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個兒童零食標準。那麼,什麼樣的零食是兒童零食、裡面不能添加什麼——
兒童零食,你家娃吃對了嗎
本報記者李昕也攝影報導
寶媽趙彤愛吃零食,但從女兒3歲以後,她就很少買零食了。「我買的零食寶寶現在都能吃了,可零食裡面的香精、增味劑等添加劑太多,我擔心孩子吃了不健康。」為了女兒,趙彤「管住了嘴」。
「現在,健康、營養是我選擇零食的首要標 準。」趙彤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零食多是「通用款」,大人和小孩都能吃,沒有特定的區分。
從校園周邊的「五毛」零食,到超市中的高油高糖高鹽、多種添加劑「加碼」的美味零食,怎麼讓孩子吃得健康、放心,成為家長們關心的問題。
新規
首個兒童零食團體標準實施
長期以來,兒童零食都是參照成人食品標準生產,其中一些成分並不適合兒童。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兒童零食中超過五成的奶製品、超過兩成的餅乾製品含有食品添加劑,遵循的《國家食品添加劑標準》是參照60公斤成人制定的。而兒童身體尚未發育成熟,排解能力差,按照成人標準加入添加劑,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
6月15日,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發布的《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在兒童零食營養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明確規定。
據了解,在《兒童零食通用要求》中,首次分別定義了零食和兒童零食。區別於普通零食,兒童零食指適合3歲至12歲兒童食用的零食。
《兒童零食通用要求》指出,兒童零食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能使用經輻照處理的原料、少鹽少糖少油;添加劑指標向嬰幼兒輔食標準看齊,不允許使用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等。在產品包裝上,不應有明顯堅硬的尖銳突出;在口感上,也要求「不崩牙」。
以奶粉類產品為例,在成人食品標準中,每克或每毫升含有的「菌落總數」不超過10萬個,在兒童零食標準中,則規定為1萬個;成人食品標準中,允許添加一定劑量的「反式脂肪酸」,兒童零食標準中,則指出「不應含有反式脂肪酸」。
兒童零食,你家娃吃對了嗎
4日,記者走訪市區幾大商超發現,膨化食品、軟糖、餅乾等零食都是孩子們的最愛。不過,除了嬰幼兒產品有嚴格要求外,3歲以上的兒童零食與成人零食的界限非常模糊。
「媽媽,薯片咱買兩包吧,原味和青檸味的我都愛吃。」在解放路一商超內,陳薇薇7歲的兒子正在央求她多買包薯片。陳薇薇把這兩包薯片的配料表仔細地看了看,最後選擇了一包原味的。
「薯片高油高鹽,孩子吃多了不健康,又不能一袋不買,乾脆買袋原味的,裡面的添加劑還少些。」陳薇薇坦言,市場上兒童零食良莠不齊,但又不能讓孩子一點零食也不吃,她時常為此糾結。
在一款兒童果汁軟糖配料表中,記者發現除了麥芽糖漿、白砂糖、濃縮蘋果汁外,果膠、卡拉膠、胭脂蟲紅、薑黃、食品用香精等「配料」也不少。「這種軟糖有嚼勁,感覺不好消化,給孩子買了兩次後我就不敢買了。」一位市民說。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市面上的大部分兒童零食只是將成人零食換了一個卡通的包裝後售賣,和普通食品配料成分並無差異,甚至「加料」更多。
一款包裝上印有奧特曼圖案的番茄味餅乾,除了添加番茄味粉末香精外,光食品添加劑就多達10種,而且每100克產品中鈉的含量高達516毫克。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所謂的「兒童零食」因為添加了「鈣」「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價格比普通零食貴出不少。一款香蕉口味的手指造型餅乾,淨含量108克,營養成分中添加了鈣,售價為7.8元,是普通字母餅乾的3倍。
「這款餅乾的確比普通餅乾含鈣高,但100克餅乾中鈉的含量為655毫克,比其他餅乾的含鹽量高出很多,孩子吃了不健康。徒有『兒童』之名卻無『專用』之實。」市民趙女士說,希望以後能買到貨真價實的兒童零食。
延伸
助推兒童零食行業健康發展
根據調研報告顯示,預計2019年到2023年,兒童零食市場將以10%到15%的複合年增長率穩定增長,2020年有望突破6000億元,市場潛力很大。
國內諸多零食品牌紛紛加碼兒童零食市場,用新品牌、新產品、新形象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細看不難發現,這些產品與兒童這一群體並無太大關係,大都只是商家噱頭。有些兒童食品的配料與普通零食毫無差異,均含有香精香料、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劑、增鮮劑等。
有業內人士表示,《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的出臺,為未來兒童零食市場打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助推我國兒童零食行業向健康化、營養化、多元化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團體標準雖已納入標準體系之中,但它不具有強制約束力。還需要生產廠家在生產材料的選擇上嚴格把控,在產品包裝的標識上做好功課,才能讓兒童零食市場更健康、更安全,才能讓家長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