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訓:「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八字真言,助你破解人生困頓

2020-12-16 葉歷史

清華大學,我想這是每一個讀書學子心中最嚮往的地方之一。清華大學始建於1911年,其前身名為清華學堂。從創建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百年以來,清華大學始終是我國的一流學府,是許多學子奮鬥的目標。

清華屹立百年而始終站在教育的前沿,他的八字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隨著清華大學的發展,矗立了百年。1914年冬,中國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梁啓超先生,在清華學校任教期間,曾做了一次名為《君子》的演講,在演講中,梁啓超先生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刊,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話進行了深刻的闡釋。自此之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就被鑄進了清華校徽,並高高懸掛於大禮堂上方,成為了清華師生共同遵循的校訓。

▲字

古今以來,多少名人聖人,都有自己的立身之道、固身之本。屈原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人生格言;鄭板橋以「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為處世之骨;範仲淹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為官之道。做人如是,立校亦如是。我想,清華之所以能成為百年名校,這八字校訓必然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所教書育人的學校,校訓必然深深鐫刻著,母校對每一位在這裡求學的學子的諄諄教誨。梁啓超先生說的這兩句話出自於《周易》,是「乾、坤」兩卦的卦辭。意思是說,天的運動變化剛強而健勁,身為君子也自當發憤圖強,剛毅卓絕。大地以吸收楊廣而滋潤萬物,君子也應當厚增美德,容納萬象,以身作則。

▲意境圖

「自強不息」,要求我們勇往而直前,奮發圖強;「厚德載物」要求我們嚴於律己、以身作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涵,這八個字,體現了我們一種健全的人格,他以剛健和柔順兩種特質融於一身,體現著人格發展的健全性。

▲字

因此在小編自己看來,這兩句話,不僅僅是清華的校訓,也應當成為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的鑄身之基石。即使不為他人,就為了自己能夠成為堂堂正正立於天地之間的君子。這兩句話不僅僅指的是你要如何去奮鬥,如何去努力。它更代表的是人自己的一種狀態,不論身處何地、不論為了何人或為了何事。立身為正,心境為明,那你自然不會畏懼於來自任何地方的苦難。身正而心明,自然不會因人生的任何困頓而迷失。

如果在你現在的人生道路上,你有所困惑,不妨提筆多謝幾遍這兩句話吧。認真、用心,在下筆是,安平心態,細細品讀。認真感受這八個字帶給你的感悟,沒準會有一種眼前迷霧散去、陽光穿雲而出的豁然。

相關焦點

  • 清華校訓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背後
    1918年4月25日出版的《清華周刊》總138期封面上出現內含「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八個字的圓形圖標(圖一),1926年11月25日,由校評議會議決正式確定為清華學校校徽(圖二)。1928年,清華學校正式命名為清華大學,校徽依然沿用以上八字校訓(圖三)。
  • 清華,還記得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嗎
    1914年11月,梁啓超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
  •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憤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最大,它包容萬物。
  • 從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想到了什麼
    他這是可是厚德載物的行為。今天下午,在清華大學南門口,粉刷一新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赫然在目。這就是清華大學的校訓。幾年前,從西南門進清華大學時發現寫的校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後來統一寫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了。這說明了統一規範用語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幾句話被作為世界名校的校訓,這可不是隨便取的校訓。
  • 清華大學校訓的故事:「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兩岸清華同樣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啓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梁啓超對清華情有獨鍾,將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華學校念書,二人都成為享譽世界的名家。同時,梁啓超本人十分關注清華的辦學和學子的成長。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學子的文化植根,曾說過:「清華學生除研究西學外,當研究國學;蓋國學為立國之本,建功立業,尤非國學不為功。」
  • 清華校園裡刻寫最多的校訓石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清華園內,歷史風物隨處可見,一座雕塑、一塊型石、一片樹林、一棟建築,意味悠長的風景舊物如粒粒明珠散落,又如星辰璀璨生輝。它們寄託著清華人最真摯的情懷,見證著清華園的變遷與發展,更象徵著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在天地間浩然長存。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
    兩岸清華的校訓相同,海外校友會是一家。」「兩岸還沒統一,但海峽兩岸清華校友會早就統一了。」顧秉林的風趣講話得到了陳力俊的認同,海峽兩岸的清華同根同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被傳為佳話。  兩岸清華同樣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啓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梁啓超對清華情有獨鍾,將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華學校念書,二人都成為享譽世界的名家。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
    兩岸清華的校訓相同,海外校友會是一家。」「兩岸還沒統一,但海峽兩岸清華校友會早就統一了。」顧秉林的風趣講話得到了陳力俊的認同,海峽兩岸的清華同根同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被傳為佳話。  兩岸清華同樣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啓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梁啓超對清華情有獨鍾,將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華學校念書,二人都成為享譽世界的名家。
  • 清華大學開學典禮舉辦,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清華大學開學典禮於8月15日舉辦,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摘要:就在昨日上午,位於我國北京的清華大學進行了2019級的新生開學典禮,有大約3800名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在舉辦活動期間,學生們正式佩戴了清華大學的校徽,戴上了校徽就是清華的一分子,清華大學自開辦以來也秉持著獨有的精神傳承。
  • 【每日校訓】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 【校訓如燈】清華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校訓原本一個由日本引進的舶來詞,在辭海中沒有對校訓的解釋。最早對 「校訓」概念進行解釋的是舒新城主編、中華書局1930年出版的 《中華百科辭典》,它對「校訓」的解釋是:「學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育條目製成匾額,懸見於校中公見之地」,「目的在於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我們將陸續分享,古今中外的名校校訓。今天,先品讀清華大學校訓。
  • 清華校訓真的如網上所說捨棄後面八字「獨立精神,自由思想」?
    謠言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如果你不懂得辨別,那將會成為葬送你的深淵。今天就給大家破解一些大家鼓吹謠言。最經典的謠言清華大學的16字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清華大學自始自終都是8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些無良人士為了譁眾取寵,博得流量造謠說清華取消後面八字,就意味著清華失去獨立和思想,想想也真是可笑之極。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解釋:來源於《周易》的兩句話: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民國時期,梁啓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解釋:來源於《周易》的兩句話: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民國時期,梁啓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再賀清華大學九十華誕
    Untitled Document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再賀清華大學九十華誕 (科學時報 2001年4月26日)這位思想開放的學界翹楚以《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清華師生。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正在苦苦探求救國救民道路的清華學子頓時從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文化中受到鼓舞和啟迪,「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瞬間走入清華師生心底,不但成為清華的校訓,而且成為清華大學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向世人昭示著清華大學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什麼是「自強不息」?
  • 談清華校訓
    梁啓超慷慨激昂的演講深深激勵了清華學子,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成為清華校訓,1918年4月25日出版的《清華周刊》總138期封面上出現內含「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八個字的圓形圖標(圖一),1926年11月25日,由校評議會議決正式確定為清華學校校徽(圖二)。1928年,清華學校正式命名為清華大學,校徽依然沿用以上八字校訓(圖三)。
  • 一個有「問題」的清華校訓
    我又聽說這八個字的校訓緣於清末著名學者梁啓超來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又是梁啓超在那次演講中運用的《易經》中的二句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由此而來。自此之後,聽說「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便在清華校園裡出名了,成了清華大學的校訓,從校園流傳到社會,從國內流傳到國外。
  • 清華大學的校訓
    近來有人撰文宣稱,「清華的校訓原本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而現在卻被攔腰斬斷,只剩下前面8個字」。 這使我感到大惑不解。我是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師,在清華學習、工作50多年,從1988年開始研究清華校史,至今也有20餘載,曾查閱大量清華檔案資料和書刊雜誌,未曾見有如此記載。
  • 百年清華 | 胡顯章談清華校訓
    梁啓超慷慨激昂的演講深深激勵了清華學子,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成為清華校訓,1918年4月25日出版的《清華周刊》總138期封面上出現內含「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八個字的圓形圖標(圖一),1926年11月25日,由校評議會議決正式確定為清華學校校徽(圖二)。1928年,清華學校正式命名為清華大學,校徽依然沿用以上八字校訓(圖三)。
  • 從《無問西東》到清華校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從《無問西東》到清華校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作者∣洛紅塵1、電影一開始,就向觀眾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是啊,會不會呢?這更像是關於人生的一種終極追問:生而為人,我們到底該怎樣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