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坐累了常常會蹺個二郎腿放鬆一下,雖說長蹺二郎腿對身體不好,但其實坐著蹺不起二郎腿也是病。小郭是一名IT男,經常要久坐,但他坐累了不能蹺二郎腿,蹲下時也「合不攏腿」,他被這個怪病折磨了20年。最近他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臀肌攣縮,可能與小時候打「屁股針」有關。
臀肌攣縮症是怎麼回事?
完成蹺二郎腿這個動作,需要調動大腿內收肌群,這一肌群由腰叢發出的閉孔神經控制,如果因某些原因(比如外傷、手術副損傷等)導致閉孔神經損傷,就會導致患腿不能放在健側腿上,也就是產生了不能蹺二郎腿的現象。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臀肌攣縮症引起的。
近年來臨床患者多集中在30-40歲,不少人在幼兒時期打肌注針較多。臀部多次注射,導致部分人的臀部肌肉水腫,進而缺血壞死、纖維化,發生攣縮,變成一條又硬又粗的「束帶」,導致下肢不能完全併攏,下蹲時兩膝必須分開,俗稱「蛙腳病」。嚴重的走路像鴨子,還會導致骨盆傾斜、腰椎彎曲,甚至影響女性患者的生育。
不少患者從小就被臀肌攣縮症所困擾,但重視程度不夠,以為自己天生就這樣,一般都是病情越來越嚴重了才來就診,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一些症狀嚴重的患者由於步態怪異,不能像常人一樣參加體育活動,還會被他人嘲笑,容易受到心理創傷。
除了上述病理性因素導致的以外,腿的胖瘦、長短這樣的正常生理因素也可以導致二郎腿無法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