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新聞一則關於美國國務卿對南海仲裁案表態的消息,再次引爆南海輿情。不少新聞觀察員甚至以「美國認慫」為標題對此表示樂觀。但長安街知事卻高興不起來,美國在南海出爾反爾不是一次兩次了,這次也一定不是最後態度,無非是做一個中性表態,期望和中方就某些問題達成妥協或者進行立場交換。
王毅會見克裡談及南海問題
@央視新聞是這樣表述的:【克裡明確表示:美國對南海仲裁案內容不持立場】今晚,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與美國國務卿克裡的雙邊會談後表示,雙方達成重要共識:中美要共同努力,爭取在歐巴馬政府剩餘的任期中,取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惠及兩國人民的成果,把一個更加穩定、良好的中美關係轉到下一任美國政府手中。王毅還表示,他與克裡談到了南海問題,克裡明確表示,美國對菲律賓單方面提出仲裁案的內容不持立場,明確支持菲律賓跟中國恢復對話,通過雙邊對話協商來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據知事觀察,這樣的表態,不僅不代表「認慫」,其實連中性都算不上。
首先,美國主流英文媒體並沒有關注這個表態,而是「選擇性忽略」,這就為某些政客矢口否認埋下了伏筆。翻翻之前長安街知事關於越南的報導中「扒」出的越通社否認兩國總理關於南海仲裁案的共識的案例可見,某些國家為了達到霸佔南海、擠壓中國的目的,翻臉比翻書還快,誰能保證克裡不會否認其向王毅外長做出的「不持立場」的表態呢?
其次,克裡在於王毅外長的會談中,已經清楚地表達了歐巴馬政府現時作為看守政府的地位。從希拉蕊和川普獲得各自黨內提名開始「巔峰對決」後,我們已經無法相信歐巴馬政府做出的任何承諾。因為處於「半退休」狀態的歐巴馬的政治遺產,分分鐘就可能被下任總統否定——不管是共和黨上臺還是民主黨繼續執政。
第三,報導中表述的「克裡明確表示,美國對菲律賓單方面提出仲裁案的內容不持立場」這個表態,本身就是一句玩笑話。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從2009年歐巴馬政府上臺開始,希拉蕊·柯林頓擔任國務卿時就數次就涉華問題多次表態「不持立場」,結果是美國啟動「重返亞太」戰略,對中國步步緊逼。最著名的「不持立場」就是希拉蕊表態對釣魚島「不持立場」,最終也是食言為日本站臺。
美國人常玩這一手,以至於知事聽到「不持立場」這個詞,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國人在「憋壞」,潛臺詞是「我還沒想好如何偏向中國的對立方,但隨時會倒過去」。
歐巴馬政府最善兩面三刀
第四,克裡與王毅的會談,更多的目的無非是希望在9月舉行的G20杭州峰會上,請東道主給歐巴馬足夠的面子,好讓他體面完成任期內最後幾項重要外交活動。克裡雖然明確表示要「管控分歧」,但這樣做的目的是將「良好的美中關係傳遞到美下屆政府手中」,也就是說,本屆美國政府並沒有實際性消除分歧的意願。
如此不老實的美國,接下來還會在南海乾什麼不該幹的事兒?
長安街知事認為,美國很可能繼續在南海地區製造對抗和緊張氛圍。
自從阿基諾三世政府同意美軍重返菲律賓以來,美國不斷在菲律賓「刷存在感」。除擴大軍演規模、開展有針對性的戰術演練外,美國還通過各種方式對菲律賓新總統施壓。曾經,在杜特爾特篤定當選新總統之際,斯坦尼斯號航母出現在馬尼拉灣,恐怕更多的是在向菲新總統「秀肌肉」,迫其就範。
美國還頻頻向越南「拋媚眼」,一些美國媒體直言:歐巴馬政府看中的就是金蘭灣這個可以用來對抗中國的軍事基地。
軍事和外交方面沒露臉的歐巴馬政府,肯定不會滿意南海爭鬥的結果。未來美國很有可能在WTO框架內,慫恿更多「小兄弟」甚至不惜親自赤膊上陣,製造更多的經濟摩擦,鋼鐵、太陽能、鞋服等很多行業的老闆們,又要「受虐」啦。
當然,美國現在還有更好的工具——TPP。如何強化「小圈子」來排擠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肯定也是華盛頓日思夜想的問題。未來繼續利用菲律賓、越南等TPP成員擾亂南海,可以說是美國的既定方針。
蔡英文將成美國製造混亂的一張牌
持續在南海問題上「失算」,美國還有可能打出「臺灣牌」製造混亂。這也不新鮮,兩面三刀的美國人經常會拿臺灣說事兒。從最近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及綠營頭面人物關於「九二共識」的表態來看,雙方無疑是在隔海配合。
面對「突然調頭」的美國表態,知事覺得兩個字就好——淡定。
無論美國如何耍花招,我們堅守九段線,自會有公論;
無論美國如何「秀肌肉」,解放軍在南海有強大的軍事存在,和平就不會波濤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