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修辭:借代——以部分代整體(完)

2020-12-27 古代漢語學習

古代漢語修辭:借代——以部分代整體(完)

乙、用物體的某一部分代物

1、斷竹續竹,飛土逛肉。《吳越春秋·彈歌》)

〔譯文〕把青竹截下,把青竹紮上,彈起泥制的彈丸,追打在野物身上。

2、夕日西頹,沉鱗競躍。(陶弘景: 《答謝中書書》

〔譯文〕傍晚的太陽快要落山了,水底的遊魚爭相跳躍。)

3、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樂府詩集·木蘭詩》)

〔譯文〕只希望快馬加鞭,送我回家。

4、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杜甫: 《哀江頭》)

〔譯文〕轉身向天空射擊一箭,兩隻飛鳥在笑聲中墜落下來。

5、萬古雲霄一羽毛。(杜甫: 《詠懷古蹟》

〔譯文〕永遠是一隻奮翅凌霄的飛鳥(比喻諸葛亮絕世獨立的品德)。

6、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楊惲: 《報孫會宗書》)

〔譯文〕當我家興盛時,做官做到二千石以上的就有十個人。

7、徵帆去棹殘陽裡。(王安石: 《桂枝香》)

〔譯文〕來來往往的船隻,在落日的餘輝裡行駛著。

例1用「肉」代野物。

例2用"鱗」代魚。

例3用「足」代馬。

例4例5用「翼」和「羽毛」代鳥。

例6用「輪」代車。「朱輪」是顯貴所乘之車。漢制,公卿列候及二千石以上的官員,方能乘朱輪。

例7用「帆」和「棹」(划船的槳板)代船。

這些都是以部分代整體。

相關焦點

  • 古代漢語修辭:借代——以特殊代一般(完)
    古代漢語修辭:借代——以特殊代一般(完)乙、以特定事物代替一般事物1、農民豈為出疆舍其耒耜耜哉?《孟子·滕文公下》〔譯文〕農民難道因為離開國境就捨棄他的農具嗎?
  • 古代漢語修辭:借代——以實數代虛數(完)
    古代漢語修辭:借代——以實數代虛數(完)劉師培《古書疑義舉例補》古人於洛繁之數,有不能確指其目者,則所舉之數,或日三十六,或日七十二,如三十六天、三十六官是也。三十六天之例,與九天同;三十六宮之例,與千門萬戶同。不必泥定數以求也。
  • 古代漢語修辭:借代——以事物的數量代事物(完)
    古代漢語修辭:借代——以事物的數量代事物(完)用數量來代替事物的例子,在古人詩文裡幾乎俯拾即是,有一部分數量結構在古文裡已經成為凝固的結構而定型化了。例如,漢代官吏以所得俸祿(用谷計算)的多寡來區別等級,因而有二千石、千石、六百石等名目。
  • 古代漢語修辭:借代——以官名、地名代人
    古代漢語修辭:借代——以官名、地名代人以官名或地名(指出生或做官的地點)代人,也是古書裡常見的一種修辭方法。例如1、白起為秦將,北坑馬服。例1用「馬服」來代趙括。《史記崇隱》引崔浩雲:「馬服,趙官名,言服武事。」趙括的父親趙奢,曾被封為馬服君,趙括代父為將,故此處用「馬服」指稱趙括。例2用「平原」代陸機,「清河」代陸雲。因陸機曾為平原內史,陸雲曾為清河內史。例3用「中散」代嵇康。因秸康曾官中散大夫。
  • 古代漢語修辭:借代——以具體代抽象
    古代漢語修辭:借代——以具體代抽象以具體代抽象。古人還常用具體的東西來表示抽象的概念,從而給人以形象的感覺。為了使語言形象生動,古人往往採用這種修辭方法,有的因為用得自然貼切,讀起來已經不覺得它是一種語言加工了。試看:1、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 現代漢語(十):修辭之借代
    二、種類1.部分代整體例如:(1)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解析:「一針一線」代替東西。(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解析:「江山」代替祖國。(3)幾千雙眼睛都盯著你。    解析:「幾千雙眼睛」代替幾千個人。2.具體代抽象例如:(1)他高燒三天,一點食物都沒沾牙。
  • 修辭手法詳解:借代
    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儘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要讓文義通順。並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於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通俗的說,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 常用的修辭手法——借代
    借代,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
  • 傳統文化課堂|修辭手法之借代
    不直接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的修辭格叫借代。(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被代替的事物稱為「本體」,用來代替的事物為「借體」。借代重在事物的相關性,也就是利用客觀事物之間的種種關係巧妙地形成一種語言上的藝術換名。這樣的換名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 最委婉的表達 最含蘊的修辭 借代修辭格的識別與用法精解
    善用「借代」這種修辭手法,就能使語言表達變得含蘊、委婉,或者風趣有味。借代是漢語修辭格中能體現我們民族語方表達風格的修辭手法。例句2中,用古代官員的帽子來代替現在領導幹部的權力或官職。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裡邊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在這句中,用「江山」來代替「祖國」,表達了對「祖國」熱愛和讚美之情。
  • 學員課堂:修辭手法之借代
    借代,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儘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要讓文義通順。並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於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的修辭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 修辭手法中「借代」法則要重點了解,是考試的難點,趕緊記牢
    那麼,有一種修辭手法叫「借代」,也是考試中經常會考核到知識點。借代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通俗的說,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
  • 2015中考語文常見的修辭方法及作用:借代
    借代   1.概念: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方式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種類   (1)用事物特徵代本體事物。例如:紅眼睛原知道他家裡只有一個老娘""   (2)具體代抽象。例如: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3)專名代泛稱。
  • 比喻與借代:不能不了解一下修辭手法(語文的演變0701)
    這些語言表達技巧有很多形式,據說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我們這裡只講常見的修辭:比喻、借代、誇張、擬人、擬物、設問、反問、反覆、排比、對比、引用、對偶、雙關、反語、互文、並提、頂真(針)。
  • 修辭手法之借喻與借代的區別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的寫作的語言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 【古代漢語】文言文的修辭
    我們可以把學習文言文的修辭方法作為一種拓展性的學習內容,這樣,或許能從中獲得一些樂趣。  文言文的修辭和現代漢語的修辭一樣,都是在特定的情況下,為了把話說得更好一些,說得更得體一些,說得更為有趣一些。        中學課本中的文言文主要運用了以下一些修辭方法:   比喻、誇張、借代、比擬、設問、雙關、對比、對偶、排比、反復、諱飾、互文、並提,等等。        (一) 比喻   文言文的比喻與現代漢語的比喻一樣,有本體和喻體,也有比喻詞,當然,有的只出現喻體,有的沒有比喻詞。
  • 中小學語文修辭手法詳解(下):借代、誇張、通感
    1、定義借代,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儘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要讓文義通順。並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於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通俗的說,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
  • 詩論 | 漢語修辭手法大全(珍藏版)
    2、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3、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4、方法: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思維導圖:借代和雙關修辭使用大全,父母收藏,孩子作文含蓄幽默
    中小學生常用的修辭手法一共有13種,比如比喻、擬人、排比、誇張等,在以前的文章裡面已經詳細介紹了9種修辭的使用方法。這篇文章具體介紹下借代、雙關這2種修辭手法。還是先用思維導圖把所有的修辭手法羅列出來,這樣便於對比以及歸納。
  • 【學霸筆記】修辭方法匯總(3)——借代,附練習
    【溫馨提示】周一至周五,每天連載,大家要跟住哦~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1)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來代替本體事物。【例1】用「錦鱗」代指遊魚:【例2】用「幾千雙眼睛」代指幾千個人:幾千雙眼睛都盯著你,看你穿上戰士的衣服,看你掛上銀質的獎章。(李株《這樣的戰士》)(2)特徵代本體:即用人或事物的特徵、標誌去代替其本體的名稱。【例1】用「綠」和「紅」來代指「葉」和「花」: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