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午餐時間走進深圳市寶安區建安新村幼兒園,你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在與他們齊腰高的餐車或餐桌前,一群孩子們自己挑選著食物。如果仔細觀察,你還會發現他們使用的湯勺和夾子的尺寸也都經過了特殊設計。
這是建安新村幼兒園創新培養孩子自主自立能力的一個縮影。這所創辦於2000年的寶安區教育局直屬公辦幼兒園、廣東省一級幼兒園,經過20年的教育實踐,在我國學前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構建完整的「呼應課程」體系,探索出了一條關注孩子內心呼聲、藉助專業教師隊伍因勢利導的學前教育創新之路。
聽見孩子呼聲構建「呼應課程」體系,實現孩子與教師、環境的相互呼應
「呼應課程」體系強調聽見孩子的呼聲,聽見他們發展的渴望。「『呼』,體現了我園始終堅持『為兒童的終身成長奠基』的辦園宗旨,真正地聽見孩子、看見孩子,課程的起點便是觀察兒童;『應』,是發揮教師的專業性,及時應答孩子。『呼應課程』的核心特點,是生成性與預設性的平衡。」建安新村幼兒園園長喬影這樣說道。
在課程探索中,建安新村幼兒園追隨幼兒腳步、抓住幼兒興趣,實現生成的價值;同時利用教師的專業性預設支持,為幼兒建立體系的學習經驗,發揮預設的作用。該園從課程目標的建立、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組織形式的探索、課程評價的多樣化操作等多個維度,建構了一整套完善的體系,使教師能夠聽見幼兒、觀察幼兒、分析幼兒和支持幼兒,實現了教師與幼兒的呼應。
據園長喬影介紹,目前建安新村幼兒園已經建立了完善的課程資源庫體系,生成了100多個鮮活生動的生成活動案例:一次帳篷的探索,能讓孩子們體驗團隊合作的力量和解決問題的成就;一次元宵舞龍的觀賞,則可以引發孩子們對龍以及龍文化的興趣;一次自選主題構建遊戲的開展,更進一步拓展了孩子的建構學習能力。
此外,該園還通過把環境交還給孩子,幫助他們培養自主自立、獨立自信的品質。自2015年開始,建安新村幼兒園便將幼兒餐車、餐具全部調整為適宜於幼兒的型號,為幼兒自主打餐創造了條件。
「湯勺、夾子這些東西,我們都要以孩子的身高、小臂長度、手部肌肉力量等來做調整測算,要保證全部提供孩子能用的工具。」園長喬影表示,很多前來園內參觀的老師都會訝異於孩子們的自主自立,而這一成績除了源於幼兒園對教育理念的貫徹,還與園內老師的細心思考密不可分。
創新教師隊伍建設模式,促進教師綜合發展和個性化提升
為了更好地配合「呼應課程」開展,建安新村幼兒園也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下足了功夫。針對以往頻頻出現的教育實踐與教育理論脫節的問題,該園創新培訓模式,開創了「研習式」備課法,將教育實踐與備課、培訓、研究、學習融為一體,將個人設計教學活動與集體研習相結合,形成「學-用-反思-調整」的良性循環。「將原來老師們一個人的研究變成了一個團隊的研究,這樣能讓老師進步得更快,真正完成了學習共同體的創設。」園長喬影解釋道。
通過模式創新,建安新村幼兒園將教師變為主動的學習者,從「你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以及懂得「我為什麼要做」,藉助學習共同體發揮團隊作用,促進整個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此外,該園還通過開展相應崗位針對性的教研活動,因材施教,促進各崗位教師的個人發展。由此,園內教師得以在學習共同體中實現綜合發展的同時,又在專項教研中實現個性化提升。
園長喬影表示,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幼兒園都會依據實際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改進:「近兩年因為開辦分園,教師隊伍的素養和資歷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我們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教師隊伍建設的引領方向。」
經過20年的教學探索與建設,建安新村幼兒園培養了一支努力上進、勤於思考、專業紮實的教師隊伍。2000年,園內專任教師共18人,其中本科4人,大專5人;2020年,園內專任教師已達66人,其中本科22人,大專42人,研究生1人,教師大專率提升至96.97%。目前,該園培養了8名市、區名師及學科帶頭人,擁有16個國家、省、市、區級研究課題,出版2本園本課程專著,教師撰寫的100多篇論文及課例在全國、省、市刊物中發表或獲獎。
因地制宜不斷探索學前教育新經驗,勇當教育創新實踐排頭兵
建安新村幼兒園於2017年接手管理寶民分園,2019年接手管理民辦轉公辦幼兒園天驕分園,目前為一園三址辦學。各園所在「呼應課程」體系的背景下,結合實際特點,分別走出了適宜於自身的發展之路。
寶民分園對於低混教育模式的探索,為學前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園長喬影介紹了低混教育模式的由來:「在二孩政策出臺之前,獨生子女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我們就設想做混齡班。後來結合實際情況,我們發現小班、中班的孩子在學習方式、學習能力等方面變化不太大,但到了大班孩子在學習能力、思維方式、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個飛躍。基於對孩子的觀察,我們最終決定做低混。」
她表示,通過安排兩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共同學習,混齡環境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混齡班與同齡班有很大差異,孩子的玩法會更多、思維會更加活躍、跟同伴之間的互動也會更密切。因為以前他們做的是同類的事情,現在則會做一些不同的事,而且還可以在別人操作的過程中找到靈感,從而在下一次操作時去學習或者加入其他孩子的探討中,所以交流互動也會更強。」
寶民分園所試驗的低混教育模式,為孩子創設了一個更為複雜的社會交往環境,不僅使孩子們在社會性上得到發展,在學習以及其他領域中他們也得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開放式區域的探索,也為幼兒園區域活動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接管剛從民辦園轉為公辦園的天驕分園時,建安新村幼兒園則面臨管理模式差異、教育理念區別上的更大挑戰。通過規範所有設備設施、要求達到基本標準,同時利用總園資源、形成部門一對一的帶領和協助,建安新村幼兒園初步實現天驕分園管理規範化。這也為當下深圳市幼兒園民轉公工作提供了實踐經驗參考。
20載教育實踐之路,建安新村幼兒園不斷提高教育水平,獲得了孩子和家長們的一致認可。該園先後獲得市教育先進單位,市優質特色示範園,市優質辦學效益幼兒園,寶安區教師、家長培訓雙優幼兒園,連續16年被評為「深圳市衛生保健優秀園」,連續10年被評為「寶安區家教宣傳周活動先進單位」等,先後接待馬來西亞、香港、北京等國內外同行9000多人次。2020年,該園榮獲「深圳市年度最受家長歡迎幼兒園」稱號。
20年,建安新村幼兒園經歷春華秋實、收穫累累碩果。而未來,建安新村幼兒園也將重新出發,堅持「為兒童的終身成長奠基」的辦學初心,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腳踏實地繼續探索學前教育新經驗。
統籌/文/圖:焦明梁
製版:戴越 餘加明 劉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