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訓真的如網上所說捨棄後面八字「獨立精神,自由思想」?

2020-12-16 隨木電影推薦

謠言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如果你不懂得辨別,那將會成為葬送你的深淵。

今天就給大家破解一些大家鼓吹謠言。

最經典的謠言清華大學的16字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清華大學自始自終都是8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一些無良人士為了譁眾取寵,博得流量造謠說清華取消後面八字,就意味著清華失去獨立和思想,想想也真是可笑之極。至於後面八字的由來是陳寅恪先生為王國紀念碑撰寫的碑文,這句話至始至終都沒有成為過清華的校訓。

再給大家說一個小知識,陳寅恪先生的恪字讀音,在以前很多人都讀que第四聲,但是字典沒有這個讀音,正確是念ke第四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讀音,原因是據說1936年舊版曾有que字讀法,且陳寅恪先生自己和家人都是念que。

營銷號專用口號「愛她,就為她種滿梧桐」。在南京和網絡上一直流傳一個愛情故事:當年宋美齡十分喜愛法國梧桐,蔣介石為了投其所好,討好自己的妻子,於是下令在南京城中廣植梧桐樹。但是這種說法是錯誤,正確的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時任南京市長劉紀文決定在孫中山靈柩經過的中山大道兩旁開始廣種梧桐樹,並且解放後梧桐樹才廣泛種植。

再給大家說一個小知識,南京中的法國梧桐樹,只是葉子像似梧桐,在植物學上叫懸鈴木,且法國梧桐樹原產地也不是浪漫的法國而是隔壁」啊三「印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信過這些謠言,又或者聽過哪些謠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談清華校訓
    然而,一段時間裡,在網上出現多篇類似於「清華校訓是16個字而非僅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腰斬的清華校訓——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網文,稱「清華校訓之被腰斬,並非僅僅清華之悲哀,它標誌著中國大學精神的迷茫和缺失」。 對此作為一個在清華學習工作生活了一個甲子,並從2002年開始研究清華歷史文化的清華人,感到有必要澄清事實,以正視聽。
  • 百年清華 | 胡顯章談清華校訓
    然而,一段時間裡,在網上出現多篇類似於「清華校訓是16個字而非僅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腰斬的清華校訓——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網文,稱「清華校訓之被腰斬,並非僅僅清華之悲哀,它標誌著中國大學精神的迷茫和缺失」。 對此作為一個在清華學習工作生活了一個甲子,並從2002年開始研究清華歷史文化的清華人,感到有必要澄清事實,以正視聽。
  • 清華校訓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背後
    然而,一段時間裡,在網上出現多篇類似於「清華校訓是16個字而非僅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腰斬的清華校訓——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網文,稱「清華校訓之被腰斬,並非僅僅清華之悲哀,它標誌著中國大學精神的迷茫和缺失」。 對此作為一個在清華學習工作生活了一個甲子,並從2002年開始研究清華歷史文化的清華人,感到有必要澄清事實,以正視聽。
  • 清華大學的校訓
    近來有人撰文宣稱,「清華的校訓原本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而現在卻被攔腰斬斷,只剩下前面8個字」。 這使我感到大惑不解。我是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師,在清華學習、工作50多年,從1988年開始研究清華校史,至今也有20餘載,曾查閱大量清華檔案資料和書刊雜誌,未曾見有如此記載。
  • 清華校訓:「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八字真言,助你破解人生困頓
    清華大學始建於1911年,其前身名為清華學堂。從創建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百年以來,清華大學始終是我國的一流學府,是許多學子奮鬥的目標。清華屹立百年而始終站在教育的前沿,他的八字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隨著清華大學的發展,矗立了百年。
  • 中國256所大學校訓調查:192所是四詞八字口號式
    中國256所大學校訓調查:192所是四詞八字口號式 2014-08-27 09:13:42  這是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情況:多數大學的校訓裡都寫著「創新」二字,然而,這些大學的校訓卻都像是彼此之間抄襲而來的。此前,更有機構專門做過針對國內256所大學的調查:256所大學中,有192所學校的校訓都是「四詞八字」的口號式,還有個別幾所大學的校訓完全相同,高校校訓同質化、標語化現象嚴重。
  • 高校校訓有什麼特點?「德」字高居榜首 四詞八字最常見
    一般而言,校訓是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道德規範和精神追求。它既是學校教育理念、精神追求和核心價值的高度凝練,又是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著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概言之,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正因為如此,有人指出,校訓最能反映大學的辦學傳統和教育特色。­  國內高校校訓以工工整整的對仗形式為主,尤其是「4詞8字」。據統計,使用「4詞8字」校訓的高校有1836所。
  • 高校校訓「德」字為先 四詞八字最常見最長校訓28字
    權威辭典《辭海》裡的解釋說:「學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育條目製成匾額,懸見於校中公見之地,是為校訓。其目的在於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一般而言,校訓是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道德規範和精神追求。它既是學校教育理念、精神追求和核心價值的高度凝練,又是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著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概言之,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
  • 我國沒有一所大學校訓中有「自由」二字
    清華北大確實可以躋身於三流大學之列。 但如果用二流大學的標準衡量,國內所有大學都會歸零。就更不用說和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的距離了。 任何的一流大學,無一不是擁有寬鬆的教學環節和自由的學術氛圍。無一不是擁有大批「人格獨立」的知識分子。
  • 致青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陳寅恪先生說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也是我們當代青年所最欠缺的東西之一。不要說我們沒有主義,我們奉行的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這看起來是自我是獨立是個性,但終究不是。就像胡適所說,真的個人主義,就是個性主義(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兩種:一是獨立思想,不肯把別人的耳朵當耳朵,不肯把別人的眼睛當眼睛,不肯把別人的腦力當自己的腦力;二是個人對於自己思想信仰的結果要負完全責任,不怕權威,不怕監禁殺身,只認得真理,不認得個人的利害。
  • 北京106所學校校訓高頻詞: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記者統計發現,106所學校中,校訓裡同時有「勤奮、創新」這兩個詞的有10所,包括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服裝學院、25中、首師大附中、陳經綸中學、和平裡三小、和平裡四小等。  八字校訓最多 佔比超8成  106所學校中,使用八字校訓的學校最多,有86所,佔比81%。
  • 高校校訓「德」為先:2454條中四詞八字最多,最長28字
    權威辭典《辭海》裡的解釋說:「學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育條目製成匾額,懸見於校中公見之地,是為校訓。其目的在於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一般而言,校訓是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道德規範和精神追求。它既是學校教育理念、精神追求和核心價值的高度凝練,又是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著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概言之,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
  • 清華大學的十六字校訓為何被腰斬(轉載)
    哈佛的校訓是,讓你與柏拉圖為友,讓你與亞里斯多德為友,重要的,讓你與真理為友,這就是哈佛的精神;耶魯大學的校訓是「真理和光明」;斯坦佛大學的校訓是「願學術自由之風勁吹」;早稻田大學則是:學問獨立,培養模範國民。    校訓顯示出這些世界知名大學的獨特靈魂。關鍵是,這些大學在實踐中秉承著校訓傳達的精神,讓其經過一代又一代師生的傳遞,深入內心,深入骨髓。
  • 【今日關注】團結、勤奮、求實……你的校訓是啥?
    八字校訓最多 佔比超8成106所學校中,使用八字校訓的學校最多,有86所,佔比81%。清華大學校訓源自梁啓超的演講。1914年,梁啓超在清華作演講,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激勵清華學子努力成為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按照哲學家張岱年的闡釋,「自強不息」在政治生活方面,指的是對外來侵略絕不屈服,對不良勢力絕不妥協,在個人生活方面強調人格獨立,志不可奪。
  • 北大、清華、復旦、浙大這四所大學的校訓,你了解多少
    每個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大學,或許都有過這樣的一種疑問:這是一所怎樣的大學,自己在這裡將如何開展今後的生活和學習呢?而校訓正可以解碼一所大學的治學底蘊和校園文化。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學冷知識——校訓」,去感受校訓的魅力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力量。
  • 王小東:清華要做好自己的事,甭管別人說什麼
    先是網上泛濫開「清華校訓原本十六字,『獨立精神,自由思想』被腰斬」的不實流言。同時,知名博客作家李承鵬、清華學生蔣方舟等相繼發布評論,抨擊清華「官僚」風氣嚴重,直言「清華已死」。       在幾乎一邊倒的輿論風潮中,著名學者、《中國不高興》作者之一王小東,近日卻發表了一篇博客——《我要挺一下清華》。       在這位北大人眼中,清華大學到底如何?
  • 中國大學最「貼切」的校訓與最「萌」的校訓
    從北京大學倡導「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到清華大學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中國的大學紛紛以極具歷史擔當的箴言警句為校訓,作為引領大學生和青年的精神航標。去年五四,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大師生座談時,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處著眼,進一步提出「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八字,與高等學府的校訓相映照,對大學生和廣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
  • 中國大學集體淪陷,校訓難逃八字咒
    其中,以「二言八字」、「四言八字」這樣的八字「魔咒」最為流行。1 「校訓」是個舶來品在今天中國的大中專院校裡,有校訓固然習以為常,沒有校訓才不正常。各個學校的校訓精彩紛呈,彰顯不同的校園文化魅力。其實,「校訓」一詞,如同「畢業典禮」、「校歌」、「校徽」一樣,原為傳統中國所無,都是西方的舶來品。
  • 中國美院發布八字校訓 彌補建校88周年校訓空白
    4月8日,值中國美術學院88周年校慶之際,中國美術學院舉行了校訓發布儀式,彌補建校88周年來校訓空白的歷史。  校訓,是一所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高度概括。中國美術學院自建校以來,並未明確校訓。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認為,此次校訓的提出,正是「三美」理想的實踐。  何為「三美」?
  • 大學需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蔡元培先生是北京大學的第一任校長,可以說沒有蔡元培先生的貢獻就沒有北京大學的今天,北京大學的成立是在戊戌變法時期,那時候的光緒皇帝支持變法成立了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後變法失敗,京師大學堂保留了下來。經過了辛亥革命、北伐戰爭以後到了民國時期學校才慢慢安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