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要「瞧得起他」(轉給家長)

2020-11-11 陪讀媽媽課堂


「只知憐惜孩子,不捨得使用孩子」,這是當今父母的愛的誤區。實際上,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一個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麼偉大,進而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並且產生強烈的責任感。


-01-

對兒子的肯定,最能激發男孩的潛力


有的父母把兒子當「寵物」養,什麼都替孩子幹,從不讓兒子為自己做點什麼。其實,母親對兒子的肯定,最能激發男孩的潛力。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兒子可以創造奇蹟,這種動力能使一個弱小的男孩成為勇敢的男子漢。

那麼,父母該如何使用孩子呢?在許多書中都表達了感受:享受兒子,對兒子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


有一位男孩的母親,從小就常對兒子說這句話:兒子3歲時,有一次我抱他擠公共汽車,不料腿下一軟,我沒擠上車,差點摔在路邊。兒子馬上關切地問我:「媽媽,您怎麼啦?」我認真地對兒子說:「媽媽下鄉插隊時,把膝蓋摔壞了,抱著你上不去車。」


兒子一聽,馬上跳到地上,用小手為我捶腿。我撫摸著他的頭,欣慰地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兒子十分得意,以後再也不讓我抱了,而且經常為我捶腿。


兒子上小學二年級的那個盛夏,一天我下班回來,兒子興衝衝地端上一杯茶:「媽媽,您喝茶!我為您倒的。」茶已經涼了,我胃不好,不愛喝涼茶,但我仍一飲而盡,然後知足地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如果茶再熱一點就更好了!」第二天,我就「享受」了兒子倒的一杯熱茶。


兒子上四年級時,一天他爸爸要出差,兒子高興了,我卻為難地對他說:「你高興了,我可慘了,下了班還得急忙回家為你做飯。」誰知,兒子拍著胸脯,神秘地說:「爸不在,還有我呢!」看他那樣子,我仿佛有了「依靠」,馬上「恍然大悟」:「對!對!還有你,你也是個男子漢!」


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放學後他早早地回到家,炒好兩盤菜,放在盤子裡,還用碗蓋上。我一回家,兒子馬上說:「媽,您快去洗手,我給您盛飯去!」


我特別「聽話」,洗了手,就在飯桌前坐著。兒子盛來飯,我大口大口吃起來。

兒子在旁邊看著,用電視廣告裡的語氣問:「味道怎麼樣?」


「味道好極了!」我也用了「廣告語」。


「和我爸做的菜比怎麼樣?」


「比你爸炒的菜強多了!」我誇張地說。其實,他的手藝比他爸差遠了,還有點不熟呢!但幾年以後,兒子就是炒菜的好手了。


兒子多麼渴望被母親需要,被母親肯定。母親的偉大,不在於能否讓兒子上大學、出國留學,而在於讓兒子有一種成就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會對他的需要!當他找到了父母和社會對他的需要,他便找到了一種責任,一種幸福。




-02-

孩子要「放養」,不能「圈養」,要捨得放手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弱」一點,給孩子一點愛他人的機會。別總把自己看成高山,視孩子為小草,讓孩子靠著你、仰視你、畏懼你;更不要當大傘,視孩子為小雞,為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弱不禁風。

使用女兒,我也有一句話:欣賞你的女兒,對女兒說:「有個女兒真好!」

「有個女兒真好!」這是父母對女兒的欣賞,也是對女兒最大的鼓勵,它能使女兒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充滿樂觀與自信,學會善良與關愛。一個女孩,從小能夠得到父親的關愛,有助於培養她良好的性格、開朗大度的胸懷以及善於交往的能力。


相反,一從小失去父愛的女孩,在擇偶時容易選擇一個父親般的男友,或者總是對男性心懷仇恨。如果說母親是大地,那麼父親便是一片藍天;如果說大地能夠創造生命,那麼藍天就應該包容世界。


天地合一,萬物才能和諧健康地生長、繁衍,這是自然界發展的規律。天下的父親都該用博大的胸懷去接納自己的女兒、欣賞自己的女兒,陪伴女兒在人生的道路上長大。


想把孩子培養成能適應未來社會的人,就要「放養」,不能「圈養」,捨得放手。



-03-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千萬別替他去做


怎麼「放養」?尤其是培養男孩子剛強、堅毅的男子漢氣質,從小給他們一個自由獨立的空間,提供鍛鍊、實踐、展示本領的機會。


每天上下學的路程,正是培養孩子剛毅、能吃苦的氣質的一個絕好機會。讓孩子鍛鍊著自己上下學,可以讓他在路途中尋找到不少樂趣,也能夠增長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我兒子上小學時,家離學校很遠,路上坐車要一個多小時。從三年級起,兒子就開始自己擠公共汽車上下學了。


有一天,他神秘地對我說:「媽媽,我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哲學。就說擠公共汽車吧,有六大要素。」


我很感興趣:「我兒子什麼時候成哲學家了?擠汽車還擠出經驗了!往下說,我洗耳恭聽!」


兒子興趣勃勃地說起他總結的「六大要素」:「第一,等車的時候,不用老伸著頭朝車來的方向看,那樣的話,脖子多酸哪!只需用你的餘光看著旁邊的人,人群一有動靜,準是車來了!」


「有道理!那麼第二大要素呢?」我興致很濃。


「第二,車來了,你不要跟著人群亂擠。你只要貼著車幫走到車前,抓住車把手,你就能上車了!第三,如果車上人多沒有座,你就站在司機座位的後面,這個地方比較寬敞。」


「你眼睛還挺尖!還有呢?」我迫不及待的想往下聽。


「聽我慢慢道來:第四,司機座位後面雖然寬敞,但離座位扶手遠,你的雙手要張開,放在車窗的玻璃上,這樣能站穩;第五,站好後你的雙腳要分開,這樣就有了兩個腳的立足之地了;第六,如果車上有座,你要想坐下,不要先探身子,要先把臀部移過去,這個座就是你的了,這叫\\\\'臀部移動法』!」


聽完這「六大要素」,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我想,不去擠公交車,他哪能總結出這麼多「要素」?我知道,總有一天他會把靠親身體驗總結出來的這套「經驗」展示給我看的。

果然,機會來到了。


一個星期天,我和他一起乘公交車外出。那時候,人們還沒有形成排隊上車的習慣。一路上,他不停地展示著他擠車的「高招」本領:在汽車進站後,等候已久的人們蜂擁著朝車門湧去。兒子扶著我,貼著車幫往上擠,不一會兒就上了車,這招還真靈。


車上人很多,他卻找到一個座位:「媽,快坐下,你的腰不好!」


換乘第二輛公交車時,人更多了。兒子不僅帶我上了車,還為我在司機座位後的玻璃窗邊找到了站腳的地方。只見他雙臂撐頂著窗框,我的頭正在他雙臂中間,他堅定地說:「這下子不會有人再擠您了!」我心中忽然湧起一股熱流,有一種被保護、被人憐惜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正來自我的兒子——一個年僅11歲的男孩身上。


兒子上中學後,六年來天天騎車上學,風雨風阻,無論風吹日曬,從不叫苦,我從心裡佩服他。


大學畢業後,他主動要求去上海工作,說要感受現代化大城市的氣息,這樣才能和國際接軌。


出發那天,我原是準備去機場送他,可他不讓:「不用送,我自己去能行!」他自己打了一輛計程車,上車前朝我笑笑,揮揮手,用幼兒園小朋友的口氣說:「媽媽再見!」


我只好也揮揮手說「再見!」我也不能死乞白賴非要跟他去呀!望著兒子遠行,我心中一百個放心,我知道他行。


兒子成長的歷程,讓我明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去做,千萬別替他去做。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是對他的積極性的最大打擊,因為這樣會使他們失去實踐的機會,你老不放心,什麼事都要插手,就等於告訴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


從小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去鍛鍊,孩子就有了生存的本領,有了抗風險的能力,當他遠走高飛時,你心中只有欣喜而沒有擔心。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與其送孩子一雙名牌鞋,不如送他一雙能走路的腳。


相關焦點

  • 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轉給家長)
    「只知憐惜孩子,不捨得使用孩子」,這是當今父母的愛的誤區。實際上,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一個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麼偉大,進而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並且產生強烈的責任感。
  • 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轉給家長)教育孩子的訣竅
    「只知憐惜孩子,不捨得使用孩子」,這是當今父母的愛的誤區。實際上,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一個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麼偉大,進而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並且產生強烈的責任感。
  • 再愛孩子,也要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來源:教師E家(ID:jiaoshiEjia)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孩子犯了錯絕不袒護,該批評批評,該管教管教一點不馬虎。父母從小讓孩子懂規矩,捨得讓他吃批評的苦,就像一棵小樹不斷給他正身姿,長大後才會挺拔茂盛。
  • 愛孩子,就要捨得讓他做家務!這10項「福利」,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你愛你的孩子嗎?我想這個問題,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給予肯定的回答。如今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真的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日常生活更是由一家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少(父母)一群人圍著「伺候」著,孩子只需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可。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有人說孩子身上99%的問題都來自家庭,父母的三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你今日對孩子縱容,明天孩子沒教養的惡果可能就要狠狠報復在你身上。去年一個熊孩子在飛往美國的飛機上對鄰座男士拳打腳踢,家長不但沒管教,還對這位男士大打出手,結果飛機落地,迎接他們的居然是FBI,直接被驅逐出境。
  • 要想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轉給家長)
    上課聊天(開小差),做作業時聊天(還可以傳答案抄作業),睡前聊天(第二天犯困)。移動網際網路能夠彌合時間與空間的鴻溝,不少項目想藉此把一線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導向三四線城市。可是人性決定了十幾歲少男少女最熱衷的不是自我教育,而是扎堆聊天:在自己的小圈子內,無憂無慮地插科打諢。
  • 想要孩子未來更有成就,家長一定要捨得對他說「不」
    1家長要學會有意識在孩子6歲前說不心理撫養的第一步是情感撫養,可是令許多家長困惑的是:當他們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養起來的孩子卻有一天突然讓父母覺得那麼陌生,那麼敵對,那麼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來一直挺老實的,怎麼有一天就讓警察找到家裡說「他參與搶劫了
  • 越是為孩子好,冬天越要按時送孩子入園!(建議轉給家長)
    早上,眼看就要遲到了,但小力依然不願意起床去幼兒園。媽媽一邊安撫他,一邊急急忙忙地幫他穿好衣服,但小力還是躺在床上聲嘶力竭地哭著。奶奶在旁邊心疼地說:「今天天氣這麼冷,就在家休息一天吧,別把孩子凍病了!」……各位親愛的家長,您家寶貝起床上幼兒園會這樣嗎?隨著天氣日漸變冷,幼兒園裡遲到的孩子越來越多。
  • 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轉給家長)
    這樣的孩子,以後在學校和職場會受更大更多的打擊。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轉給家長)前些時間,小恩陪朋友去看房子,房東是個媽媽,還帶著個5、6歲左右的小男孩。我們看房子期間,小男孩一直纏著媽媽要手機玩。因為房東在跟我們講房子的事情,沒有第一時間回復孩子。
  •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6個技巧,超實用!(轉給家長)
    都知道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很重要,可是,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實用指南,老師們快轉給家長吧,值得家長一讀再讀!陪孩子出去玩,在車上或走路的時候也會時不時拿著手機點來點去。經常在工作、家務或很累的時候,把手機或平板給孩子當玩具玩。孩子是你的一面鏡子,他一直在經過模仿、復刻你的行為和習慣,你怎樣去做事,他就會怎樣。所以,如果孩子不愛看書,家長首先要檢討自己。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偷這些懶!(轉給家長)
    >大多數中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是習慣一手包辦。成長,就是要在不斷的試錯中完成的。如果父母不給孩子試錯的機會,無疑是親手斬斷了孩子成長的機會。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沒自信,沒主見,甚至害怕犯錯。愛孩子,就要給他試錯的機會,因為每一次失敗都是成功的伏筆,這樣才能讓孩子慢慢成熟。
  • 捨得用孩子,孩子才能成大器!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是一門值得所有家長「活到老,學到老」的學問。但是, 當今父母在對孩子的愛上卻存在誤區:只知憐惜孩子,不捨得使用孩子!為此,一位做了40年教師、當了30多年班主任,也是一位成功母親的老教師提出忠告: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和為他人付出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一個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麼偉大,進而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並且產生強烈的責任感。有的父母把兒子當「寵物」養,什麼都替孩子幹,從不讓兒子為自己做點什麼。
  • 孩子入園了,請別再用這樣的溺愛拖TA的後腿!(轉給家長)
    當今做父母的大多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我們都想做一個好家長,想養出一個獨立自主懂事的好孩子的。但往往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越來越無理取鬧,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父母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無條件的,但是愛得過度了,那也會「淹沒」孩子的。
  • 孩子的成長,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五種苦
    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1.讀書的苦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對於父母「好好讀書」的囑咐大多厭煩,覺得讀書太苦了。他說這次一定不會交白卷了。人生有很多後知後覺,「沒好好讀書」便是其中之一。年少無知時,以為學習是天下最熬人的差事,後來才明白: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讀書的苦,在他想放棄時推他一把,在他想偷懶時,告訴他不要半途而廢。
  • 孩子一旦過了這個年紀,就要給他零花錢了,不捨得當心吃大虧
    導讀:孩子一旦過了這個年紀,就要給他零花錢了,不捨得當心吃大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一旦過了這個年紀,就要給他零花錢了,不捨得當心吃大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3歲前,一定要捨得對他說「不」
    ——樂爸◐在孩子1歲前,通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身的痛苦感覺,在這時,哭聲是一種信號,我們要幫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關愛他。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一點沒錯,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和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還包括給孩子立規矩,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秩序,教他明辨是非。
  • 愛孩子就要捨得讓孩子「吃苦」
    萱萱(我們小區我熟知的一個女孩)在4歲時學會了自己洗頭,洗澡,6歲會做簡單的飯菜。她媽媽經常誇讚自己女兒,說她女兒很孝順。每到周末早上會早早自己起床,幫媽媽炒雞蛋,在電飯鍋幫媽媽熬上稀飯,收拾家裡衛生。
  • 你捨得用孩子嗎?
    最近,幾位寶媽在群裡討論要不要孩子做家務?有人說:「孩子那麼小,哪捨得讓她做,萬一傷到怎麼辦?」有人說:「孩子學習,參加輔導班就已經很累了,幹嘛還讓她幹這些?學習好就行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只要學習好」已成為很多父母的共識。其實愛孩子,更要捨得用孩子,用孩子不會累著孩子,反而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 孩子3歲前,一定要捨得對他說「不」!
    在孩子1歲前,通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身的痛苦感覺,在這時,哭聲是一種信號,我們要幫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關愛他。有些人提倡是非分明,覺得家長不說「不」,會寵溺孩子,影響他們以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一點沒錯,孩子的成長需要「愛」。
  • 「寶寶不哭,寶寶要勇敢!」捨得讓孩子哭,才是父母愛孩子的表現
    雖然方式多樣,態度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個,就是告訴孩子,「不要哭了」。但是,其實家長應該知道,捨得讓孩子哭,才是父母愛孩子的表現。,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這就是一件非常非常大的事情,家長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看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