹痛,易驚恐或情緒抑鬱等表現。脾陽虛,可出現食慾不佳,噁心、打嗝、噯氣、大便稀溏不成形等症狀。腎陽虛,有腰膝酸軟、多次小便或不通、陽痿早洩、性功能衰退等表現。肺陽虛,通常表現出咳嗽、氣短、呼吸無力、聲音低且少言、氣懶等症狀。

    但是無論哪種陽虛,怕冷、手腳冰涼是陽虛者的最主要表現。如果陽虛怕冷的症狀不是很嚴重,不妨嘗試食療驅寒,如果症狀比較嚴重的可以服用一些偏溫補的膏方進行調理。

    血虛怕冷要補血

    很多女性怕冷多是由於血虛,為什麼這麼說呢?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科王俊蘭副主任中醫師介紹說,經、帶、胎、產都可能造成失血,而經期勞累、月經量過多、生產時出血過多等都會導致血虛。女性血虛有寒者,一般都表現為面色萎黃或蒼白、乏力、四肢怕冷等症狀。如果症狀不是很嚴重,不妨試試雞絲阿膠湯。如果血虛比較嚴重的可以服用補氣血的膏方進行調理。

    推薦食療方

    黃芪牛肉湯

    原料:牛肉(瘦)1000克,黃芪12克,黨參12克,大蔥20克,姜15克,料酒20克,小蔥5克,胡椒粉1克,鹽10克,味精2克。

    做法:將黃芪、黨參洗淨; 經過加工裝於雙層紗布袋內封住口做成中藥包;牛肉洗淨,切成5釐米長、3釐米寬的塊;姜、蔥洗淨; 砂鍋置大火上,倒入鮮湯2000克,放入雞骨架,加入牛肉塊、中藥包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蔥、料酒,移至小火上燉熟透;除去中藥包、姜、蔥、雞骨架;加入精鹽、胡椒粉、味精、蔥花即成。

    點評:黃芪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的功效,黨參具有健脾補肺、益氣養血生津的功效。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推薦食療方

    乾薑肉桂羊肉湯

    原料:羊肉(瘦)150克、乾薑30克、肉桂15克、鹽1克、大蔥3克、花椒粉1克。

    做法:羊肉切塊,與乾薑、肉桂共燉至肉爛,調入鹽、蔥花、花椒粉即可。

    點評:大家對生薑比較熟悉,但是並不很了解乾薑的功效。乾薑其實是生薑曬乾或烘乾後的成品。生薑偏於散寒,乾薑比生薑多了溫中回陽,尤其是溫暖脾陽的作用,著名古方理中湯中就有它的一席之地。凡陽虛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溫者都比較適用。肉桂是寒冷季節最為常用的調味食品,有補元陽、暖脾胃、通血脈、散寒氣的功用。古代凡治療陽虛之名方,如右歸丸、金匱腎氣丸等,皆用肉桂為主藥。肉桂甘辛大熱,不僅能補陽氣,又能散寒邪,故凡陽虛怕冷、四肢不溫、腰膝冷痛之人,最宜食用。乾薑、肉桂與羊肉一起做成藥膳,更有利於增強補陽祛寒的功效。

    推薦食療方

    雞絲阿膠湯

    原料:雞胸脯肉100克,阿膠80克,姜10克,鹽2克。

    做法:雞脯肉洗淨,切成雞絲;阿膠浸透發開,洗淨切塊,放沸水鍋內煮2小時,撈出瀝水;生薑洗淨,去皮切片;雞肉絲、阿膠、薑片同放燉盅內,蓋上盅蓋; 隔水燉1小時,取出,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點評:阿膠為補血之佳品,止血常用阿膠珠。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聖藥」。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藥三寶」。尤為適宜出血而兼見陰虛、血虛證者。阿膠既能補血,又能滋陰。中醫認為雞肉性味甘溫,有滋補血液、補腎益精等功效。(通訊員 楊璞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程曉)

    相關新聞

    三九寒天,冬病冬治正當時

    □通訊員 李珊 孫霽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程曉

    伴隨著紛紛揚揚的雪花,一年中最冷的節氣小寒已經來到。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所以市民百姓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結合自身體質做好養生調理。

    南京市中醫院針灸科陸瑾主任中醫師介紹,「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此時人的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皮膚乾燥,毛孔閉塞。在三九這個時段進行「三九灸」,能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起到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

    三九貼和三伏貼之間有什麼奧妙呢?事實上二者是遙相呼應的。如果說三伏貼是冬病夏治,那麼三九貼就是冬病冬治,三九貼是三伏貼治療與保健的補充和延續。三九貼除了與三伏貼貼藥時間不同之外,其他選穴、選藥、操作方法與三伏貼是一樣的,但此方法並非「引陰制陽」,而是「格陰護陽」,格拒嚴寒,保護體內僅存的一絲真陽,以待來年星火燎原之勢。

相關焦點

  • 最冷的三九天來了!中醫提醒:男女各有一個最該「暖」的部位
    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九和四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也是一年中人身體最虛弱、最容易引發疾病的日子。這時,身體面臨重重考驗,如果不注意調養,有些器官會很容易「生病」。今天是1月8日,「三九」的第一天。在一年中最冷、身體最脆弱的時節裡,為了能讓朋友們能健康過好這個數九寒冬,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關於在此時那些暗藏的殺機和養生契機。
  • 養生趴|中醫教你冬季如何養生
    但是,冬天雖冷,也不能忘了養生哦。那麼,冬天要怎麼樣養生呢?冬天養生應該吃些什麼東西。今天呢,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一下中醫養生中的冬季養生常識,感興趣的朋友看過來啦!冬季養生保健四招起居調養中醫強調了「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陽氣。」
  • 中醫養生一課
    感謝各位家人抽出時間來,我們一起學習!今天我們了解一點:古中醫對人體的認識還有一些養生的一些觀念。由於我們這個只是一個語音的教室,就不能用視頻、板書,所以我儘量講得讓大家能夠聽清楚。我們所講的天人合一的中醫養生,是秉承《黃帝內經》裡面天人合一的理論。因為中醫的四大經典,首先就是《黃帝內經》、 《傷寒論》、《神農本草經》和 《難經》。
  • 今天起進入「三九天」,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男女各有一個最該「暖...
    「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與「三伏」相對應,意味著它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張靜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科雜病主任醫師1中醫5個「三九」關鍵詞中醫認為,數九寒天是一年中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
  • 大雪節氣,最冷也最要命的時候來了!養生堅持五個「三」!
    俗話說「大雪進補,來年打虎」,可謂是一年的重要養生時刻!  但是,氣溫低也是危機四伏的時刻!  大雪天氣寒冷,會引發的很多季節性疾病或導致某些既有基礎疾病的加重。比如感冒患者會明顯增多,呼吸道疾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病情會出現反覆。這與寒氣入侵人體密切相關。
  • 冬至日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冬至日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不信謠言冬至日拉開了數九寒天的序幕,也是溫補養生的最佳時機。天寒地凍添衣保暖《黃帝內經》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此時節要特別注意避寒就暖,防止春季溫熱病的發生。同時注意不要室內溫度過高,以免人體腠理汗出損耗津液。俗話說:「暖頭暖足勝吃藥」「頭戴一頂帽,抵件小棉襖」。添衣保暖也有利於預防風寒傷人引起的感冒、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今天小寒,一年最冷,如何養生?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今天是小寒節氣。二十四節氣的倒數第二個節氣,接下來就是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小寒、大寒也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從氣象學上看,大多數年份,小寒溫度要低於大寒。小寒節氣裡,我們來念梅花的詩。可好?梅花屬於寒冷季節的主人。
  • 立冬吃什麼最養生,幹了這碗湯!會讓你暖到不用穿秋褲!
    立冬過後,天明顯黑得更早,天氣也更加寒冷,人的活動就需要更多的熱量來維持,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 今日大寒,最冷的天氣來了,最好的養生機會也來了!
    一候:雞乳。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二候:徵鳥厲疾。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大寒迎年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幹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準備年貨、寫春聯、除舊布新。
  • 【謠言粉碎機】冬至日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謠言粉碎機】冬至日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不信謠言冬至日拉開了數九寒天的序幕,也是溫補養生的最佳時機。天寒地凍添衣保暖《黃帝內經》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此時節要特別注意避寒就暖,防止春季溫熱病的發生。同時注意不要室內溫度過高,以免人體腠理汗出損耗津液。俗話說:「暖頭暖足勝吃藥」「頭戴一頂帽,抵件小棉襖」。添衣保暖也有利於預防風寒傷人引起的感冒、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 今日小寒|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小寒2021年1月5日冬月二十二日星期二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俗話說「冬天進補,開春打虎」,此時一定要注意養生!長按圖片保存,收藏養生知識小寒如何養生1小寒養腎為先小寒雖冷,但陽氣也在緩慢積攢、上升,是個進補的大好時節,尤其是對腎臟的補益。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補好了,五臟都可受益。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大多能入腎臟,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此外,核桃、桂圓、慄子等堅果類食品也是冬季益腎佳品。
  • 小白學中醫|明日三伏,以養生的名義喝雞湯!
    好奇心學習力超強,為了搞懂神秘的中醫,決心從一名小白做起……● ● ●自從入了夏,小白就在數著天等三伏,計劃約票圈裡空調病患者們,用消暑養生的名義去出(喝)出(雞)汗(湯)!這個計劃的由來很簡單,完全是因為小白的辦公室太冷,呆在裡頭簡直就跟關冰箱裡似的,冷瘋掉。夏天不就是應該順應時節多流汗麼?不然就會各種疾病找上門呀。
  • 育心中醫養生分享
    說起養生,可能都會想到怎麼吃、鍛鍊、上美容院等等,或許這是讓我們生命得以延續的方法,應該說這是物質層面;在基礎物質得以滿足的同時,如果能夠修養性命,才是養生之道。百病由心生,好時還得由心好。在中醫裡,「脾胃、膀胱、腸、肝膽、腎、肺」都是有「肉月」旁的,唯有「心」是沒有肉月旁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現代科學家也證實了,一個人心地善良,細胞的質量就好。
  • 【網絡謠言粉碎機】冬至日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網絡謠言粉碎機】冬至日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不信謠言冬至日拉開了數九寒天的序幕,也是溫補養生的最佳時機。天寒地凍添衣保暖《黃帝內經》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此時節要特別注意避寒就暖,防止春季溫熱病的發生。同時注意不要室內溫度過高,以免人體腠理汗出損耗津液。俗話說:「暖頭暖足勝吃藥」「頭戴一頂帽,抵件小棉襖」。添衣保暖也有利於預防風寒傷人引起的感冒、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 中醫教你正確的打坐養生法
    在中醫典故中,記載了一種養生秘方,它就是打坐養生法。我們在看很多武俠片時會發現,很多練武之人會非常喜歡打坐,這是有原因的。中醫認為打坐不僅有養生功效,還能幫助改善身體出現的健康隱患。接下來,中醫教你正確的打坐養生法,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打坐養生保健。
  • 聽咳嗽聲也可辨認疾病 中醫教你來防治
    原標題:聽咳嗽聲也可辨認疾病 中醫教你來防治 2017年11月04日 家庭醫生在線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對於「聞」這種方法,大家知道多少呢聞同望、問、切相結合,才能全面系統地了解病情,對疾病作出正確判斷。今天中醫告訴大家如何通過聞聲辨病和預防咳嗽。
  • 孕期怎麼吃最養生?《黃帝內經》來教你
    書中記錄了古人的養生智慧。以下是根據《黃帝內經》裡,關於孕期胎養方面的理論,總結給各位孕媽媽的孕期養生食物哦!早孕期1-3月麥食+蔬果​孕一月大麥——是懷孕第一個月孕婦最應該吃的食物中醫講,發為血之餘,頭髮的好壞跟血是否充足有關。
  • 中醫科醫生教你冬季養生「四要點」
    今天,「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的「王欣欣醫生」,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冬季裡中醫養生原則和方法」。 另外,冬季起居作息,中醫主張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利於陽氣潛藏,陰精積蓄,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王欣欣醫生介紹到。 在起居方面,要採取足夠的防寒保暖措施。老人最好多穿一個棉背心,穿寬鬆、保暖性能好的棉鞋。若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則既耗陽氣,又易感冒。
  • 今日冬至 | 願你三冬暖
    「數九」總要先數到最冷的日子再開始回暖其實,這白雪皚皚的天地間正厚積著生命的力量凜冽的寒冬正悉心地孕育著下一個春天熬過漫漫寒冬終將迎來春暖花開挺過艱難困苦終將等到柳暗花明「數九」其實數的是期盼心中裝著對春的期盼不疾不徐,就這樣日日數到暖靜候春日來
  • 冬季養生主在養腎-中醫教你養腎防寒
    雖然現在人們都對養生的概念越來越深,但是,養生也是需要知識的,不能亂補,中醫養生的理念告訴我們冬季養生主要養腎。 冬季為什麼要養腎? 按照《黃帝內經》理論,秋冬季節是進補的季節,現在已經是冬季,更是進補的zui好的季節,那冬季進補應該補哪?為什麼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