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詩人們筆下的齊魯文化風貌如何?看齊魯的「古詩詞畫像」

2020-12-22 大眾網

  千百年來,詩人們筆下的齊魯文化風貌如何?收集整理古典詩類作品近6萬首的《歷代詩詠齊魯總匯》叢書給出了答案——

  看齊魯的「古詩詞畫像」

  《歷代詩詠齊魯總匯》依據山東現有行政區劃,參考歷史沿革和地理特點,分為13卷。□記者王世翔報導

  海岱古詩,千年迴響。

  在齊魯大地流淌數千年的厚重文化長河中,亦有朵朵浪漫湧動。這浪漫在古詩歌的風韻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千百年來,詩人們筆下的齊魯文化風貌如何?近日出版的《歷代詩詠齊魯總匯》(下稱《總匯》)給出一把打開歷史文化寶庫的鑰匙。12月20日,本報記者專訪該叢書的總編纂、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王志民教授,聽他講述叢書編纂前後的歷程,以及在齊魯文化長河中涵泳多年的感悟。

  朝著歷代詩歌開掘

  從「齊風」「魯頌」的吟誦者到寫下《詩經·大東》篇的譚國大夫,從孔夫子援琴而歌「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手無斧柯,奈龜山何」,到杜甫望嶽時那聲「齊魯青未了」的感嘆,從李白「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的流連,到蘇東坡密州打獵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蒼涼,從趙孟頫在趵突泉邊「平地湧出白玉壺」的詠嘆,到趙執信在博山群山那「亂峰重疊水橫斜,村舍依稀在若耶」的閒適,齊魯大地自古不缺文人與詩歌的碰撞。

  「古人寫詩,大都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去年我們先印了一批《歷代詩詠齊魯總匯·淄博卷》,被讀者一搶而空。有人跟我說,沒想到明清時,他所在的鄉鎮還有人寫詩詞,甚至連村裡的一座古橋也出現在古人筆墨中。這種歷史與現實的對接,一下子落地了;今人和古人的聯繫,仿佛穿越了時空。」王志民說。

  「作為山東的學人,肩負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文化資源方面山東有獨特的優勢,只有挖掘和闡發好齊魯文化的資源,才能夠更好地闡發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談及編纂叢書的初衷,王志民介紹道。

  「還有一點,我長期從事齊魯文化的研究,深深感到一個很大的問題——資料匱乏。在研究過程中,經常感覺力不從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資料缺乏,學術研究就缺乏支撐。」王志民說。

  早在2001年,王志民和著名歷史學家安作璋先生主編《齊魯文化通史》叢書時,就感覺先秦、兩漢資料相對來講比較豐富,兩漢以後資料很少。「兩漢以後的很多材料,都在地理志、風俗志或歷史人物的列傳裡,這些資料大都是邊邊角角的。現在看詩歌也是豐富的文獻資料。歷史上不同朝代的大批詩人會來山東,寫下詩歌,上到帝王,下到文人墨客,都愛寫詩。水平雖然有高低,但大都觸景生情、言為心聲,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材料。」王志民介紹道。

  《總匯》分13卷30冊,計1600萬字,全面收集、整理歌詠齊魯的詩、詞、曲等古典詩類作品近6萬首。「它收集的範圍能達到從先秦到明清時期,每一首詩下面都用括號注出它的來源,出自什麼集子,什麼出刊,什麼版本,甚至具體到多少頁。從排版和體現的形式來講,是既規範又舒朗,讀者在使用它的時候非常方便。」王志民說。

  「一首詩或幾個詩人很難全面體現齊魯文化的風貌,但詩歌是最直接、最形象的記載。要挖掘齊魯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必須朝著歷代詩歌開掘。我在編纂過程中經常講,要知難而進,詩歌是富含寶藏的一座文化大山。這次搜集基本上涵蓋了大部分的詩歌,有沒有搜盡的,將來發現後可以出補集。」王志民說。

  齊魯文化自成譜系

  今人在搜集古代詩歌,這些詩歌仿佛也等待著被喚醒。

  謂之「總匯」,即囊括集成。「我們編纂人員力求見前人之未見,錄前人之未錄,發前人之未發。」王志民說,在此之前,各地也都有一些類似地方文化選集類的圖書成果出版,而此套《總匯》則是要求超越性,要集大成,做到人無我有。

  「我們的數據來源,一是類書中收錄的,比如《全唐詩》《全宋詞》等。我們編撰的體例和分工要求每個地方的編撰人員,必須把所有的書再查一遍,這個工作量是很大的。」王志民特別感謝來自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齊文化研究院、中國孟子研究院等15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50餘位學者,是他們歷時五年的辛勤付出,才完成這一重大學術工程。

  「為了提高《總匯》的權威性,我們高度重視文獻來源的原始性,儘可能不依據電子版資料。所搜集的文獻儘可能採用經過整理的權威版本。」王志民介紹道。

  「還有不同時期、地域文人的別集。要想了解某個朝代,不論是不是名人的詩歌,越是平凡可能越珍貴。不管達官貴人,還是寒門學士、商人、遊俠,要把他們不同視角的作品收集起來。很多是沉埋在歷史深處,未曾見天日的作品,我們都極力去尋訪,甚至深入明清文人的日記裡,文化世家的家譜中。」王志民說,「還有摩崖石刻、廟宇碑刻等。在齊魯各地,有不少沒人收錄過的詩歌石刻,沒人去整理。這次我們就把散落在各地的這部分詩歌,按照標準收錄下來了。」

  在具體工作展開當中,編纂組強調「撒網捕魚」,在文獻的使用上擴大視野,堅持「以中為主,兼顧域外」。如煙臺卷的編纂過程中,工作人員特別關注了域外相關文獻資料。像明代朝鮮使臣,他們由海上循長山列島到蓬萊登陸,經龍口、萊州等地北上、進京,隊伍龐大,人數眾多,時間也非常長。在此過程中,他們常常是以日記和詩歌的形式記錄和描寫沿途的山水風景、人文景觀、民族風情、農業耕作、熱情好客、事由惆悵等。這些詩歌也是搜集整理的對象。「最終,工作人員通過對韓國現存古代文獻的搜集,選取了其中200多首詩歌收錄在《總匯》之中。」王志民說。

  各地文化皆有自己的知識譜系。有些地方在先秦時期還比較重要,但後來逐漸衰敗了。齊魯文化的特點是從古到今,長盛不衰,自成譜系。這是一個完整、系統的知識譜系。《歷代詩詠齊魯總匯》將它展現了出來。

  王志民說,將時間、地點用詩歌的形式串聯起來,更能看清齊魯文化的脈絡。「齊魯文化,確實值得窮其一生來研究。這二十年來,我把全部精力用在齊魯文化的研究和開拓上。齊魯文化不一樣,山東是特殊的。孔子只能誕生在山東,只有齊魯的沃土才能培養出像孔子這樣的參天大樹。」王志民說。

  20多年來,王志民先是編選《齊魯文化通史》,縱向梳理齊魯文化的脈絡;之後,他又主編《齊魯歷史文化叢書》(全套100冊),收錄歷史人物、文化典籍、歷史現象、歷史名人等,挖掘齊魯文化的閃光點;後來,編纂《山東區域文化通覽》叢書,由點到面地講述山東各地的文化;再後來,他深感優秀傳統文化中家族、家風的重要性,編纂《山東文化世家研究書系》。「我還牽頭進行了山東歷史文化遺址現狀與保護研究,以及《孟子文獻集成》的編纂工作。這幾年編纂齊魯古詩詞,我更感到需要深入挖掘齊魯文化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王志民說。

  讓讀者找到自己的鄉愁

  詩詞是經,詩人是緯,詩人們用詩詞織就一幅齊魯文化的恢弘畫卷。

  反觀整理出來的詩歌,王志民頗為感慨。「詩歌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開拓了齊魯文化研究的領域。這次收錄的詩作的作者來自不同階層,有相當多是外省人來山東留下的作品。在中國歷史上,區域、家族對文人的影響,在南北方的體現是不一樣的。實際上,不同文化地域的人用不同視角觀照齊魯文化,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人們可以從詩歌中更深入、具體地認識齊魯文化輝煌燦爛的發展歷程,這樣反過來還有利於齊魯文化走出去。」

  詩歌最能打動人心和塑造靈魂。通過詩歌對故鄉山水風景、人文景觀、風俗民情的描寫和歌詠,能夠喚起人們對家鄉山水、民情、人物的親切感和認同感。「很多詩歌一直是活的,在民間的口頭相授中。有的平民詩人,寫自己的村子的情況,這種詩詞太珍貴了,是絕無僅有的資料。雖然詩歌是形象化的作品,但通過這個窗口,能讓我們走進歷史人物的內心。」王志民說。

  詩言志。「從詩歌中,我們還看到歷史上山東人的文化面貌,看到他們的精氣神,為我們提供豐富、直接的文化營養。」王志民說,「這次的整理對於文化的保護、開發、利用提供了厚實的文化基礎。現在有的地方,為了旅遊開發,重修不少建築,但有些缺乏依據,甚至無中生有造假。通過這次總匯,在文人詩歌中,能更細緻地認識當時面貌,提供多角度的參考,為修復提供依據。」

  在古今中國,縣域是最接地氣的文化層面,以縣域為基本單位的地方文化建設具有更廣泛、更根本的意義和價值。然而在現實的文化建設當中,多地對於以縣域為基本單位的地方文化缺少認知。有人會覺得是身在此山中,茫然無所知,從而使鄉情、鄉愁失去了根系。

  「《總匯》的編輯是以縣級為基本單位,從古代典籍方志、譜牒碑刻中廣泛地收集、分類、編輯。通過這些詩歌作品的描寫、歌詠,重現和聚合了一個地方的文化風景,讓讀者找到自己的鄉愁,也為以縣域為單位的文化建設提供了珍貴的基礎性文獻。」王志民說。

  越是本地產生的文化,越有認同和歸屬感。「我現在已經在想,在『十四五』期間,做一些普及化的工作,比如精選詩歌總匯裡面作品,進行注釋、鑑賞、分析,讓老百姓能看懂;包括讓這些詩歌走進課堂,進一步培養中小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情懷等。」王志民說。

相關焦點

  • 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舉辦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與山東大學齊魯兒童...
    為加強醫院通訊員隊伍建設,更好地展示兒醫人的良好形象,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於12月4日在學術報告廳舉辦「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與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情報站暨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2020年通訊員培訓班」。4日下午,情報站正式揭牌。
  • 「1330160060000」,齊魯大地上的一組文化密碼
    蘇州大學特聘教授羅時進認為,山東文化的特點是從古到今,長盛不衰,自成譜系。這是一個完整、系統的知識譜系。《歷代詩詠齊魯總匯》將它展現了出來,很有意義。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蔣寅認為,《歷代詩詠齊魯總匯》的出版,給讀者和學界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齊魯文化的豐富性,對於我們重新認識、重新估量山東文化的豐富性和深厚性具有重要意義。
  • 本報「齊魯未來星」暑期研學之旅開啟
    7月,由齊魯晚報推出的「青島上合峰會絲路文化五日之旅」、「泉水文化研學營」、「北京五日科技研學營」將一一啟程。每條研學線路都經過了長時間的考察和研討,並根據學校和家長需求、學生年齡特點「量身定製」,為不同學校學生提供不一樣的成長機會。
  • 四首別有用意的古詩詞:流傳千百年,讓人佩服詩人的巧思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眾多好詩流傳在人間。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4首別有用意的古詩詞,流傳千百年,讓人佩服詩人的巧思。 第1首《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情系齊魯活動舉行文化研討會 兩岸學者同臺論道
    情系齊魯活動舉行文化研討會 兩岸學者同臺論道 2012年07月04日 06:3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城遺城憶」第三站:山東大學西校區(原齊魯大學)歷史文化街區
    文化價值。山東大學西校區(原齊魯大學)歷史文化街區呈現的空間布局與建築風貌反映了中國近代社會不同領域和階層的文化審美及功能訴求,是文化交流與集成的產物;街區物質遺存與在這裡參與營造、工作、生活的諸多歷史人物一起,構築起濟南城市鮮明的時代特徵與內涵,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
  • 唐宋詩人們筆下的「江南」究竟指哪裡
    唐宋詩人們筆下的「江南」究竟指哪裡?
  • 一幅中國地圖,學會古詩詞;一首古詩詞,遊遍中國大美河山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在我國浩瀚的文學海洋裡,有許多描述地理景觀、地理規律和地理原理的名詩佳句.因此,在學習地理知識時,若能將古詩詞進一步深化理解,不僅能學到很多的文學知識,還可以學到不少的諸如氣候、地形、水文等有關地理知識。
  • 中華文化研究中心在齊魯理工學院授牌
    研究會會長、青島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範躍進教授,研究會專家指導諮詢委員會主任、山東省教育廳原巡視員宋承祥教授,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原一級巡視員韓延明教授,研究會秘書長宋惠國研究員,山東省教育廳新聞中心主任、二級調研員宋全政,齊魯師範學院文學院原院長李雁教授,齊魯理工學院董事長、校長常翠鳴教授,齊魯理工學院齊魯文化研究院院長、曲阜師範大學原校長傅永聚教授,齊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宣兆琦教授
  • 孟子公開課第二講:孟子與齊魯文化
    孟子生於鄒魯,一生活動主要在齊魯之地,從齊魯文化的角度探討孟子的成長和思想的來源,釐清二者的關係,是以往孟子研究中少有涉及而應深入挖掘的重要課題。    一、孟子與鄒魯之風    孟子為戰國時期鄒國人,鄒與魯毗鄰,但文化淵源並不相同。
  • 齊魯孕嬰童親子劇場《醜小鴨》團購等您來!
    (原標題:齊魯孕嬰童親子劇場《醜小鴨》團購等您來!)還在糾結的爸媽們看過來!齊魯晚報聯合世博演藝公司推出親子劇場,給大家送福利啦!為回饋廣大讀者,本周的齊魯晚報親子劇場推出團購活動,9月24日觀劇七折優惠,原價100元的演出門票,從本報報名僅需70元!活動劇目為經典兒童劇《醜小鴨》。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辦海峽兩岸大學生暑學營體驗齊魯文化
    7月17日至21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主辦的「發現:齊魯文化&臺灣文化」海峽兩岸大學生暑學營活動在青島、曲阜、泰安等地舉行。暑學營旨在加強兩岸青年學生文化交流,領略齊魯風採、感受同宗情誼,在文化體驗中增進友誼和文化認同,共同體會中華燦爛的文明和社會經濟發展。
  • 一條地理線,學會古詩詞;一條詩詞線,看遍大中國.
    這無一不是在說明:古詩詞和地理在大語文時代到來之際,是中國孩子成長道路上必備技能。大語文是什麼?簡單來說,大語文包括了語言文字認知、文學常識、傳統文化素養、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綜合素質在內的「大語文」。它更注重從中國傳統文化寶藏中汲取精華,弘揚千百年來祖先留下的品德精神,培養每一個孩子的文史哲藝綜合素養。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 【特約詩人】 陳文良作品 春暖花開 七裡河畔 文/陳文良
    《齊魯詩風》《全球華人詩歌典藏文集》特約詩人。現《齊魯詩風》平臺主播。《齊魯詩風》,在春天的海洋裡,在百舸爭流的長江中,猶如龍船凸顯。平臺主編,春暖花開匠心具,優文選萃平臺發。如此重任擔在肩,男兒奮發當自強。可誰知?她是南北朝無名作者,筆下的又一個木蘭辭。
  • 齊魯古道的前世今生:從「齊魯戰道」到「齊魯商道」
    圖文/翟伯成齊魯古道是歷史上齊國與魯國之間形成的古代交通要道,以齊長城為界,早期因「戰」而修、後因「商」而興。在和平年代,隨著經濟文化交流,「戰道」在兩國不斷延展,成為交通之要衝、經濟發展之商道、文化交流之通道。
  •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一方文化養育一方人,齊魯飲食文化(三)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一方文化養育一方人,齊魯飲食文化(三)作為一個群體,魯商的足跡遍布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良好的口碑。魯商是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下成長發展起來的。近幾年來,全國各地有識之士和許多海外人士,矚目於魯商和魯商文化,他們從不同渠道向山東傳遞一個信息。要探尋齊魯文化,當然要先弄清「齊魯」一名的來由。齊魯是中國區域範圍名稱,該名始於先秦齊、魯兩國。到戰國末年,隨著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齊、魯兩國文化也逐漸融合為一體,形成一個統一的文化圈,由統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齊魯」的地域概念。
  • 15位孝心人物閃亮齊魯 「為福添彩·福彩杯」第三屆尋找齊魯最美...
    山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副主任王慶林在致辭中表示,省福彩中心聯合齊魯晚報連續三年主辦「尋找最美孝心人物」活動,目的就是為了弘揚孝老敬老精神,用先進典型的事跡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在全社會倡導尊老愛老的社會風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會在發展,大家對於孝文化理解和闡釋也在發生變化,但『孝』的內核始終沒有變。」
  • 齊魯晚報 -微報紙-2020年04月07日
    未來小清河將打造成集「泉城文化」城市名片、國際級綜合康體旅遊基地、國家級特色賽事承辦基地、全域旅遊集散中心、民族工商業風貌展示窗口於一體的充滿活力的世界獨一無二的濟南特色泉水河。在直播中,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再次帶大家「雲遊」齊魯,一同坐著濟南地鐵1號線,去感受濟南國際園博園的五光十色;在棗莊蓮花山,漫山120萬株鬱金香盛裝綻放,讓人流連忘返;開車自駕前往濟南野生動物園,在春天裡,一家人和動物們有個「約會」……  其間,為了能讓廣大用戶擁有一個多姿多彩的小長假,4月5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用戶運營中心還精心組織了50位壹粉走進濟南方特東方神畫,一邊踏春賞花,一邊感受科技與文化的魅力
  • 齊魯周刊主辦「2010齊魯精英人物風雲榜」揭曉
    中超聯賽冠軍的魯能泰山足球俱樂部主教練伊萬科維奇;劍掃畫壇,一舉奪得曾兩屆空缺的泰山文藝獎國畫創作第一名的山東女畫家協會主席王小暉;帶領企業從村辦油棉廠變身為而今的中國糖都、中國玉米油城的西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勇;將企業打造為全國鋼結構數控加工裝備領域的領頭羊,並強勢佔領了歐盟高端市場的山東法因數控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勝軍;用一杯豆漿徵服億萬消費者的山東九陽小家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淑玲;幾年來取得
  • 齊魯晚報
    「直到今天陪我來領獎,他們才信了我中大獎這個事實,大家都很激動,相反,我現在冷靜了很多。」於先生說,「對於獎金的使用,我們打算先買套房子,改善下目前的生活水平,剩餘獎金暫時不做規劃。」  作為一名有著十六年購彩經歷的老彩友,於先生建議廣大彩友一定要放平心態。「買彩票這件事看你如何去看待,中不中獎不重要,不中獎相當於做了公益,是一件好事,中獎了算是一種回報,改善全家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