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聯彈古琴,2019「藝樹計劃」收官

2020-12-15 澎湃新聞

11月24日下午,一百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古琴演奏者身著中國風服飾,在上海大劇院南廣場依階梯而坐,奏響了2019「藝樹計劃」最終場的琴音。

「明月出關山,蒼茫雲海間」,一曲《關山月》古琴彈唱將觀眾拉回到遙遠古戰場的悽清夜晚,隨後,《梅花三弄》《流水》《廣陵散》《酒狂》等古琴名曲依次奏響,為觀眾展現出不同風格的古琴印象。

一百位古琴演奏者個個氣定神閒,「百人聯彈」如何做到整齊劃一,需要嚴謹的事前排練。尤其是,參加活動的這一百位古琴演奏者,很多人並不常住上海。

為此,負責排練的古琴演奏家喬珊與弟子們提早做了演出曲目的全新編曲並進行錄音,在線上以錄音統一節奏和版本,讓各位演奏者在家中跟著練習。此外,喬珊與弟子們還將百人分組,每人帶隊練習。

參加「百人聯彈」的除了專業古琴演奏家,還有各行各業的古琴愛好者。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12歲,剛剛升入初中,已經是習琴四五年的小琴家;年紀最大的一位已經退休很多年,與琴相伴已經成了一生的生活習慣;其它古琴愛好者年齡集中在30-50歲,有醫生、律師、教師,都在業餘時間裡習練古琴。

演出現場,百人齊奏古琴的壯觀場面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駐足觀看,不少遊客紛紛拿出手機錄音錄像。「一百個人一起彈奏,手勢和姿勢都一樣,感覺真的很帥。」一位過路遊客說,「我以前從沒聽過古琴的現場演奏,這次路過順便看到了活動,讓我非常驚喜。」

「藝樹計劃」古琴系列活動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聯合主辦,上汽集團特別贊助。

今年8月起,「藝樹計劃」通過文化講座、導賞、演出、體驗等形式,先後走進黃浦區盧灣郵政支局、人民廣場地鐵站音樂角、上海建工二建集團、上汽設計中心、上海新天地、上海報業集團等地,走進消防、軌交、媒體、醫護、環衛、郵政、建設、製造等行業工作者中,使零基礎人群有機會近距離聆聽古琴、觸摸古琴,領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美。

2020年,「藝樹計劃」將以芭蕾為主題,繼續為市民帶來一系列免費欣賞藝術、接觸藝術的公益文化活動。

相關焦點

  • 古琴百人聯彈為2019藝樹計劃系列活動落幕
    11月24日,2019藝樹計劃·古琴百人聯彈「快閃」演出在上海大劇院南廣場呈現。下午2時,一百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古琴演奏者與愛好者身著中國風服飾,在大劇院南廣場依階梯而坐,奏響2019藝樹計劃最終場的美妙琴音。優美的樂聲引得路人紛紛駐足觀看,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美好的時刻。
  • 「藝樹」讓生活慢下來,去聽沈昳麗彈一彈古琴,再去學一學減字譜
    昨日,2019年藝樹計劃·古琴公益普及活動在上海報業集團開展了第11場系列活動。圖說:藝樹計劃走進上海報業集團 官方圖同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和崑曲都繁盛於文人精緻典雅趣味的耕耘,表達了人們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它們的歷史源遠流長,包羅了豐富的中國古代文化元素,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審美意境和藝術趣味。
  • 「百人聯彈」古琴快閃令人「路轉粉」,伯牙子期的知音之遇再現當下
    今日,2019藝樹計劃·古琴百人聯彈「快閃」演出在上海大劇院南廣場呈現。百臺古琴被安放在廣場臺階上,一百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古琴演奏者與愛好者依階梯而坐,手指微揚,一曲質樸雄渾的《關山月》便流淌而出,伴著琴師們慷慨的歌聲,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就在那麼一瞬間,彈奏者和聆聽者無需語彙甚至眼神的交流,便有了「知音」的情分。
  • 大年聊古琴 - 古琴在什麼情況下不能彈
    話說古人彈奏古琴時規矩大了,他們總結了幾種不便彈琴的狀況。下面聽我給大家解讀一下。1、疾風甚雨不彈。這話說的有道理,您說外面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電閃雷鳴的,氛圍是不對啊,所以就不要彈琴了。2、於塵市不彈。您想啊,您要是在鬧市彈琴,剛彈兩聲,便傳來了「磨剪子呦,戧菜刀」的叫喊之聲,實在是大煞風景,所以不彈也罷。
  • 古琴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覓一靜夜,尋一靜室,推窗,賞明月如風,品一抹茶香,再為自己彈上一曲古琴。這是多少大雅之人,心之嚮往的畫面。但......你真的會古琴嗎???......-「我不知道去哪找古琴老師」-「哎,也不知道這老師靠不靠譜」-「我太忙了,只能自學」-「這古琴課怎麼這麼貴呀」......
  • 彈古琴,左手更重要?
    初學古琴時,很多人會覺得右手的指法相對簡單,因為琴弦位置是固定的,即使眼睛不看右手,七根弦也容易找準,而左手就複雜多了。為什麼呢?因為左手負責音準。古琴是彈撥弦樂器,右手基礎雖然只有八法,但建立在八法基礎上的組合指法頗多,比如「撥、剌、蠲、撮、雙彈、滾、拂、剌伏、長鎖、短鎖、輪」……等等等等,你會發現右手指法也非常豐富,要把每個指法都做到位,彈出的每個音聲都圓潤飽滿、顆粒清楚,其實很難。同樣一個挑,不同的入弦角度、不同的力度、速度,出來的聲音都不同,而它所呈現的音樂表情也不同。
  • 古人愛古琴而今人多不彈
    如今所謂的古琴,古代原名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後來"琴"逐漸成為彈撥樂器的代名詞,如胡琴、月琴、提琴、揚琴等等。本世紀初為了區別於外來的彈撥樂器,才被稱作"古琴"。  古琴堪稱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先秦以至兩漢典籍中如《禮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詩經》"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 小蘭幽學古琴|怎樣彈好泛音
    古琴有三種音色:散音、按音、泛音。散音如大地般沉穩,按音如人在吟唱,泛音如天籟之音。散音即空弦音;按音即左手按弦得音;泛音即左手快速的點弦得音。拿古琴來說就是散音。那這個弦在振動的時候除了整體振動之外,振動體的部分也在振動。這些振動的音就是泛音。比如,弦的一半單獨振動,弦的三分之一單獨振動等等。這些單獨振動產生的音就是泛音。當我們用手指輕觸弦的二分之一的時候,弦的整體不振了,但二分之一還在振動這就是泛音奏法的由來。
  • 臺灣古琴大師李孔元來臨海市傳藝
    受台州道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邀請,2月11日至13日,臺灣古琴大師李孔元先生來臨海市城隍廟舉行「丁酉上元古琴雅聚」活動,受到琴友的歡迎。李孔元先生是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中國琴會名譽理事、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理事,是臺灣當今青壯派著名古琴家。他自幼研習書畫,學習金石篆刻欣賞,研讀中國書畫史著。大學就讀期間,師從容天圻研習琴學與古琴操彈,兼治中國音樂學與詩、詞、曲音樂。
  • 央視關注縵學堂,巫娜正在讓古琴醒來
    2019年6月8日是中國第十三個文化與自然遺產日。為傳播推廣「讓古琴醒來」的理念,藝研院聯合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於5月31日和6月3日在恭王府大戲樓舉辦了兩場「讓古琴醒來——中國藝術研究院館藏古琴音樂會」,從藝研院珍藏古琴中挑出唐琴1張,宋琴1張,明琴3張,邀請了著名的古琴藝術家進行演奏,讓千年的琴音再現於世人面前。巫娜老師也參加了這兩場音樂會,她用自己對古琴的理解,和這些已有千百年歷史的古琴對話,彼此相融。
  • 從高山流水到今人多不彈,看看古琴到底經歷了什麼!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年歷史。古琴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神農式、仲尼式、列子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劍式等。古代的文人都愛彈奏古琴,但是現在卻很少有人去彈奏,甚至有些人認為古琴很難聽,這是因為。古琴更加強調個人主義色彩。而且,因為古琴是文人最熟悉的樂器,平常得如同日常之書墨紙筆,那有什麼好寫的?
  • 講座|琴藝與琴道,古琴傳承與藝術人生
    北京大學教授樓宇烈古琴遺產的保護今天我想談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遺產保護問題。古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之前,還有自然遺產保護,都是聯合國組織的,另外還有文化自然雙結合的遺產保護計劃。大家知道不知道我們國家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單裡的有多少項?
  • 全國藝聯四年新起點再出發:堅持分線發行,助力培育觀眾
    也是在2019年,全國藝聯開始嘗試以主題系列的形式發布影片上映計劃,通過「雕刻時光」、「新銳巨浪」、「藝術人生」三個系列,將相關影片進行有機組合,以不同的主題進行系列上映。中國電影資料館收集整理部主任、全國藝聯總協調人林思瑋曾給記者「科普」過影展放映和院線發行的不同,他表示:和通過商業院線或專線上映的藝術影片相比,通過影展放映的影片一般來說會更加小眾,或屬於老片重映,全國藝聯通過各個主題或單元把它們整合在一起,形成集聚效應。一方面是給影片提供機會、開拓市場,另一方面也讓對這種影片情有獨鐘的觀眾能夠看到,豐富觀眾的觀影選擇。
  • 藝樹幼兒園&【開學季】最美的藝樹,最好的你
    告別了驕陽似火的夏日,秋高氣爽的秋天向我們展開了笑顏,在這美好的季節裡,天真可愛的中、大班孩子們回到了藝樹幼兒園,小班的新生也一起加入到了這個充滿活力的藝樹大家庭。9月2日,藝樹幼兒園各園所舉行了入園啟蒙儀式。孩子們將在這裡開啟自己的童真教育之旅!絢麗的布景、多彩的氣球、火紅的地毯。孩子們一起走過藝樹幼兒園的童真之門。開學第一天,好久不見的孩子們歡快的來到幼兒園,與爸爸媽媽、小夥伴們合影留念。
  • 盤點演藝圈那些個會彈古琴的明星大咖們
    2、葛優葛優是在拍攝秦頌時接觸到古琴的,後來拍攝結束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愛上古琴,定期學習。現在也是演藝圈裡一位資深的古琴愛好者。3、陳曉旭陳曉旭在紅樓夢裡扮演的林黛玉這一角色,至今讓人難忘。汪涵在他的《有味》一書中也刊登出自己彈琴和斫琴的照片,這樣一個綜藝界大咖,能夠對古琴保持這樣的痴迷,真是讓人佩服。7、周杰倫周杰倫在自己參演的古裝劇和MV中經常加入古風元素,在2011年杭州一次春拍上,周杰倫親自試彈古琴,從照片上看,雖然手勢不大規範,但足以看出他對古琴的興趣。
  • 曲有意而境無窮,說說古琴的意境之美
    而在古琴中最重要的一部美學論著,明代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況,對於意境的形容:其無盡藏,不可思議。琴中有無限滋味,玩之不竭。迂迴曲折,疏而實密,抑揚起伏,斷而復聯,此皆以音之精義而應乎意之深微也。蓋音至於遠,境入希夷,非知音未易知…故吾曰: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則有餘。這種境界的追求則是一種絕塵去俗、遺世獨立的希夷之境。
  • 彈古琴之前的準備
    彈奏古琴需要一張合適桌子,古人多置於膝上彈奏,當然是攜琴外出,或高山松下,或流水濱湄。一般情況下,琴置於桌上彈最好,器離身使人自由伸展,舒適自然。人坐在凳子上,要保持雙臂自然下垂,雙手虛掌放置於琴面,查看肘與琴面角度,平著就合適了。萬不可雙肘呈上仰狀。一、潔手琴和桌面須整潔整齊,彈琴時有條件可在桌上放置一爐香,營造環境氛圍。古人彈琴要沐浴更衣,而我們只要潔手、整齊衣服即可。
  • 「古琴」為什麼不能叫「古琴」?
    對於「古琴」這個叫法,看著不爽,聽著還是不爽,而且已經不爽很久了。為什麼說「古琴」不能被叫作「古琴」呢?有人說「古琴」的「古」代表的是起源的遠古,那更為久遠的壎為什麼不叫「古壎」呢?再說,也沒有把簫叫做「古簫「的吧?
  • 隱士孫登為何喜歡彈只有一根弦的古琴?
    而這裡所說的孫登,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在當時,赫赫有名的孫登有兩個,一個是東吳孫權的長子,以德行著稱,可惜英年早逝,壯志未酬。還有一個是字公和,號蘇門先生的隱士孫登,史料記載他的事跡不多,他比阮籍小,比嵇康年長,且和這兩位「竹林七賢」裡的頭號大名士都有過交往。
  • 穿漢服彈古琴這些表面功夫,對國學的傳播真的有進步意義嗎?
    古琴的音域十分寬廣,音色也比較深沉,身著漢服,彈上一曲,餘音繞梁。古琴在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選為世界文化遺產,06年成為中國非遺名錄中的一員。而對於古琴的外圍文化,小編認為,大家也應當關注以及給予重視。古琴的外圍文化有衣冠琴禮等部分。其中,衣冠,是古琴禮儀以及琴德的外在表現,是對古琴的一種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