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澳門回歸15周年紀念日。
1999年12月20日0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同時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使管治澳門的權力,葡萄牙共和國結束統治澳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很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在15年前澳門回歸祖國的歡騰時刻,那首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主題歌《七子之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年唱《七子之歌》的澳門小姑娘容韻琳,現在也是大姑娘啦~
猶記得當年小編和小容韻琳一般大,還不還知道Macau是什麼,也不知道七子是哪七子,但是委婉動聽的旋律和感人至深的歌詞愣是把小編聽哭了!15年後再次聽到這首歌,小編不禁再次潸然淚下。
真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好歌啊!
昨天,澳門回歸15周年文藝晚會也以《七子之歌》開場,讓我們先來回味一下~(4分05秒開始正片)
科普時間:《七子之歌》那些事兒
「七子」是哪七子?
其實《七子之歌》並不是為澳門回歸重新創作的。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
1998年底,中央電視臺拍攝紀錄片《澳門歲月》, 將組詩中的《七子之歌·澳門》改編成了現代歌曲,並作為紀錄片主題曲,深深地打動了海內外億萬華人的心,立刻響遍海內外,尤其是在澳門。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時,《七子之歌》被用作主題曲。
聞一多的原詩是怎樣的?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中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鬥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小編註:普法戰爭後法國於1871年割讓給德國的領土。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歸還法國。)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看完小編覺得字裡行間透露著聞一多先生對當時國疆崩喪而國人漠然視之的痛惜之情,也飽含著對七子回歸的殷切期盼。)
七子之歌▪澳門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走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這裡再摘錄一首《七子之歌▪臺灣》
七子之歌▪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臺灣》與《七子之歌·廣州灣》也被改編譜曲為現代歌曲,描寫中國被侵犯的土地。有興趣可自行百度。
作曲者是誰?
聞一多的詞質樸感人,直擊人心,而《七子之歌▪澳門》的旋律也是十分戳淚點!而它的曲作者是曾寫過《彎彎的月亮》、《走四方》等高傳唱歌曲的李海鷹。
李海鷹1954年生於廣州。他從小喜歡音樂,很早就顯露出音樂才華。1970年,他才16 歲就進入廣州粵劇團,當上了小提琴手兼創作員。
李海鷹集作詞、作曲、編曲於一身,創作過一系列有影響的影視音樂作品。歌曲一經播出便大受歡迎,被廣為傳唱,流行範圍很廣。他還為電影《鬼子來了》《黑冰》《背叛》《榮譽》還有風靡全國的《亮劍》等寫歌編曲,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們再度唱響這首歌曲,除了一份感動,更有一份驕傲。讓我們看看你澳門回歸的15年中,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來源:光明網)
澳門回歸15年20件大事
(圖片來源:人民網)
文/蔣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