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的教育之惑:娃娃難以絕緣 家長如何做?

2020-12-11 雲南網

  【原標題】吃雞的教育之惑:娃娃難以絕緣 家長如何做?

  名詞解釋:「吃雞」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簡稱「吃雞」),是網絡流行語。該詞語最早來源於電影《決勝21點》,隨後因在遊戲《絕地求生:大逃殺》中出現而火遍網絡。當你在該遊戲中獲得第一名時就會有一句臺詞出現:「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於是,「吃雞」也成為這款遊戲的一個簡稱。

  「子曰:學而打吃雞,不亦說乎,有手機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不玩吃雞,鮮矣仁!」

  ……

  隨著「吃雞」遊戲的流行,日前,一張張孩子圍在一起玩遊戲的圖片在網上傳播。在四川德陽,9歲的小學生翰翰看同學「吃雞」,寫出了《吃雞論語選編》;10歲的小學生星星正在創作一部「吃雞」主題漫畫。「吃雞遊戲誘惑太大了,他們班上男孩子基本上都在玩這類遊戲。」星星的母親王女士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

  在對娃娃進行監管和引導的同時,兩位家長更擔心的是青少年沉迷於手機遊戲。可是當娃娃們都在「吃雞」,這教育困局到底怎麼破?

  看別人「吃雞」

  小學生寫成論語式攻略

  「這些年,我的孩子成長與遊戲分不開,看別人打吃雞,竟然寫成了論語式的攻略……」4月8日,網友「斑駁時光」在網上吐槽。

  原來,「斑駁時光」的孩子翰翰很小就開始接觸平板電腦和手機,現在,9歲的翰翰眼睛近視400多度,雖然父母採取措施,把手機和平板電腦收了,通過物理隔絕,不讓他打遊戲,但是收效甚微。

  「收平板時,娃娃爆發了,又哭又鬧。」他介紹,為了遊戲,孩子甚至與父母爭吵,發生衝突。最終,在父母監督和努力下,翰翰打遊戲時間少了。

  網友「斑駁時光」介紹,翰翰會打「吃雞」類遊戲,但他沒看到兒子打過。他說,孩子班上很多同學都在討論遊戲,「如果一點不懂遊戲,孩子會不合群甚至成為異類。」翰翰的學校裡,很多同學都打「吃雞」遊戲,「同學們談論,他天天看著打都開心。」

  因為學校要求下教育和學習app,平板、手機成為了學習必備,甚至一些作業都在平板上完成,所以絕對不讓孩子接觸平板和手機是不現實的。

  「子曰:學而打吃雞,不亦說乎,有手機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不玩吃雞,鮮矣仁!」

  近期,翰翰結合《論語》寫出了「吃雞論語選編」,看到這些內容,網友「斑駁時光」坐不住了。「一個9歲的小學生看同學吃雞,竟然寫出了吃雞論語選編。」他擔心孩子荒廢學業,更擔心孩子的未來。「誰能告訴我怎麼辦?我不想成為一個失敗的家長,不想讓孩子如此沉淪!」他無奈地向網友們發出「求助之聲」。

  他的吃雞漫畫將出第二季

  班上粉絲還不少

  10歲的星星是一名4年級的小學生,在同學中,他已經是一名「吃雞」高手。最近,他正在創作一本漫畫,他給漫畫取名《聖魔大陸——藏在HIM身上的神器》,只要有空,都會畫上幾幅。

  記者發現,星星的漫畫作品以火柴人簡筆畫的方式呈現。漫畫開頭,一名叫Fourze宅男,拿到一本「秘訣」,然後與隊友組隊,空降到目的地展開任務,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激烈戰鬥後,最終戰勝反派角色HIM,獲得勝利。

  「班上還有不少粉絲,看完第一季,都等著看第二季了!」星星的母親王女士說。

  據介紹,星星正在畫的漫畫的元素來源於「絕地求生」、「我的世界」等遊戲,以及網絡小說鬥羅大陸,日本動漫假面騎士。漫畫經過一個月創作,第一季已經完成,不僅有場景、劇情,星星連配樂、片頭曲、片尾曲都安排了,片頭曲《Fighting Gold》片尾曲為《Rise》。漫畫內容以「吃雞」為主題。

  「只要聊遊戲,他話多得很!」王女士介紹,星星除了上課、做作業,總喜歡偷偷打遊戲,在遊戲裡,星星也學到了很多武器的知識,但遊戲的思維和語言,對星星影響很深。

  因為玩遊戲,星星還挨過爸爸的打,他甚至心理出現逆反心理,總希望爸爸出差久一點。而父母最擔心的,還是遊戲對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的影響,「畢竟是戰爭遊戲,娃娃太小,耍的時間太長會變得暴力,或者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王女士說。

  「不讓他接觸遊戲根本不可能,只有進行監管和引導。」家人也試圖不讓他玩遊戲,但星星所在班級,男孩子基本上都在玩「吃雞」類遊戲,王女士希望學校組織專業人士給家長提供專業的諮詢,在家裡和校園營造良好的氛圍。

  專家「拆招」

  如何讓娃娃免於「遊戲誘惑」又能發掘天賦?

  沉迷電子產品、沉迷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長時間沉迷電子產品還會出現全身體徵,在臨床上被稱為「視頻終端症候群」。在德陽市人民醫院心身科,每年都會接到不少類似的案例。對於上述兩個孩子的典型案例,記者採訪了德陽市人民醫院心身科專家羅澍、呂桃,對此進行了深度的觀察與剖析。

  探因

  吃雞類遊戲為何吸引小朋友?

  心理治療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羅澍分析,「吃雞」類遊戲裡,參與者是一個團隊,遊戲裡有人際互動,互相救助,參與者有一種英雄式的成就感、優越感。此外,參與者還要互相競技,尋求資源。「在現實中,青少年的資源是很匱乏的,但在遊戲裡,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獲得很多資源,這就是一個成就感。」玩這類遊戲投入低,操作簡單,裡面還有很多策略性的東西,「這就是吃雞類遊戲吸引小朋友的地方。」羅澍坦言。

  「遊戲成癮是一個過程,手機遊戲進入日常生活、從興趣愛好到依賴,然後沉迷,最後到成癮。」她介紹,這對孩子不僅是心理上的影響,對孩子的認知、思維的風格等各方面都有影響。「青少年長期使用手機聊天,痴迷遊戲,患抑鬱症的風險比同齡人高很多。」

  界定

  孩子是否「網絡成癮」如何界定?

  該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呂桃介紹,界定孩子是不是網絡成癮,要看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和不讓他玩手機後的反映。如果孩子表現出很煩躁,或頂撞家長,就會考慮他可能遊戲成癮。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後,腦迴路會受影響,其他功能會被弱化,比如社交功能會受阻。

  羅澍介紹,她所在的科室,近期就遇到一個網路遊戲成癮的孩子天天。「天天只有在遊戲裡才能忘掉自己的不開心。」孩子的行為引起了父母的不滿,就動手打他,他則對父母撒氣。羅澍介紹,孩子在遊戲裡獲得了愉悅感,時間久了,就需要長時間遊戲,才能維持這種狀態,導致遊戲成癮。「上癮之後,孩子的情緒、性格就會進入一個相對病態的狀態。」這時,父母就會發現娃娃變得自私了、暴躁了、不負責任了。

  根治

  發掘孩子天賦培養生活樂趣

  「找準娃娃遊戲成癮的原因很重要。」羅澍介紹,社會飛速發展,手機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過限制使用手機而讓孩子遠離遊戲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關鍵是要發掘孩子天賦,培養孩子的生活樂趣,才能根治遊戲成癮。「要治療網絡成癮,要激發他們的動機,娃兒不想變,父母做任何改變都很難。」

  羅澍介紹,寫「吃雞論語選編」的翰翰其實對古詩詞還很有感覺,創作漫畫《聖魔大陸》的星星在漫畫上有天賦,父母可以在這方面給予鼓勵和引導。

  兩位心理專家均認為,父母要注重言傳身教,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儘量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玩各種遊戲。同時,學會教孩子利用「興趣轉移法」擺脫網路遊戲,培養他們旅遊、讀書、繪畫、手工製作、發明創造等。

  視角

  教育學者:不能片面禁止孩子接觸遊戲 最好狀態是適當樂於其中而不沉迷

  「孩子玩遊戲,最好的狀態是適當樂於其中,而不沉迷。」教育學者熊丙奇介紹,家長不能片面禁止孩子任何遊戲都不接觸、都不能玩,對遊戲好奇的孩子會對家長的「禁令」產生逆反心理,而且,很容易背著家長偷偷玩遊戲,並抓住機會過足癮。

  熊丙奇認為,青少年沉迷遊戲,家長是第一責任人。所以,家長要學會監護、引導孩子使用智慧型手機、玩遊戲,對孩子進行「陪伴教育」,包括和孩子共同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在使用過程中教育孩子控制上網玩遊戲的時間,識別色情、暴力等不良網絡信息,以此引導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並和孩子多交流、溝通。

  其次、家長要發展孩子更廣泛的興趣,比如一起進行戶外體育鍛鍊等,而不是把孩子所有時間安排在學習之中。

  「陪伴教育要發揮作用,還需要外部環境的支持和配合。」熊丙奇介紹,從目前的情況,遊戲不能一禁了之,遊戲也有一些益智遊戲,只是需要對未成年人限制。很多家長抱怨自己是在和遊戲開發商和經營商「搶孩子」。按照我國保護未成年人的法規,面向未成年人的網路遊戲經營商,需要建立防沉迷系統,限制未成年人註冊,控制玩遊戲時間,但一些遊戲經營商為逐利,註冊審核形同虛設,防沉迷系統變為擺設。為此,必須加強監管,監管部門監管網絡服務商嚴格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不能縱容遊戲經營商過度逐利,誘惑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記者 王明平)

相關焦點

  • 四十不惑的「惑」到底如何理解?王陽明告訴你如何做到不惑1
    開篇之時,談的就是「不惑」之「惑"(可點擊最左下角「閱讀原文」),言下之意是年過不惑,自以為閱歷之增加,應當少了困惑。但事實上困惑依然存在,無法象孔子那樣做到「不惑」,最多也只能少惑,唯一明白些的事情是四十之後,可以靜下心來讀點書,留點言。做些自己願意喜歡做的事。
  • 芭比娃娃有「小寶寶」了?網友無語:玩具變化太大,難以接受
    說到芭比娃娃,相信家長們都不陌生了吧,只要家裡有女孩子,基本上都少不了芭比娃娃。給芭比娃娃梳妝打扮,是女孩子們小時候最喜歡玩的遊戲了,看著漂亮另一個的芭比娃娃,孩子們別提有多開心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製造工藝的進步,如今很多芭比娃娃做得越來越逼真,技術花樣百出,甚至出現了某些令人「略感不適」
  • 教育難以簡單
    不教育肯定不行,可教育了收效又甚微。這還不算難,更難的是無論你做這還是做那,做,還是不做,在你的身邊總能找到截然相反的一個又一個案例。怎麼辦,做還是不做?做這還是做那?可家庭教育的猶豫,不會取得孩子成長、發育暫定的配合,更不會贏得開展家庭教育的主動。難,真的是難。
  • 教育為什麼要從娃娃抓起
    教育應從娃娃抓起,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但在實際過程中,還有極少數的家長朋友在對孩子的教育時候因為兩代人的觀點不同而發生矛盾。也許在生活在會出現這樣的家庭,祖輩三代住在一起,在孩子上學的時候,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中,孩子的爺爺奶奶會護著孫子(孫女)。
  • 決諮委之惑
    惑惑決諮委的定位究竟應該在哪裡?是一個「類議會」還是一個輔助性的諮詢機構?這是順德決策諮詢面臨的一個困惑。容桂是順德最早成立決諮委的鎮街,至今已經有兩年時間。今年4月,該街道舉行首次決諮委委員換屆,增加了人大、政協代表的比重。由於起步早,容桂決諮委也是目前順德決策諮詢做得最成功的一個鎮街,經常引來媒體報導關注。
  • 對孩子談性說愛,如何從難以啟齒到坦然主動,強烈建議家長看看它
    本來以為這本書只是講如何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識,沒想到看完後很有收穫感。強烈建議每位家長都看看這本書:《重要的「性」,影響孩子一生》。其實,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很多有意無意的瞬間都是他們對於「性」的好奇,同時也是家長們進行引導的重要時機。比如書裡說到的這些問題:如何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的問題?性教育中應該用科學名詞,還是用俗稱?如何與孩子分床睡,分房睡?孩子問安全套是做什麼用的,該怎麼回答?
  • 【和平夜話】教育諮詢深入百姓 解疑答惑問需於民
    在家如何跟子女和平相處?……日前,區教育局與南市街新文化花園社區聯合開展了一場以「教育諮詢」為主題的「和平夜話」實踐活動。區教育局領導幹部深入社區與家長們深入交流,就家長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耐心細緻地解答,聽取對教育工作的意見建議。
  • 【點撥】兒童文學作家把脈讀書之惑寫作之難
    2014成都中小學生閱讀系列活動掀起第一波兒童文學作家把脈讀書之惑寫作之難
  • 「禮儀教育」從娃娃抓起
    原標題:「禮儀教育」從娃娃抓起   「叔叔好!叔叔好……」近日,筆者走進長汀縣汀州幼兒園,正值下課時間,操場上一群玩耍的孩子看到筆者接二連三地「問好」,這著實讓筆者一時沒能反應過來「還禮」,心裡只有甜甜的感覺。
  • 台州溫嶺童鞋的品牌之惑
    圖為喜得寶童鞋展示廳內上百種童鞋樣品。強文 攝 台州溫嶺是全國最大的注塑鞋生產基地,擁有「中國鞋類出口基地」、「中國童鞋之鄉」等「國」字號區域品牌。2016年,溫嶺共有製鞋企業超過5000家,從業人員達18萬人,實現產值300億元。 童鞋,是溫嶺製鞋業的引領性分支,2016年該市童鞋產量達4億雙,佔全國產量的八分之一,產值超100億元。
  • 芭比娃娃太「高級」遭家長投訴,網友:這樣的家長最阻礙孩子成長
    芭比娃娃相信大多數家長都知道,尤其是家有女孩子的家長往往都給自己的孩子買過,但最近卻有一位家長舉報了一家芭比娃娃廠家,而原因居然是因為這個芭比娃娃太「高級」了。而經過對孩子的詢問,原來孩子對小孩是如何出生的這一過程的了解,居然是來自於一個芭比娃娃。
  • 從中考成績看男孩教育之惑
    2020年晉城市各高中錄取己經結束了,作為一個局外,出於對數據的偏好,本想找一個城鄉學校對學生教育的影響,卻發現了一個與學校無關的怪現象,那就是農村男生升學率遠低於女生,而這一現象在城鎮學生中則不存在。為了踢除學校對升學率的影響,我們選擇了以戶籍登記為參數,即城鎮和農戶。
  • 螃蟹之王:一款讓螃蟹做主角的「吃雞」遊戲
    螃蟹之王:一款讓螃蟹做主角的「吃雞」遊戲 2020-12-10 22:34  Tony老師的文娛隨筆
  • 慈善教育該如何從娃娃抓起
    【核心提示】不過,中國人歷來奉為至理的「身教重於言教」,同樣適用於慈善教育。公益慈善機構是否有公信力,對青少年慈善意識的養成,慈善素質的提升,可能比《慈善讀本》的作用更大。  中華慈善總會發布消息稱,將先期在四川、甘肅等省市近百所中小學捐贈111萬餘冊《慈善讀本》,後期還將向全國各地中小學推廣。
  • 娃娃們的這招「偷梁換柱」之計如何破?
    為了偷玩手機,15歲的兒子竟然「偷龍轉鳳」,買手機模型「頂包」,代替手機上交老師、家長。然而,記者發現,這一事件並不是偶發,購買手機模型的學生並不少。看到這,想必家長們也是恍然大悟,是不是還有的家長在回憶細節,自己是否也曾經被娃娃們糊弄過?
  • 性教育被納入未成年人保護法,家長如何做此項「難以啟齒」的教育
    10 月 17 日,性教育被納入未成年人保護法,從此「性教育」將代替「青春期教育」、「防性侵教育」等,成為法律保護的教育內容。此舉將會帶來哪些影響?社會各方該如何有效普及未成年人性教育?」等,成為法律保護的教育內容。
  • 近之惑在其中矣 人之惑在其中矣
    妻子、女兒和同學眾口詞,言之鑿鑿望著妻女那一臉認真,我在失望之餘卻有了一點兒感悟:對於大自然和外部世界的聲音,人們的感受力和判斷力是極強的。《韓非子·喻老》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楚莊王欲伐越,杜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杜子日: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裡,此兵弱也。莊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人的迷惑,又何止是聽不到自己的真實聲音呢?比起眼睛來,那是小巫見大巫。
  • 娃娃學了些啥?金牛教育做了這件事,讓家長一目了然
    據了解,活動以「孩子成長路上,我們與老師風雨同行」為主題,全面向家長群體介紹金牛區經濟、民生、生態等區域發展規劃,並詳細解答了家長們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攜手探討家庭教育的困境與對策。此外,現場家長與孩子共同遊戲,開啟一場親自狂歡秀。教育難點問題怎麼辦?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在送娃娃參加兒童戲劇培訓班?
    文丨團長前幾天,團長去接孩子放幼兒園,趴在校門柵欄上,一邊望眼欲穿焦急地等娃娃放學,一邊漫不經心地和同樣接娃娃的家長聊起了天。原本氣氛還是很友好和諧,但是不知怎地,畫風一轉,談到了孩子興趣班的選擇上,空氣中突然充斥著似有似無的濃濃火藥味。
  • 透過刺激戰場看教育,剖析「吃雞」看團隊意識
    玩過刺激戰場的玩家往往能聽到家長在一旁指揮孩子如何操作,為何家長會同意甚至指導孩子玩刺激戰場呢?刺激戰場是否能過「吃雞」,決定因素很多,團隊意識,落地點的選擇,中途行走路線,溝通,攻防策略,心理素質等因素。今 日,重點分析團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