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槑 發布時間:
作者:阿槑 發布時間:
芥末堆 阿槑 2 月 24 日報導
截至 2016 年 2 月份,國內有意嘗試在「在家上學」的人群規模有 5 萬人,目前真正實踐的「在家上學」的人數是 6000 人。
這組數字來自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對「在家上學」情況的調研,在 2 月 23 日舉行的「第二屆 LIFE 教育創新峰會新聞發布會」上,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王佳佳公布了上述調查結果。
長期以來,「在家上學」的合法性問題是家長們所關注的焦點,目前官方政策對「在家上學」的態度模稜兩可。《義務教育法》規定,凡 6 歲以上的適齡兒童必須接受義務教育。但同時允許了意外情況的發生:自行實施義務教育的,應當經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就在 2 月 22 日,教育部印發的《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通知》中提到,不得擅自以在家學習替代國家統一實施的義務教育,要高度關注接受「私塾」、「讀經班」等社會培訓機構教育的學生,如因身體健康等原因確需緩學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應向縣級教育部門提出申請,獲批准後方可緩學。
因此,儘管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想要嘗試在家上學,真正實踐的人依然是少數。王佳佳表示,2013 年有意嘗試在家上學的規模有 1.8 萬人,到 2016 年,已經達到 5 萬人,這一數字在以每年 30% 的比例增長。以「在家上學」聯盟網站為例,2013 年其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為 1.7 萬人,目前達到 2.3 萬人。這些家庭主要分布在中國發達地區,包括廣東、北京、上海、浙江這些地區,中西部比較典型的是四川以及河南省。
為什麼家長們會選擇讓孩子在家上學?調研結果顯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長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王佳佳表示,如果看這些「在家上學」群體的特徵的話,我們會發現,有一個共共同特點是,絕大多數家長接受過高等教育,大專以上的學歷佔 80% 以上,80% 以上是城市居民,大部分居住在大城市。另外,有過出國經歷的比例非常高。
「在家上學」的實踐中,誰來教、教什麼、未來的出路等問題是社會輿論的關注焦點,王佳佳介紹說,目前,國內的在家上學的實踐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把學校的模式、學校的教材和方法直接搬到家裡,相比學校,更關注孩子的個體需要。
二是沒有固定課程,完全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自然教育的理念。
三是傳統教育的傾向,強調國學,傳統文化等內容。
四是培養兒童特長或特殊需求,為了發展孩子的某項特長,或是身體有殘疾,不能適應學校教育的情況。
另外,也有少數因為宗教傾向而選擇在家上學的家長。
從課程內容上看,跟國際接軌的比例非常高,有一半「在家上學」的家庭會直接採用國外的課程。1/3 的家庭直接使用學校的教材。具體到教學實踐中,家長更關注孩子道德品質,以及人文素養的養成。
在此前關於「在家上學」的討論中,多數人會質疑在家上學的效果,特別是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而調查結果顯示,80% 以上的家長認可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長最為滿意的是孩子的道德品德素養。在評價標準上,他們認為考試並不是那麼重要,孩子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是他們評判教育最主要的標準。至於未來的出路,回到學校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其次是出國留學。
從國外的情況來看,「在家上學」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均為合法的教育方式。根據美國學者的研究,2016 年,有 230 萬美國學生選擇在家上學,一般出於兩個原因:一是對學校教育不滿,二是想要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中。
王佳佳感慨說,「『在家上學』的意義和價值不僅僅在於這個群體,更重要的是它的指向是帶動著或者倒逼著學校教育進行改革,讓我們學校教育做點調整,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 在他看來,未來,學校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學習中心,或者是資源中心,與家庭教育形成互補。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