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6歲投身收藏,藏品佔了故宮一半 他是比乾隆還愛蓋章的民間第一...

2020-12-18 新快網
■子京珍秘直接蓋在字上了
■《自敘帖》上到處都是子京
■項元汴印章
■《五牛圖》卷,唐,韓滉作,紙本,設色,縱20
■「天籟」鐵琴,明,仲尼式,通長119釐米,額寬16釐米,尾寬12釐米
■《馮摹蘭亭序》卷,唐,馮承素摹,紙本,行書,縱24

■收藏周刊記者 陳福香

乾隆有個眾所周知的愛好——蓋章。可對於「蓋章狂魔」這個人設,跟他的偶像項元汴相比,根本不算啥,因為項元汴比他更能蓋章!

從褚遂良版《蘭亭序》上的200多枚印章來看,乾隆只貢獻了「三希堂精鑑璽」和「石渠寶笈」等十幾個紅印,完全不足以體現他的排場,而項元汴在這件作品上蓋下了近100枚印。

出身於江南名門望族 善於理財,畢生以收藏為業

明代民間收藏之風盛行,尤其是富庶的江南地區,收藏家輩出,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被譽為「明清以來八大鑑賞家之首」的項元汴。

項元汴,字子京,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民間收藏家,其收藏的歷代書畫名跡和古玩珍品數量之大、價值之巨,令人驚嘆。明代書法家、畫家文嘉曾形容他:「子京好古博雅,精於鑑賞,嗜古人法書,如嗜飲食,每得奇書,不復論價,故東南名跡多歸之」。

現在我們在許多存世的頂級畫卷和法書上,經常能見到蓋有「項子京珍藏」、「項元汴印」、「天籟閣墨林」或「天籟閣」之類的收藏印章。明謝肇淛在《五雜俎》也提到:「項氏所藏如顧愷之《女史箴圖》等,不知其數,觀者累月不能盡也。不惜重貨以購,故江南故家寶藏皆入其手。」

項元汴能成為明朝一代收藏巨擘,絕非凌空出世,而是與其自身與家族背景有關。

項元汴出身於江南名門望族項氏,從項氏始祖項晉到項元汴兄長項篤壽,這個家族代代出高官,項父項詮也曾官至南京吏部郎中。項氏家族不光政治上出色,經濟實力也是十分雄厚。其父項詮就重視財富積累,從不胡亂揮霍,且十分注重收藏。項元汴厭倦科舉考試,淡於仕途做官,便接管了家族生意。因從小受其父影響,十分善於理財。除了繼承家業經營田產外,亦大規模地從事書畫古玩等藝術品的買賣。從16歲開始投身於收藏活動,既獲暴利又沾風雅,並以此為畢生之業。

山水畫學黃公望、倪瓚

創項氏天籟閣名滿後世

項元汴雖未入仕為官, 但自身學識廣博。他是著名的吳派畫家,山水畫學黃公望、倪瓚,擅畫山水、花卉,有恬淡疏落之趣。他的書法俊逸高古,筆致秀,題畫作跋,神合臻境。他還著有《蕉窗九錄》,「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就出自書中。

項元汴的收藏品數量在當時可謂首屈一指,據記載,其「所藏古器物圖書,甲於江南,客至相與品鷺鑑足,窮日忘倦。」項元汴的藏寶處稱作天籟閣,據說是與項元汴收藏的一把晉代鐵琴大有干係。此琴為晉朝制琴名家孫登所斫,琴背鑄有兩個八分大字:天籟,但此琴的真偽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拋開真偽不談,天籟閣中陳列著商周的彝鼎、漢代的玉器、唐宋的巨跡、宋元的名畫、永樂朝的漆器、宣德朝的香爐,還有數之不盡的大小瓷器、古籍、古硯、佛像與各類珍玩。宋元書畫是項元汴的收藏核心,雖然天籟閣藏品豐富,卻也不是盲目收集,其中多為世間精品,如——馮承素摹王羲之《蘭亭序》、王獻之《中秋帖》、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卷》、歐陽詢《仲尼夢奠帖卷》、李白《上陽臺帖卷》、杜牧《張好好詩卷》、韓滉《五牛圖卷》、顧愷之《女史箴圖卷》、韓幹《牧馬圖軸》《照夜白圖卷》、蘇軾《前赤壁賦卷》、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米芾 《苕溪詩帖》、蔡襄《澄心堂紙帖》、趙孟頫《崑山淮雲院記冊》、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卷》《煙江疊嶂圖詩卷》《種松帖卷》《洛神賦卷》《老子道德經卷》、錢選《梨花圖卷》、文徵明《真賞齋圖卷》、仇英《漢宮春曉》等等,可謂不勝枚舉,皆是稀世佳作。

項氏天籟閣名滿後世,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都到過嘉興,而且八遊南湖,專訪天籟閣舊址,遊覽時還特別為之題詩:《天籟閣》——攜李文人數子京,閣收遺蹟欲充楹。雲煙散似飄天籟,明史憐他獨掛名。

項元汴有自己的一套收藏守則

除了熱愛蓋章,他還喜歡標寫價格

項元汴不僅是位收藏家,更是一位古董商人,他有自己的一套收藏守則。除了熱愛蓋章,他還喜歡標寫價格,對所藏書畫要題上何時何地購於何家,購買此畫卷時所花銀兩等等。如:題元趙孟頫行書《煙江疊嶂圖詩卷》跋:「明嘉靖三十八年春二月,購於錢塘丁氏,墨林項元汴真賞。原價肆十兩,『寵』字編號」。

這種方式就曾遭致清代姜紹書的譏諷,在其《韻石齋筆談》中稱其猶如「以明珠精鑼聘得麗人,而虞其它適,則黥面記之。抑且遍黥其,使體無完膚,較蒙不潔之西子,更為酷烈矣」。

面對天籟閣浩瀚的藏品,項元汴還採用了編序管理。按照同時代作家周履靖的《初廣千文》的次序進行編碼,書之於每件作品的首尾或四角沿邊位置。從現存其所藏書畫中發現有「藝」、「真」、「譏」、「寵」等字樣,比如韓滉《五牛圖》卷的編號是「此」字,王蒙《葛稚川移居圖》對應的是「聖」字,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則是千字文第801「具」字編號。

不僅如此,項元汴在收藏書畫過程中,還注意到對書畫的具體保護,並把保護措施在交遊賞鑑過程中加以推廣:唐宋人書畫,不可日色中展玩,多至損壞,即微有蒸溼,只須風日晴美時,案頭舒捲亦得。他也曾提出過如何保護唐宋小畫:「凡唐宋名筆,除大幅長卷不論,其零星妙跡最宜作冊,予展玩即便,增添掄選,兼免整折翎損之患,亦好古者所當知也。」

項元汴對藏品進行有效保存與管理,使歷代的書畫名跡得以流傳至今,對於保存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他的一些著述對文物鑑賞也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如《歷代名瓷圖譜》就記錄了項元汴所見所藏的宋、元、明諸窯名瓷83件,並為之逐一圖解,圖施彩繪,區分類聚,勒成十冊,這是中國刊刻最早的一部圖譜類窯器專著。

延伸閱讀

項元汴的藏品都去哪了?

項元汴去世的第50年。清軍攻破嘉禾,千夫長汪雲水帶兵闖入天籟閣,將項家數代經營的收藏劫掠一空。這些珍貴的典籍和字畫,除一部分散落民間外,大都被存入了清廷內府,現今藏於故宮博物院與其他博物館。

項元汴的藏品數量一直成謎,直到民國年間,歷史學家陳寅恪的弟子翁同文根據《千文編號書畫目》推測出了項元汴的書畫收藏總量——2190件。

這個數字代表了什麼?也許對比下匯聚了數百年積累,以及舉國之力做收藏的故宮博物院會直觀很多。根據《故宮書畫錄》,故宮博物院的書畫收藏為四千六百餘件,項元汴個人的收藏,就將近故宮的一半,更不用提其收藏質量之高。

項元汴的收藏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扇觀察當時社會的窗口,更為重要的是他為以書畫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延續了文脈,使文化以物質的形式得以傳承,稱其為「中國民間收藏第一人」毫不為過。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項元汴:比乾隆更愛蓋章的收藏界傳奇,藏品堪比「半個故宮」!
    01比乾隆皇帝更愛蓋章的收藏界top作為自帶熱搜體質的古代流量名人,乾隆有個眾所周知的愛好——蓋章。可對於「蓋章狂魔」這個人設,乾隆是有些委屈的,因為他的偶像——項元汴,比他更能蓋章!從褚遂良版《蘭亭序》上的200多枚印章來看,乾隆只貢獻了「三希堂精鑑璽」和「石渠寶笈」等十幾個紅印,完全不足以體現他的排場,而項元汴在這件作品上蓋下了近100枚印。
  • 乾隆算不上寫詩狂魔,這才是他的真實身份!
    然而其實比起另一個愛好,寫詩和印章的瘋狂程度還不足以說明乾隆的一生。乾隆最重要的嗜好就是玉,即皇帝對美玉的痴戀,玉石頂級收藏家,才是他的真實身份! 據說一生寫詩超過40,000首,竟然超過了唐代2,000位詩人詩歌的總數,並且其中700餘首是關於玉的詩歌。
  • 他收藏的汝窯:僅次於臺北故宮!
    他的藏品品味之高,質量之精,其他人也許只能望其項背,這就是珀西瓦爾·戴維德爵士。優越的家庭環境並沒有讓他貪圖享樂,反而為他日後不惜豪擲千金也要獲得喜愛藏品的毅力埋下了伏筆。  19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戴維德購得一件刻有乾隆御題詩的定窯碗,不認得中文的他想弄明白,這位皇帝究竟在碗上寫了什麼。此時他突然開始意識到,要想真正理解中國瓷器,就必須先從理解中國文化開始。
  • 兩岸故宮"十全乾隆"展 乾隆11歲"作業"展出(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兩岸故宮的文物同根同源,代表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華。而乾隆朝所收集、整理的藝術精品、文物精品又佔絕大部分。這些文物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性和互補性。隨著近年來清宮內務府檔案數據日漸公開與普及,從兩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文物中可以追溯出乾隆皇帝親手典藏與鑑賞的經過。
  • 乾隆嗜玉成癖:故宮博物院藏玉一半是他所藏
    真正說到中國歷史上的愛玉之人,恐怕每個人都要提到乾隆皇帝。雖歷代帝王多以玉為美,但真正做到嗜玉成癖、樂此不疲的當首推乾隆。乾隆皇帝對玉極度喜愛,他對中國玉器史的貢獻也是很大的,故宮博物院藏玉三萬多件,其中一半為乾隆所藏。乾隆時玉雕藝術達到頂峰玉,在中國歷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早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6000—前5000年)晚期即有玉制工具。
  • 和田玉雕藏品香港秋拍受追捧《故宮乾隆三寶》拍出高價
    整個秋季大拍整體向好,書畫所佔比重依舊較大,佛教藝術持續升溫,陶瓷玉器穩健投資,當代和田玉雕藏品漸為新寵,在剛剛落幕的香港秋拍備受追捧。在中國陶瓷與工藝精品專場中,古代玉器所佔比重依舊較大,拍品大多可追溯至清朝。而當代題材的和田玉藏品聚集了更高的人氣與熱度,成交率高達100%。178萬成交!《故宮乾隆三寶》香港國際拍賣市場落槌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創作的《故宮乾隆三寶》完美呈現宮廷藝術的魅力,一經亮相,便受到眾多買家追捧。
  • 乾隆到底有多愛收藏,畢生用國庫換奇珍異寶,溥儀點數時都看傻了
    很多人都喜歡看清朝歷史,清朝歷史中有一位特別出名的皇帝,他酷愛收藏,而且他的藏品都是世間最罕見的奇珍異寶,堪稱是史上收藏第一人。他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乾隆皇帝,也是著名的康乾盛世中的最後一位建設者。康乾盛世是有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共同創造的國富民強的歷史時期。因為雍正皇帝是一位特別節儉持家的人,他在位時做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舉措,清朝從這時起,便開始富裕起來。
  • 蓋章達人乾隆皇帝,走到哪兒蓋到哪兒,被網友戲稱為古代彈幕俠
    對現代人來說,喜歡一個人我們通常是會為這個人打CALL,在看到這個人的影視作品的時候,會為他發彈幕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今天我們要講的乾隆皇帝,在古代也是一位瘋狂的追星達人,而蓋章、題字是他的最愛。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乾隆的愛好。
  • 杭州龍文化民間藏品特展近200條龍爭奇鬥雄
    浙江在線01月21日訊 距今5500年的紅山玉豬龍跟英文字母「C」長得很像,乾隆皇帝用過的一對銅馬鐙上能找到16條龍……農曆龍年新春,南宋官窯博物館,聚集了一股強大的「龍氣」,近200條龍盤桓其中。你都能一一找到嗎?  官博「龍禧——壬辰年龍文化民間藏品特展」昨日開幕,展覽3月18日結束,為期兩個月。
  • 故宮缺「鎮館之寶」?單霽翔:不突出特定文物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 2.8萬首乾隆詩稿開啟整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2010年12月底,故宮完成了建院後第五次藏品清理,當時的數據顯示故宮藏品共1807558件(套)。很多在之前觀念中不屬於文物範疇的物品,如清代錢幣、帝後書法等都被納入了文物資料。
  • 他是有名的皇帝喜愛收藏字畫,印章就有1000多個,是個蓋章狂魔!
    據《乾隆寶藪》記,乾隆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就有500多個。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共二十八字,乾隆在上面寫了上萬字的感想,所鈐印章大而扎眼的,猶如碗大,章印有古稀天子之寶、三希堂精鑑璽、乾隆御覽之寶等等,人稱蓋章狂魔。
  • 乾隆皇帝過生日,外國人給他送「鍾」,他為何滿臉高興還連聲說好
    可是乾隆皇帝卻一生被「送鍾」N多次,他不僅欣然接受,還連聲說好。如此愛面子、講排場和避忌諱的乾隆皇帝,怎麼就對「送鍾」不加以避諱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曾是他捐贈,晚年生病進高級病房:你級別不夠
    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曾是他捐贈,晚年生病進高級病房:你級別不夠老話說得好: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很多人想著一夜暴富,就開始自己收集古董,等著轉手賣個好價錢。而且有很多的知名收藏家對於自己的藏品的是非常的看重,遇到喜歡的物件花多少錢都願意,同樣的,要是自己喜歡的多少錢都不會再轉讓。而相信很多人都對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文物非常的感興趣,那麼這些文物都是怎麼來的呢?就牽扯到的我們的主人公。靠著政府部門也是很難辦到的。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故宮博物院大多數文物的捐獻者,他就是張伯駒。
  • 馮林英:我在故宮理服飾,一理就是一輩子,一生寫就一本書
    籌展從鱗選藏品、編制展覽大綱開始,然後是將選中藏品從各庫房提出並匯集,再後是逐件為藏品拍照、編寫說明、制配包裝、裝箱託運。藏品到達後,在日本的博物館開箱驗貨、布置陳列,直到展覽開幕。這雖是一個故宮藏明清宮廷文物的綜合展覽。但由於宮廷服飾在宮廷生活文物中的特殊地位,展覽中的服飾藏品佔到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也是故宮博物院首次在海外舉辦的以宮廷服飾為主的展覽。
  • 海內外百名收藏愛好者齊聚惠州 交流民間藏品數萬件
    圖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在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上展出、交流的現場 宋秀傑 攝中新網惠州7月14日電 (記者 宋秀傑)7月14日,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拉開帷幕。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收藏愛好者在本屆交流會上共展出各類民間收藏品逾5萬件,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前往觀展。圖為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開幕式現場 宋秀傑 攝據介紹,惠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1400多年的建城史。
  • 群眾:乾隆是蓋章狂魔,乾隆:朕的每一個章都不白蓋
    在300多年後,他成為了收視率超高的清宮戲第一男主角,他就是乾隆。真實的乾隆並非多麼玉樹臨風、高大威猛(真實身高166左右),但他卻從不缺少粉絲。每每有新的清宮劇問世,總少不了乾隆爺的身影,許多人都對這位才華橫溢的皇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隨著人們對這位皇帝的了解更加深入,對其的詬病也日益增加,除了嘲笑他偶爾「農家樂"的審美,更多的是對乾隆「肆意」在古書畫上蓋章產生的不滿。
  • 《石渠寶笈》「主編」兼「校對」系乾隆、嘉慶
    《石渠寶笈》  皇帝墨跡必收其中  乾隆皇帝喜歡標榜自己愛文化、愛收藏、對古代文化敬仰可是出了名。一部《石渠寶笈》便是明證。「石渠」一名,典出《漢書》。西漢皇家藏書之處稱「石渠閣」,在長安未央宮殿北。乾隆皇帝便以「石渠」為內府書畫著錄命名。
  • 成都80歲億萬富豪被小23歲妻子起訴離婚,藏品太多無法分配
    前段時間,津雲新聞報導說:四川成都80歲的民營企業家、民間收藏家邱先甫老先生,遇到了特別糟心的事兒:比他小23歲的妻子第二次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非跟他掰了不可。而這起離婚案的背後,牽涉到邱老先生奮鬥一生的巨額財產,包括數幢房產、多處地產和數量巨大的收藏品。
  • 那些年的《故宮日曆》由他編纂,一同追憶那位身在宮外的故宮人
    2019年12月13日,他年輕的42歲生日剛剛過完不久,就在一個尋常的夜晚,猝不及防地,離所有愛他的人而去,也離他所愛的世界而去。無論我怎樣呼喚他的名字——姚忻,他都不再回應。他是我的朋友、愛人、師長、知己,也是我的作者、2012-2015《故宮日曆》的編纂者——華胥。
  • 故宮海底總動員 乾隆最愛《海錯圖》登陸豫園
    隨著啟動捲軸徐徐展開,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上海站在上海豫園正式拉開帷幕。12月6日起, 這一承接了300年傳統文化的公共教育類多媒體綜合展將在上海落地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展覽。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海錯圖》為藍本,採用交互式多媒體數位化系統,1000平方米的展廳內展出30多件海錯圖系列作品,圍繞海錯圖、故宮等元素打造公共教育科普展覽新理念,讓科技賦予古代科普讀物靈魂,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提供了新的方式。《海錯圖》為300年前清朝康熙年間所著。「錯」,即為種類繁多的意思,早在漢代,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