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視角談我國的金融系統風險

2020-10-30 心底無私天地寬666

最近馬雲關於金融系統監管的有關發言引起了軒然大波,引來了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大讚,認為馬雲的觀點,有獨到性,有前瞻性;一種怒噴,認為即使誰都可以吐槽金融監管唯獨馬雲不行,因為馬雲本身就是監管的受益者!

筆者作為一個心理學人士,本來與金融不沾邊,對金融也缺乏深入研究,但是對於系統則有比較深入的思考,下面從心理學視角,從一個普通人對金融的理解,談一下這個話題,以圖拋磚引玉!

一,關於系統

馬雲說中國金融沒有系統風險,因為沒有系統,這話顯然不準確。系統從來都在,系統是自然形成,就好比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自然就產生相互依存的關係,不需要人為建立,就在自然發生者相互影響。並且通過某些現象自動平衡著系統。

心理學的系統概念是:超過兩個以上要素為了共同目的組成的單元就稱為系統。只要在共同目的下各要素自然形成系統,不需要人為組合,比如我們都是人,都有生存的需要,就組成了所有人構成的生存系統;我們都是企業,都為了發展,就自然組成了企業生態系統。出於不同的目的組成不同的系統。各種系統相互交織,相互影響。

系統的特性之一,是系統本身就有平衡穩定發展壯大的屬性,它會自動平衡其中違背系統規律帶來的對系統平衡的幹擾。比如,地震是地球系統對自然生態破壞的自動平衡,溫室效應是對太陽系生態系統破壞的自動平衡;金融風暴是對金融系統失衡的自動平衡......

系統法則揭示:系統中的每個要素都需要被看到,被尊重;系統中的每個要素按照其對系統重要度、貢獻度有一個優先次序,系統中各要素之間需要得到收入和付出的平衡。違背上面三個法則中的任一個,系統就會失衡,失衡以後通過各種「狀況」現象來平衡!

所以,中國金融當然有系統,而且也一直在起作用,只是有些是主動在透過幹預起作用,有些被動在起作用,如此而已。馬雲說沒有系統,是身處系統中而不自知而已!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如何影響金融風險管理
    □李佳興  風險管理是金融市場非常重要的命題之一,金融市場的信息通過個體作用發揮影響,對於發揮作用的詳細過程,則需要研究人的心理行為,金融心理學對股市和金融業從業人員尤其重要。行為金融學重要的貢獻,就是把心理學、社會科學和傳統金融學的研究領域和思路連接在一起。
  • 聽學者談如何做好金融風險管理
    日前,眾多學者在南京工業大學舉辦的「第八屆應急管理科學家論壇與金融風險管理論壇」上就當前社會如何做好應對金融風險做好應急管理發表觀點。天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首任主任張維通過分析FinTech (金融科技)背後的金融邏輯關係,深入分析了市場參與者行為對金融科技產品定價策略的影響;提出計算實驗金融方法,創新研究金融科技產品的定價問題。「以技術為背景的金融創新豐富了市場在新形勢下的供給和需求的變化,豐富了金融市場體系,但也暴露出很大的風險問題 。
  • 孫國峰:影子銀行是金融風險的一種特徵表現,卻不是金融風險的本源...
    新京報快訊(記者 宓迪)「影子銀行是金融風險的一種特徵表現,卻不是金融風險的本源。」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8日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舉辦的第三屆孫冶方金融創新獎頒獎典禮上指出,「在沒有影子銀行之前,就有了金融危機。
  • 魯政委:系統重要金融機構監管指導意見 防風險補短板
    《指導意見》對我國的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定義、範圍、評估流程和總體方法進行了明確。《指導意見》的發布標誌著我國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由「全球系統重要性」發展到「國內系統重要性」機構監管階段。這不僅是進一步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需要,也是看齊國際監管要求的「補短板」舉措。
  • 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又跨一步,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即將出爐
    作為《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的配套細則之一,12月3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下稱《評估辦法》),是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認定的依據,也是對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附加監管要求、恢復與處置計劃要求、實施早期糾正機制的基礎。
  • 香蜜湖金融風險管理2020年會特設四大分論壇,把脈金融風險管理未來
    2020年11月28日,香蜜湖金融風險管理2020年年會在南方科技大學成功舉辦,年會以「嚴守底線思維,築牢風險防線」為主題,特設四個平行分論壇,聚焦討論當前主要金融風險類別,把脈金融風險管理未來。中國證監會深圳監管局副局長童衛華作了題為「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推動深圳私募基金行業規範發展」的演講,圍繞深圳轄區私募行業現狀,私募機構存在的共性問題及風險,從監管角度系統介紹了強化轄區私募基金的監管實效,以及推動深圳私募基金行業規範發展的監管思路;私募協會副會長單位基石資本合伙人韓再武作了題為「創投機構的機遇與困境」的演講,分享了中國私募「成長的煩惱」以及尋找下一個十年的增長動力等話題
  • 《中國金融》70年·70人特別談丨王和談我國農業保險未來發展方向
    這不僅是因為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關係國計民生,更因為我國農業保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新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歷程。隨著農業產業升級,農業風險分散的需求將進一步加大,同時,還面臨「擴面、增品、提標」的任務,財政保費補貼資源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將日益突出,因而需要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加以解決,農業保險需要逐步從政策性為主向商業性為主過渡,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降本增效,為商業化經營奠定基礎;二是要關注農業生產新模式帶來的新風險,如設施農業、立體農業和農業機械化的風險;三是要大力發展商業性農業保險,逐步實現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商業化經營
  • 2020年度金融科技圖書Top30榜單正式推出,30本專著把脈金融科技發展!
    《全球視野下中國金融科技應用與發展》作者: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金融科技發展與研究專委會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本書立足全球視野和科技前沿,聚焦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網絡信息技術,以金融科技的驅動技術、應用場景、風險與監管等為切入點,力求系統、全面、客觀地總結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脈絡與最新情況
  • 銀行風險管理的演進趨勢及其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啟示
    (三)CAPM模型   1964年,美國學者夏普在《金融季刊》上發表了《資本資產定價:一個風險條件下市場均衡理論》,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的CAPM模型,該模型以證券組合理論為基礎,在分析風險和收益的關係時,提出了對不同資產風險進行定價的理論和方法。CAPM模型表明,某種資產的預期收益只與該資產的系統風險有關,投資者承擔非系統風險不會獲得額外的回報。
  • 央行工作論文談系統性風險:爆發時銀證之間是主要傳染渠道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央行工作論文談系統性風險:爆發時銀證之間是主要傳染渠道如何準確、科學的識別、度量和監測系統性風險?上述工作論文借鑑了國內外較為前沿的 CoVaR(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研究和實踐成果,採用高頻數據刻畫宏觀經濟狀態影響下微觀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風險傳染影響,並結合中國金融跨市場交互的特點,模擬構建了以銀行業為主,保險、證券、信託等非銀機構為輔的金融風險複雜網絡系統。
  • 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創新與風險
    所謂網際網路金融,是金融機構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等業務。在本質上網際網路金融還是金融,它必須解決資金風險這個根本問題,否則就不能生存。網際網路金融具有「網際網路風險+金融風險」疊加的特點,其對公司的要求反而更高,面臨的挑戰也更大。
  • 淺析我國金融衍生品發展狀況
    隨著我國加入WTO後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金融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開放程度,我國的金融機構也隨著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面臨更加嚴峻的金融風險。金融衍生品的高風險性使金融市場變得更加脆弱。在競爭壓力和風險增加的基礎上,政府如何促進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進一步推動金融創新,成為我國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發展的必然選擇。
  •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邁出關鍵一步 設置合理的過渡期安排
    近期,《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落地,這不僅是強化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的主要措施,而且更標誌著我國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系統重要性銀行是規模較大、結構和業務複雜度較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較強,在金融體系中提供難以替代的關鍵服務的銀行。
  • 金融風險管理師就業方向
    金融風險管理師就業方向: 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存在著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會計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諸多的金融風險。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和外資金融機構的快速進入,加大了我國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因此,目前國內金融控股企業、證券公司、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公司、期貨商、保險公司、各大型企業集團的財會與稽核部門紛紛加強了金融風險控制。這也導致這些行業對金融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企業求賢若渴,但由於國內相關教育滯後,人才供給明顯不足。訓練有素、具有專業資格的金融風險管理人才鳳毛麟角。人才緊缺導致薪酬上漲。據了解,金融風險管理師薪金豐厚。
  • 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
    在系統學習交流中感觸頗深  1、理論學習與案例討論相得益彰  在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三周的培訓期間,經過專家講解、小組案例討論和學員互動交流,我們對海外金融市場的總體發展脈絡、金融創新產品的風險收益特性、投資組合策略及其在資產管理中的應用、場內外市場的聯動發展關係、金融危機的根源及其風險管控、國內外期貨市場的聯繫與區別等專業知識有了更為系統的梳理,對金融機構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
  • 如何系統理解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內涵2: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國當前面臨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影子銀行風險、房地產風險和地方債風險,三者相互交織而錯綜複雜。  影子銀行加劇了資金的「金融空轉」,其風險具有轉移和放大機制,推升了金融系統的整體風險。
  • 央行官員評網際網路金融:區域風險就是系統風險
    【財新網】(見習記者 彭駸駸)中國金融監管機構為何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因為在中國區域性金融風險就是系統性風險,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網際網路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旭川說。  伍旭川是在10月15日由新華社瞭望智庫主辦的「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 黃奇帆談金融科技:違背金融常識的人自作聰明,最後「誤了卿卿性命」!
    在與金融相結合的時候,無論是金融業務展開的價值鏈也好、產業鏈也好,把這五全信息掌握在手裡再開展金融的服務,這樣的金融安全度將比沒有五全信息的人工配置的金融服務系統安全信息要高,壞帳率要低,各方面的系統性風險的平衡要更好,這是一個基本原理,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非常睿智地、前瞻性地看到科技金融、數據金融平臺具有的重大的裡程碑意義的經濟前景。
  • 姚寧談《中國金融》及如何認識建設現代中央制度
    2003 年初識《中國金融》時,我還在長春讀書,在老師推薦的眾多期刊中,我被它豐富的內容、平實的文風、廣闊的視角、專業的論述深深吸引,每每讀來,不忍釋卷。作為一名基層央行人,我通過跟蹤閱讀《中國金融》雜誌,對央行事業藍圖有了完整的描畫,對自己肩負的責任也有了更清醒的認識。難點問題的全球視角小微企業在穩增長、保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一直困擾著我國金融業。
  • 夏春:《長安十二時辰》視角下的信用債連環違約與系統風險
    2018年政府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位列三大攻堅戰之首,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結果安邦被接管,股票質押和P2P接連暴雷,AAA級債券(上海華信)首次違約。到了2019年,包商銀行因為嚴重信用風險,成為歷史上首個被央行和銀監會兩家監管機構接管的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